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簡稱 BNPL)是一種近年來席捲全球的新興消費模式。從歐美市場的快速增長,到蘋果(Apple)等科技大公司的投入,這股浪潮也早已吹進台灣。隨著疫情改變消費習慣,加上網路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主角因無卡分期陷入債務困境的情節引發社會廣泛共鳴,以及層出不窮的學生詐騙案,BNPL 的便利性與其背後潛藏的風險,已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究竟先買後付是什麼?它與傳統的信用卡分期有哪些不同?消費者在享受「先買後付」的彈性時,又該如何避免落入過度消費的陷阱?本文將深入剖析 BNPL 的商業模式、潛在風險、台灣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以及當前的主管機關態度與法規挑戰,為您提供一份最完整的指南。
先買後付BNPL是什麼?支付模式運作原理與商業邏輯
BNPL 的核心概念是將一筆消費金額拆分成數期支付,且通常主打短期(如3期)零利率,讓消費者無需持有信用卡也能享受分期付款的便利。其運作原理牽涉到消費者、商家與第三方業者(即BNPL公司)三方,形成一個獨特的商業生態系。
對消費者而言:
申請流程極其簡便。相較於申請信用卡需要準備繁瑣的財力證明並等待數天甚至數週的審核,BNPL 業者主打「5分鐘快速申辦」。消費者通常只需下載 App,提供手機號碼、身分證件等基本資料,即可通過業者自建的風險評估模型與額度計算方式,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個消費信用額度。購物結帳時,選擇 BNPL 的支付方式,即可先取得商品,再依約定的期數向 BNPL 業者還款。此付款方式特別受到學生或自由業者等客群的歡迎。
對商家而言:
接入 BNPL 金融服務能有效提升業績。研究顯示,提供此種付款方式能顯著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轉換率)和單筆訂單的平均金額。對於商家來說,BNPL 業者會先將全額款項墊付給商家,由業者自行承擔後續向消費者收款的信用風險與催收成本。儘管 BNPL 業者會向商家收取比信用卡更高的手續費(約4%至9.5%不等),但為了抓住台灣約800萬無信用卡成年人的龐大商機,許多電商平台與實體通路仍樂於合作。
對 BNPL 業者而言(獲利模式):
BNPL 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二:
- 1. 向商家收取手續費: 這是最主要的穩定收入。業者透過為商家帶來更多生意來證明其服務價值,從而收取每筆交易手續費作為服務費。
- 2. 向消費者收取滯納金(遲繳罰金): 當消費者未能在約定期限內還款時,業者會啟動罰則。這筆費用通常以年化利率計算,在台灣市場普遍高達《民法》規定的上限16%,甚至可能疊加其他違約費用與遲延利息,其懲罰性高於多數銀行信用卡循環利率的上限。
BNPL、信用卡分期、無卡分期有何不同?
雖然概念相近,但這三種支付工具在申辦條件、成本結構和對信用的影響上存在顯著差異。
特性比較 | BNPL 先買後付 | 信用卡分期 | 傳統無卡分期 |
---|---|---|---|
申辦條件 | 門檻極低,通常無需通過信用卡業者的嚴格信用審查,適合學生、自由工作者、信用小白。 | 需有穩定收入與良好信用紀錄,銀行審核較嚴格。 | 條件介於兩者之間,可能需要提供部分財力證明,審核比BNPL嚴格。 |
審核時間 | 非常快速,最快數分鐘內完成。 | 數個工作天至數週。 | 通常比BNPL慢,可能需要一天或更長時間。 |
信用紀錄 | 申辦時不查詢聯徵中心的信用報告。 | 申辦與使用紀錄皆會納入聯徵,是累積信用的主要方式。 | 多數情況下不查詢聯徵,或使用業者自建的信用系統。 |
分期期數 | 通常為3-4期的短期分期,彈性較小。 | 選項多元,從3期到24期甚至更長皆有。 | 期數彈性較大,可提供較長的分期方案。 |
費用/利率 | 若準時還款,多為0利率、0手續費。 | 銀行可能針對特定分期方案收取手續費或利息,但也有大量零利率活動。 | 通常會將利息平均攤入每期款項中,整體資金成本較高。 |
商家手續費 | 較高,約 4% – 9.5%。 | 相對較低,約 2% – 3%。 | 依個案而定,通常也較高。 |
遲繳罰則 | 滯納金年利率高,普遍為16%或以上。 | 啟動信用卡循環利息(法定上限15%),並可能產生違約金。 | 依合約而定,利率與罰金通常不低。 |
聯徵註記 | 不會。 無論是準時還款或遲繳,紀錄皆不會上傳至聯徵中心。 | 會。 所有繳款行為都會影響個人信用評分。 | 不會。 與BNPL相同,無法幫助累積信用。 |
BNPL 的雙面刃:優點與潛在風險
BNPL 如同一把雙面刃,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付彈性,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風險。
優點:
- 普惠金融的體現: 讓無法申辦信用卡的族群也能享有此類金融服務,避免因一次性大筆支出而影響現金流。
- 申請快速便利: 無需繁瑣的流程,降低了消費者在購物時的「摩擦成本」,提升了消費體驗。
- 資金運用靈活: 對於有短期資金需求的消費者,0利率分期是一種比預借現金、小額信貸或手機貸款更低成本的選擇。
潛在風險:
- 過度消費的陷阱: BNPL 將高單價商品拆解成看似無痛的小額付款,極易降低消費者的心理戒備,導致衝動購物,購買超出自身負擔能力的商品,例如高單價的電子產品,不知不覺中累積了多筆待繳帳單。
- 高額的遲繳罰金: 這是 BNPL 最大的風險之一。一旦因忘記繳款或財務困難而遲繳,高達16%的滯納金將迅速累積,對財務狀況不穩定的使用者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 無法累積信用紀錄: 由於 BNPL 的交易與還款紀錄不被納入聯徵中心,即使消費者長期保持良好的還款習慣,也無法為自己建立正面的信用歷史,對於未來申請房貸、信貸或信用卡並無幫助。
- 信用風險評估的盲區: 對於傳統金融機構而言,由於無法從聯徵報告中看到消費者的 BNPL 債務,可能在審批貸款時高估其還款能力,形成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 詐騙溫床與消費糾紛: 寬鬆的申辦手續與審核機制使其成為詐騙集團的目標。例如,不法份子可能誘騙學生或年輕人使用先買後付購買高價商品,或申辦買後付服務,承諾代繳款項並給予佣金,事後卻銷聲匿跡,讓受害者背上數萬元的債務。
台灣 BNPL 市場現況與主要業者
台灣的 BNPL 市場競爭激烈,不僅有國內業者如本土租賃巨頭、電商集團投入,也有來自國外業者的金融科技公司搶佔市佔。
業者 | 背景/起源 | 主要特色與合作通路 |
---|---|---|
zingala 銀角零卡 | 中租控股旗下,前身為「中租零卡分期」。 | 台灣市佔率最高。 合作通路廣泛,涵蓋電商(momo、Yahoo購物)、3C通路(地標網通)、連鎖實體店(小林眼鏡、特力屋)等。 |
Fula 付啦 | 中國信託資融(中信金孫公司)推出。 | 具金控背景,額度最高可達20萬,分期最長36期。合作商家橫跨3C(燦坤)、旅遊(易遊網)、醫美(君綺)等領域。 |
AFTEE | 來自日本的業者。 | 深耕與日系電商和代購平台的合作(如樂淘Letao),鎖定喜愛購買日貨的族群。 |
慢點付 | PChome 網家集團旗下。 | 與 Pi 拍錢包深度整合,可在 PChome 站內及眾多支援 Pi 錢包的線上線下通路使用,具備支付生態圈優勢。 |
Atome | 來自新加坡的新創公司。 | 強調 AI 風險評估,為控制風險主要僅提供3期分期。與91APP合作,擴展至眾多品牌官網。 |
樂分期 | PChome 網家集團併購。 | 模式較為特殊,主要經營自家的官方商城,販售3C、機車、精品等高單價商品。 |
BeautyPay | 王道銀行與中友百貨合作。 | 專注於特定場景,主要合作對象為中友百貨及各類美容美體店家,瞄準有分期需求的女性客群。 |
fasney | 電商集團「美而快」推出。 | 結合自家旗下女裝電商平台(PAZZO、MEIER.Q)與直播帶貨通路,搶攻網紅經濟商機。 |
主管機關態度與法規挑戰
目前,台灣對於 BNPL 的監管仍處於模糊地帶,這也是其最大的挑戰之一。
- 法律定位: 金管會明確指出,BNPL 本質上是基於商品買賣所衍生的「應收帳款轉讓」,非屬銀行特許業務,因此不受《銀行法》的嚴格監管,而是回歸《民法》及《消費者保護法》的契約規範。
- 監管現況: 由於《融資公司法》草案延宕多年,導致經營 BNPL 的融資公司、租賃公司目前並非金管會的直接管轄對象。金管會僅能透過「行政指導」的方式,對業者進行道德勸說與風險提示。
- 自律規範的推動: 在主管機關的要求下,金管會已協助「台北市租賃商業同業公會」訂定 BNPL 的自律規範。然而,有法律專家指出,現行草案內容可能過於狹隘,例如僅針對學生族群設計防堵機制,而未全面涵蓋所有財務脆弱的消費者。理想的規範應導入「公平待客」原則,強化資訊透明度(如以總費用年百分率揭露成本)、建立持續性的還款能力評估機制,並在消費者面臨還款困難時提供適當的協助方案。
- 未來挑戰: 如何在鼓勵金融創新與保護消費者之間取得平衡,將非銀行的融資行為適度納管,並解決其債務不進聯徵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是未來法規制定上的一大挑戰。
常見問題 (FAQ)
Q1: 申請使用BNPL服務需要什麼條件?
A: 一般而言,申請條件非常寬鬆。通常只要年滿法定年齡(18或20歲)、持有台灣手機門號即可申辦。相較於信用卡,大多不需要提供正式的薪資轉帳或財力證明,也無需查詢聯徵信用報告。
Q2: 這種消費方式會影響我的聯徵信用評分嗎?
A: 一般情況下不會。目前台灣的 BNPL 業者並未將客戶的交易與還款資料上傳至金融聯合徵信中心。這意味著,準時還款無法幫助您累積信用分數;但反過來說,若發生遲繳,也不會立刻在您的聯徵報告上留下負面紀錄(但業者本身會催收欠款,並可能將您列入黑名單)。
Q3: 如果遲繳了會怎麼樣?
A: 您將會被收取「滯納金」或「違約金」。各家業者的計算方式不同,但年化利率普遍在16%左右,高於信用卡循環利息。因此,遲繳的代價非常高昂,使用前務必詳閱合約條款。
Q4: 既然 BNPL 常主打零利率,業者是怎麼賺錢的?
A: 主要有兩大收入來源:第一是向合作的商家收取交易手續費(約4%-9.5%),這是他們最主要的利潤來源;第二則是向未能準時還款的消費者收取高額的滯納金。
Q5: BNPL 跟信用卡消費分期哪個比較好?
A: 這取決於個人狀況與需求。如果您沒有信用卡或是信用紀錄尚不穩定,BNPL 提供了方便的分期管道。但如果您已有信用卡且信用良好,使用信用卡分期通常能提供更多元的期數選擇,且準時還款有助於維持良好的信用評分,對於未來申請房貸等大額貸款更有利。兩者各有優劣,關鍵在於理性消費與準時還款。
總結
總而言之,Buy Now Pay Later (BNPL) 的崛起,無疑為消費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既是金融科技創新的產物,也是普惠金融的一種延伸。然而,其便利性背後的風險絕不可輕忽。對於消費者而言,核心原則應是金管會提醒的「清楚還款條件,理性使用服務」。在使用前務必審慎評估自身的還款能力,切勿因一時的便利而陷入長期債務的泥淖。
對於業者而言,永續經營的關鍵在於落實「契約誠實透明,公平對待客戶」。在追求市佔率的同時,應建立更完善的風險控管與消費者保護機制,自發性地導入公平待客原則,這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贏得市場信任的基石。BNPL 的未來發展,將取決於業者自律、消費者意識以及監管智慧三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