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一旦遇到資資金需求,多數人首選都會考慮向銀行申辦「信用貸款」。然而,市面上可選擇的信用貸款方案相當多元,無論是額度 10~50 萬的小額貸款,或高達上百萬的大額信貸方案,對於貸款人而言,最關心的問題無非是「自己能貸到多少錢?」、「銀行是如何算出我的信貸額度?」以及「該怎麼做才能提高核貸上限?」
本文將從信用貸款額度的基本概念、銀行最常用的三大能力綜合評估標準、如何提高信貸額度、到 熱門的銀行方案,為你做完整介紹。
1. 認識「信貸額度」的概念
「信貸額度」簡單來說,指的是銀行根據申貸者的信用狀況、工作收入、負債狀況等信貸條件,所核定的「最高可貸金額」。各家銀行在評估信用貸款時,通常會先了解申貸者的職業類別(例如公務人員等穩定度)、財務狀況、是否有良好的還款紀錄及債務比。若一切條件都符合銀行的放款標準,就能核發一定的信貸金額。
依照金管會規定,個人無擔保債務(信用卡、信用貸款等)理論上不可超過月收入的 22 倍(又稱「DBR 22」),並會控管該總餘額是否符合規範,但實際貸款金額仍須視銀行的風險控管與授信策略而定,往往不見得能拿到「22 倍」的理論最高值。有些銀行對優質客戶可能會放寬額度,但多數銀行為控管違約風險,往往會把上限抓在 月收入 16~18 倍 左右。
2. 信貸額度三大評估基準
為了有效控管貸款風險,銀行普遍會採用以下三大評估公式,綜合衡量你的債務狀況與還款能力,最終決定放款的上限額度。
1. DBR 22:個人無擔保債務不得超過月收入22倍
DBR(Debt Burden Ratio)指「負債比」,其中 DBR 22 代表「個人無擔保債務不得超過月收入的 22 倍」。目前是由金管會明文規範,所有金融機構在審核個人無擔保貸款(含信用卡)時,都得遵守此一限制。
計算方式:DBR = 個人無擔保債務加總 ÷ 平均月收入 ≤22
範例:若你年收入為 60 萬,則平均月收入 = 60 萬 ÷ 12 = 5 萬,則無擔保債務最高上限 = 5 萬 × 22 = 110 萬。
注意:
- 「無擔保債務」包含:學貸(已開始還款之餘額)、信用卡循環利息/分期/預借現金餘額、現金卡餘額、已撥款的信用貸款餘額等。
- 「有擔保債務」如房貸、車貸,則不計入 DBR 22 的計算。
2. 月負債收支比:建議不要超過70%
申請信貸時,銀行也會評估「每個月應繳的負債金額」與「平均月收入」的比值,稱為「月負債收支比」。
計算方式:月負債收支比 = (每月負債支出 ÷ 平均月收入) × 100%
基準:一般建議「月負債收支比」保持在 70% 以下。如果超過 70%,銀行通常會擔心你未來的還款能力,可能會降低放款額度、甚至婉拒核貸。
3. 總資產負債比:通常要低於60%
有些銀行也會進一步檢視「個人總資產負債比」,除了月收入與負債支出外,還會將名下的不動產、存款、基金等資產一併列入考量;若資產充足,就能提高銀行對你「可負擔還款能力」的信任度。
計算方式:總資產負債比 = (個人負債總額 ÷ 個人總資產) × 100%
基準:通常銀行會希望「總資產負債比」在 60% 以下,才視為較健康的財務狀態。
3. 常見信貸額度:小額信貸 vs. 大額信貸
根據市場上常見的銀行信貸專案,若依「核貸金額」來做區分,大致可劃分為下列兩類:
小額信貸:
- 一般為 10~50 萬為主,也有些銀行可到 100 萬上下。
- 特色多為「可隨借隨還」、「以日計息」、「額度彈性運用」,但通常利率會相對較高。
大額信貸:
- 核貸額度可能達 100~1,000 萬,甚至更高。
- 特色多為一次性撥款,期限通常 5~7 年、甚至可到 10 年,利率相對小額貸款更優惠。
- 想要同時兼顧大額與小額彈性,有些銀行也會推出「1+1」的複合型貸款方案,一次申請即可滿足「大額」與「小額備用」的雙重需求。
4. 信貸額度提升四大方法
如果想要在銀行爭取更高的核貸金額,以下四大方法不可不知:
維持良好信用評分
凡是信用卡或貸款,務必準時繳款、避免逾期。若發生逾期繳費,金融機構通常會上傳不良紀錄到聯徵,拉低你的信用評分。信用瑕疵越少,銀行越敢放款;信用評分越高,也有機會申請到更大額度與更優惠的信貸利率。同時也要避免短時間內向多家銀行送件,因為高聯徵次數會影響核貸成功率。
提高收入、降低負債
可考慮副業或兼職收入,提供更多財力證明給銀行,增加可貸額度。在新申貸之前,先清償其他小額債務(例如信用卡分期、舊信貸)。若能降低月負債或整體負債比,銀行審核會更有利。
選擇利率優惠且合適的銀行
不同銀行對於「職業類型」、「收入高低」可能有不同的風險偏好。軍公教、醫師、律師、500 大企業員工 等較穩定行業,通常可申請到較高額度。同時也可針對不同申辦管道或特定銀行推出的「針對專業人士或特定職業客群」之方案下手;有些銀行會因應該群體低風險,而提供更高額度的優惠。
提供擔保或連帶保證人(僅限部分銀行適用)
雖然信用貸款不需要抵押品,但若你願意提供不動產或有價證券作為擔保,或是增列信用良好的家人朋友當保證人,銀行對你的還款風險評估會更低,較有機會提高核貸金額。此法相對少見,但某些金融機構或許願意在「免抵押」的基礎上,引入「有保人」模式。
5. 申辦信貸流程與準備文件
通常銀行對「個人信貸」的申辦條件與流程,會有以下共通之處:
申請貸款條件:
- 年滿 20 歲(部分銀行要求 20~65 歲間)。
- 有穩定工作或明確收入來源,年收入大多要求至少 30 萬元以上。
- 聯徵信用評分良好,過去無嚴重逾期或信用瑕疵。
準備文件:
- 身分證件: 正反面影本或晶片身分證。
- 財力證明: 薪轉存摺、扣繳憑單、勞保明細、所得清單或其他副業收入證明。
- (若有)資產佐證: 房地產權狀影本、股票/基金對帳單、其他不動產或金融資產證明。
申請流程:
- 線上或臨櫃提出申請 → 提供基本資料與財力證明 → 銀行進行「聯徵查詢」+「評分與審核」 → 通過後通知核貸與額度 → 簽約對保 → 撥款完成。
- 若中間有文件不齊或需要補件,會增加審核時間;若申貸者的條件明確良好,有些銀行可在 1~3 個工作天內核貸並撥款。
- 申請信貸的管道有很多種,目前最為簡易方便的流程即是線上申辦,目前多家銀行提供24小時線上申辦服務。
信貸額度常見問題
Q1:信貸額度上限真的可以貸到「DBR 22 倍」嗎?
DBR 22 倍是金管會規範的「法定最高無擔保貸款上限」,理論值是月收入的 22 倍。但實際申請時,銀行會考量你的職業穩定度、個人信用、負債比、還款能力等綜合條件,大多數狀況下,會落在月收入的 16~18 倍 之間。若你的條件相當優異,或有充足財力證明,才有較高機會接近 20~22 倍。
Q2:DBR 22 倍計算時,哪些債務會列入?
包括:
- 信用卡:循環利率、分期、預借現金的未繳餘額。
- 信用貸款:已撥款的餘額。
- 現金卡:已動用金額、未清償餘額。
- 學貸:若已進入還款期之未償餘額(政策性就學貸款特定情況可能不計入)。
至於車貸、房貸等屬「有擔保貸款」,不會列入「無擔保債務」計算範圍。
Q3:如果無擔保債務已滿額,還能再申請信貸嗎?
若已超過「DBR 22 倍」上限,基本上在無擔保貸款部分就無法再增貸。這種情況可考慮:
- 以有擔保品貸款方式(如房貸增貸、車貸展延)取得資金。
- 先清償部分舊債或進行債務整合,降低總負債後再重新評估。
- 或是轉為「房貸」或「押證券貸款」等擔保型管道。
Q4:信貸額度會影響利率嗎?
常見的情形有兩種:
- 小額信貸(10 萬以下): 審核條件相對寬鬆、銀行違約風險略高,因此利率可能較高。
- 可隨借隨還、彈性度高的循環信貸: 基於銀行無法確定收到多少利息、且借貸人可隨時動用,不確定性較高,因此利率通常也比一般「一次撥款型信貸」要高。
Q5:想申請大額信貸,該怎麼辦?
若有大額支出(例如創業、房屋裝修、買車或醫師診所設備)需求,可直接選擇最高額度上限較高的銀行方案。若想在一間銀行同時擁有大額度貸款&小額備用金,此種複合型一次申貸相當適合。
Q6:目前已在其他銀行有貸款,還能再申請嗎?
可以!只要綜合負債比與 DBR 未超標,或是以「債務整合」的方式把舊有貸款一次清償,再轉到更優惠的貸款方案,都可行。像「凱基銀行 1+1」或其他銀行的「整合貸款專案」,除了延長還款年限、降低月付金,還能同時拿到一定金額的備用金。
總結
「信貸額度」的核定牽涉到銀行風險評估與個人的財務穩定度,並非單一條件決定。除了了解 DBR 22 倍、月負債 70% 等基礎計算,還要維持良好的「信用評分」與「收入穩定度」,並選擇能提供高額度、利率合理的金融機構或專案,才有機會一次申請就順利取得所需資金。
同時也要考量可能產生的費用(如手續費、開辦費等),以及整體總費用(APR)是否在負擔範圍內。若還不確定能貸到多少額度,建議可利用各銀行的線上申試算工具或諮詢客服,先估算自己可能的貸款範圍與月付金,再依需求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