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如何挑選高殖利率股?不只看配息,更要看懂產業特性與成長性

高手如何挑選高殖利率股?不只看配息,更要看懂產業特性與成長性

在當前全球普遍低利率的環境下,傳統的銀行定存已難以滿足投資人對資產增長的需求,其回報率往往低於銀行定存利率。因此,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將目光轉向股市,尋求更高的回報,其中「股票殖利率」便成為衡量股票這個投資工具價值,尤其是對於偏好長期持有、穩定領息的「存股族」而言,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

然而,殖利率越高就真的越好嗎?許多投資新手容易陷入高殖利率的數字迷思,卻忽略了其背後可能隱藏的投資風險。本篇文章將為您全面且深入地解析殖利率的核心概念,從定義、計算公式,到如何辨識高殖利率陷阱,並提供一套穩健的選股策略,幫助您成為一位更精明的投資者。

一、殖利率是什麼?深入理解核心概念

在探討殖利率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其根本來源——股利。

什麼是股利?現金與股票的差異

股利(Dividend)的意思是公司將其營運所賺取的利潤,以特定形式回饋給股東的一種方式。這不僅是股東投資回報的直接體現,也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經營誠意。股利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現金股利 (Cash Dividend)

  • 定義:公司直接以「現金」形式發放給股東,俗稱「股息」。
  • 單位:元/股。舉例來說,若某公司宣布發放現金股利 2.5 元,代表您每持有 1 股,就能獲得 2.5 元的現金。若您持有一張股票(1,000 股),即可領取 2,500 元的現金股利。
  • 適用公司:通常是營運穩健、現金流充裕的成熟型企業。

股票股利 (Stock Dividend)

  • 定義:公司將盈餘轉增資,以發行新「股票」的方式分配給股東,俗稱「配股」。
  • 單位:元/股,但其代表的是配股比例。例如,股票股利發放 1 元,代表每張股票(1,000 股)可額外獲得 100 股的配股(1 元等於 0.1 股,0.1 x 1,000 = 100)。
  • 適用公司:多為需要保留現金以進行再投資、擴大營運的成長期公司。

殖利率的真正定義

一般在股票市場所稱的「殖利率」或「息率」,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指「現金殖利率」(Dividend Yield)。這個概念源於債券市場的「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 YTM),但在股市中被簡化,用以衡量投資人投入的股價成本,能帶來多少比例的現金股利回報。不論是台灣或是美國股市,這都是一個相當普遍的評估指標。

簡單來說,它回答了一個核心問題:「我現在用這個價格買進這張股票,光靠領現金股利,每年的報酬率大概是多少?」

二、殖利率的計算與查詢

現金殖利率計算公式

現金殖利率的計算方式非常直觀,其公式如下:

現金殖利率 (%) = 每股現金股利 (元)/每股股價 (元)× 100%$

股價基準的選擇是計算時的關鍵,會因您的目的而異:

  • 評估個人投資報酬:若您已持有該股票,應以您的「買進成本價」作為分母,這樣才能算出專屬於您的真實年殖利率。
    • 範例:假設您在股價 80 元時買進 C 公司股票,該公司今年配發 4 元現金股利,則您的殖利率為:4 ÷ 80 = 5%。
  • 評估潛在投資標的:若您尚未買進,則通常會用「當前股價」「除息前一日的收盤價」來估算,以判斷此刻是否為合適的進場點。以台積電為例,若其年度配息 14 元,當時股價為 900 元,則預估殖利率約為 14 ÷900 ≈1.56%。
    • 範例:D 公司即將配息 5 元,除息前一日收盤價為 95 元,則其殖利率為:5 ÷95 ≈5.26%。

如何快速查詢殖利率資訊

投資人無需每次都手動計算,大部分的券商下單APP(如凱基證券隨身e策略、永豐金證券大戶投)、財經網站及股市資訊平台,都會直接整理並顯示各檔股票的預估殖利率或歷史殖利率等除權息資訊。官方查詢管道則包含:

  • 台灣證券交易所 (TWSE):會公布市場整體的殖利率統計及個股相關資訊。
  • 公開資訊觀測站 (MOPS):可查詢公司歷年的股利政策與發放紀錄。

三、殖利率越高越好嗎?破除四大常見迷思

高配息對投資人固然有吸引力,但單純追求高數字往往會落入投資陷阱。在將高殖利率股納入投資組合前,務必審慎評估以下四大風險:

陷阱一: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

從公式可知,殖利率與股價成反比。當股價下跌時,即使配息金額不變,殖利率也會被動地拉高。這種「虛高」的殖利率可能是一個警訊,代表公司基本面可能出現問題(如營運衰退、前景不佳),導致股價持續破底。若投資人僅因殖利率高而買進,很可能賺到幾%的股息,卻承受了幾十%的股價虧損,得不償失。

陷阱二:無法順利「填權息」的風險

「除權息」是公司發放股利的過程,在除權息交易日當天,公司的股價會扣除相應的股利價值。例如,股價 100 元的公司發放 5 元現金股利,除息後開盤參考價就會變成 95 元。

投資人領到的股利,要等到股價漲回除息前的 100 元,這個過程稱為「填息」,才算是真正放入口袋的獲利。如果股價長期無法漲回原點,甚至持續下跌(俗稱「貼息」),那麼股利就只是將您左邊口袋的錢(股價)換到右邊口袋(現金),總資產並未增加,還可能因領取股利而被課稅。因此,一間公司歷年填息的機率與速度,是比當下殖利率高低更重要的評估指標。

陷阱三:不健康的配息來源

穩健公司的股利應來自於其本業營運的穩定盈餘。投資人應仔細檢視公司財報,若高股利來自以下來源,就應提高警覺:

  • 一次性收入:公司靠變賣廠房、土地或轉投資等非經常性業務來獲利,並以此發放高股利。這種獲利無法持續,下一年度的配息能力將是個問號。
  • 動用老本或增資配息:部分公司為了維持高殖利率的形象,可能會動用過去累積的「資本公積」「保留盈餘」,甚至是法定盈餘公積來配息。更甚者,還可能辦理現金增資向股東要錢後再發還給股東。這形同「羊毛出在羊身上」,代表公司當年度的獲利能力並不足以支撐其配息,並非健康的現象。
  • 景氣循環高峰:許多景氣循環股(如航運、鋼鐵、原物料)在產業高峰期獲利豐厚,配息極高,但當景氣反轉,獲利與配息可能大幅縮水。

陷阱四:犧牲未來的成長性

股利發放率(配息佔稅後盈餘的比率)過高,雖然讓股東當下開心,但也可能意味著公司選擇將大部分利潤發還,而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於研發、設備更新或業務擴張。對於處於快速變動產業的公司而言,這可能限制其長期競爭力與未來成長的潛力。不同產業特性會影響合理的股利發放率,例如,像中華電這類成熟的公用事業,高配息是常態;但對科技業而言,保留盈餘再投資可能更重要。

四、精明投資者的選股策略

綜合以上分析,一個成熟的存股投資者不應只看殖利率這個單一指標,而應採取更全面的策略來挑選標的:

  1. 觀察長期且穩定的配息紀錄:關注一家公司是否連續 5 年、甚至 10 年以上都能穩定發放股利,且配息金額呈現穩定或緩步成長的趨勢。這比某一年因特殊狀況而暴衝的殖利率更有參考價值。
  2. 檢視公司基本面與獲利能力:深入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確保其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以及每股盈餘(EPS)等指標維持穩健。健康的本業獲利才是穩定配息的基石。
  3. 分析股利發放率 (Payout Ratio):計算公式為 (每股股利 ÷ 每股盈餘) × 100%。一個介於 60% 至 80% 的發放率通常被視為健康且可持續的水平。若長期高於 100%,則需警惕其配息來源。
  4. 將「填息能力」納入考量:查詢該公司過去的填息紀錄,優先選擇那些能夠在合理時間內(如一個月或一季)完成填息的股票。
  5. 在合理的本益比與股價位階買入:即使是好公司,買貴了也會降低殖利率並拉長回本時間。等待市場修正、股價落入相對合理的歷史區間時再分批佈局,是提高長期回報率的關鍵。

高殖利率個股範例(僅為說明,非投資建議)

下表整理自參考資料,列舉數檔過去曾有連續高殖利率表現的公司,並包含填息狀況,以供投資策略研究參考。請注意,過往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

股票代碼 股票名稱 產業別 5年平均殖利率(%) (2018-2022) 10年平均殖利率(%) (2014-2023) 5年內平均填息天數 5年內平均填息機率
5508 永信建 建材營造 9.14% 9.73% 48.2 100%
5522 遠雄 建材營造 8.85% 8.49% 41 87.5%
2636 台驊投控 航運業 9.45% 7.39% 78.6 85.71%
8016 矽創 半導體 6.18% 17.00% 17 100%
3034 聯詠 半導體 9.23% 6.65% 66.2 100%

資料來源:綜合整理自凱基證券提供之數據。資料僅供教學參考,實際數據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常見問題 (FAQ)

Q1: 殖利率和股利發放率有什麼不同?

A: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殖利率是「股利相對於股價」的比率,衡量的是您的投資成本回報率。股利發放率是「股利相對於公司盈餘」的比率,衡量的是公司願意將多少利潤分享給股東,反映了公司的股利政策。

Q2: 股票股利和現金股利哪個比較好?

A: 各有利弊。現金股利提供直接的現金流,適合需要穩定收入的投資者。股票股利雖然會使股本膨脹,短期內可能稀釋EPS,但對於需要保留現金再投資的成長型公司是合理的選擇,且股東持股數會增加,若公司持續成長,長期價值依然可期。投資人可依據自身需求及對公司前景的判斷來評估。

Q3: 參與除權息一定要繳稅嗎?

A: 是的。股利所得會被計入您的年度綜合所得稅中進行申報,您可以選擇「合併計稅」或「分離計稅」兩種方式。合併計稅享有 8.5% 的可抵減稅額(上限 8 萬元),適合所得稅率較低的投資人;分離計稅則是對股利所得單獨課徵 28% 的稅率,適合高所得稅率的投資人。

Q4: 我應該在除息前買入還是除息後買入?

A: 理論上,由於股價會在除息日下調,兩者在當下的總價值是相同的。關鍵在於您對該公司「填息」能力的信心。若您看好公司長期發展,何時買入的差異不大。若您想避免當年度的股利所得稅,則可在除息後股價相對穩定時買入。反之,若想參與當次配息,則需在除息交易日前買進。

總結

殖利率無疑是存股投資中一個極具價值的參考指標,它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評估現金回報的量化標準。然而,它絕非萬靈丹。成功的長期投資,建立在對企業價值的全面理解之上,並認知到任何投資皆有其投資風險。

投資者應將股票殖利率視為選股流程的起點,而非終點。透過結合對公司基本面、獲利穩定性、配息政策健康度以及填息能力的綜合分析,才能真正篩選出那些不僅能提供穩定現金流,更能讓您「賺了股息,也賺到價差」的優質存股標的,從而在漫長的投資道路上行穩致遠。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