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人是什麼?找不到保人怎麼辦?誰可以當保人?如何自保?

保人是什麼?找不到保人怎麼辦?誰可以當保人?如何自保?

保證人制度在金融和法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別是在貸款和債務關係中,保人為債務人的履約能力提供了額外保障。然而,對於保人來說,這一角色既是對債務人的支持,也是對自身信用與財務的一大挑戰。本篇文章旨在解答「什麼是保人」、「找不到保人怎麼辦」、「誰可以當保人」及「如何自保」等常見問題,幫助讀者全面了解保證人的責任、風險及應對措施,並在提供保障與保護自身權益之間找到平衡。

什麼是保證人?

在法律上,當保證人是指在債務關係中,為債務人(即主債務人)的債務履行提供擔保的人。當貸款人或主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如何處理責任成為關鍵問題。房屋貸款中常見的情況是房貸保證人,即為房屋貸款提供擔保的第三方。

當主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有義務代為履行,或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保人會影響其個人信用,因為保證人的信用在法律上具有重要作用。這也使得選擇是否提供保證人成為一項需謹慎考慮的決定。

保證人的主要特點包括:

  1. 附屬性:保證人的責任依附於主債務的存在,若主債務無效或消滅,保證責任也隨之消滅。
  2. 補充性:通常情況下,債權人應先向主債務人追討債務,若主債務人無法履行,才可要求保證人承擔責任。
  3. 獨立性:雖然保證責任依附於主債務,但保證合同在法律上具有獨立性,保證人可在保證合同中與債權人約定特定條件。

保證的類型主要有:

根據《民法》第739條,保證人(俗稱保人)是指當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時,代為履行責任的人。保人會影響到其未來的信用和經濟能力,因此應注意風險管理。保人主要分為一般保證人和連帶保證人兩種類型:

  • 一般保證:債權人須在對主債務人財產執行仍無法獲得清償時,才能要求保證人履行債務。
  • 連帶保證:債權人可直接向保證人求償履行債務,而無需先向主債務人追討。

保證人有什麼權利?

在臺灣法律中,保證人是指與債權人約定,當主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由其代為履行責任的人。保證人享有以下主要權利:

  1. 先訴抗辯權:一般保證人可主張此權利,要求債權人在對主債務人之財產強制執行無效果前,拒絕直接向其請求清償。然而,提供連帶保證人通常被視為已拋棄此權利,債權人可直接向其求償。
  2. 代位求償權:保證人代替主債務人清償債務後,於其清償之限度內,承受債權人對主債務人的債權,可向主債務人追償已支付的金額。特別是在涉及非銀行貸款時,保證人要特別注意自身追償權的保障。
  3. 拒絕超額保證:保證人的責任不得超過主債務,若契約中約定的保證範圍超出主債務,保證人可以拒絕承擔超出部分的責任。這也適用於提供連帶保證人的情形,避免超出共同債務的求償範圍。
  4. 期限抗辯權:若保證契約中約定了保證期間,且債權人在該期間內未向保證人提出請求,保證人可主張免除保證責任。對於提供連帶保證人來說,民間貸款中常見的長期契約,保證人條件需明確寫上。
  5. 資訊知情權:保證人有權了解主債務人的還款狀況及債務履行情形,以便評估自身可能承擔的責任。在實務上,人作保時,保證人需要與債權人保持充分溝通,資訊的透明對保證人還是極為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保證人與連帶保證人的權利有所不同。連帶保證人與主債務人負有同等責任,債權人可直接向其請求清償,且連帶保證人通常被視為已拋棄先訴抗辯權。因此,在簽訂保證契約時,應仔細閱讀條款,了解自身權利,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一定要保人嗎?找不到保人怎麼辦?

在申請貸款時,是否需要提供保人取決於貸款機構的政策和申請人的個人情況。一般而言,若申請人具備良好的信用紀錄和穩定的收入來源,貸款機構可能不會要求提供保人。然而,當申請人的信用評分較低、收入不穩定或負債比例較高時,貸款機構可能會要求提供保人以降低風險。

找不到保人時的解決方案

如果您無法找到合適的保人,可考慮以下替代方案:

  1. 提供擔保品:以房產、車輛或其他有價值的資產作為抵押,向貸款機構申請貸款。
  2. 尋求無保人貸款產品:部分貸款機構提供無需保人的信用貸款或小額貸款,申請時可能需要支付較高的利率或提供其他形式的擔保。
  3. 改善個人信用:透過按時還款、降低負債比例等方式提升信用評分,增加貸款機構對您的信任度,減少對保人的需求。
  4. 尋求專業協助:諮詢專業的貸款顧問或代書事務所,他們可根據您的情況提供適當的建議和協助。

注意事項

在選擇替代方案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貸款條件:不同的貸款產品有不同的條件和要求,申請前應詳細了解相關資訊。
  • 利率與費用:無保人貸款產品可能伴隨較高的利率和手續費,需評估自身的還款能力。
  • 法律責任:提供擔保品或尋求專業協助時,應了解相關的法律責任和風險,避免未來產生糾紛。

18歲能當保人嗎?學生可以當保證人嗎?

根據中華民國《民法》規定,成年年齡已於2023年1月1日下修至18歲,滿18歲者即具備完全行為能力。因此,年滿18歲的成年人可以擔任保人,無需法定代理人同意。然而,部分金融機構可能對保人的年齡設有限制,例如要求保人年齡在18歲至60歲之間。因此,建議在擔任保人前,先確認相關機構的規定。

至於學生是否可以擔任保人,法律並未明確禁止學生作為保人。然而,金融機構在審核保人資格時,通常會考量保人的經濟能力、收入來源和信用狀況。由於學生的經濟狀況可能不穩定,缺乏穩定收入來源,金融機構可能因此認為其無法承擔保人的責任,從而拒絕其擔任保人。因此,學生在考慮擔任保人時,應審慎評估自己的財務能力和未來可能承擔的責任。

誰可以當保人?保證人可以是家人、朋友或情侶嗎?

在申請房貸時,銀行通常要求保證人必須是借款人的二等親以內的親屬,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祖父母、孫子女等。因此,情侶或朋友無法作為彼此的保證人。

當保證人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1. 高風險承擔: 一旦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保證人需承擔清償責任,甚至包括利息、違約金等額外費用。
  2. 信用影響: 擔任保證人的資訊會記錄在聯合徵信中心的信用報告中,可能影響自身的貸款申請和信用評分。
  3. 責任難以解除: 簽訂保證契約後,通常難以取消保證人資格,除非經債權人同意更換保證人,且新的保證人需符合相關條件。

保證人會被聯徵嗎?擔保人會影響信用嗎?

是的,當您成為他人的保證人時,金融機構通常會查詢您的聯合徵信(聯徵)報告,以評估您的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

擔任保證人可能影響您的信用,特別是在以下情況下:

  • 連帶保證人:如果您是連帶保證人,您與主債務人承擔同等的還款責任。這意味著該債務會計入您的名下,增加您的負債比率,可能影響您未來的貸款申請。此外,若主債務人未能按時還款,您的信用評分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
  • 一般保證人:雖然一般保證人的責任相對較小,但若主債務人無法履行還款義務,您仍可能需要承擔還款責任,這也可能影響您的信用。

當保人有什麼壞處?

擔任保人,即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風險。以下列出當保人的主要壞處:

  1. 承擔債務清償責任:若債務人無法履行還款義務,保人需代為清償,包括本金、利息、違約金等。特別是連帶保證人,債權人可直接要求其償還債務,無需先向債務人追討。
  2. 影響自身信用:當債務人違約,保人的信用評分可能受到負面影響,進而影響日後的貸款或信用申請。
  3. 限制自身貸款能力:作為連帶保證人,所擔保的金額會計入自身負債,可能影響未來申請貸款的額度和條件。
  4. 財務風險:若債務人無力償還,保人需動用自身資金清償,可能對個人財務造成壓力。此外,若保人試圖通過轉移財產來避免還債,可能觸犯法律,面臨刑事責任。
  5. 法律責任難以解除:一旦簽署保證契約,保人難以單方面取消或解除責任,除非債權人同意或有法律上的正當理由。
  6. 人際關係影響:若因債務問題導致保人需代為清償,可能引發與債務人之間的矛盾,影響人際關係。

為降低上述風險,建議在擔任保人前,詳細了解債務人的財務狀況和還款能力,明確保證責任的範圍,並考慮與債權人約定保證期限或其他限制條件。

保證人如何自保?

擔任保證人,特別是連帶保證人,可能面臨與主債務人相同的清償責任。為了保護自身權益,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 謹慎評估,避免作保:在答應擔任保證人前,應詳細了解債務人的財務狀況和還款能力,並考慮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如非必要,盡量避免擔任保證人,特別是連帶保證人。
  2. 選擇一般保證人角色:若無法避免作保,應在簽訂契約時,確認自己僅為一般保證人,而非連帶保證人。一般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即債權人需先向主債務人追討無果後,才能要求保證人清償。
  3. 設定保證期間:在簽訂保證契約時,與債權人協商設定明確的保證期間。根據《民法》第752條規定,若在約定期間內債權人未對保證人提出請求,保證人可免除責任。
  4. 保持溝通,監督債務:擔任保證人後,應與債務人和債權人保持聯繫,隨時了解債務履行情況,及早發現並處理可能的問題。
  5. 取得清償證明,保留求償權:若因主債務人未履行債務而代為清償,應向債權人索取清償證明。根據《民法》第749條規定,保證人清償後,可在其清償範圍內,承受債權人對主債務人的債權,並向主債務人求償。
  6. 避免脫產行為:試圖通過轉移或隱匿財產來逃避債務可能觸犯法律。根據《刑法》第356條規定,債務人於將受強制執行之際,意圖損害債權人之債權,而毀壞、處分或隱匿其財產者,可能面臨法律制裁。

總結

擔任保證人是支持他人履行債務的重要舉措,但也伴隨著不小的法律和財務風險。因此,無論是借款人尋找保人,還是潛在保證人考慮是否作保,都應詳細評估債務的可行性及相關條款。對於無法找到保人的借款人,提供抵押品或選擇無保人貸款是替代方案;而對保人而言,充分了解權利與責任、妥善設定保證條件,是保障自身的重要策略。最終,謹慎與清晰的合約規範是避免風險的最佳方式。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