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份職業,在大眾眼中常與「穩定薪水」、「寒暑假」等優點劃上等號,是許多人嚮往的「鐵飯碗」。然而,想知道如何當老師,就必須了解這條育人之路的背後,是一連串嚴謹且充滿挑戰的歷程。
從大學科系的選擇,到漫長的修課、實習與層層關卡的考試,每一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在台灣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完整路徑,整合最新的制度規範、薪資結構、必備特質,以及過來人的真實心聲,為有志投身教育的您,提供一份最詳盡的指南。
成為正式教師的四大核心歷程
根據教育部現行的「師資培育法」新制,要成為一名公立學校的正式教師,必須依序通過四大核心關卡。新制與舊制最大的不同在於,將「教師資格考試」移至「教育實習」之前,也就是所謂的「先考後實習」,確保師資生具備一定的學科與教育專業知識後,再進入教學現場。
第一步:修習師資培育課程(教程)
這是成為教師的起點。無論您是就讀師範體系大學(如台灣師範大學、高雄師範大學等)或是一般教育大學,都必須在設有「師資培育中心」的學校,完成指定的教育課程。
修習資格與管道:
- 教育學群科系: 若就讀教育學群相關科系,如教育學系、特教系、幼教系、輔導學系等,教育系學生入學後即具備修習師資培育課程的資格。
- 非教育學群科系: 其他科系的學生,若想成為學校學科教師,需通過校內的甄選程序(通常包含筆試、面試),才能取得修習教育學程的「師培生」資格,並可能需要額外繳交學分費。
課程內容與學分: 完整的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包括「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專業課程旨在建立師資生(或稱師培生)完整的教育專業知能,主要分為三大類:
- 教育基礎課程: 學習教育理論,如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
- 教育方法課程: 學習教學實務,如教學原理、班級經營、課程設計、學習評量、親師溝通等。
- 教育實踐課程: 包含分科教材教法與教學實習,將理論應用於實際教學演練。
學分要求(至少):
- 中等學校師資(國中、高中職老師,或稱中學老師): 26學分
- 國民小學師資: 40學分
- 幼兒園師資(幼教老師): 48學分
- 特殊教育師資(特教老師): 40學分
此階段至少需要花費兩年(四學期)的時間才能修習完畢,且必須在具有學籍的狀態下進行。所有成績及格者,才能取得修畢證明。
第二步: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教檢)
修畢所有教育學程學分後,下一個關卡便是由教育部每年舉辦一次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簡稱「教檢」。考試範圍即為教程的上課內容。
考試時程: 每年約4月報名,6月考試,7月放榜。
報考資格: 報考考試者必須確保在考試當年度能夠順利取得大學以上學位證書,並拿到「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證明書」或證明者,否則即使通過考試,資格也不予承認。
考試科目:
科別 | 共同科目 | 專業科目 |
國民小學類科 | 1. 國語文能力測驗 2. 數學能力測驗 |
1. 教育理念與實務 2.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3. 課程教學與評量 |
中等學校類科 | 1. 國語文能力測驗 | 1. 教育理念與實務 2.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3. 課程教學與評量 |
幼兒園類科 | 1. 國語文能力測驗 | 1. 教育理念與實務 2.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3. 課程教學與評量 |
此表格清楚呈現了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資格考試所需應考的科目。其中,國民小學類科因應教學現場的需求,在共同科目中加考了「數學能力測驗」。而各類科的專業科目均涵蓋了教育的核心範疇,包括教育的理念與實際運作、對學習者發展的理解與輔導策略,以及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與評量方式等。
第三步:完成半年教育實習
順利通過教檢後,才能向師資培育大學申請為期半年(一學期)的全時教育實習。這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關鍵階段。
- 實習內容: 實習生需深入教學現場,學習四大面向的實務工作:
- 教學實習: 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際站上講台授課。
- 導師(級務)實習: 學習班級經營、處理學生事務、與家長溝通。
- 行政實習: 了解學校各處室(如教務處、學務處)的運作。
- 研習活動: 參與校內外各項教學相關研習與活動。
- 實習津貼: 自2022年起,實習教師可領取每月新台幣5,000元的實習獎助金。
- 取得教師證: 實習成績及格後,便能由師資培育大學向教育部申請,正式核發「教師證書」,成為一名合格教師。
第四步:通過教師甄試(教甄)
取得教師證,僅代表您擁有「當老師的資格」,距離成為公立學校的「正式教師」還有最後一哩路──競爭異常激烈的「教師甄試」(教甄)。由於少子化及年金改革影響,教師缺額有限,錄取率往往極低。
甄選方式: 可參加各縣市舉辦的聯合甄選,或各校的獨立甄試,一切依相關規定辦理。
考試流程: 通常分為初試與複試。
- 初試(筆試): 測驗教育綜合科目及學科專業科目。
- 複試(口試與教學演示):
- 口試: 評審委員會針對您的教育理念、教學經驗、班級經營策略、臨場反應等進行提問。
- 教學演示(試教): 在限定時間內(通常為15分鐘),現場抽取課題進行教學示範,評審將觀察您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課綱精神、口條、台風、師生互動技巧等。
通過教甄的重重考驗後,才能正式獲得一紙聘書,成為公立學校的正式教師。
教師的多元樣貌與薪資福利
在踏上正式教師之路前,許多人會透過代理或代課來累積經驗。了解不同教師身份的差異至關重要。
教師身份大不同:正式、代理、代課比一比
類別 | 正式教師 | 代理教師 | 代課教師 |
---|---|---|---|
條件資格 | 須具備合格教師證書,並通過教甄。 | 依序招考: 1. 一招: 具合格教師證者。 2. 二招: 修畢教程者。 3. 三招: 大學學歷畢業者。 |
依序招考: 同代理教師。 |
工作內容 | 授課、導師、行政、學術研究等全權責。 | 以「全部時間」擔任教師職務,包含授課、導師、行政(經核准)。 | 以「部分時間」擔任教師因故遺留的課務,有課才需到校。 |
工作時間 | 全日制。 | 全日制。 | 有課再出勤。 |
薪資計算 | 按「教師待遇條例」敘薪(月薪),有導師加給。 | 原則上比照正式教師敘薪(月薪),但未具教師證者薪資會打折。 | 按授課節數計算鐘點費。 |
獎金福利 | 1.5個月年終獎金、1個月考核獎金、國旅卡。 | 依聘期比例發給年終獎金。 | 無。 |
聘期 | 長期聘任,受法規保障。 | 通常為三個月以上至一年。 | 聘期較短且不固定。 |
老師薪水有多少?
正式教師的薪資依「學歷」和「年資」對應到不同的「薪級」和「薪點」,主要由「薪額」與「學術研究加給」組成。
學歷 | 起薪薪級 | 薪點 | 薪額(元) | 學術研究加給(元) | 月薪總計(約) |
---|---|---|---|---|---|
大學學歷 | 二十九級 | 190 | 24,300 | 22,400 | 46,700 |
碩士學歷 | 二十四級 | 245 | 27,270 | 25,780 | 53,050 |
博士學歷 | 十九級 | 330 | 33,960 | 29,260 | 63,220 |
註:此表為簡化參考,實際薪資依據《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薪級表》與《公立各級學校教師專業加給表》最新公告為準。代理教師若未具合格教師證,學術研究加給需打八折計算。
我適合當老師嗎?必備特質與心態
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能,成功教師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素質更是不可或缺。
關鍵人格特質:
- 耐心與細心: 面對不同學習狀況與背景的學生,需要極大的耐心重複教導,並細心觀察其需求與感受。
- 善於觀察與傾聽: 成為學生的伯樂,不僅要觀察學習成效,更要傾聽他們的心聲,理解其行為背後的原因。
- 卓越的溝通協調能力: 教師是學校、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橋樑,處理班級衝突、應對家長質疑,都需要圓融的溝通技巧。
- 對教育的熱忱: 教學之路充滿挑戰,唯有發自內心的熱情,才能在面對挫折時,持續保有教學的初衷。
過來人的真實心聲:
許多現場教師坦言,這份工作遠比想像中複雜。繁雜的行政業務、處理棘手的親師關係、應對不斷變化的教育政策,都可能消磨最初的熱情。在考上正式教師前,擔任代理教師的「流浪」時期,更要面對收入不穩與自我懷疑的壓力。
常見問題 (FAQ)
Q1: 非本科系(如企管系)可以當國小老師嗎?
A1: 可以,但路徑相對曲折。您需要先考取有開設「國民小學師資類科」教育學程的學校研究所或學士後教育學分班。在就讀期間,完成至少40個教育學分,並依序完成本文章所提的教檢、實習、教甄等所有流程,才能取得國小正式教師資格。
Q2: 一定要有教師證才能當老師嗎?
A2: 不一定。如果您想擔任「正式教師」,則必須有教師證。但若學校在第一階段(一招)招不到有教師證的老師時,會進入第二、三招,開放讓「修畢教程但無教師證者」或「大學畢業者」應徵「代理」或「代課」教師。因此,無教師證仍有機會進入校園教書,但身份並非正式教師。
Q3: 新制和舊制的教師培育流程有何不同?
A3: 最大的差異在於「教師資格考試(教檢)」和「教育實習」的順序。
- 新制(現行): 修完教程 → 通過教檢 → 半年實習 → 通過教甄 → 成為正式教師。
- 舊制(2018年前): 修完教程 → 半年實習 → 通過教檢 → 通過教甄 → 成為正式教師。
新制「先考後實習」的設計,旨在確保師資生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後才進入教學現場。
Q4: 成為雙語教師需要什麼額外條件?
A4: 雙語教師是近年來的趨勢,也是一個重要的職涯選擇。除了具備一般教師資格外,還需滿足以下條件:
- 修習雙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 在師資培育過程中,額外修習相關的雙語教學學分,並取得「雙語教學次專長證明」。
- 具備CEFR B2級以上的英語能力證明: 需通過如多益、托福、雅思等考試,取得等同於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架構B2級以上的成績。
Q5: 「公費生」是什麼?
A5: 「公費生」是由政府出資培育的師資,在學期間(通常為四年)學雜費全免,但畢業後必須接受分發,到偏鄉或師資缺乏地區的學校服務指定的年限。公費生在大學入學時即透過特定管道招收,名額稀少,競爭激烈。
總結
成為一名教師,是一條需要長期規劃與堅定毅力的道路。它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承載著無數孩子未來的責任。從修習教育學程開始,歷經教檢、實習、教甄的層層考驗,每一步都篩選著真正具備專業、熱忱與韌性的教育工作者。
這份工作能帶來穩定生活與育人成長的深刻喜悅,但也伴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在踏上這條路之前,請務必深入了解其全貌,並反覆叩問自己的內心:我是否真心熱愛與孩子互動?我是否準備好迎接教學現場的種種挑戰?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份詳盡的指南,將是您築夢踏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