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房地產市場,興富發建設公司(股票代號:2542)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名字。它不僅是全國推案量名列前茅的巨擘,更以其在台中七期、高雄亞灣區等核心地段的大手筆開發,屢屢成為市場焦點,這個成就有目共睹。根據2023年統計,興富發以近千億的總銷金額位居台灣十大建商第三名,其實力不容小覷。
然而,與其亮眼的銷售成績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網路上「發哥」稱號下,充滿爭議的評價,尤其是在房子品質方面。從施工品質、格局設計到售後服務,消費者抱怨與客訴事件頻傳。究竟,興富發是憑藉其實力稱霸市場的龍頭,還是一個讓購屋者又愛又恨的爭議地雷?本篇文將綜合市場公開資訊、官方數據、新聞報導、網路論壇討論以及消費者親身經驗與體會,對興富發進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其內容力求客觀。
市場實力與推案策略:鎖定蛋黃區的快狠準
興富發的成功,首先歸功於其精準的土地開發策略與市場定位。
- 專攻核心地段:不同於一些建商廣泛佈局,興富發的策略極為集中,專挑都會區最精華的「蛋黃區」下手。例如,台中七期新光三越周邊的多個指標性商辦、未來的中部第一高樓「惠國63層」這座地標建築,以及高雄亞灣區特區的天際線,幾乎都被興富發包辦。這種策略確保了其建案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與保值性。
- 龐大的推案量體:興富發以其雄厚的資金實力,經常進行大規模的住宅大樓造鎮計畫。例如在淡水新市鎮的「新海城」,基地面積廣達八千坪,總戶數超過兩千戶。這種量體不僅能創造區域話題,也讓興富發在營建成本上具備規模經濟的優勢。
- 跨足商辦與飯店:除了住宅,興富發也積極跨足商辦大樓與國際星級飯店的投資,如引進凱悅酒店集團旗下的Andaz酒店,其背後強大的政商關係也引發外界揣測。這不僅提升了建商品牌的格局,也使其業務更多元化,展現了超越一般建商的雄心。
- 「讓利型」產品定位:在精華地段,興富發的產品往往以「相對實惠」的總價切入市場。透過規劃中小坪數、控制成本,使其總價在同區域內具備競爭力,畢竟省錢是很多人的考量。這種「讓利」策略,不僅在台中、高雄,甚至在台北、新北、桃園等地也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資客與預算有限的自住客,創造了驚人的銷售速度與完銷成績。
房屋品質與格局規劃的兩極評價
「一分錢,一分貨」是網路社群對興富發品質最常見的註解。多數評論認為,興富發的房子回歸到最基本的「遮風避雨」功能,符合建築法規,但在細膩度與居住體驗的等級上則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施工品質的普遍疑慮:在「靠北建商」等社群,充斥著對興富發施工品質的血淚控訴。現場勘驗的常見問題包括:
- 細節粗糙:房間內牆面裂縫、窗框歪斜、矽利康收邊草率、地磚空心等。
- 用料疑慮:有網友戲稱「300塊的東西用180塊發包」,暗指其為了壓低成本,可能在建材或工法上有所犧牲。
- 防水問題:漏水是高頻率出現的客訴項目,顯示在基礎工程上可能不夠紮實。
備受爭議的格局設計:為了在有限的基地內塞入最多戶數以降低單價,興富發的格局規劃常成為詬病焦點。
- 高密度規劃:單一樓層20戶、ㄇ字型走道、僅配備兩三部電梯的「鳥籠建案」時有所聞,嚴重影響居住品質與電梯等候時間。
- 採光與通風不佳:單面採光、暗廳、廁所無對外窗等格局相當普遍。儘管近年來許多建商也開始複製此類格局,但興富發可謂此類設計的「先行者」,這種變化也影響了市場。
- 公設的轉變:早年興富發的公設被評為較不實用,但近年來的新建案在公設規劃上已有顯著提升,變得華麗而吸引人,顯示其策略重點有所轉變。
銷售手法與售後服務的重大爭議
如果說施工品質是硬傷,那麼銷售與交屋流程中的爭議,則是引爆消費者信任危機的導火線。根據消費者的說法與分享,興富發在售後服務環節存在系統性問題。
- 強勢的交屋流程:有消費者反應,在首次驗屋發現多項重大缺失、複驗時間未定的情況下,建商竟片面通知銀行撥款,並以驗屋單上「交屋時一並複驗」的條款為由,強行完成產權過戶。這種作法讓屋主陷入需同時負擔房租與房貸的困境,被迫接受有瑕疵的房屋,甚至連公司高層對此類客訴也態度消極。
- 被削弱的消費者權益:部分案例指出,興富發會利用「個別磋商條款」,利用合約中的幾個字玩文字遊戲,將法規保障的5%交屋保留款,大幅降低至僅僅數萬元。這使得建商在面對後續修繕時有恃無恐,因為扣住的款項對其不痛不癢,消費者也失去了談判的重要籌碼。
- 消極的售後服務:多位屋主表示,在反映問題後,常遇到部門間互踢皮球、已讀不回的狀況。甚至有經理級人員以傲慢態度回應:「反正我們公司不會賠償你任何損失,你要告就去告。」這種處理方式,讓購屋者感到極度不受尊重,更不用說後續的裝潢規劃了。
投資價值與增值潛力:投資客的蜜糖
儘管自住評價慘烈,但從投資角度來看,甚至是一些被定位為豪宅的產品,興富發卻是許多投資客眼中的「蜜糖」。
- 便宜治百病:投資客的核心考量是報酬率。興富發憑藉其「蛋黃區位、相對低價」的優勢,提供了絕佳的增值潛力。許多早期進場的投資客,在房價上漲波段中獲利頗豐,賺取數百萬的案例時有所聞。
- 高流動性:由於地點優越且總價門檻較低,興富發的房子在二手市場上仍有穩定的承接買盤。對於只看地點和價格的買家,或是想跟著投資客腳步的住戶來說,建商品牌的負評並非首要考量。
- 上市公司保障:相較於不知名的小建商,興富發作為上市公司,雖然爭議多,但至少「跑不掉」,發生爛尾樓的風險相對較低。
興富發建設優缺點綜合評估
構面 (Aspect) | 優點 (Pros) | 缺點 (Cons) |
---|---|---|
市場實力 | 全國推案量前三名,資金雄厚,跨足商辦飯店。 | 上市公司需追求年度業績與利潤,可能影響品質控管。 |
地點選擇 | 精準鎖定都會核心蛋黃區,地段優越,保值性高。 | 為了壓低總價,有時會選擇蛋黃區內相對次要的地塊。 |
房屋品質 | 基本結構符合法規,近年公設規劃有顯著提升。 | 施工細節粗糙,用料有疑慮,漏水、裂縫等客訴頻傳。 |
格局設計 | 坪效利用極致,推出市場主流的小坪數產品,具備總價優勢特色。 | 高戶數、低梯戶比,常見暗廳、單面採光等格局。 |
價格定位 | 在同區域內具價格競爭力,總價門檻較低。 | 「一分錢一分貨」,低價背後是品質與服務的妥協。 |
售後服務 | 公司規模大,有制式處理流程。 | 態度強硬、消極,與消費者的關係緊張,常有強迫交屋、漠視消費者權益的爭議。 |
投資潛力 | 因地點與價格優勢,增值潛力高,是投資客熱門標的。 | 品牌負評可能影響二手市場的議價空間與買家好感度。 |
常見問題 (FAQ)
Q1: 興富發的房子到底能不能買?
A: 取決於您的用途。純投資,可考慮其地點與價格優勢;若為自住,則需對其施工品質、格局規劃與售後服務有極低的期待,並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強烈建議尋求專業驗屋師協助,並仔細審閱合約條款。
Q2: 為什麼興富發的房子明明評價很差,卻還是賣得很好?
A: 主要原因是「地點」與「價格」。台灣房地產市場中,地點是決定價值的最重要因素。興富發總能在精華區推出總價相對低的產品,直接命中市場最大宗的投資需求,加上靈通的市場消息操作,因此即使負評不斷,依舊不乏買家。
Q3: 購買興富發的預售屋,驗屋時該特別注意什麼?
A: 務必聘請專業驗屋公司。仔細檢查所有細節,特別是水電、防水、牆面平整度與門窗密合度。在所有重大缺失修繕完畢前,切勿簽署任何交屋同意文件。特別留意合約中的「交屋保留款」金額是否被不合理降低,並堅守自身權益。
Q4: 興富發近年是否有在改變?品質有變好嗎?
A: 從部分新建案華麗的公設與外觀來看,興富發確實有在迎合市場喜好上做出改變。然而,關於核心的施工品質與售後服務態度,從近期的網路評價與爆料文章來看,似乎並未有根本性的改善,消費者爭議依舊層出不窮。
總結
綜合來看,興富發是一家極度「目標導向」的公司。它的目標清晰:在最好的地段,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具競爭力的價格,將房子賣掉,為股東創造最大利潤。為了達成此目標,施工的細膩度、客戶的居住體驗、售後的服務品質,似乎都成為了可以被犧牲的選項。
這就造成了興富發評價的巨大裂縫:投資客看到了它的「地點」與「價格」所帶來的豐厚利潤,而自住客則承受了「品質」與「服務」缺失所帶來的無盡困擾。
因此,「興富發的房子究竟能不能買?」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它取決於您是誰,以及您的核心需求是什麼。
- 對於投資者:若您看準地點,對房市前景有信心,且能接受其品質風險,興富發或許是一個能創造高報酬的選項。
- 對於自住者:若您追求居住品質、施工細節與安寧的售後體驗,選擇興富發前務必三思。您需要有專業的驗屋知識、強大的心理素質,以及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進行溝通協商的準備。否則,買房的喜悅,很可能在交屋後迅速被消磨殆盡。
興富發的實力毋庸置疑,但它的榮耀,是建立在與無數消費者緊張關係下的妥協與爭議之上。作為購屋者,在被其黃金地段與誘人價格吸引的同時,更應睜大眼睛,看清光環背後可能潛藏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