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割韭菜!用「恐懼貪婪指數」觀測市場情緒,告別追高殺低

別再被割韭菜!用「恐懼貪婪指數」觀測市場情緒,告別追高殺低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這句股神巴菲特的名言,道盡了投資成功的核心秘訣:駕馭市場中的恐懼貪婪情緒。然而,恐懼與貪婪是抽象的心理感受,投資人該如何將其具象化,用以指導實際操作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 2004 年創建了「恐懼與貪婪指數」(Fear & Greed Index),將影響股票市場的複雜投資情緒量化為一個直觀的恐懼貪婪指數。

本文將深入剖析此指數的構成、計算原理、與大盤的關係,並探討如何運用它來輔助投資決策,幫助您在市場的喧囂中保持一份清醒與理性。

什麼是恐懼與貪婪指數?

這個恐懼貪婪指數(Fear & Greed Index)是由 CNN Business 開發的一項市場情緒指標,旨在衡量投資者對當前市場的集體心理狀態。其核心邏輯是,過度的市場恐懼可能導致股價被非理性拋售至低估水平,而過度的貪婪則可能將股價推高至泡沫化的危險區域。

該指數將市場情緒整合為一個介於 0 到 100 之間的分數,並劃分為五個不同的等級,每日更新一次,讓投資者能清晰地掌握市場情緒的動態變化。

分數區間 市場情緒 代表意義
0 – 24 極度恐懼 (Extreme Fear) 市場極端悲觀,普遍存在恐慌性拋售,資產價格可能被嚴重低估。
25 – 44 恐懼 (Fear) 市場信心不足,投資者偏向保守,資金可能流向避險資產。
45 – 55 中立 (Neutral) 市場情緒平穩,多空力量相對均衡,沒有明顯的偏向。
56 – 74 貪婪 (Greed) 投資者信心高漲,風險偏好提升,資金積極流入股市。
75 – 100 極度貪婪 (Extreme Greed) 市場情緒極度樂觀甚至亢奮,可能出現過熱或投機行為,泡沫風險升高。

恐懼與貪婪指數的7大組成指標

CNN 的恐懼與貪婪指數是透過七個關鍵指標等權重計算得出的綜合分數。每個指標都從不同維度反映了市場的心理狀態。

1. 股票價格動能 (Stock Price Momentum / market momentum)

  • 衡量方式:追蹤標準普爾 500 指數 (S&P 500) 的現價與其 125 日移動平均線 (MA) 之間的乖離程度。125 日均線約等於半年的交易日,代表了市場的中期趨勢成本,是觀察市場動能的重要參考。
  • 背後邏輯:當 S&P 500 指數遠高於其 125 日均線時,顯示市場處於強勁的上升動能中,投資者情緒偏向貪婪;反之,若指數遠低於 125 日均線,則代表市場處於下跌趨勢,情緒偏向恐懼。

2. 股票價格強度 (Stock Price Strength)

  • 衡量方式:統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上市的股票中,觸及 52 週(一年)新高價的股票數量與觸及 52 週新低價的股票數量之比例。
  • 背後邏輯:當創下一年新高的股票數量遠多於創下新低的股票時,表明市場上漲的廣度強勁,投資者信心充足,情緒為貪婪;反之,則反映市場普遍疲軟,情緒為恐懼。

3. 股票價格寬度 (Stock Price Breadth)

  • 衡量方式:此指標採用「麥克連成交量綜合指數」(McClellan Volume Summation Index),分析紐約證券交易所中上漲股票的總成交量與下跌股票的總成交量之間的關係。
  • 背後邏輯:如果上漲股票的成交量遠大於下跌股票的成交量,意味著買盤力道強勁且廣泛,市場情緒趨於貪婪;反之,若下跌股票伴隨著更大的成交量,則說明拋售壓力沉重,市場充滿恐懼。

4. 看跌與看漲選擇權比率 (Put and Call Option)

  • 衡量方式:計算過去 5 個交易日中,看跌選擇權 (Put Options) 與看漲選擇權 (Call Options) 的總交易量之比值,這個比率也稱為 put / call ratio。
  • 背後邏輯:在選擇權市場,一份 put and call option 代表了市場參與者對未來走向的看法。看跌期權通常用於避險或看空市場,而看漲期權則用於看多。當此比率升高(看跌期權交易量 > 看漲期權),表示市場避險情緒濃厚,為恐懼的信號。當比率較低時,則代表投資者對後市樂觀,為貪婪的表現。

5. 市場波動率 (Market Volatility / market volitility)

  • 衡量方式:主要參考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 (VIX),也就是俗稱的「恐慌指數」,並將其與 50 日移動平均線進行比較。
  • 背後邏輯:VIX 指數,也就是 market volitility 的體現,衡量市場對未來 30 天波動性的預期。當 VIX 指數快速上升或處於高位時,代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感到恐懼。當 VIX 指數處於低位時,則表示市場心態穩定甚至自滿,反映出貪婪情緒。

6. 避風港需求 (Safe Haven Demand / safe heaven demand)

  • 衡量方式:比較過去 20 個交易日中,股票(風險資產)的投資報酬率與美國國庫券(避險資產)的投資報酬率之間的差異。
  • 背後邏輯:當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時,資金會從風險較高的股票市場流向如美國國債等安全的避風港,這就是避險需求的體現。因此,當債券的表現優於股票時,顯示市場處於恐懼狀態;反之,當股票表現遠超債券時,則表明投資者追求風險,市場情緒為貪婪。

7. 垃圾債券需求 (Junk Bond Demand)

  • 衡量方式:分析投資等級債券與垃圾級公司債(高收益債)之間的殖利率利差。
  • 背後邏輯:垃圾債券風險較高,其殖利率也較高。在市場樂觀時,投資者願意承擔更高風險以換取更高回報,此時對垃圾債券的需求增加,會使其價格上漲、殖利率下降,從而縮小與投資級債券的利差,這是貪婪的信號。反之,當市場恐懼時,投資者會拋售高風險資產,導致利差擴大。

如何運用貪婪指數輔助投資決策?

儘管恐懼貪婪指數是一個強大的情緒指標,但它並非能預測未來的水晶球,不應作為唯一的交易依據。聰明的投資者會將其視為一個輔助工具,結合其他分析方法,來優化自己的決策。

作為反向操作的參考

  • 指數極度恐懼時(< 25):這通常意味著市場可能已過度拋售,悲觀情緒達到頂點。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這可能是分批佈局優質資產(如 S&P 500 ETF)的潛在良機。
  • 指數極度貪婪時(> 75):市場可能已經過熱,非理性的追高行為普遍。此時應保持謹慎,考慮適度減碼或進行風險控管,避免在股票市場高點投入過多資金。

用於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

  • 當指數持續處於「貪婪」區間時,可以考慮檢視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適度降低槓桿,或增加現金、公債等防禦性資產的比重。
  • 當指數顯示「恐懼」時,若基本面分析支持,可考慮逐步增加股票等風險資產的曝險。

結合其他技術指標

將貪婪指數與相對強弱指數 (RSI) 等技術指標結合使用,可以提高判斷的準確性。例如,當貪婪指數處於「極度恐懼」且 S&P 500 的 RSI 指標也落入超賣區(如低於 30)時,可能構成一個更強烈的買入信號。

常見問題 (FAQ)

Q1: 貪婪指數可以當作唯一的買賣訊號嗎?

A1: 絕對不行。恐懼與貪婪指數是一個反映市場情緒的「輔助指標」,而非直接的交易指令。它存在滯後性,且極端情緒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投資決策應綜合考量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以及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

Q2: 恐懼與貪婪指數在哪裡可以查詢?

A2: 您可以在 CNN Business 的官方網站上查詢到每日更新的恐懼與貪婪指數。此外,許多財經數據平台如 TradingView 也提供了相關的圖表工具。

Q3: 這個指數只適用於美股嗎?

A3: CNN 官方發布的恐懼與貪婪指數是針對美國股市(特別是 S&P 500)設計的。然而,這個概念已被廣泛應用於其他市場,例如有專門針對加密貨幣市場(如比特幣)的恐懼與貪婪指數,也有機構或個人開發者為台灣股市創建了類似的情緒指標,其背後的邏輯是相通的。

Q4: 指數多久更新一次?

A4: CNN 的恐懼與貪婪指數每個交易日更新一次,反映當日的收盤數據和市場情緒狀況。

總結

恐懼與貪婪指數透過量化七個關鍵的市場維度,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市場情緒地圖。它揭示了在價格波動背後,是恐懼貪婪的情緒中,究竟是恐懼在主導拋售,還是貪婪在驅動追高。雖然它存在一定的滯後性,無法精準預測市場的轉折點,但其作為一個反向指標和風險管理工具的價值不容忽視。

最終,成功的投資是在理智分析與情緒管理之間取得平衡的藝術。恐懼與貪婪指數正是幫助我們實現這種平衡的得力助手,提醒我們在眾人瘋狂時保持冷靜,在市場悲觀時看到機會。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