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高收益債的雙面刃:一手掌握高殖利率,一手防範違約風險

揭開高收益債的雙面刃:一手掌握高殖利率,一手防範違約風險

在債券投資的廣闊世界中,投資人時常被「高收益」所吸引,然而這份潛在的高回報背後,也伴隨著相對應的風險。「非投資等級債券」(Non-Investment Grade Bond)正是這樣一種資產,它在過去被市場俗稱為「高收益債券」(High-Yield Bond)或高收益債,甚至有時被稱為「垃圾債券」(Junk Bond)。為了讓投資人更精準地認識其風險屬性,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已規定,相關基金產品需將其名稱正名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以避免「高收益」三字可能帶來的誤解。

本文將深入探討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核心特性,全面解析其投資的優勢與潛在風險,並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挑選基金的步驟與方法,幫助投資人在此類資產的機會與挑戰之間,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本文內容非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所有資料來源均為公開資訊整理。

非投資等級債券是什麼?

要理解非投資等級債券,必須從「信用評等」這個核心概念切入。高收益債券是指信用評等較低的企業債券。信用評等是專業信評機構(如標準普爾、穆迪、惠譽)對發債企業或政府的財務健康狀況和公司營運狀況的綜合評估。評等越高,代表違約風險越低;反之,評等越低,則意味著未來無法支付利息或償還本金的風險越高。

債券市場便以此為分水嶺,劃分為兩大類別:

  1. 投資等級債券(Investment Grade Bond):信用評等較高,被視為相對穩健的投資。
  2. 非投資等級債券(Non-Investment Grade Bond):信用評等較低,此類非投資等級債的發行機構為了彌補投資人需承擔的較高違約風險,通常會提供比投資等級債券更高的票面利率與殖利率。

信用評等對照表

種類 標準普爾 (S&P) 穆迪 (Moody’s) 信用評等涵義
投資等級 AAA Aaa 信貸品質最高,信用風險極低
  AA Aa 信貸品質高,信用風險低
  A A 信貸品質中上,信用風險較低
  BBB Baa 信用風險中等
非投資等級 BB Ba 具備投機性質,信用風險較高
  B B 投機性高,信用風險高
  CCC Caa 信用風險極高,有違約的實質可能性
  CC Ca 違約可能性非常高
  C, D C 通常已違約,本息收回機會渺茫

非投資等級債券與景氣循環及股票市場的連動性高。當經濟向好、市況樂觀時,企業獲利改善,償債能力增強,違約風險降低,非投資等級債券的價格傾向上漲;反之,當經濟衰退時,企業面臨經營困境,違約風險攀升,可能引發拋售潮,導致其價格與股市一同下跌。

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投資優點與機會

儘管風險較高,但若將非投資等級債券妥善納入資產配置,它也能展現其獨特的投資價值:

  1. 較高的收益潛力:這是最直接的吸引力。為了吸引資金,其發行機構提供的票息率與殖利率遠高於公債和投資等級公司債,為投資人帶來了更可觀的現金流收入。
  2. 權益償還優先序:當一家企業不幸面臨破產清算時,資產的償還順序有嚴格規定。債券持有人(債權人)的求償順位優於股票持有人(股東)。這意味著,即便發生最壞情況,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投資人收回部分資金的機會仍高於股東,這也是其波動度通常低於股票的原因之一。
  3. 存續期間相對較短:存續期間是衡量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化敏感度的指標。一般而言,非投資等級債券的存續期間比長天期公債或投資等級債券來得短,代表它們受到市場利率上升所造成的價格下跌衝擊相對較小。
  4. 多元分散資產配置:非投資等級債券的風險報酬特性介於投資等級債與股票之間。根據聯博投信的研究,從2004年至2023年,彭博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指數的年化報酬率約為6.6%,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為9.7%;但前者的年化波動度僅9.1%,遠低於後者的14.9%。這顯示非投資等級債券能以相對較低的波動,獲取接近股票七成的報酬,有助於在投資組合中平衡風險與回報。

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潛在風險

投資前必須審慎評估其潛在的風險,切勿只被高利率所迷惑:

  • 違約風險(信用風險):這是最核心的風險。當經濟衰退、產業結構改變或公司自身公司營運狀況不善時(如疫情衝擊),發債機構可能無法支付利息或到期本金,導致投資人蒙受損失。
  • 利率風險:所有債券都存在利率風險,即市場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會下跌。不過,升息通常伴隨經濟好轉,這對非投資等級債券的發行企業是利多,其信用利差(相對於無風險公債的額外收益)可能收斂,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抵銷利率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
  • 波動風險:相較於公債與投資等級債券,非投資等級債券的基金淨值波動更為劇烈,市場情緒的轉變會直接影響其價格。
  • 流動性風險:部分非投資等級債券的市場交易可能不夠活絡,在市場狀況不佳時,投資人可能難以用理想的價格迅速賣出。

如何挑選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四步驟篩選法

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透過基金或etf來間接投資是較為務實的方式。以下提供四個步驟作為挑選的參考:

STEP1. 比起配息率,更應審慎檢視基金短中長期總報酬

高配息率不等於高總報酬。投資人應關注其配息來源是否可能為本金,且配息率並非固定。一個真正優質的基金,其長期的績效表現至關重要,應該在扣除費用後,無論市場多空,其包含基金淨值變化的總報酬(整體績效)都能長期穩健地超越同類型基金的平均水平。

STEP2. 嚴防違約風險,留意投資組合是否多元分散

檢視基金的公開說明書與月報,關注其投資組合的平均信評、以及各信評等級(BB, B, CCC級)的比重。若基金過度集中於信評極低的CCC級債券,或高度佈局於單一高風險國家或產業,雖然可能帶來短期的高配息,但一旦風險事件發生,淨值將面臨巨大衝擊。

STEP3. 觀察所投資的債券種類是否多元

非投資等級債券的種類繁多,涵蓋美國、歐洲、新興市場等多個區域。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各類債券表現會有差異。歷史經驗顯示,沒有單一債券類別能每年都獨占鰲頭。一個能靈活配置於各類債種,並根據景氣循環動態調整的基金,其收益來源將更為穩固與長久。

STEP4. 選擇具備堅強全球投資研究團隊的基金公司

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的複雜性遠高於股票市場,涉及深入的信用分析與多數在集中市場外交易的特性,即使在金融中心如香港,一般投資人也難以企及。因此,選擇一家擁有經驗豐富、資源充足的全球研究團隊的基金公司至關重要,他們能為投資人進行第一線的風險把關。

常見問題 (FAQ)

Q1. 發行非投資等級債券的都是體質不佳的公司嗎?

不完全是。許多全球知名企業,可能因為短期內財務槓桿較高、進行產業轉型或受景氣循環(如疫情衝擊)影響,導致公司營運狀況暫時下滑而被降評。例如,福特汽車(Ford)在2020年曾被降為非投資等級,但隨著營運改善,於2023年成功重返投資等級。

Q2. 非投資等級債券和高收益債券有什麼不同?

兩者指的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名稱不同。為了避免「高收益債」一詞誤導投資人低估風險,台灣主管機關已將其統一正名為「非投資等級債券」,更能反映其信用評等的本質。

Q3. 為什麼經濟不好時,非投資等級債券常和股市一起下跌?

因為驅動兩者下跌的背後因素是共通的。經濟景氣惡化會衝擊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現金流,這不僅會導致股價下跌,同時也會大幅提高體質較弱企業的債務違約機率,從而引發投資人對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拋售。

Q4. 當市場劇變時,該如何判斷進出場時機?

試圖預測市場的短線高低點極為困難,本文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於非投資等級債券,其長期報酬的主要來源是穩定的利息收入,而非價格的短期波動。因此,相較於追高殺低,採取長期投資的策略,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度與投資目標,做好資產配置與分散佈局,通常是更為穩健的方式。

總結

非投資等級債券,或稱高收益債,是一項特性鮮明的雙面刃資產。它既能提供誘人的收益,也能帶來顯著的風險。投資人不應將其視為穩賺不賠的工具,更不宜在投資組合中佔據過高的比例。

成功的非投資等級債券投資,建立在對其風險有充分認知、透過嚴謹的篩選標準挑選出優質基金、並採取長期持有的心態之上。透過深度了解、審慎評估並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非投資等級債券才能在您的資產配置中,扮演好那個創造超額收益的「助攻」角色。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