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深入探討標會的運作原理、核心概念及風險防範策略,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一傳統金融工具。
民間互助會是什麼意思?標會是什麼?
「標會」是一種民間互助會(又稱「跟會」,法律上則稱為「合會」),它是歷史悠久的民間融資借貸方式,其運作基礎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上,可追溯至唐朝末年。這種互助性質的資金調度方式,通常由急需資金的人發起,稱為「會首」,並邀請親友或信賴的夥伴加入,這些參與者被稱為「會腳」。
在標會中,每位會腳需依約定的頻率(如每月)繳交固定會款金額(又稱合會金),金額標準沒有固定,但通常都在3,000到10,000之間。會首在第一期先行募集所有成員的首期之會款,隨後每一期,所有會腳繳納的會款會形成一筆資金池,而當期的資金池由一個競標程序決定領取者。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 競標機制:每一期,所有希望提前獲得資金的會腳會參與競標,出價實質是願意付出的利息成本。競標時,出價必須達到事先設定的標金的最低出標金額(又稱底標標金),而利息出價越高,表示用戶願意支付更多作為資金使用成本。
- 得標與資金領取:會首在競標結束後,公布利息出價最高的會腳為當期得標者。該得標者則可提前領取整期的會款總額,但同時必須以其出價的利息作為支付給其他會腳的成本。未得標的成員則持續參與後續的儲蓄與競標,直到輪到自己得標為止。
- 儲蓄與融資的雙重功能:對部分人而言,參與標會不僅是為了在急需資金時獲得支援,同時也是一種強迫儲蓄、獲取利息收入的方式。這種安排特別適合那些懂得風險管理且希望建立被動收入來源的人士,亦是一種別具特色的理財方式。
由於標會的參與者通常是相互認識的親朋好友,成員數量有限且溝通即時,因此整個運作過程中信任感較高。然而,隨著金融市場工具日益多元化,標會也面臨著風險的挑戰,例如資金管理不善或出現倒會等問題。參與者在加入此類互助會前,需充分了解其運作模式與潛在風險,並謹慎挑選值得信賴的會首及成員。
標會流程說明
根據會費繳納及利息計算方式的不同,互助會主要分為兩大類:內標式互助會和外標式互助會。
內標會 vs. 外標會
內標式互助會
在內標制中,每位會員在加入時便約定固定的會費金額。當某一期透過競標決定得標者時,該得標者僅需支付約定金額,但其在競標時所提出的標金(實際上作為利息)會從其他未得標會員的會費中扣除。例如:
若某期會費定為1萬元,最低標金設定為1,000元,而某位會員出價1,500元最終中標,那麼其他會員本期需支付1萬元減去1,500元,即8,500元。
此外,得標後的會員(通常稱為已死會或得標過的會員)從下一期起便不再參與競標,改為全額繳納會費;這也意味著,儘管他已經獲得資金,但隨後無法再以低繳費方式獲得利息補貼。內標式互助會的運作機制較為簡單,且因為前期扣除標金使得最後一期中標者累積的利息效益顯著,其投資報酬率甚至可能接近15%。
外標式互助會
與內標制不同,在外標式互助會中,得標者在獲得會款的同時,還需額外支付自己所出標金,即利息部分將與會費一併繳納;而未得標者則仍保持固定金額的會費支付。這種機制下,利息計算較為直接,但相對而言操作起來可能不如內標式直觀。
競標流程與運作原理
互助會通常由一位會首(發起人)負責召集,所有參與者(會腳)在加入前需簽訂一份明確約定各自權利與義務的約定者合約。整個運作流程大致如下:
- 第一期運作:所有會員按約定繳納第一期會費,這一期的合會金不經投標,會首自動獲得該期資金,且無利息產生。
- 後續期數的競標:
- 從第二期開始,尚未中標的會員(稱為“活會”)根據自身資金狀況與理財需求,填報願意支付的標金(也就是利息額度)。
- 會首將收集所有參與競標的標金,並選出出價最高的會員作為本期得標者;如果出價相同,則以抽籤方式決定中標者。
- 得標者當期仍然按約定繳納會費,但其出價(利息)會從其他會員的應繳金額中扣除。得標者自此後便不再參與後續競標,改為以繳全額的會錢身份持續參與下一期的繳款。
- 期數與結束:互助會的總期數通常與參與人數相同(例如,十人互助會將持續十期),確保每位會員均有一次中標機會。
資金運作與風險考量
由於競標機制使得會費支付產生了利息的扣抵效果,內標式互助會往往能夠提供較高的利潤空間。特別是在後期,累積前幾期扣除利息後,最後一期中標者的實際資金收益可能顯著提升,投報率甚至達到15%左右。然而,這種高回報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風險,因為參與者需要承擔資金流動性的壓力以及可能出現的倒會風險(即在關鍵時刻因資金緊張而無法順利支付)。
另外,較為缺乏資金的會員通常傾向於出較高標金,以期更早獲得資金支持;這也導致了在競標中,會出現不同會員間在出價上的策略性考量。從理財角度看,若僅以套利為目的,參與內標式互助會無疑更具吸引力,因其計算方式簡單、報酬較高且較適合有穩定儲蓄能力的會員。
標會常見核心術語
1.會首(會頭):會首,又常稱作會頭,是標會的發起人與核心推手。
主要職責:
- 負責召集並組織參與成員。
- 每期收取所有成員(會首與會腳)的會款。
- 將該期收集的會款轉交給競標中標者。
特點說明:標會的第一期會款通常由會首自行領取,這讓急需資金者常常主動擔任會首角色,享有無息融資的優待;然而,一旦領取,該成員可能就不再負擔後續會款,這就是所謂的「倒會」。
2.會腳:會腳指的是所有參與標會活動的成員。
角色說明:
- 每位會腳需定期依規定繳納會款。
- 參與每期的標金競標,爭取當期的會款提領資格。
3.會款(會錢):會款,又稱會錢或會費,是標會每期由所有成員共同繳交的一筆資金。
運作模式:
- 在每一期中,除得標者外,所有成員(包括會首)均需按規定繳納。
- 標會開始前會先設定一個預設基準金額,之後根據每期的標金金額以及成員是否已曾得標(即活會或死會)進行調整,因此實際繳納金額可能會有所不同。
4.標金:標金是指會腳在競標過程中願意支付的利息,亦稱投標金。
- 功能與影響:
- 每期的標金金額決定誰能獲得該期所有會款。
- 出價最高的標金代表該成員對資金運作的需求最迫切,從而成為得標者。
5.底標:底標為參與標金競標時所設定的最低投標金額門檻,確保競標時的出價不低於一個基本水平。
6.得標:得標即是指在某一期中,某位會腳以最高標金競價成功,從而獲得當期所有會款。
7.後續效應:得標者在當期免繳會款,享受一次無息融資的機會。
8.死會、活會與倒會:這三個名詞描述了會員在標會運作中的不同身份狀態:
- 活會:
尚未曾得標的成員,每期均需繳納會款並參與標金競標。 - 死會:
曾在先前周期中得標的成員,理論上仍然需要依規定繳納會款,直到制度另有規定。 - 倒會:
指的是得標後不再繳納後續會款的會員。這通常意味著該成員在獲得資金後退出繳款責任,享受一次性的資金周轉好處。
標會案例與利息試算
案例一︰8人內標會運作示例
假設某個內標會由 A 擔任會頭,成員依序為 B、C、D、E、F、G、H,共計 8 人,會期為 8 期,每期約定繳款金額為 10,000 元。運作情形如下:
第一期:
- 得標者: 由會頭 A 自動取得(無需標金競標)。
- 繳款方式: 除 A 之外,B 至 H 各需支付 10,000 元給 A。
- 結果: A 當期收款共 7 × 10,000 = 70,000 元。
第二期:
- 得標者: 假設 B 以標金 1,500 元成功競標。
- 繳款規則:
- 先前已得標的成員(例如 A)因不享受優惠,仍須支付全額 10,000 元;
- 尚未得標的其他成員(C、D、E、F、G、H)則以扣除標金後的金額 10,000 – 1,500 = 8,500 元支付給 B。
- 計算: B 當期收入 = 1 位(已得標者)支付 10,000 元 + 6 位(未得標者)支付 8,500 元,共計 10,000 + 51,000 = 61,000 元。
第三期:
- 得標者: 假設 C 以標金 1,000 元得標。
- 繳款規則:
- 已得標者(A、B)依然支付全額 10,000 元;
- 其餘未得標者(D、E、F、G、H)則各支付 10,000 – 1,000 = 9,000 元。
- 計算: C 當期收入 = 2 × 10,000 + 5 × 9,000 = 20,000 + 45,000 = 65,000 元。
後續各期:
依此類推,直到第八期由 H 得標(通常在最後一期得標者不需出標金,可視為自動得標),H 當期可收取 7 萬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像 F 這樣的成員,在每一期中可能都能享受到比全額繳款略低的優惠,因此在整個會期中,F 實際上節省了不少「利息成本」,這也是部分參與者希望透過此機制獲利的原因。
另一方面,會頭 A 雖然在第一期即可取得 70,000 元,但其本人每期仍需支付 10,000 元,整個 8 期共支出 80,000 元;由此算來,A 實際上要負擔 10,000 元的「利息代價」,也就是利用互助資金調度所需承擔的成本。
案例二︰4人內標會實際試算
為更清楚說明內標會中各參與者的收益與成本,我們再以一個 4 人(會首加 3 位會腳)的內標會為例。約定每期繳款 1,000 元,總共 4 期。以下為各期運作狀況:
第一期:
- 得標者: 由會首 A 自動得標。
- 繳款安排: 其他三人(B、C、D)各繳 1,000 元給 A。
- 結果: A 當期收入 3,000 元。
第二期:
- 得標者: 假設 B 以標金 200 元得標。
- 繳款規則:
- 已得標的 A,此期仍繳 1,000 元;
- 尚未得標的 C 與 D各繳 1,000 – 200 = 800 元給 B。
- 計算: B 當期收入 = 1,000 + 800 + 800 = 2,600 元。
第三、第四期:
- 每期皆有一位尚未得標的會員贏得當期標會,付款方式依舊:
- 已得標者按全額 1,000 元繳納;
- 尚未得標者則享有扣除標金後的優惠繳費。
- 最終各成員的總收入與支出情形可能如下:
會員 總收入 (元) 總支出 (元) 利潤 (元) 報酬率 A 3,000 3,000 0 0% B 2,600 3,000 -400 -13.3% C 2,850 2,800 +50 +1.78% D 3,000 2,650 +350 +13.2%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
- 會首 A 雖能在第一期集中獲得資金,但後續仍須按全額繳款,收益平衡後大致打平;
- 得標較晚的 C、D 由於享有更多扣減標金的優惠,最終取得的利潤較高;
- B 則因在第二期出價較高,雖提前取得資金,但整體計算下反而虧損。
利息計算與參與者的權利義務
在內標會中,每期的「標金」相當於一種利息成本或收益調整工具,具體機制如下:
標金與會費折抵:
當某位會員以一定金額的標金得標時,其餘尚未得標的成員當期便以「會款 – 標金」的金額向其繳費。這樣一來,得標者可以提前取得較大金額,而未得標者則需額外支付差額,相當於承擔了資金調度的利息成本。
角色與責任:
- 會首(如 A): 負責召集、管理資金,通常第一期即取得全額資金,但後續每期仍需繳納約定全額。
- 會腳(如 B、C、D 等): 每期皆需依約定繳款,並有機會透過競標提前取得資金。越是後期得標者,在享有低繳款優惠的同時,也可能獲得更多的利息收益;但相對地,若長時間等待可能增加倒會(違約或資金缺口)的風險。
資金調度與風險:
內標會本質上是一個以時間差與資金流動產生利息效果的系統。急需資金者可以選擇出較高的標金以提前取得資金,反之則可以在無需急用資金時,等待較後期得標以獲得較高利潤。然而,所有參與者均需承擔倒會風險,一旦會頭或其他成員違約,可能會使整個資金鏈崩壞。
倒會風險:原因、處理方式與防範策略
在台灣的標會(或稱互助會)運作中,「倒會」現象屢見不鮮。倒會主要指的是會首或會腳在得標後拒絕或無法按約繳納會款,這種狀況可能由於個人經濟困難或惡意詐欺所引發,對整個會局的資金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因此,了解倒會發生後的應對機制,以及事前如何降低此風險,對每位參與者都至關重要。
一、倒會的類型與應對措施
1. 會首違約(會首倒會)
當會首在得標後收取會員的會款,但卻不再履行後續繳納義務,便構成會首倒會。這種情況會直接影響到所有參與者的資金安全,甚至可能導致整個會局陷入停擺,從而加劇倒會的風險。
可能的法律途徑
- 本票追償:若會首在交易時簽發了本票,其他會員可以依據本票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直接追回所欠款項。
- 合約訴訟:依據事先簽訂的互助會合約,會腳或其他會員可向會首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會首償還所欠的會款。
中途逃逸的處理
如果會首在會期進行中途突然失聯或逃逸,根據《民法第709條之9》的規定,已參與的會員(有時被稱為“死會”會員)仍有義務將原本每期應繳的會款按比例轉交給仍履行義務的“活會”會員。若部分會員拒絕繳納,其他受損成員也可依法對其提起民事訴訟以求補償。此外,建議在每次跟會時進行點名及資金核對,以便及早發現任何可能的違約行為。
2. 會腳違約(會腳倒會)
當會腳在應繳會款時失信不繳,會首通常需要先行墊付該筆金額,以維持會局的正常運作。
法律應對措施
- 追償權利:會首有權以民事訴訟向違約的會腳追討其應繳款項。
- 其他會腳介入:若會首未能有效追償,其餘會腳亦可依照法律程序共同向違約者求償。
由此可見,會首在整個運作中往往承擔較大風險,因此在選擇合夥對象時必須格外謹慎,以維護整個合會的運作安全。
二、防範倒會風險的建議
為有效降低倒會帶來的損失,參與者在加入互助會前可考慮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防範:
1. 精選會首與會腳
參與者應如同銀行審核借款人一樣,對會首及其邀請的會腳進行全面的信用與財務狀況審查。選擇那些具有良好財務背景和信用記錄的成員參與,能在根本上降低違約風險。
2. 簽訂詳盡的互助會合約
- 合約內容完善:在會局開始前,應與所有會員簽訂一份詳細的合約。合約中應明確記載會款數額、會期、標會方式、得標程序,以及各成員的義務和責任。這樣的文件不僅能作為日後法律追索的依據,也有助於所有成員達成共識。
- 資料真實核實:建立完整的會員名冊,記錄每位成員的姓名、身份證號碼、住址及聯絡方式。最好能要求每人提供身分證影本,避免因資料不實而引起糾紛。
3. 設置額外保證措施
- 保證人制度:為防止得標者或會首在收到款項後失信,不少會局會要求得標會員提供第三方作為連帶保證人,進一步確保資金安全。
- 本票或支票擔保:部分會局甚至會要求參與者簽訂本票或支票作為繳納會款的擔保,直至整個會期結束。這樣一來,即便發生倒會情況,其他會員仍能藉此取得法律保障,確保資金回流。
總結
標會作為一種民間互助金融工具,結合了儲蓄與融資的雙重功能,依賴成員間的信任與誠信來維持正常運作。其透過競標機制靈活調度資金,適合短期資金需求者與追求穩定儲蓄的人士。然而,倒會風險始終存在,無論是會首還是會腳的違約都可能對整個標會造成衝擊。為降低風險,參與者需審慎挑選可信賴的會首與成員,並簽訂明確的合約及設置必要的擔保機制。唯有在充分了解其運作模式與潛在風險的前提下,標會才能成為一種有效且安全的財務管理工具。
資料來源
- 標會是什麼?規則有哪些?標會利息怎麼算、如何避免被倒會 | Money101.com.tw
- 跟會是什麼?被倒會怎麼辦?一篇搞懂標會利弊、利息計算、風險 – Roo.Cash
- 標會是什麼?利息怎麼算?被倒會該怎麼辦 – Mr.Market市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