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瀏覽財經新聞、進行國際購物,還是規劃海外旅遊,一個符號幾乎無所不在——「$」。這個幣值符號通常被直覺地與「美元usd」或「錢」劃上等號,但它的故事遠比表面看起來要豐富和複雜得多。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強勢貨幣之一的象徵,其歷史根源更可追溯至數百年前的西班牙帝國,是一種重要的圖像速記符號。
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符號。我們將從它最被廣泛接受的起源——西班牙比索(Peso)開始,梳理其演變為美元符號的歷史脈絡,並解析單豎線與雙豎線版本的不同理論。
此外,我們還將整理全球有哪些各國貨幣同樣使用「」作為其符號,並提供在不同情境下,例如在外匯交易中,如何區分它們的實用指南。最後,本文也會觸及「」在貨幣以外的領域,例如電腦程式設計和流行文化中的多樣化應用,為讀者呈現一幅關於這個符號的完整圖景。
「$」符號的起源:揭開多種歷史謎團
關於「$」符號的起源,歷史學家和錢幣學家提出了多種理論。儘管沒有一個單一的答案被 universally 接受為絕對的真理,但其中一種說法擁有最強而有力的歷史文獻支持。
最可信的理論:從西班牙比索(Peso)演變而來
目前學界最廣為接受的理論是,「$」符號源自於西班牙殖民時期美洲的官方貨幣單位——比索(Peso)。這種貨幣在英屬北美殖民地被稱為「西班牙銀元(Spanish dollar)」或「八里亞爾(piece of eight)」,是當時國際貿易的主要硬通貨。
在18世紀末的商業信函和手稿中,為了方便記帳,商人們會將複數的「pesos」縮寫為「pˢ」。隨著書寫速度加快,人們逐漸將字母「p」和上標的「s」連寫在一起。經過時間的推移,「p」的垂直筆劃與「s」的曲線部分重疊、融合並簡化,最終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單豎線「$」符號。歷史學家弗洛裡安·卡約裡(Florian Cajori)透過對大量古手稿的研究,詳細記錄了這一演變過程,為此理論提供了堅實的證據。
雙豎線符號($)的理論
雙豎線版本的符號,有時也被稱為「Cifrão」(例如用於brazilian real r,即巴西賽亞爾),其來源同樣有多種引人入勝的說法。
海格力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
一個非常流行的觀點認為,雙豎線符號源於西班牙國徽上的圖案。該國徽上有兩根海格力斯之柱,代表著直布羅陀海峽。柱子上纏繞著一條「S」形的綬帶,上面寫著拉丁文格言「Plus ultra」,意為「進一步超越」,象徵著西班牙航海家超越已知世界、探索新大陸的雄心。這個「綬帶纏雙柱」的圖案被大量鑄造在西班牙銀元上,隨著這些貨幣在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廣泛流通,商人們在記帳時可能以手繪的方式簡化這個圖案,最終形成了「S」加上兩條豎線「||」的符號。
美國國號花押字(USA Monogram)
另一種假說認為,雙豎線符號源自早期美國鑄幣局錢袋子上使用的「USA」花押字。這個設計將字母「U」和「S」的底部重疊,只留下「U」的兩條垂直筆劃貫穿「S」。歷史學家詹姆斯·奧爾頓·詹姆斯(James Alton James)推測,這一設計可能由一位名叫奧利弗·波洛克(Oliver Pollock)的愛國商人在1778年左右創造,他被譽為「西方革命的金融家」。
其他有趣的起源假說
除了上述主流理論,還有一些較為小眾但同樣充滿想像力的解釋:
-
波託西鑄幣廠標記:這個理論針對單豎線符號。位於現今玻利維亞的波託西(Potosí)是西班牙殖民時期最大的鑄幣廠。其出產的銀幣上,有一個由字母「PTSI」疊加組成的鑄地標記,外觀與單豎「$」符號驚人地相似。
-
羅馬硬幣 Sestertius:有觀點認為「」可能源自古羅馬貨幣塞斯特斯(Sestertius),其貨幣符號為「HS」。將這兩個字母重疊書寫,便可能產生一個類似雙豎線「」的符號。
-
德國塔勒(Thaler):部分學者認為,它可能源自德國的塔勒銀幣。其中一種銀幣上有一條蛇掛在十字架上的圖案,旁邊有字母「NU」。另一種說法是,它來自代表聖約阿希姆(St. Joachim)的「S」和「J」的組合。日本的貨幣單位「文」也曾是歷史上的一種計量。
美國的採納與發展
儘管「$」符號誕生於西班牙帝國的貨幣體系,但它最終成為美元的代名詞,其在美國的發展歷程同樣關鍵。
-
官方文件的首次使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金融家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被認為是第一位在官方文件中正式使用該符號的人。
-
法律確立:美國在1792年頒布的《鑄幣法案》中,正式確立美元(Dollar)為國家的法定貨幣,並將一美元的價值直接與流通的西班牙銀元掛鉤。這使得源自西班牙比索的「$」符號順理成章地被沿用下來。
-
出現在紙幣與硬幣上:雖然「$」符號早已在民間和商業領域使用,但它直到19世紀中後期才開始出現在官方發行的美元紙鈔上,例如1869年的1000美元券。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個符號直到2007年,才依據《總統1美元硬幣法案》首次被鑄造在流通的1美元硬幣背面。
全球通用:「$」不只代表美元
許多人最常見的誤解是認為「$」符號專指美元。事實上,全球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使用這個符號來代表本國貨幣,這些貨幣的名稱大多是「元(Dollar)」或「披索(Peso)」。為了在國際場合避免混淆,特別是對於投資者而言,通常會在符號前加上國家代碼,或直接使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三位字母貨幣代碼。
以下表格整理了部分使用「$」符號的貨幣。世界各國的貨幣體系遠不止於此,例如中東地區的巴林第納爾、約旦第納爾、阿聯酋的迪拉姆(或稱拉姆),亞洲的日元、中國的元(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柬埔寨的瑞爾,非洲的奈及利亞奈拉,南美洲的巴拿馬巴波亞、委內瑞拉玻利瓦爾,歐洲的斯洛維尼亞托拉爾,都有其獨特的各國貨幣符號。這些外匯貨幣中,美元、歐元eur、英鎊gbp和日元等更被視為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
國家/地區 |
貨幣名稱 |
常用區分符號 |
ISO 4217 代碼 |
---|---|---|---|
美國 |
美元 (United States Dollar) |
US$ |
USD |
加拿大 |
加拿大元 (Canadian Dollar) |
C 或 CAD |
CAD |
澳洲 |
澳元 (Australian Dollar) |
A 或 AUD |
AUD |
紐西蘭 |
紐西蘭元 (New Zealand Dollar) |
NZ$ |
NZD |
台灣 |
新台幣 (New Taiwan Dollar) |
NT$ |
TWD |
香港 |
港元 (Hong Kong Dollar) |
HK$ |
HKD |
新加坡 |
新加坡元 (Singapore Dollar) |
S$ |
SGD |
墨西哥 |
墨西哥披索 (Mexican Peso) |
Mex$ |
MXN |
阿根廷 |
阿根廷披索 (Argentine Peso) |
ARS$ |
ARS |
智利 |
智利披索 (Chilean Peso) |
CLP$ |
CLP |
哥倫比亞 |
哥倫比亞披索 (Colombian Peso) |
COL$ |
COP |
百慕達 |
百慕達元 (Bermudian Dollar) |
BD$ |
BMD |
巴哈馬 |
巴哈馬元 (Bahamian Dollar) |
B$ |
BSD |
汶萊 |
汶萊元 (Brunei Dollar) |
B$ |
BND |
賴比瑞亞 |
賴比瑞亞元 (Liberian Dollar) |
L$ |
LRD |
尼加拉瓜 |
尼加拉瓜科多巴 (Nicaraguan Córdoba) |
C$ |
NIO |
薩摩亞 |
薩摩亞塔拉 (Samoan tālā) |
ST$ 或 T |
WST |
馬紹爾群島 |
美元 (United States Dollar) |
US$ |
USD |
阿魯巴 |
阿魯巴弗羅林 (Aruban florin) |
ƒ |
AWG |
賽普勒斯 |
歐元 (Euro) |
€ |
EUR |
如何正確書寫與稱呼?
在英語系國家,習慣將貨幣符號置於數字之前,例如「100」。稱呼時則是先唸數字再唸貨幣單位,如「one hundred US dollars」。在台灣,我們書寫時通常使用「NT100」。
貨幣之外的「$」:在科技與文化中的角色
隨著時代演進,「$」符號的意義早已超越金融領域,深入到電腦科技和流行文化的各個角落。
在電腦世界中的應用
由於「$」是電腦鍵盤上的標準字符,且在一般文本中不常用,程式設計師們賦予了它各種特殊功能,這在金融交易和加密貨幣領域的軟體頁面中尤為常見:
-
程式語言:
-
在早期的 BASIC 語言中,「」被用來定義字串變數(例如 A),此處的「$」常被讀作「string」而非「dollar」。
-
在 PHP、Perl 和 Ruby 等語言中,「$」被用作變數的前綴,是定義變數的關鍵符號。
-
在 Pascal 及其變體語言中,「」用於表示十六進制數(例如 FF 代表255)。
-
-
作業系統:在 DOS 和 Windows 的命令提示字元中,「」可以用於特殊用途,例如在共享資料夾名稱後加上「」(如 share$)可以將其隱藏。
-
應用軟體:在 Microsoft Excel 等試算表軟體中,「」用於鎖定儲存格的參照位址,使其在複製公式時不會變動,稱為「絕對參照」(例如 A$1)。
-
鍵盤輸入:在Mac電腦上,輸入日元符號 ¥ 的快捷鍵是 option y。
在文化領域的象徵
「$」符號的文化意涵同樣豐富多樣:
-
財富與貪婪的象徵:它經常被用來諷刺或象徵過度的財富、資本主義或貪婪。例如,人們有時會戲謔地將 Microsoft 寫成「Microoft」,或將 Disney 寫成「Diney」。
-
風格化的名字:許多流行歌手和名人將「」融入自己的藝名中,以營造一種新潮、奢華或獨特的形象,例如美國饒舌歌手 AAP Rocky、女歌手 Keha 和 Ty Dolla ign。
常見問題 (FAQ)
Q1: 「$」符號只代表美元嗎?
A1: 不對。雖然「」最常與美元聯繫在一起,但全球有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此符號作為其貨幣單位,包括加拿大元(CAD)、澳元(AUD)、新台幣(TWD)、港元(HKD)以及許多拉丁美洲國家的披索。為避免混淆,在正式場合或國際交流中,例如在外匯市場進行交易時,建議使用 ISO 4217 貨幣代碼(如 USD, TWD)或在符號前加上國家縮寫(如 US, NT$),以確保匯率計算的準確性。
Q2: 單豎線「」和雙豎線「」有什麼區別?
A2: 在現代通用上,兩者大多可以互換,其顯示樣式主要取決於所使用的字體。不過,從起源理論來看,它們可能來自不同的歷史根源。單豎線版本最被認為是由手寫的「pˢ」(pesos)演變而來;而雙豎線版本則常被認為與西班牙國徽上的「海格力斯雙柱」有關。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定貨幣(如巴西雷亞爾、聖多美普林西比多布拉)的官方符號(Cifrão)明確為雙豎線。
Q3: 如何在電腦上打出「$」符號?
A3: 在絕大多數標準的英文或中文鍵盤佈局中,可以直接透過按下 Shift + 4 組合鍵來輸入「$」符號。而其他符號如歐元符號€或英鎊符號£則有不同的快捷鍵。
Q4: 書寫時,「$」應該放在數字前面還是後面?
A4: 這取決於語言和地區習慣。在美國、加拿大英語區、澳洲等大多數英語系國家,符號習慣放在數字前面,例如「50」。然而,在某些地區,如法語區的加拿大魁北克省,有時會將符號放在數字後面,寫成「50」。在貨幣對中,如EUR/USD,美元則作為計價貨幣。
總結
「$」符號的故事是一段跨越數百年、融合了商業、政治、文化與科技的精彩歷史。它從西班牙商人的記帳簡寫,演變為西班牙帝國強盛的象徵,再到被新生的美國所採納,並最終隨著美元的全球化成為世界最知名的貨幣符號。然而,我們必須記住,它並非美元的專利,從以色列的謝克爾到馬達加斯加的阿里亞裡,數十個國家都與它共享著這段歷史或使用各自獨特的符號。
瞭解「」符號的多元起源和廣泛用途,不僅能幫助我們在處理國際金融事務時,透過銀行等機構進行交易時更加精準,避免混淆,也讓我們看到一個簡單的符號如何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被賦予如此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從一張古老的手稿到一行現代的程式碼,從一枚沉甸甸的銀幣到一個時尚的藝名,「」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