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一門融合藝術美學與工程技術的迷人專業,長久以來吸引著無數懷抱設計夢想的學子投身其中。然而,許多人也常有此疑問:建築師的養成過程絲毫不比軟體工程師、律師或醫師輕鬆,為何在薪資回報上卻似乎存在著明顯的落差?本文將深入探討建築系出路的真實樣貌,整合業界觀點與薪資數據,為您揭示這條職涯道路上的挑戰與機遇。
為何建築師養成不易,薪資卻普遍偏低?兩大結構性因素
根據業界人士與眾多畢業生的討論,建築行業的薪資挑戰主要源於兩個結構性因素:
市場導向的削價競爭:
建築師事務所的收入主要來自於承接建案,然而,在臺灣的市場環境中,多數業主(尤其是開發商)在選擇合作對象時,往往將「成本」與「坪效」(每一坪能創造的最大使用或銷售面積)置於設計創意之上。這種以低價為優先的招標文化,迫使建築師事務所為了生存而進行削價競爭。最終,偏低的設計服務費直接壓縮了事務所的利潤空間,也連帶影響了受僱員工的薪資水平。
供過於求的人力市場:
懷抱建築夢的學子數量遠遠超過市場實際的職位需求。以美國的數據為例,每年畢業生的數量遠超職缺數,臺灣也面臨類似的狀況。在大量且源源不絕的人才供給下,企業在招聘新人時,給出的起薪自然也缺乏向上提升的急迫性與動力,這種情況在近年來尤其明顯。
建築系畢業生的多元職涯路徑
儘管起薪面臨挑戰,建築系的訓練為畢業生打開了多扇門。除了成為執業建築師,還有許多其他專業路徑可供選擇。
建築師事務所:
這是最傳統也最主流的職涯道路。畢業生通常從建築設計師、繪圖員或設計助理開始,參與從概念發想、法規檢討、繪製施工圖到與各方協調的完整流程。這條路徑是累積實務經驗、準備考取建築師執照的必經之路。雖然初期薪資可能不高,但卻是成為獨立執業建築師的基石。
營造廠/建設公司:
相較於事務所,進入營造廠或建設公司擔任工地監工、工地主任或工務人員,通常能獲得更高的起薪。此路徑著重於將設計圖紙轉化為實體建築的現場管理能力。缺點是工作時間較不固定,需要配合工程進度,例如在新北市的重劃區工地,灌漿時可能需要工作至深夜,但能深入瞭解實際施工技術與流程,對於未來不論是設計或管理都大有裨益。
公務體系:
對於追求穩定生活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參加建築工程類科的高考或普考。考取後成為公務員,雖然薪資成長曲線較為平緩,難以達到頂尖建築師的收入水平,但能換來穩定的上下班時間、退休保障以及相對單純的工作環境,主要負責建築法規的審查與管理。
跨領域發展:
建築系所學的空間美學、圖學能力與設計思維,也能應用於多個相關領域。常見的選擇包括:
- 室內設計: 專注於建築內部空間的規劃、材質與氛圍塑造。
- 空間設計: 範疇更廣,包含景觀設計、展場設計等。
- 自行創業: 有些經驗豐富且具備商業頭腦的建築師,最終會轉型為建商或開發商,從設計服務提供者轉變為主導專案的角色,這也是收入潛力最高的方向之一。
- 學術研究: 也有部分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攻讀博士,未來朝向學術界發展,成為大學教授,投身建築教育與研究。
薪資待遇的真實樣貌:經驗與學歷的影響
薪資是衡量職涯發展的重要指標。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薪資情報資訊(2025年7月),我們可以看到建築師的薪資與年資、學歷有顯著的正相關。
表一:建築師依「工作年資」薪資行情
工作年資 | 薪資中位數(年薪) | 年均薪 |
---|---|---|
3~5年 | NT 59.2萬 | NT 83.5萬 |
5~10年 | NT 80.9萬 | NT 107.2萬 |
10年以上 | NT 95.6萬 | NT 120.8萬 |
註:1~3年及1年以下樣本數不足 |
表二:建築師依「學歷」薪資行情
學歷 | 薪資中位數(年薪) | 年均薪 |
---|---|---|
大學 | NT 73.5萬 | NT 97.5萬 |
碩士 | NT 86.8萬 | NT 119.9萬 |
從數據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雖然新鮮人起薪可能不高(如社羣平臺討論的月薪3-4萬),但隨著經驗的累積,特別是跨過5年門檻後,薪資有顯著的跳躍式成長。擁有碩士學位者,在整體薪資水平上也較大學學歷者有明顯優勢。這也反映了建築業是一個高度依賴「經驗」與「專業證照」來兌現價值的行業。
常見問題 (FAQ)
Q1: 讀建築系一定要考上建築師執照嗎?
答:不一定。若您選擇在營造廠、室內設計或公務部門發展,建築師執照並非絕對必要。但若想自行開業、擔任建案的法定簽證人並獲得最高的專業認可與收入潛力,考取建築師執照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Q2: 非本科系背景,對建築有興趣,有什麼建議?
答:根據業界人士建議,可以先將其當作興趣培養,例如參加工作坊或短期課程,來評估自己的熱情與能力。若決心投入,可考慮報考「學士後建築」碩士班。但在做出重大決定前,務必深入瞭解此行業高強度的工作型態與前期的薪資挑戰。
Q3: 建築系畢業後,薪水真的都很低嗎?
答:起薪確實普遍低於同等學歷的頂尖科技或醫藥領域。然而,如薪資數據所示,這是一個「先蹲後跳」的行業。收入會隨著經驗、專業能力與證照的取得而穩定增長,頂尖的執業建築師或成功轉型為開發商者,收入潛力非常可觀。
Q4: 建築系、土木系和室內設計繫有什麼不同?
答:
- 建築學系: 著重於建築物整體的機能、空間佈局、外觀造型設計,以及建築與都市、環境的關係,是藝術與工程的綜合體。
- 土木工程學系: 更偏向純工程技術,專注於建築的結構安全、大地工程、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的計算與建造。
- 室內設計學系: 專注於建築物內部空間的規劃,包含動線、材質、色彩、燈光與傢俱配置,以創造特定的使用機能與氛圍。
總結
綜合來看,選擇建築這條路,確實需要強烈的熱情與務實的規劃。它並非一條能夠快速致富的捷徑,前期的低薪與高工時是許多人必經的磨練。然而,這份專業的回報是長期且穩健的。隨著年資增長、考取建築師執照,並在事務所、營造廠或政府部門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薪資與成就感都會隨之提升。
對於有志於此的學子,結論或許正如業界前輩所言:「學建築,物慾不要太高了。」這句話並非全然悲觀,而是提醒我們,這份職業的核心價值始於對空間、設計與生活的熱愛。當熱情足以支撐你度過漫長的養成期,後續的職涯發展與實質回報,終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