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祥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2476)是一家在臺灣成立超過五十年的專業精密金屬沖壓大廠。長期以來,鉅祥以其精湛的模具開發與沖壓技術聞名於業界。然而,面對全球供應鏈的快速變遷與產業趨勢,鉅祥並未停滯不前,而是積極轉型,從過去以3C消費性電子為主的業務,成功切入車用、工控、醫療,甚至是當前最炙手可熱的AI伺服器與產業設備供應鏈。隨著觀音、惠州、菲律賓三大新廠的陸續投產以擴充產能,鉅祥正站在一個全新的成長起點,其未來的營運表現與股價走勢備受市場矚目。
核心業務與產品組合轉型
要了解鉅祥做什麼的,就必須從其核心業務為「精密金屬沖壓部品」及相關模具的設計與製造談起。其產品應用範圍極其廣泛,涵蓋了現代科技生活的各個層面,從金屬零件到複雜的電子零組件。根據最新的法人報告,公司的產品組合展現了其多元化與策略性調整的成果。
產品應用營收佔比
產品類別 | 營收佔比 | 發展趨勢 |
---|---|---|
工業及其他 | 33% | 穩定成長,包含醫療、半導體等高價值產品 |
車用相關 | 23% | 策略性重點發展,毛利較高 |
消費性電子 | 19% | 比重策略性降低,趨於成熟 |
PC/NB 產品 | 15% | 受AI PC趨勢帶動,部分與AI相關 |
網通相關 | 10% | 穩定需求 |
從上表可見,鉅祥正積極執行其產品組合優化策略。公司管理層的目標是將「3C產品」、「車用相關」與「工業及其他」三大產品線的營收比重調整至各佔三分之一的均衡狀態。
此舉的核心目的在於,降低對已進入成熟期、成長趨緩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依賴,轉向營業毛利率更高、認證條件更嚴格、訂單更穩定的車用、醫療及工業領域。汽車電子化的趨勢為鉅祥提供了絕佳的成長契機,相關產品如變速箱油冷卻器、車用攝影機模組等,正成為公司未來的營收重要支柱。
AI浪潮下的關鍵角色
在鉅祥的眾多產品線中,AI相關應用成長性最為明確,已成為法人與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 AI產品佔比與能見度:目前,AI相關產品(主要歸類於工控與PC/NB類別)的ai應用佔比已佔鉅祥總營收約15%。本土法人樂觀預估,在強勁的市場需求驅動下,此佔比在2025年底前有望提升至18%。訂單能見度已達2025年第二季,顯示客戶需求極為強勁。
- 核心AI產品:公司的AI產品主要為應用於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的電池備援系統(BBU, Battery Backup Unit)支架和機構件,主要出貨給日系電池大廠。隨著輝達(NVIDIA)的GB200等新一代伺服器將BBU從選配改為標配,市場需求迎來爆發性成長,鉅祥正處於此一趨勢的受惠核心。
- 高毛利與高門檻:AI相關產品的毛利率顯著優於公司平均水準,與車用、醫療產品相當。這是因為AI產品的開發與認證週期長,品質管控極為嚴謹。一旦憑藉其模具開發技術通過認證並打入供應鏈,訂單通常穩定且出貨週期可長達6至10年,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壁壘,成為眾多國際廠商的關鍵夥伴。
全球擴廠佈局:三大新廠的戰略意義
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訂單需求並優化全球生產佈局,鉅祥近年投入了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資本支出,總金額超過20億新臺幣(相當於超過一個資本額),重點建設臺灣觀音、中國惠州與菲律賓三大新廠。此舉不僅是產能的擴張,更是深具戰略意義的全球佈局。
三大新廠戰略佈局一覽表
新廠地點 | 投資金額 | 主要定位與產品 | 關鍵特色 | 預計投產時程 |
---|---|---|---|---|
臺灣桃園觀音廠 | 約15.5億新臺幣 | 整合舊廠產能、生產高階車用、醫療、AI產品 | 建立含電鍍線在內的一條龍服務,提升效率與品質,因應「China+1」趨勢,爭取美系訂單 | 規模較小的二廠已於2024年10月開工,主廠區移轉中,預計2025年逐步放量 |
中國廣東惠州廠 | 約8,000萬人民幣 | 承接深圳舊廠產能,以車用、工控、3C為主 | 整合生產資源,提升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效率 | 預計2025年第二季開始運作 |
菲律賓廠 | 約500萬美元 | 服務新客戶訂單,以連接器、3C沖壓為主 | 首個具備電鍍製程的海外廠區,已吸引多家新客戶接洽,開拓東南亞市場 | 預計2025年第三季啟用 |
觀音廠的龍頭地位
在三大新廠中,桃園觀音廠的戰略意義最為重大。根據鉅亨網引述總經理林映碩在法說會的說法,該廠不僅是為了紓解既有新屋廠、八德廠產能滿載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條龍的生產能力。法人看好觀音廠鉅祥未來的潛力,透過購置已領有合法執照的廠房,得以建置自有的電鍍線與專用機。這意味著從模具設計、沖壓、射出成形到關鍵的表面處理(電鍍),皆可在廠內完成,大幅縮短了過往需委外的時間,並能更有效地控管原物料與生產成本。這對於爭取規格要求嚴苛的歐美車用、醫療及AI客戶訂單,具有決定性的競爭優勢。
財務狀況與市場展望
鉅祥的轉型效益已清晰地反映在財務數據上。近年來,儘管面臨全球景氣波動,公司的毛利率依然穩健提升,從過去的23%左右攀升至近期的32%以上,稅後純益也屢創新高,市場留言與討論也對其籌碼變化與收盤價高度關注。
法人機構普遍對鉅祥2025年的業績持樂觀態度,預估在新廠產能陸續開出及AI需求持續暢旺的雙重引擎驅動下,全年營收達72億元新臺幣,每股稅後純益(EPS)上看5.84元,雙雙改寫歷史新高,並給予積極的目標價。
從銷售地區來看,目前亞洲(臺灣以外)佔比約70%,臺灣佔21%,美洲僅佔5%。觀音廠與菲律賓廠的設立,被視為是鉅祥強化非中生產基地、積極拓展歐美市場、實現客戶基礎多元化的關鍵一步。
常見問題 (FAQ)
Q1: 鉅祥的主要業務是什麼?
A: 鉅祥是一家專業的精密金屬沖壓製造商,主要業務包含模具的設計開發與精密金屬零組件的生產,產品應用於汽車、AI伺服器、工業設備、醫療器材及消費性電子等多個領域。
Q2: 鉅祥在AI領域的具體產品是什麼?
A: 其在AI領域的核心產品是應用於資料中心AI伺服器的「電池備援系統(BBU)」所需的金屬支架與機構件,是維持伺服器穩定運作的關鍵零組件。
Q3: 鉅祥為何要投入鉅資興建觀音新廠?
A: 主要有三大目的:第一,解決既有廠房產能不敷使用的問題;第二,建立包含關鍵「電鍍」製程在內的一條龍生產線,以提升品質、效率與成本競爭力;第三,響應全球供應鏈「China+1」的趨勢,擴大在臺灣的產能以爭取更多歐美客戶的訂單。
Q4: 2025年鉅祥的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哪裡?
A: 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AI伺服器相關應用的強勁需求,此部分訂單明確且利潤較高;二是觀音廠、惠州廠及菲律賓廠等三座新廠將在2025年陸續進入量產階段,為公司帶來顯著的產能擴充與營收貢獻。
Q5: 鉅祥的主要競爭對手有誰?
A: 在精密沖壓零組件領域,鉅祥的國內外競爭對手包括一詮(2486)、金利(5383)、聯德控股-KY(4912)、健策(3653)、佳穎(3310)等公司。
總結
鉅祥企業已成功從一家傳統的精密沖壓廠,轉型為一家兼具成長性與高技術含量的關鍵零組件供應商。公司的未來成長路徑清晰,主要建立在兩大支柱之上:
- 1. 產品結構優化:持續深化在高毛利的車用、工業及AI領域的佈局,提升整體獲利能力。
- 2. 全球產能擴張:觀音、惠州、菲律賓三大新廠不僅提供未來數年所需的成長動能,其一條龍與在地化生產的戰略佈局更構建了強大的競爭護城河。 隨著2025年新廠產能的逐步釋放,以及AI伺服器需求的持續爆發,鉅祥的營運前景一片光明,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成長高峯,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