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脹氣按摩5大關鍵步驟:告別寶寶哭鬧,新手爸媽也能輕鬆上手!

新生兒的哭聲是他們與世界溝通的方式,但當哭鬧變得頻繁且難以安撫時,常常是許多新手爸媽的一大困擾,其原因就在於腹部脹氣所引起的不適。由於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無論是親餵或瓶餵,都可能在過程中吸入過多空氣,或因食物在腸道發酵產氣,導致肚子鼓脹、頻繁放屁、雙腿亂蹬、臉部漲紅甚至影響睡眠。

溫和而正確的腹部按摩,不僅是緩解寶寶脹氣的有效物理方法,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給予寶寶安全感的絕佳時機。本文章將提供一套詳細完整的寶寶脹氣按摩手法與注意事項內容。

按摩前的準備:營造舒適放鬆的氛圍

在開始按摩前,充分的準備能讓過程更順利,也讓寶寶更快適應與享受。

  • 最佳時機:選擇在寶寶情緒平穩、精神清醒的時刻。建議在兩餐之間(餵奶後至少30-60分鐘),或是洗完溫水澡後、換尿布時。應避免在寶寶過餓、剛吃飽、想睡或正在哭鬧時進行。

  • 舒適環境:將室溫維持在舒適的攝氏25-28度,並暫時關閉風扇或冷氣,避免寶寶著涼。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調暗燈光,營造一個安靜放鬆的空間。

  • 家長準備:

    • 徹底洗淨雙手,並修剪好指甲,取下手上可能刮傷寶寶的飾品。

    • 將雙手相互搓揉使其溫暖。

    • 準備適合寶寶的按摩介質,如天然、無香精的冷壓植物油(甜杏仁油、葡萄籽油)或嬰兒乳液,可先在寶寶皮膚小範圍測試,確保不會過敏。

    • 開始前,媽咪或爸比可以輕聲對寶寶說:「我們要來按摩肚子囉!」建立一個屬於親子間的儀式感。

舒緩運動與按摩手法詳解

按摩主要分為幫助腸胃蠕動的被動式運動,以及直接針對腹部的按摩。進行腹部按摩時,請務必以「順時針」方向進行,以符合大腸的蠕動方向,以下將詳述各個步驟。

第一階段:舒緩暖身運動

  1. 腳踏車運動:讓寶寶平躺,家長雙手輕輕握住寶寶的腳踝,模仿踩腳踏車的動作,緩慢地交替屈伸雙腿。此動作有助於刺激腸道蠕動。

  2. 雙膝按壓腹部 (青蛙腿):輕柔地將寶寶的雙膝同時彎曲,向上推往腹部,輕輕施壓並停留約5秒,再將其雙腿伸直放鬆。重複3-5次,有助於擠壓腸道、排出氣體。

第二階段:腹部按摩核心手法

下表整理了最有效且常見的幾種腹部按摩技巧:

手法名稱

操作方式

主要功用

腹部搖槳 (由上往下梳)

家長雙手輪流,用手掌側面從寶寶肋骨下方,一路向下滑撫至骨盆腔,如同劃槳一般。

舒緩上腹部的緊張,為後續按摩做準備。

向外分推

將雙手大拇指放在寶寶肚臍兩側,由中心點平行地向外側分推,動作緩慢輕柔。

緩解寶寶的脹氣與便祕感受。

順時針畫圈

用手掌或2-3隻手指的指腹,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由小至大、溫和地「順時針」畫圓。

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法,能直接促進腸道蠕動。

「我愛你」I-L-U 按摩法

這是沿著大腸路徑的經典手法,方向皆以按摩者視角為準:
• I:用右手在寶寶的左腹由上往下畫一個「I」。
• L:從寶寶的右腹上方橫向滑至左腹上方,再向下畫出一個倒的「L」。
• U:從寶寶的右腹下方往上,橫越肚臍上方,再由左腹向下滑,畫出一個倒的「U」。

完整地順著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按摩,對於排氣與排便非常有幫助。

注意事項

  • 力道控制:對0至3個月的新生兒,力道務必極度輕柔,以撫摸為主。3個月後,可依寶寶的接受度慢慢增加一點深度,但原則始終是讓寶寶感到舒適而非抗拒。

  • 時間掌握:初次嘗試可從5分鐘開始,待寶寶習慣後,再逐漸延長至15-20分鐘。每日可進行1至3次。

常見問題 (FAQ)

Q1: 為何按摩腹部一定要順時針?

A: 因為人體大腸的走向是從右下方(升結腸),經過腹部上方(橫結腸),再到左下方(降結腸)排出。順時針按摩正好是順應這個生理結構的方向,能最有效地幫助腸氣與糞便移動。

Q2: 按摩過程中寶寶哭了該怎麼辦?

A: 應立即停止按摩。首先檢查是否有其他需求(如尿布濕了、餓了),並給予安撫。寶寶的哭鬧可能代表不喜歡這個力道、姿勢或時機,可以先抱抱他,等情緒穩定後再嘗試,或選擇另一時段。切勿強行按摩。

Q3: 什麼情況下「不」適合進行腹部按摩?

A: 當寶寶臍帶尚未脫落、腹部有傷口或皮疹、有腸胃炎(腹瀉、嘔吐)症狀、剛打完預防針、發燒或任何急性疾病時,應避免腹部按摩。

Q4: 除了按摩,還有其他緩解脹氣的方法嗎?

A: 有的。確保餵奶姿勢正確,避免寶寶吸入過多空氣;使用孔洞大小合適的奶嘴;餵奶後務必確實拍嗝;對於較大的寶寶,注意副食品中是否含有過多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部分蔬菜)。

Q5: 是否有教學視頻可以參考?

A: 網路上有許多專業兒科或護理機構製作的教學視頻可供參考,但觀看時應注意其來源的專業性,並對照本文的步驟與重點。

總結

寶寶脹氣是成長過程中的常見挑戰,家長無須過度焦慮。透過每日規律、充滿愛意的按摩,不僅能有效改善寶寶的脹氣、便祕等腸胃問題,更能穩定寶寶情緒、深化親子依附關係。按摩的重點在於「溫柔的堅持」,觀察寶寶的反應,並享受這段親密的互動時光。若寶寶的脹氣問題持續嚴重,或伴隨發燒、食慾不振、持續劇烈哭鬧等其他症狀,仍應及時尋求兒科醫師的專業診斷。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