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稅免稅額這樣用最省!合法節稅,讓財富傳承不縮水

遺產稅免稅額這樣用最省!合法節稅,讓財富傳承不縮水

財富的傳承是每個人生命中可能面臨的重要課題。在台灣,當親人離世後,其留下的財產轉移涉及複雜的遺產稅申報。身為納稅義務人的繼承者,了解遺產稅的計算結構,特別是免稅額、各項扣除額以及最新的課稅級距,不僅是遵循遺產及贈與稅法的法定義務,更是保障繼承人權益、實現財富順利傳承的關鍵。

近年來,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變動,政府對遺贈稅的相關金額進行了數次調整。本文將以財政部發布的最新資訊為基礎,為您完整解析適用於2025年(民國114年)發生繼承案件的遺產稅規定,從免稅額、扣除額、稅率計算,到實用的節稅規劃,提供一份最詳盡、最準確的參考指南。

遺產稅核心概念:免稅額與計算基礎

計算遺產稅的第一步,是確認「遺產總額」,並從中減去法定的「免稅額」。

遺產稅免稅額

免稅額是一筆可以從遺產總額中直接扣除的固定金額,所有案件均可適用。根據財政部公告,自2022年1月1日(民國111年)起,遺產稅的免稅額已調整,此金額沿用至2025年。

  • 一般國民:遺產稅免稅額為新台幣 $13,330,000 元。
  • 軍、警、公教人員因執行職務死亡者:免稅額加倍計算,為新台幣 $26,660,000 元。

一個常見的迷思是:「如果遺產總額低於1,333萬元,是否就不用理會遺產稅?」答案是錯誤的。即使被繼承人死亡時的遺產價值(包含地上物等)未達課稅門檻,納稅義務人仍必須向國稅局辦理遺產稅申報,並取得「遺產稅免稅證明書」。這份文件是辦理不動產、存款、股票等資產過戶至繼承人名下的必要文件。

不計入遺產總額之項目

除了免稅額,法律也規定了某些特定項目不需計入遺產總額課稅。這些遺產總額之金額在2024年(民國113年)有所調高,並適用於之後的年度。

不計入遺產總額項目 金額
被繼承人日常生活必需之器具及用具 $1,000,000萬元以下部分
被繼承人職業上之工具 $560,000元以下部分

此外,以被繼承人死亡日回溯,其死亡前兩年內贈與給特定親屬(如配偶、子女、父母等)的財產,以及指定受益人的人壽保險給付,在特定條件下也需要納入或可以不納入遺產總額計算,若有執行人,應由其妥善處理,否則情況較為複雜,建議諮詢專業人士。

計算遺產淨額:善用各項扣除額

從「遺產總額」減去遺產總額免稅額及「不計入遺產總額項目」後,還能進一步將符合條件的遺產稅扣除額從遺產總額中扣除,最後得出的金額即為「課稅遺產淨額」。包含親屬扣除額在內的各項扣除額金額,同樣於2024年(民國113年)進行了調整。

2025年遺產稅各項扣除額一覽表

扣除額項目 扣除金額(新台幣) 備註
配偶扣除額 $5,530,000 元 被繼承人遺有配偶者。
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 每人 $560,000 元 指子女、孫子女等。
未成年子女加扣 每年加扣 $560,000 元 其有未成年者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18歲之年數每年加扣。
父母扣除額 每人 $1,380,000 元  
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每人 $6,930,000 元 繼承人為法定重度以上身心障礙者。
受被繼承人扶養之兄弟姊妹、祖父母扣除額 每人 $560,000 元 需有扶養事實。
未成年兄弟姊妹加扣 每年加扣 $560,000 元 兄弟姊妹中有未成年者,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18歲之年數每年加扣。
喪葬費扣除額 $1,380,000 元  
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依計算金額 此為重要節稅權利,指生存配偶可主張將夫妻婚後財產差額的一半先行分配,不計入遺產。
其他 依實際金額 如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之債務、應納未納之稅捐(如綜合所得稅、房屋稅等)。

遺產稅率與應納稅額計算

當計算出「課稅遺產淨額」後,即可套用累進稅率來計算應納的稅額。為反映物價變動,財政部已公告自2025年1月1日(民國114年)起,調整遺產稅的課稅級距金額

2025年遺產稅課稅級距與速算公式

遺產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遺產稅額 = (課稅遺產淨額×稅率 – 累進差額) – 扣抵稅額及利息$

課稅遺產淨額(元) 稅率 累進差額(元)
0 ∼56,210,000 10% 0
56,210,001 ∼112,420,000 15% 2,810,500
112,420,001 以上 20% 8,431,500

計算範例:

假設王先生於2025年逝世(此為死亡日),遺有配偶、一位20歲的兒子及一位25歲的女兒。其遺產總額為$9,000萬元,無任何債務。

計算課稅遺產淨額

  • 遺產總額:90,000,000
  • 減:免稅額 (13,330,000)
  • 減:配偶扣除額 (5,530,000)
  • 減: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 (2人 × 560,000 = 1,120,000)
  • 減:喪葬費扣除額 (1,380,000)
  • 課稅遺產淨額 = 90,000,000 – 13,330,000 – 5,530,000 – 1,120,000 – 1,380,000 = 68,640,000

計算應納稅額

  • 課稅遺產淨額$6,864萬元,落於第二級距。
  • 應納稅額 = 68,640,000 ×15% – 2,810,500
  • 應納稅額 = 10,296,000 – 2,810,500 = 7,485,500

贈與稅概覽與財富傳承規劃

許多遺贈人會考慮在生前透過贈與方式規劃財富傳承,以達節稅效果。贈與稅與遺產稅息息相關,其免稅額與課稅級距在近年也有所調整。

  • 贈與稅免稅額:依贈與稅法規定,每位贈與人每年可享 $2,440,000 元的免稅額。
  • 贈與稅課稅級距:與遺產稅類似,亦採三級累進稅率,級距金額自2025年起調整。

常見傳承節稅策略:

  1. 分年贈與:善用每年$244萬的免稅額,長期規劃可有效移轉大量資產。
  2. 婚嫁贈與:子女結婚登記前後六個月內,父母雙方可各自贈與$100萬元財物,不計入年度贈與總額。
  3. 不動產傳承:利用不動產的財產價值,在計算上是以「公告土地現值」與「房屋評定現值」為基礎,此價值通常遠低於市價,故可壓縮資產價值。但須注意,繼承人未來若出售此不動產,將面臨較高的房地合一稅成本。
  4. 保險規劃:指定受益人的人壽保險金不計入遺產,是預留稅源與傳承的良方。但須注意「實質課稅原則」,避免短期間、高齡、帶病投保等被認定為規避課遺產稅的行為。

常見問題 (FAQ)

Q1: 2025年(民國114年)的遺產稅免稅額是多少?

A1: 遺產稅免稅額為新台幣13,330,000元。若為軍、警、公教人員因公殉職,則加倍為26,660,000元。

Q2: 如果遺產總額低於免稅額,還需要申報遺產稅嗎?

A2: 是的,納稅義務人仍須在法定期限內向國稅局辦理申報,以取得「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才能辦理後續的財產過戶登記。

Q3: 遺產稅的申報和繳納期限是多久?

A3: 繼承人應於被繼承人死亡日起6個月內申報遺產稅,若有正當理由可申請延長3個月。收到核定納稅通知書後,應於2個月內繳納稅款。

Q4: 如果手頭沒有足夠的現金繳納遺產稅,該怎麼辦?

A4: 有多種方式可選擇。首先可申請以被繼承人的銀行存款繳納。若仍不足,且應納稅額在30萬元以上,可申請分期繳納(最多18期)或以遺產中的不動產、股票等實物抵繳

Q5: 規劃財富傳承時,選擇「生前贈與」好還是「身後繼承」好?

A5: 這沒有絕對的答案,需視資產類型、家庭狀況及個人目標而定。例如,贈與不動產雖可利用其較低的稅基,但繼承人未來出售時的交易稅(房地合一稅)成本會很高。而繼承則無此問題。建議綜合評估贈與稅、遺產稅及未來可能的所得稅,並諮詢專家意見,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總結

面對遺產稅,提前準備與通盤了解是節省稅負與避免爭議的不二法門。2025年的遺贈稅制重點包括$1,333萬元的免稅額、2024年已調高的各項扣除額,以及2025年起適用的放寬後課稅級距。這些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的變動都為財富傳承規劃提供了更多的彈性空間。

無論資產多寡,納稅義務人及早檢視自身資產狀況,並尋求會計師或律師等專業人士的協助,量身打造最適合的傳承方案,才能確保您畢生努力的成果,能以最圓滿的方式傳承給摯愛的家人。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