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投資時,除了熟悉的台積電、聯發科,您是否也曾夢想成為蘋果(Apple)、輝達(NVIDIA)、Google等全球頂尖企業的股東,共享它們成長的果實?這正是許多人投資美股的初衷。過去,投資海外似乎是件遙遠且複雜的事,但如今,透過「複委託」這項服務,台灣投資人也能輕鬆、安全地參與全球美股市場。
「複委託」究竟是什麼?抽的美股手續費會不會很高?與直接開立海外券商帳戶相比,優缺點又在哪裡?這篇文章將為您提供一份最完整、最深入的複委託懶人包。我們將從複委託的基本定義出發,詳細解析其運作流程、費用結構,並為您比較2025年各大券商的手續費用,最終幫助您判斷自己是否適合使用複委託,並找到最划算的投資管道。
複委託是什麼?深入解析運作模式
複委託(Sub-brokerage),其正式的金融名稱為「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業務」。用最白話的方式來說,就是您委託一家台灣的合法證券商,再由這家券商去委託海外的合作券商,幫您在國外的證券交易所(如:紐約證交所 NYSE、納斯達克交易所 NASDAQ)下單買賣外國股票或ETF。
整個流程可以簡單理解為:
投資人 → 台灣本地券商 → 海外上手券商 → 海外證券交易所
由於您的交易委託單經過了「國內」與「國外」券商的兩次(複數)委託,因此這個過程便被稱之為「複委託」。這個機制確保了整個交易流程都在合法且受監管的框架下進行,對於初次接觸海外市場的投資新手來說,是一種相對安心的入門方式,許多人都是從複委託帳戶開始的。
複委託的優點與缺點全分析
任何投資管道都有其一體兩面,複委託帳戶也不例外。在決定是否使用前,必須充分了解其優劣勢。
複委託的6大優勢(為何選擇它?)
- 安全性高且受法律保障:國內複委託券商皆受到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的嚴格監管。開立複委託帳戶後您的資產受到台灣法律的保護,若不幸發生交易糾紛,有明確的申訴管道,相較於直接面對海外券商,多了一層實質的保障。
- 介面熟悉且溝通無礙:您可以使用熟悉的中文交易軟體(APP),許多券商甚至將台股與複委託交易整合在同一個APP中,操作直觀、方便管理。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聯繫中文客服或親臨分公司尋求協助,沒有語言隔閡。
- 資金移轉便利,無需海外電匯:複委託交易可以直接綁定您在國內銀行的台幣或外幣帳戶進行交割,省去了將大筆資金電匯至海外的繁瑣流程與高昂的電匯手續費(通常單筆約新台幣500至1,500元)。
- 簡化遺產處理程序:若投資人不幸離世,透過複委託持有的海外資產將依循台灣的遺產法規處理。相較之下,存放在海外券商的資產則需面對美國複雜的遺產稅法與法律程序,對繼承人來說可能是一大挑戰。
- 具備QI資格,簡化退稅流程:許多大型國內券商具備美國國稅局(IRS)的「合格中介機構」(Qualified Intermediary, QI)資格。這對於投資海外債券或特定ETF等投資商品的投資人是一大利多。因為這些標的所配發的「利息」,其預扣的30%稅款可以透過QI券商協助自動退還,投資人無需自行處理繁雜的退稅申請。(請注意:此退稅主要適用於「利息」性質的配息,對於一般股票的「股利」所得,30%的預扣稅仍是無法避免的。)
- 開戶流程簡單快速:如果您已經有台股證券戶,加開複委託功能通常非常迅速,甚至可以在線上完成。整個流程都在您熟悉的金融體系內完成,省時又省力。
複委託的3大劣勢(需要注意什麼?)
- 交易成本相對較高:這是複委託最主要的缺點。費用主要來自於「手續費」和「低消手續費」。頻繁交易或小額投資的成本會被顯著拉高。
- 功能限制較多:複委託主要是為中長期投資設計,因此通常不提供融資(開槓桿)、融券(做空)等信用交易功能。如果您有短線波段、當沖或避險做空的需求,複委託可能無法滿足。
- 投資標的與下單方式略有限制:雖然涵蓋主要市場,但可交易的海外商品可能不如專業海外券商來得全面。此外,委託單類型過去多以「當日有效單」為主,若當日未成交則需重新下單(不過,現今許多券商已提供長效單功能)。
複委託手續費與成本結構:錢都花在哪?
了解成本是投資獲利的基礎。複委託美股的手續費用主要包含以下幾項:
複委託手續費(交易佣金):
- 這是最主要的成本,通常為交易金額的一個百分比(例如 0.1% 至 1.0%),買進和賣出時都會各收取一次。
- 此費率會因券商、下單方式(網路或人工)、以及您的交易量或資產規模而有所不同,大戶通常有議價空間。
最低手續費(低消):
- 這是小資族最大的敵人。指的是不論您的交易金額多小,單筆交易手續費的最低收費門檻。
- 例如,某券商手續費率為0.5%,低消手續費為35美元。
- 若您下單1,000美元,手續費為 1000 * 0.5% = 5美元。但因未達低消,您仍需支付35美元。
- 您必須下單到 7,000美元(7000 * 0.5% = 35美元),手續費才會剛好等於低消門檻。
- 因此,在選擇券商時,務必關注是否有「免低收」的優惠活動。
現金股利稅:
- 投資美股或美國註冊的ETF,當公司發放現金股利時,美國政府會預先扣繳30%的稅款。這是所有管道投資美股都無法避免的稅負。
其他微小費用(可忽略不計):
- 交易所費(Exchange Fee):賣出時收取,費率極低(約交易金額之0.0008%)。
- TAF(交易活動費):賣出時由美國金融監管局收取,按股數計算,費率同樣極低。若有股票匯撥等特殊需求,則可能產生額外的處理費。
2025年各大券商複委託手續費比較
手續費是市場競爭的重點,各家券商的優惠活動也經常變動。下表整理了截至2025年7月各大券商的網路下單牌價美股手續費,實際費用仍建議在開戶或下單前,直接向您的營業員或券商客服進行最終確認。
表一:美股複委託【單筆交易】手續費比較 (網路下單牌價)
券商 | 美股複委託交易手續費率 | 最低手續費 (低消) | 優惠活動備註 |
---|---|---|---|
國泰證券 | 美股個股: 0.1% 美股ETF: 每筆3美元 |
無 | \~2025/12/31 |
元大證券 | 0.1% | 1美元 | \~2025/9/30 |
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 0.15% (線上開戶/不指定營業員) | 免低消 | \~2025/12/31 |
凱基證券 | 0.10% | 無低消 | \~2025/12/31 |
富邦證券 | 0.25% | 無低消 | \~2025/12/31 |
群益證券 | 精選美股: 0.2% 其他美股: 0.2% 美股ETF: 均一價3美元 |
精選美股: 免低消 其他美股: 3美元 |
\~2025/7/31 |
表二:美股複委託【美股定期定額】手續費比較
券商 | 定期定額 買入 手續費 | 定期定額 賣出 手續費 | 優惠活動備註 |
---|---|---|---|
國泰證券 | 均一價 0.1美元 | 股票同一般交易,ETF每筆3美元 | \~2025/12/31 |
元大證券 | 0.1%,最高1美元 (無低消) | 同一般交易 | \~2025/9/30 |
永豐金證券(豐存股) | 0.1%,最高1美元 (無低消) | 0.18%,最低3美元 | \~2025/12/31 |
凱基證券 | 均一價 1台幣或0.03美元 | 0.25%,最低3美元 | \~2025/12/31 |
富邦證券 | 0.2% (無低消) | 同一般交易 | |
群益證券 | 每筆 0.03美元 | 同一般交易 | \~2025/7/31 |
表格資料整理自各大券商官網及公開資訊,僅供參考。賣出費用通常不適用優惠,建議下單前再次確認。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複委託券商?
從上表可見,想聰明進行美股投資,選擇哪家券商取決於您的投資策略與資金規模。
對於小資族與定期定額投資人:
應優先選擇「買入手續費低」且「無(或極低)最低手續費」的券商。從表格來看,國泰、元大、永豐金、凱基等券商在美股定期定額或特定優惠活動下,對小額投資人非常友善。定期定額是攤平成本、避免被低消侵蝕獲利的絕佳方式。例如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是許多人的美股存股首選。
對於單筆交易且資金較大的投資人:
最低手續費的影響變小,此時應關注「手續費率」本身。費率越低,交易成本就越少。此外,資金雄厚的投資人可以主動與營業員洽談,通常能爭取到比牌告價更優惠的費率條件。
複委託 vs. 海外券商 vs. CFD:我該怎麼選?
複委託並非投資海外股市的唯一途徑。以下是三種主流管道的比較,幫助您做出選擇。
比較項目 | 國內複委託 | 海外券商 (如IB盈透證券) | 差價合約 (CFD) |
---|---|---|---|
核心概念 | 委託國內券商代為下單 | 直接在海外券商開戶交易 | 交易價格變動的合約,不持有實體資產 |
適合對象 | 長期投資者、重視安全與便利者 | 頻繁進行美股交易者、成本敏感者、需進階功能者 | 極短線交易者、投機、避險、需高槓桿者 |
交易成本 | 較高(手續費+低消) | 極低(多為零手續費,僅微小規費) | 中等(點差+隔夜利息) |
資金門檻 | 低(尤其定期定額) | 略高(需考慮國際電匯成本) | 低(保證金交易) |
優點 | 安全、中文服務、法規保障、遺產處理單純 | 成本極低、功能強大(融資券、期權) | 可多可空、高槓桿、24小時交易 |
缺點 | 成本高、功能受限(無融資券) | 需自行處理電匯、稅務、英文介面、遺產問題 | 風險極高、不適合長期持有、非實體資產 |
資產所有權 | 擁有實體股票 | 擁有實體股票 | 不擁有實體股票 |
總結建議:
- 追求安心、操作簡便、計畫長期持有(一年交易不超過2-3次):選擇複委託。
- 對成本極度敏感、交易頻繁、不畏懼英文介面與海外匯款:選擇海外券商。
- 想利用槓桿進行短線價差交易,並能承受高風險:考慮CFD,但務必先充分學習。
複委託開戶與交易實戰指南
- 開戶準備:準備好您的身分證、第二證件(健保卡或駕照)及印章。
- 選擇券商:參考本文的比較,或選擇您慣用的台股券商。
- 線上或臨櫃辦理:多數券商支援線上開立複委託帳戶。您需要一個證券帳戶以及一個指定的交割帳戶,才能開始用帳戶投資美股。
- 存入資金:下單前,請確保您的交割帳戶中有足夠的圈存金額(包含預估的股款與手續費)。
- 下單交易:透過券商APP或網站,切換至海外證券下單頁面,輸入您想交易的股票代碼、股數與價格即可。
複委託常見問題 (FAQ)
Q1:我可以用台幣交割帳戶直接買美股嗎?
A1: 可以的。您可以選擇「台幣交割」,券商會在扣款或入帳時,依據當時的匯率自動幫您換匯。優點是方便,缺點是需承受匯率波動風險。您也可以選擇「外幣交割」,自行在匯率好的時候換好美元,避免交易時的匯率損失。
Q2:透過複委託買美股,配息會被課30%的稅,還有辦法退稅嗎?
A2: 對於一般股票的「股利(Dividend)」,這30%的預扣稅是美國政府的規定,基本上是無法退回的。但若是投資債券或特定ETF所收到的「利息(Interest)」性質配息,若您的券商具有QI資格,則可以協助您處理退稅,您無需自行申請。
Q3:如果我使用的國內券商倒閉了,我的海外股票會不見嗎?
A3: 不會。根據法規,客戶的資產與券商自身的資產是獨立分離保管的。即使券商不幸倒閉,您的資產所有權依然存在,會受到法律保障並進行後續移轉。
Q4:複委託的「定期定額」和「單筆下單」手續費為什麼差這麼多?
A4: 這是券商為了推廣長期投資與小額理財所推出的優惠方案。券商以極低的買入手續費吸引客戶養成定期投資的習慣,但在賣出時通常會恢復一般複委託的費率。這是鼓勵「只進不出」的長期存股策略。
Q5:我應該選「定期定額」還是「定期定股」?
A5: 「定期定額」是每次投入固定的金額(如每月3,000台幣),買到的股數會隨股價浮動,有微笑曲線的效果。「定期定股」是每次買入固定的股數(如每月2股),投入的金額會隨股價變動。對於股價較高的股票,定期定額的門檻更低,更適合小資族。
結論:您的海外投資第一步,穩健又安心
總體而言,「複委託」為台灣投資人鋪平了一條通往全球市場最穩健、最安心的道路。它用相對較高的手續費,換來了本地化的服務、熟悉的法規保障以及簡便的資金管理,這個取捨是否值得,完全取決於您的個人需求。
- 如果您是長期投資者,計畫以「年」為單位持有資產,那麼複委託一次性的交易成本分攤下來影響甚微,其帶來的便利與安心感將是無價的。
- 如果您是小資族,善用各家券商的「定期定額」零低消方案,同樣能以極低的成本開啟您的全球存股計畫。
投資沒有絕對最好的管道,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希望這篇詳盡的教學,能幫助您釐清所有關於複委託的疑問,充滿信心地踏出海外投資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