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絕大多數的就醫情境下,民眾已經習慣在門診或住院離院時,攜帶健保卡與少量現金前往醫院繳費櫃檯。隨著支付型態的轉變,愈來愈多醫院開始提供「信用卡刷卡」或「手機行動支付」服務,讓民眾在支付門診掛號費、自費檢查費、重大手術費用時,能夠使用更加便利或具回饋的方式。
然而,許多人仍存有疑問:醫院可以刷卡嗎?是否需要手續費?哪些醫院能夠刷卡?又有哪些平台是不給回饋的? 本文將為你做最完整的整理與解答,幫助民眾在面對急需支付大筆醫療費用時,有個清晰、簡單、且具策略性的行動方針。
1. 醫院能不能刷卡?是否要手續費?
在台灣各地,大多數的大型教學醫院、醫學中心、綜合醫院都已支援信用卡或金融卡刷卡。也有不少地區醫院與診所針對自費手術、大筆醫美費用、住院雜支提供刷卡服務,民眾普遍能「使用信用卡支付」。然而,不同醫院背後對應的帳務系統、手續費吸收方式都不盡相同,建議讀者在實際繳費前,先了解:
- 醫院是否使用三大繳費平台:若醫院與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或電子化繳費稅處理平台合作,多半會被銀行視為「非一般消費」,導致無法累積信用卡紅利或現金回饋。
- 刷卡手續費吸收問題:多數醫院會「由醫院吸收」刷卡手續費,但也有少數醫院、診所會「向病患轉嫁」1~2% 左右的手續費。
- 是否可零利率分期:部分銀行與醫院合作推出分期活動,如果你持有該銀行卡並於指定系統刷卡,可能享受 3~12 期不等的免費分期。
以下將更詳細地說明。
1.1 醫院內的信用卡支付原理
當你在醫院櫃檯拿出信用卡要求結帳時,櫃檯人員會將卡片插入刷卡機或感應刷卡。此時,該刷卡機可能對應以下系統之一:
- 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多數公立醫院使用,透過聯合信用卡中心清算,銀行通常將其列為「繳費交易」。
- 電子化繳費稅處理平台:公、私立醫院都有可能加入,同樣被歸類為非一般消費。
- 醫指付:若該醫院支援醫指付,也可能會調用線上的平台做授權或直接用實體機具。
- 一般消費刷卡機:若該醫院「同時有」一般商店用的刷卡機 (NCCC 一般商店商戶代號),在稀少情況下,可能刷得過並顯示一般消費類別,進而讓你拿到回饋。
多數大型醫院為了統一管理,往往只設置「公務平台或電子化繳費平台」的實體機,等同於你刷的是「繳費」,銀行就不會給任何現金回饋或紅利。但極少數醫院或者是那些「住院樓」或「健檢中心」等部門,可能另行配置一般刷卡機,這就帶給民眾拿回饋的空間。民眾也可嘗試行動支付(如街口支付、悠遊付),部分醫院可繞過三大平台的記錄。
1.2 刷卡手續費誰吸收?哪裡可以分期?
對於醫院來說,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手續費大多介於 1.5% ~ 2.5% 之間。有些醫院「完全吸收」,民眾即使刷十萬元也不額外加價。有些醫院或特定診所則會明白告知:「若使用信用卡需再加收 1.5%~2% 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你就要評估值不值得承擔額外成本來換取信用卡延後繳款或分期的好處。
「能否分期」則視個別發卡銀行的規定。某些銀行特別針對醫療費用允許事後分期零利率、或醫院與銀行有合約,能當場辦理 3/6/12 期分期。在本文後段,我們會列出几家可醫療費 0 利率分期的信用卡推薦。
2. 三大醫療繳費平台簡介
無論是臨櫃刷卡還是先行在 APP 上支付,台灣常見能處理醫療費結算的後端平台主要有三種:
- 醫指付 (e-healthpay)
- 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
- 電子化繳費稅處理平台
這三大平台幾乎覆蓋了公、私立醫院與診所的收款需求。儘管國內約有數千家醫療機構,但他們之中非常高比例隸屬這三套平台之一(尤其公立、大型私立醫院更是如此)。以下將簡介三大平台。
2.1 醫指付 (e-healthpay)
「醫指付」是由大洸醫管開發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可以透過 APP 或實體櫃檯刷卡機 來支付,繳費時在手機選定醫院、確認應繳金額後,即可使用綁定之信用卡或 VISA 金融卡付款,亦可利用 iPass Money (一卡通 Money) 加值後支付。
- 合作醫院:目前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 約超過 100+ 家院所,包括台北長庚醫院醫療體系(13家)、馬偕(4家)、中國醫(4家)、萬芳醫院、彰基、高醫、慈濟醫院、國泰醫院、佳里奇美醫院、義大醫院、礁溪杏和醫院、聖功醫院、聖馬爾定醫院、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新北仁康醫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羅東博愛醫院、敏盛醫院、新竹國泰綜合醫院、中和紀念醫院、義大大昌醫院、天晟醫院、楊梅天成醫院、大千綜合醫院、羅東聖母醫院、怡仁綜合醫院、員榮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北港附設醫院、新竹附設醫院、亞東紀念醫院、恩主公醫院、雙和醫院和旗津醫院等,詳細名單可到醫指付官網查詢。
- 支援銀行:多達 30 家本國與外商銀行 (台銀、土銀、合庫、花旗(併入星展)、匯豐、…),大部分信用卡或 VISA 金融卡都能在醫指付使用。
- 回饋/分期:多數銀行會將「經由醫指付的交易」歸類成非一般消費,因此現金回饋、紅利常常被排除。部分銀行針對「醫指付」還有特殊分期零利率活動,例如兆豐銀,可於醫指付 APP 綁定兆豐信用卡,滿 3,000 元享 3 期分期。
需要特別注意:「醫指付雖然是第三方支付,但銀行端大多會把這類繳費行為排除於一般消費回饋範圍之外」。倘若你的目標是刷卡要賺現金回饋,醫指付常常失效。然而,若你想要分期,則能留意是否有對應銀行推出搭配醫指付的分期 0 利率。
此外,根據官方公告,「醫指付」將於 2025 年 1 月 15 日推出新版 App「醫指付+」,舊版 App 可能於 2025 年 7 月 15 日後停用。建議持續關注其官網或應用商店資訊。
2.2 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
「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簡稱公務平台) 由聯合信用卡中心 (NCCC) 所提供,主要應用於各種政府規費、公共機構繳費,以及多數公立醫院的櫃檯、住院費用。也是故此,軍方醫院、榮民總醫院、各大市立聯合醫院、衛福部各院等等,幾乎都在此平台。若你在這些公立醫院以實體信用卡刷卡,很可能對應的就是公務平台路徑。
此平台交易,在幾乎所有銀行的定義下都不屬一般消費,而是「公務繳費」,故沒有任何現金回饋或紅利積點。
例如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臺大醫院、榮總、高雄市立醫院…等相當常見,病患只要一刷信用卡,就直接被認定是公立醫院繳費,不論金額大小都無回饋。
2.3 電子化繳費稅處理平台
「電子化繳費稅處理平台」又被簡稱「財金繳費平台」,是由財金資訊公司運營,除了用於代收水費、電費、電話費等,也包含許多醫院的醫療費用。在這個平台上的交易也經常被列為非一般消費,不提供回饋。
- 公立與私立醫院都有可能加入此平台;甚至許多大型醫院同時掛在「電子化繳費平台」與「醫指付」之下,但實體機仍可能以「電子化繳費平台」為主。
- 銀行端往往在條款會寫:「支付各繳費平台、公共事業費用…不算一般消費」。故只要交易代碼經過此平台送出,你就被歸為繳費。
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民眾只要刷下去,就會直接顯示「XXX醫院 代收款」,在銀行後台一看,就知道是非一般繳費,不給回饋。
2.4 三大平台的信用卡支援度
各家銀行通常會支援自家信用卡於三大平台繳費,但仍有少數銀行尚未合作或仍在申請階段。根據近期匯整:
銀行 | 醫指付 | 公務機關平台 | 電子化繳費平台 |
---|---|---|---|
台銀/土銀/合庫/第一/華南/彰銀/上海/台北富邦/元大/國泰世華/高銀/兆豐/台企/新光/聯邦/遠東/台中商銀/永豐/玉山/凱基/台新/日盛/安泰/中信/陽信/華泰/三信 | 可 | 可 | 可 |
星展銀行 (含原花旗) | 可 | 可 | 可 |
渣打銀行 | 不可 | 不可 | 可 |
樂天銀行/樂天信用卡 | 不可 | 可 | 不可 |
王道 O-Bank 簽帳金融卡 | 不可 | 可 | 不可 |
LINE Bank 簽帳金融卡 | 不可 | 不可 | 不可 |
將來銀行 簽帳金融卡 | 不可 | 可 | 不可 |
依此可見,渣打銀行信用卡在醫指付與公務繳費平台皆不可用,卻可用在電子化繳費平台;LINE Bank 簽帳金融卡在三大平台全都不支援,若你用該卡於部分醫院實體刷卡,萬一它背後是三大平台,就會失敗刷不過;但若醫院有一般消費刷卡機,反倒「可能刷得過,並列為一般消費」,進而拿到回饋。這也成為一種「賭賭看」的繳費策略。
3. 如何在醫院刷卡、行動支付或其他方式拿回饋?
前面提到三大平台大多沒有回饋,因此想從醫療費中拿到現金回饋或紅利,必須避開這些平台的「排他判定」。但這在現實操作上頗有難度,因為大部分醫院就只有一台或幾台與三大平台連線的「指定繳費機」。接下來提供幾個可行做法,讓你在醫療費上也能拿到一點點回饋。
3.1 臨櫃實體刷卡機 vs. 三大繳費平台:有無回饋關鍵
有些私人醫院、診所、健檢中心,同時配有「一般商店用刷卡機 (NCCC 一般代號)」。這種情況下,若你能說服或請求櫃檯使用該台刷卡機(而非所謂的繳費平台機器),就能被銀行判定為一般消費。
- 例如某些曾出現過的案例:大學眼科、某些醫學中心的健檢部門、部分產後護理之家等,就有一般消費機具,刷卡後可拿到回饋。
此時,你需要的就是「一張沒有明文排除醫療費用」的信用卡。例如:
- LINE Bank 快點卡 0.5%
- 渣打 LINE Bank 聯名卡 2% (但要確保實際走一般消費)
- 华南 Rich+ 富家卡 (1%)
- …等等。
要強調的是,要拿到回饋並不保證一定會成功,因為大多數醫護人員對商戶後台代號並不了解,可能直接用他們慣用的繳費機器。即使有第二台一般機具,也不一定肯拿出來。如果你刷不過,就表示他們後端只走三大平台;若能刷過,恭喜你,該筆就視同一般消費。
3.2 行動支付 (街口、悠遊付、LINE Pay、阿佩支付) 使用技巧
另一個方法是透過行動支付「繞」一手。例如:
- 街口支付:在國泰綜合醫院、台北市聯合醫院、國泰診所等可繳當日門診費 (限制住院費或自費項目可能不行)。
- 悠遊付:只能在少數幾家醫院使用,例如北市聯合醫院也支援悠遊付,或部分有整合至悠遊卡系統的醫院。
- 阿佩支付:目前支援的醫院數量有限 (如中國醫、中國醫台北分院、童綜合、高雄榮總、彰基、員林基督教等等),但尚未被多數銀行全面排除。一旦這筆醫療費成為「阿佩支付」的行動支付消費,部分銀行系統可能會看成「一般行動支付」,給予回饋。
- LINE Pay / LINE Pay Money:在大多數公立醫院或三大平台場合其實無法使用,不過若該醫院後端不是繳費平台,也許可嘗試付費。但這機率極低,需要民眾親自確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銀行即使你繞行動支付,仍會做進一步判斷,若最終歸類為公立醫院或繳費平台,可能會被抓到並排除回饋。然而,像台新街口聯名卡、玉山 U Bear 卡(某些支付情境)等,通常只要標記是「街口」就會給回饋,不再個別審核消費標的;是否成功仍要看銀行內部。文章後面將更詳細介紹行動支付在醫院繳費的各種情況。
3.3 「卡片本身不支援」或「通路被排除」:要如何突破?
- 嘗試其他銀行卡片:如前所述,有的銀行會明確排除支付醫療費用的回饋;也有的銀行並未排除,但若該醫院後台是三大平台,依舊會歸零。
- 分期取代回饋:若醫療費十分龐大 (數萬~數十萬),給 1% 現金回饋雖算不錯,但更有價值的是「0 利率 12 期」,能大幅減輕當期財務壓力。
- 利用醫指付官方活動:有時候會有「用 iPass Money 付醫指付,滿 1,000 元送 50 元抵用券」等活動,該回饋不一定屬於銀行或刷卡繳費回饋,而是平台本身補貼。雖然不多,聊勝於無。
4. 醫療費零利率分期信用卡推薦
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輕財務壓力,分期反而比回饋更實際。目前市面上多家銀行都有「一般消費 3~12 期 0 利率」方案,但大部分都排除了醫療費 (因其視為繳費項目)。然而,仍有幾家銀行明文把「醫療費」納入分期範圍,或針對醫指付刷卡交易提供額外的 0 利率方案。下列是幾張值得參考的信用卡:
4.1 華南銀行 Love 紅卡 / Combo Life 卡
- 分期方案:
- Love 紅卡:滿 6,000 元可享 6 或 12 期 0 利率。
- Combo Life 卡:只要滿 3,000 元即能申請 3/6/12 期 0 利率。
- 醫療費是否可分期:官方條款已明定「醫療費非一般消費,然可享 6/12 期 0 利率,惟無法享紅利回饋」。
- 活動期限:至 2025/06/30 (每次展延時程以銀行公告為準)。
對於預計在大型私立醫院 (如長庚、馬偕等) 發生大筆手術費用的民眾,只要該院能支援華南卡刷過,即可請客服辦理分期。若是公立醫院 (公務平台) 一樣也可打去華南申請事後分期,但要先確認銀行條件。注意:分期享免息,不代表能拿刷卡回饋。
4.2 安泰銀行 分期卡 / 悠遊分期卡
- 特色:
- 1,000 元以上可享 3 期 0 利率
- 3,000 元以上可享 6 期 0 利率
- 5,000 元以上可享 12 期 0 利率
- 醫療費是否可分期:網友實測「醫療費」也能事後申辦分期;官方條款亦沒排除這類「繳費」。
- 額度限制:安泰銀行因規模較小,核卡額度相較保守,需要留意是否夠支付大筆醫療費。
對於想分期 12 期者,安泰銀行分期卡算是一個選擇;缺點是安泰分行據點較少,若要繳款時或臨時調額,不如大型銀行便利。然而只要核卡通過,你即可輕鬆申辦 3~12 期 0 利率。
4.3 上海銀行 小小兵分期卡
- 分期方案:
- 原則上滿 3,000 元可辦理 3 期 0 利率,若你的扣繳帳戶是上海自家帳戶,可升到 6 期 0 利率。
- 2024 年 7 月起,最長只能 6 期,已無過往 12 期選項。
- 醫療費是否可分期:可以。上海銀在 2021/6/15 起就將「學費、保費、醫療費」納入可 0 利率分期的範圍。
- 回饋:2024 年起,醫療費分期已無現金回饋 (屬非一般消費)。
若不需要太長期數,僅需 3~6 期,且你有上海銀行帳戶,就能免息分期。辦卡門檻不算太高、活動檔期也長;對小額醫療費 (幾千元到兩三萬) 很方便。
4.4 醫指付 分期零利率:兆豐銀行信用卡 3期
- 活動方案:綁定兆豐銀行信用卡於醫指付 APP 付款,單筆達 3,000 元可申請 3 期 0 利率 (最高 3 萬元)。
- 申辦方式:交易完成後,於帳單結帳日前 3 個銀行營業日內,致電客服辦理分期。
- 活動期限:至 2025/12/31 (或最新公告)。
相對於上述幾家有 6~12 期方案來說,兆豐只能 3 期比較有限,但若你只需要分個三個月、手上又有兆豐卡,那選這個也未嘗不可。
台新玫瑰卡和國泰Cube卡無法拿回饋須注意。
5) 不限通路有回饋:醫療費也能拿現金回饋的卡
除了分期以外,有些銀行推出不限通路 (或者覆蓋範圍相當廣泛) 的現金回饋信用卡,這時候只要你刷得到,就有回饋。雖然多家銀行持續修正條款,把醫院繳費排除,但以下幾種方式或卡片,依然有機會拿到回饋:
5.1 華南銀行 Rich+ 富家卡 1%
華南富家卡將「教育費、醫療費」納入 1% 回饋範圍,上限 300 點 (每期帳單)。也就是說每期帳單 3 萬元以內的醫療費可享 1% 儲蓄點回饋。
- 不過儲蓄點數必須符合華南銀行理財條件,才可抵帳單;若無,點數只能不斷累積在卡上 (最長有效期 6 個月)。
- 活動期限至 2025/06/30。
- 若你經常於同一家醫院支付費用,且櫃檯同意刷華南卡,就可穩定拿 1%。
5.2 永豐銀行信用卡 0.2% / 0.33% 繳費回饋
永豐銀行針對「學費、醫療費、規費」等代扣繳交易,提供 0.2% ~ 0.33% 的小回饋 (以「豐點」計算,並須於官網登錄)。
- 活動至:2025/12/31 可能再延。
- 每月回饋上限:50 豐點 (~ 50 元),可折抵帳單。
- 可用卡別:如永豐大戶卡、現金回饋 JCB 卡、幣倍卡、夢行卡…等,皆可登錄。
這個回饋雖然不高,但勝在範圍廣、公立私立醫院都可,只要「刷得過」三大繳費平台 (或醫指付) 皆可認列。若預計長期按月繳費,也不失是一種湊回饋的方式。
5.3 LINE Bank 快點卡 0.5%
LINE Bank 快點卡 (VISA 簽帳金融卡) 並未加入三大平台,因此若醫院櫃檯機器只支援公務平台/電子化平台,就會直接刷不過;但倘若該醫院意外使用一般 NCCC 通路或同時裝有一般商店機,就有可能成功刷過並歸類為一般消費,於是你就拿到 0.5% 無上限回饋。
- 刷卡前記得:簽帳金融卡需先把錢放進 LINE Bank 帳戶;卡片沒有信用額度可言。
- 這種「賭機器」的作法雖不穩定,但網路上確實有網友成功案例。若你要試運氣,不妨就拿快點卡看看。
5.4 渣打 LINE Bank 聯名卡 2% + 6期零利率 (需實測)
渣打銀行是三大平台裡,醫指付與公務機關平台都不支援,所以若某家醫院實體機只走這兩套系統,便「刷不過」。反之,如果該院改用電子化繳費稅處理平台 (渣打可用),或另有一般消費機,那就很有機會變成一般消費,可取得 2% 無上限現金回饋 (並且自帶 6 期零利率方案)。
- 然而這種情形下不保證百分之百會成功,部分醫院若真的只有公務平台,仍會失敗。
- 若刷不過,至少還能享 6 期 0 利率,但回饋可能=0。
6. 行動支付繳醫療費:街口、悠遊付、阿佩支付等比較
除了拿實體卡到醫院櫃檯,你也可以查看該院是否支援行動支付繳費。以下幾個常見平台在醫療費繳費上的實際使用情況:
6.1 街口支付:北市聯醫、國泰醫院
街口支付在醫療領域的落點主要在「台北市聯合醫院」與「國泰綜合醫院 (內湖總院、新竹國泰、國泰診所)」,由於街口已整合該院門診掛號繳費系統,讓民眾可在就診當日門診結束,拿繳費單上的條碼,用街口支付掃碼付款。
- 限制:通常僅限看診當日門診費,住院費或開刀費未必可用此方式。
- 回饋條件:2022 年中起,街口支付大部分繳費項目僅限使用「台新信用卡」或「玉山信用卡」扣款;其他銀行卡被關閉繳費功能。
- 回饋率:
- 台新街口聯名卡,一般情況筆筆 1%,週三登錄活動最高 3%,有時會排除公務繳費但多數小額門診費成功認列。
- 玉山卡在 2023、2024 年之後陸續出現許多排除情況,部分卡款甚至不再給繳費回饋。
若是你已擁有台新街口卡,在台北市聯合醫院門診掛號費、檢驗費都可賺 1% 或週三 3%,然而一定要再次確認目前街口繳費系統是否「額滿」或「限制醫院項目」。實際使用前建議先查街口 App。
6.2 悠遊付:僅限部分醫院,天天 2% 回饋(限期)
悠遊付是以台北市政府推廣為主,因此支持的醫院,多半在北市、北市聯合醫院、公立醫院居多。然 2025 年一度推出以「悠遊付帳戶」或「綁定銀行帳戶」繳費 2% 回饋活動,每月上限 100 元或 300 元不等,但其適用範圍有限,並且常常會有名額額滿狀況。
- 醫院名單:主要是台北市聯合醫院,也有少數合約醫療機構。
- 信用卡綁定悠遊付:通常回饋更低,可能剩 1% 或 0.5%,甚至不給。大部分信用卡已經針對悠遊付繳費做排除。
- 限制:多數僅可繳門診費。
因此,悠遊付算是北市少部分人的備用選擇。
6.3 阿佩支付:尚未普遍被銀行排除,但有風險
阿佩支付(Apay) 是關貿網路公司所推出的行動支付工具,目前支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雄榮總、童綜合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安南醫院等。因為規模尚小,尚未被多家銀行主動排除。
- 先前實測:曾有網友使用富邦 J 卡、玉山 Pi 卡、中信 LINE Pay 卡、星展 eco 卡等,在阿佩成功取得原本網購/一般消費回饋。
- 最新狀況:2024~2025 年間陸續有人在同家醫院重複嘗試阿佩支付 + 富邦 J 卡、聯邦吉鶴卡、花旗現金回饋卡…有的人拿到回饋,有的人沒拿到。看起來銀行已漸漸意識到阿佩支付用於醫療費的狀況,風險提升。
因此,如果你的就醫醫院確有「阿佩支付」,可以先試試看綁定高回饋卡支付,但要抱著**「不一定能成,但成功就賺」**的心態。
6.4 iPass Money:可繳醫指付醫療費,滿千送抵用券
「iPass Money」可於 App 內點選「生活繳費 > 醫療照護費」,實質上和醫指付合作。官方有時會推出活動:單筆滿 1,000 元送 50 元抵用券 (需於 iPass Money 內消費滿 99 元才可抵,每個活動期間最多領取 6 張)。
- 雖非直接刷卡回饋,但也是一種把「醫療費」轉換成等值優惠金的方式,若剛好常用 iPass Money 消費,就能實際兌現。
- 另外 iPass Money 綁定特定銀行帳戶 (如元大、新光、台中…),也可能額外再有儲值金、回饋等,而這些都與「信用卡回饋」無關,而是平台和銀行的合作獎勵。
7. 其他替代方式:自動加值與升級回饋門檻
若前面介紹的方法都無法讓你拿到回饋,或你所前往的公立醫院體系根本只能公務平台刷卡,還有一些替代想法:
7.1 悠遊卡 / 一卡通自動加值繳費
部分醫院支持「悠遊卡感應」或「一卡通感應」支付掛號費、門診費,但由於單筆上限 1 萬元 (電子票證儲值上限),也就無法涵蓋十幾萬甚至數十萬的住院手術費。
若只是一兩千元的負擔,可以使用具備悠遊卡自動加值回饋的聯名卡,達到間接拿到回饋的目的。例如:
- JCB 10% 活動 (每月限額快)
- 永豐大戶卡 5% (限制很嚴)
- 富邦台哥大聯名卡悠遊卡版 (6%) …
這些都需根據最新銀行公告活動而定。
優點:可在刷掛號費時自動加值觸發高回饋。
缺點:金額小,無法大規模用於住院或手術費。
7.2 玉山 Only 卡:用醫療費墊高回饋等級
有些信用卡雖然不會對「繳費」給回饋,卻會將「醫療費」算入「門檻累積」。換言之,就算這筆醫療費沒有直接給你幾%回饋,但它能幫你衝消費等級,在該卡別其他一般消費之後能夠享更高的回饋。
- 例如玉山 Only 卡:Lv3 時國內回饋 1.6%、Lv4 時 2.4%、Lv5 時 3.2% … 它雖然明說醫院繳費不給回饋,但確實可幫你累積消費進度。若你這個月因醫院費用一口氣達到 5~10 萬,加快你升級回饋等級,那對往後一般消費是一大利多。
- 這作法適合平常本就會刷大量一般消費的人;若只是偶爾用卡的話,升級門檻幫助不大。
常見問題 (FAQ)
醫院可以刷卡嗎?所有醫院都能嗎?
大多數大型教學醫院、醫學中心、綜合醫院都提供刷卡服務,部分小型私立醫院/診所可能不提供或僅收現金。詳細可先向該院櫃檯查詢。
刷卡需不需要手續費?
大部分醫院會自行吸收,但也有少數醫院或特別檢查、醫美診所會要求患者支付 1~2% 刷卡手續費。最保險的做法是先問清楚,以免被多收。
公立醫院 (如榮總、臺大、北市聯醫) 刷卡可以拿回饋嗎?
通常公立醫院走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屬非一般消費,絕大多數銀行會排除回饋。若你希望拿回饋,可試試「街口支付 (僅限門診費)」、「悠遊付 (僅限部分院區)」、「悠遊卡自動加值 (僅限掛號費)」等非常有限的方式。
想要分期,有哪些信用卡可以使用在醫院?
文中提到「華南銀行 Love 紅卡 / Combo Life 卡」、「安泰銀行 分期卡」、「上海銀行 小小兵分期卡」、「兆豐銀行針對醫指付」等都可將醫療費納入 0 利率分期。詳細請參考第 4 章。
我有一筆 30 萬手術費在私立醫院,該如何最大化利益?
若想要現金回饋:可嘗試渣打 LINE Bank 聯名卡或 LINE Bank 快點卡「賭賭看」會不會列入一般消費。若成功便享回饋;若失敗可改辦分期卡。若你的目標是降低財務壓力,建議「華南 Love 紅卡 12 期 0 利率」或「安泰銀行分期卡最高 12 期」,省利息更實際。
使用行動支付一定有回饋嗎?
不一定。行動支付只是一種交易形式,銀行可能還會透過後端商戶代碼判定是不是「繳費」。像 LINE Pay 也常常被銀行排除公立醫院繳費;街口支付可用於台北市聯醫、國泰,但也需綁特定卡才有回饋。故必須對症下藥。
有醫院從兩台刷卡機裡挑一台給我刷,會差別嗎?
會。有些醫院同時安裝三大繳費平台機與一般商店機。若你能刷到後者,就可拿回饋 (銀行視為一般消費);刷到前者則是繳費交易,無回饋。這需要和櫃檯溝通、或自行嘗試不同卡去刷看哪台過件。
保費和醫療費是一樣嗎?我繳保險費是否也是走繳費平台?
保費是保險公司的費用,與醫療院所無關;多數保險公司透過自家保費繳費平台、保險公司線上官方網站或保險業務通路。醫院繳費是另一件事,兩者的回饋規則可能差異頗大。
總結
「醫院可不可以刷卡?」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公私立醫院都支援信用卡或電子支付。然而,由於醫療費用經常被歸類為繳費項目,通常難以享有一般消費的現金回饋或紅利積點。這背後牽涉的是醫院與銀行之間的系統串接方式,多數走三大平台 (醫指付、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電子化繳費稅處理平台) 會讓銀行歸類為「繳費」,因此自動排除回饋。
但若你想在醫療費用上取得好處,依照個人需求,依序考量:
- 分期:若金額龐大、急需攤還,選擇一張能支援醫療費 0 利率的卡,如華南 Love 紅卡、安泰分期卡、上海小小兵卡等,有效舒緩財務壓力。
- 回饋:若金額中等或想賺一點現金回饋,則觀察是否有行動支付能繞過平台,或醫院內是否有一般消費刷卡機能夠成功刷過。若能成功列一般消費,可用華南 Rich+ 富家卡 (1%)、LINE Bank 快點卡 (0.5%)、渣打 LINE Bank 聯名卡 (2%) 等,賭刷過即享有。
- 平台活動:若真的無法透過信用卡賺回饋,可看看 iPass Money、悠遊付等平台本身的促銷,有時能額外取得點數或折價券,聊勝於無。
- 順勢墊高門檻:即使沒有現金回饋,某些卡種會把醫療費納入月消費門檻,幫助你升級下個月的回饋等級。長期持有該卡並有大額其他消費者,可利用此原理將「無法回饋的醫療費」轉化為間接利益。
從小額門診掛號費到動輒好幾十萬的重大手術,醫療費都是令家庭財務負擔沉重的項目。如果能善加運用上文提及的平台、銀行優惠、或分期方式,至少能在經濟面稍微減輕壓力或得到一點回饋,讓就醫過程更順暢。希望這篇整理能帶給大家清晰明了的思路,也祝福讀者都能平安健康、順利度過任何醫療挑戰!
資料來源
- [醫療費信用卡] 2025第2季 醫院信用卡回饋/分期12期零利率作法推薦 連醫指付也行哦! | 這就是人生
- 醫院可以刷卡嗎?要手續費嗎?醫指付、刷卡注意事項與合作醫院整理 – Roo.Cash
- 醫指付是什麼?怎麼用?2023 醫療費信用卡回饋/分期推薦 悠遊付這樣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