徵審意思是什麼?完整流程、角色定位與常見問題

徵審意思是什麼?完整流程、角色定位與常見問題

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辦理信用卡時,常常會遇到「徵審」這個名詞,這也是金融服務的放款業務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所謂「徵審」,其實是「徵信」與「審核」的合稱,其中又常和「授信」相關程序同時進行。

在整個徵信工作過程中,徵信人員通常負責資料查證與核對,審核人員再根據徵信結果做最後的核貸判斷,而授信人員則是負責開發客戶、給予適當的額度與利率;徵審人員亦可能同時掌握審核要點,確保流程順利進行。

本篇文章將從基礎概念開始,深入探討徵審的流程、目的與注意事項,並提供常見的問題解答,協助讀者全面了解這個在金融領域裡極為關鍵的程序。

一、什麼是徵審?

「徵審」是金融機構在處理貸款、信用卡、企業融資等申請時,對申貸者所提供的申請人資料進行信用調查與審核的整體程序。它包含以下三大核心面向:

徵信(Credit Investigation)

  • 目的:核實申請者所提供的資料是否屬實、完整,並透過聯徵中心系統、電話照會或實地查訪等方式,評估申請者的還款能力與信用狀況。
  • 內容:查詢聯徵紀錄、勞保投保資訊、工作證明、薪資證明,或對申請人的公司等單位進行電話/實地確認,以確定其信用資料。

審核(Underwriting / Review)

  • 目的:基於徵信人員所提供的資料,並經過風險評估後,最終決定是否核准、核准額度與貸款利率。
  • 內容:評估風險、審查財力證明、確認信用分數、確定是否符合銀行內部政策或政府法規要求,並同時審視信用條件。

授信(Credit Granting)

  • 目的:正式給予申請人適當的信用額度或放款,確立授信案件的條件。
  • 內容:放款條件確定、貸款額度與利率談定、對保(簽約)程序以及放款後的管理,最終形成銀行信貸契約。

在較大型的銀行或融資公司,其業務量大且牽涉資金眾多,往往會把「徵信」與「授信」分開進行,各工作內容由不同人員或不同部門各司其職,降低作業疏失與風險,也更有助於規範整體信貸流程。

二、信用貸款流程有哪些?

以下以一般銀行貸款的流程為例,說明徵審整個步驟。實際流程可能因銀行、貸款類型(信用貸款、汽機車貸、房屋貸款等)或申請人條件而略有不同。

流程步驟 工作項目 注意事項
1. 貸款諮詢 – 與銀行或金融機構業務員接洽

– 瞭解可申請的貸款方案與利率範圍

– 確認自身信用狀況、負債比

– 對貸款的資金用途、金額有明確規劃

2. 準備文件、送件 – 收集個人或公司財力證明

– 填寫申請表與相關資料

– 身分證影本要確認正反面

– 工資證明或薪資轉帳紀錄要完整

– 必要時提供近半年或一年的財力證明

3. 內部審核過程 – 銀行收集信用資訊和初步評估信用紀錄

– 調閱信用報告(信用分數、遲繳紀錄等)

– 若近期多次申貸且都被拒,聯徵多查會影響分數

– 若資料不完整可能會要求補件

4. 徵信、照會 – 徵信人員電話/簡訊聯繫申請人

– 核實工作、收入、信用狀況

– 保持手機暢通

– 接聽電話時要誠實回答問題,若資料有變更需主動告知

5. 對保、簽約 – 審核人員核定額度與利率

– 與申請人約定面簽或線上簽約

– 帶齊文件(身分證、印章、收入證明等)

– 若條件不符,銀行有可能要求調整貸款金額或利率

6. 撥款 – 借貸合約生效

– 資金撥入指定帳戶

– 不同銀行撥款速度不同,通常為 3~7 個工作天

– 若過程有任何異動,銀行可能延遲撥款

7. 後續還款與管理 – 依合約定期繳納本金與利息

– 信用評分同步累積

– 建議設定自動扣款

– 若臨時資金短缺,可提前與銀行協商展延或轉貸

三、在貸款申辦中「照會」的意義

照會(也稱為「照會電話」)是徵信階段中的重要一環。當銀行收到銀行信貸的申請資料後,會致電申請人進行身分、工作與信用狀況等問題的確認,也會詢問貸款用途、還款計畫,以確保申請人真正具備還款能力、且用途正當。這通電話通常會花 15~30 分鐘。值得注意的重點包括:

  1. 通話時間
    通常在申請後 3~5 個工作天內銀行會撥打照會電話;若遇連續假期可能延長作業時間。
  2. 要保持電話暢通
    收到陌生號碼時盡量接聽,因為若銀行多次聯繫不上,就會影響審核進度甚至導致拒貸。
  3. 誠實回答
    銀行會依聯徵報告比對資訊;若明顯與實際不符,容易遭到婉拒。
  4. 負債與收入比例
    銀行很關注申請人是否有其他貸款、信用卡未繳、或在繳中的分期貸款,個人的信用表現若負債比偏高,核貸機會會降低。

四、徵審的必要性與意義

  1. 降低放貸風險
    對銀行或融資機構來說,放款本身就是承擔風險的行為。透過徵審流程,可大幅減少呆帳與壞帳的發生。
  2. 保障申請人資金安全
    徵信照會也能避免個人資料被冒名申請貸款,一旦銀行發現有可疑之處,可以及時阻止。
  3. 確保資金用途符合規定
    銀行或政府推出的優惠貸款、補助款等,也需要徵審確認是否符合條件與用途。
  4. 提升金融市場的信用秩序
    徵信機制的完善,有助於累積個人或企業的信用紀錄,當往後有更大額或其他金融需求時,也較容易獲得核准。

五、授信 5P 原則

在考量是否同意放款或核定額度時,金融機構普遍會使用「5P 原則」作為評估依據,分別為:

People(貸款人或企業之狀況)

  • 觀察申請人的信用評分、過往借還款紀錄、目前工作年資與公司規模等。
  • 若信用小白(無信用卡、無貸款紀錄)或過往信用瑕疵,都會使審核難度提升。

Purpose(資金用途)

  • 申請人是否清楚知道資金要用在哪裡?用途是否正當且合理?
  • 例如,購車、購屋、創業都是常見用途;若用途模糊不清,銀行審核會相對嚴謹。

Payment(還款來源)

  • 分析申請人是否具有穩定可持續的收入,能否支付貸款本息。
  • 這是整個放款流程中最重要的評估指標。

Protection(債權確保)

  • 若涉及擔保品(房屋、土地、車輛),銀行會確認設定程序。
  • 目的是確保萬一申請人未能還款,能以擔保品拍賣等方式回收資金。

Perspective(借款戶展望)

  • 觀察企業或個人的發展前景,如工作穩定度、新創公司未來潛力。
  • 例如,公務人員、醫師、律師等職業,銀行通常願意給予較優惠的利率與更高的額度。

六、影響徵審結果的主要因素

聯徵紀錄

  • 記載是否逾期繳款、是否有多次被婉拒紀錄。
  • 聯徵多查:若短期內頻繁向多家銀行申請貸款或信用卡,會被視為風險客群。

負債比

  • 包括現有房貸、車貸、信用卡分期、學貸…等總負債占收入比。
  • 若總負債占月收入超過一定比率,銀行會擔憂還款壓力過大。

信用評分

  • 銀行或第三方徵信機構對個人(或企業)計算的分數。
  • 分數越高,表示信用越佳,容易取得較低利率與較高額度。

工作穩定度

  • 例如固定職員、任職年資長、百大企業、公務員,往往更受銀行青睞。
  • 若頻繁跳槽或公司規模太小,審核時會更加小心。

財力證明

  • 例如存款證明、投資收益、不動產資產等,都是銀行判斷還款能力的重要依據。
  • 若缺乏足夠的財力證明,容易導致被婉拒或要求補件。

七、銀行照會常見提問與應對技巧

在「照會」電話裡,銀行人員最常詢問的問題主要環繞在確認身分、工作背景、收入及貸款用途上。以下列出常見題目與應對建議:

貸款用途

  • 常見問題:「請問這筆資金要拿來做什麼?」
  • 應答建議:明確告知用途,如:「我要拿來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用」或「想投資小額創業」。避免過於籠統。

基本資料與住址

  • 常見問題:「您目前戶籍與通訊地址在哪裡?」
  • 應答建議:與申請書上填寫的資料一致,若因搬家導致改變,須向銀行說明。

工作與收入

  • 常見問題:「您在哪間公司任職?擔任什麼職位?年資多久?」
  • 應答建議:盡量用具體數據回應,如「在 XX 公司擔任行銷經理,工作 3 年,月收入淨額約 5 萬元」。

其他債務情況

  • 常見問題:「請問名下還有其他貸款嗎?負債金額多少?」
  • 應答建議:如實回答,若有多筆貸款,建議事先整理好總金額與月繳金額。

信用狀況

  • 常見問題:「過去是否有逾期繳卡費或貸款?原因是什麼?」
  • 應答建議:有逾期紀錄時,盡量誠實解釋,如不小心忘了繳或臨時資金周轉問題,並強調目前已全數繳清。

還款計畫

  • 常見問題:「您打算如何準時繳納貸款?是否有預備金?」
  • 應答建議:簡要說明薪資入帳時間點、預估每月支出,並強調有充足資金或保險費用等應急。

小提醒:不要刻意隱瞞重大事實(如近期曾逾期),因為銀行一定會調閱聯徵報告,一旦發現不實,往往會直接被婉拒。

如何提高徵審過件率?

事先準備完整文件

填寫申請表時仔細檢查資料是否有誤,並確認所有財力證明(薪轉紀錄、稅單、銀行存摺、扣繳憑單等)齊全。

保持良好信用紀錄

持有信用卡者要定期繳款,盡量不要只繳最低金額,也避免逾期;若當前有貸款,務必按時扣款。

適度降低負債比

在提交貸款申請前,若有餘裕,先償還部分卡債或車貸,以提高銀行對還款能力的信心。

對自身工作情況瞭若指掌

在照會過程中,能夠流暢說明公司的產業、規模、職務與薪資結構,有助於徵信人員信任。

不要在短期內連續申貸

避免聯徵多查;若需同時比較不同銀行方案,建議時間稍作錯開或事先評估較有把握的銀行。

必要時尋求專業顧問

若你是中小企業或新創公司,可諮詢專業顧問、會計師或律師,準備完善的財務報表、商業計畫書。

八、常見問題

Q1. 徵審需要多久時間?

  • 一般情況:2~5 個工作天內可有初步結果;若資料完整且信用紀錄良好,有些銀行甚至能在 1~2 天內完成初審。
  • 特殊情況:若涉及大額貸款或需更多文件補件,審核時間可能延長至 1~2 週。

Q2. 信用卡徵審通常要多久?

辦理信用卡通常需要 7~10 個工作天,包含信用評分、卡片寄送等完整流程。若資料無誤且過件迅速,可能 5 天左右就能收到卡。

Q3. 如果照會電話沒接到怎麼辦?

通常銀行不會只打一次;建議後續保持電話暢通。如連續多次錯過,可主動回撥銀行客服,並約定方便的回電時間。

Q4. 為何銀行要致電我的公司?

一般情況下,銀行因顧及隱私,較少撥到公司,除非有疑慮或大額貸款,才會進一步查證你是否真的在該公司任職。

Q5. 照會之後多久才能對保、撥款?

通常照會完成後,若條件符合、審核順利,銀行可立刻與你約定對保時間;若無需補件,3~7 個工作天內可進行撥款。

注意:照會通過不等於最終核貸,銀行仍保有再次審核或要求補件的權利。

Q6. 如果徵審失敗被拒貸怎麼辦?能否申覆?

先瞭解被拒原因,例如:信用分數過低、負債比過高、聯徵多查等。

解法:

  1. 先將其他貸款還清或降低負債比。
  2. 維持穩定工作以拉抬信用。
  3. 若是短時間內多次申貸導致「聯徵多查」,建議暫停幾個月再重新申請。

Q7. 聯徵多查是什麼?對徵審有何影響?

指短期內向多家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或信用卡,會在聯徵系統留下多次查詢紀錄。銀行可能認為你急需資金或有不明資金用途,風險升高,因此提高拒貸機率。

總結

對銀行或融資機構而言,「徵審」的本質在於維持穩健的放款品質,減少呆帳與壞帳的風險;而對申請人來說,徵審既是一道檢驗也能保護個人或企業的信用安全。從提交申請資料、接聽照會電話到最終的對保簽約,每一步驟都相互環環緊扣。

若你掌握了徵審的流程與要領,並確保自身信用狀況良好,那麼不僅核貸機率會提升,也有機會拿到更理想的利率與貸款成數。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信用習慣與財務紀律,長期下來可大幅改善個人在銀行的評分,未來若需更大額或更優惠條件的貸款,也能比較順利過件。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