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請假事由怎麼說?掌握5大溝通原則,讓你請假不尷尬、老闆不為難

在步調快速的現代職場中,請假不僅是勞工的基本權利,更是維持身心健康與工作生活平衡的必要調劑。然而,如何提出一個既合理又具說服力的請假理由,並在過程中展現專業與責任感,卻是一門許多上班族仍在摸索的學問。一個恰當的理由請假能讓您順利獲得休息,而不當的說詞或時機,則可能影響主管觀感與團隊和諧。

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請假事由的各個面向,從十大常見的請假理由與其對應假別,到提升批准率的溝通技巧,再進一步探討當請假被拒時的應對之道,以及從僱主角度解析請假管理的法律界線與挑戰。無論您是想為突發狀況預作準備,或是規劃一場期待已久的旅行,這份全方位的請假懶人包,都將助您更加從容且有智慧地面對職場中的每一次請假需求。

十大常見且合理的請假理由

以下整理出職場中最常見且最容易被接受的十種常見請假理由,並附上對應假別、注意事項與建議的話術範例,供您參考。

常見理由

內容說明

對應假別

建議與話術範例

1. 身體不適

因個人健康問題,從輕微的感冒、頭痛、腸胃炎,到需要定期健康檢查或回診的慢性病,都是最普遍且具正當性的請假理由。健康是工作的基石,適時休息不僅能加速康復,也能避免將病菌傳染給同事。

病假、傷病假、事假、特休

建議:若僅請假一天,多數公司較為寬鬆。若需連續請假,務必主動告知將提供醫療證明以增加可信度。住院者應依規定辦理。
範例:「主管您好,我今天早上起牀後感到頭痛和輕微發燒,為避免影響工作效率及傳染給同事,想請一天病假看診休息。手邊的緊急事務已交接給我的職務代理人 OOO,若有急事可用電話聯繫我。」

2. 家人健康與照顧

照顧突發疾病的孩童、陪伴年邁長輩就醫或處理住院事宜,都是許多員工的日常。家人們生病時,善盡家庭責任是多數主管能夠理解與體諒的重要事由。

家庭照顧假、事假、特休

建議:強調事件的急迫性與必要性,並表達您已對工作做出安排,展現負責的態度與專業形象。
範例:「主管您好,因孩子臨時發高燒,我必須緊急帶他去看醫生,預計需要請假一天。我已將今日的會議資料寄給團隊,並請 OOO 代理,進度不會受影響。」

3. 處理個人重要事務

處理銀行業務、房屋過戶、法律文件簽署或至政府機關辦理證件等,這類家庭事務大多只能在平日上班時間進行,因此是相當具合理性的請假理由。

事假、特休

建議:明確指出事務的必要性與時效性,無需透露過多個人隱私(如財務細節)。
範例:「主管您好,因今日是辦理護照更新的最後期限,我需要請上午半天假前往移民署處理,預計中午前回公司,並會利用下午時間完成今日工作。」

4. 突發家庭狀況

家中設備無預警故障,如水管爆裂、瓦斯外洩、門鎖損壞被反鎖在家等,都屬於需要立即處理且無法預測的家庭緊急狀況。

事假、特休

建議:簡要說明狀況,若情況允許,可附上維修單據或照片佐證,以表明情況的真實性與突發性。
範例:「主管您好,家中廚房水管清晨突然爆裂,我必須留在家中等候水電師傅前來維修,因此需要臨時請假半天,處理完畢會立刻回報狀況。」

5. 紅白事宜(婚喪嫁娶)

參加親友的婚禮或告別式等重要人生儀式,是人之常情,也是完全正當的請假理由。

婚假、喪假、事假、特休

建議:這類事件多數可提前預知,應盡早提出申請,以便公司安排人力。並根據親屬關係與公司規定申請對應的婚假或喪假。
範例:「主管您好,家祖母將於下週三舉行告別式,我需要請一天喪假前往。相關工作我會在本週提前完成交接。」

6. 專業進修與考試

為了提升工作相關技能而參加研討會、專業課程或證照考試,不僅對個人職涯有益,長遠來看也能為公司帶來價值。

事假、特休

建議:請假時可強調進修內容與工作的關聯性,並表達願意在進修後與團隊分享所學,將請假轉化為對團隊的貢獻。
範例:「主管,我想申請下週五請假,參加一場關於數位行銷數據分析的工作坊,相信所學能應用於我們下一季的專案。我會提前完成手邊工作。」

7. 身心健康與調適

當面臨巨大工作壓力、情緒低落或感到職業倦怠時,適時為自己安排一天「心理健康假」來喘息、充電,已逐漸受到現代企業的重視。

病假、事假、特休

建議:避免直接說「不想上班」,可包裝為「調整身心狀態以提升後續工作效率」。
範例:「主管,最近因專案壓力較大,感覺身心有些疲憊,希望能請一天假好好休息、調整狀態,以便下週能以更好的精神投入工作。」

8. 子女學校活動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而言,參加家長會、學校運動會或成果發表會,是參與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環節,通常是主管能夠接受的理由。

事假、家庭照顧假

建議:這類活動通常會提前通知,建議及早向主管報備並請假。理由直接明瞭即可。
範例:「主管,下週二下午學校有孩子的家長會,我需要請假三小時參加,感謝您的理解。」

9. 交通意外或延誤

上班途中發生車輛拋錨、交通事故,或大眾運輸系統出現嚴重延誤,都可能導致無法準時到班,影響交通安全。

事假、特休

建議:此理由較適用於臨時的遲到或短時間請假。若需請假較長時間(如處理事故),應提供報案三聯單等證明。
範例:「主管,我在上班途中發生輕微擦撞,需要到警局做筆錄,可能會晚到兩小時,我會隨時回報進度。」

10. 規劃好的個人行程

利用年假或特休進行旅遊放鬆,是員工的應享權利。重點在於「提前規劃」與「負責的態度」。

特休(年假)

建議:務必提前提出申請,並在請假前妥善安排好工作交接,讓主管和同事感到安心。
範例:「主管,我計畫在下個月使用三天特休進行家庭旅遊,已將詳細的工作代理清單整理好,並會在本月底前完成所有進度,確保我休假期間業務運作順暢。」

提升請假成功率的五大溝通技巧

一個好的請假理由,需要搭配得體的溝通技巧,才能讓請假過程更為順利。請假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 原則一:提前規劃與告知
    除非是無法預測的緊急狀況,否則應盡可能提前提出請假申請。這不僅給予主管和團隊足夠的時間進行人力調度與工作安排,也體現了您的專業與尊重。

  2. 原則二:主動提出解決方案
    在請假的同時,主動告知您對工作的安排,並安排好職務代理人。例如:「我已經將專案資料整理好並交接給 OOO」、「休假期間若有緊急要事,可撥打我的手機」,這種負責任的態度能大幅降低主管的疑慮,讓他相信您的缺席不會對團隊造成過大衝擊。

  3. 原則三:理由包裝,加入適當細節
    與其模糊地說「家裡有事」,不如提供一個具體但無需涉及過多隱私的細節,例如「需要帶家人去醫院進行例行性檢查」或「家中熱水器故障,需等待廠商維修」。適度的細節能讓理由更具說服力。

  4. 原則四:保持誠懇與專業的態度
    無論透過何種方式請假,誠懇的語氣與尊重的態度至關重要。即使只是傳送訊息,也要注意用詞禮貌,以維持良好專業形象,避免使用過於隨便或命令式的口吻。

  5. 原則五:避免頻繁使用相同理由
    若每個月都以「腸胃炎」或「偏頭痛」為由請假,難免會讓主管產生懷疑。若非真實狀況,應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理由,以免降低自身的可信度。

主管不準假?勞工權益與應對之道

當您提出合理的請假申請卻遭到拒絕時,請先保持冷靜,並可依循以下步驟處理:

  • 第一步:冷靜溝通,釐清原因
    禮貌地向主管詢問不便准假的具體原因。是因公司正值業務繁忙期、專案有緊急截止日期,還是人力調度困難?瞭解背後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 第二步:尋求替代方案
    根據主管的考量,主動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例如:「如果這週真的太忙,我是否可以將假期延後到下週?」或是「我是否可以在家遠端辦公,處理這件緊急私事?」展現您願意協商的彈性。

  • 第三步:瞭解公司政策與勞動法規
    熟悉公司的請假規則,並瞭解《勞動基準法》及《性別工作平等法》對各類假別的保障。根據勞基法第43條,勞工因婚、喪、疾病或其他正當事由得請假,僱主不得無故拒絕。特別是「特休」,主導權在於勞工,僱主僅能在有經營上急迫需求時進行協商,不得逕自拒絕。這些都是您的法律保障。

  • 第四步:尋求內部協助
    若與直屬主管溝通無效,可向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尋求協助。人資部門通常更熟悉勞動法規,能夠提供專業建議或扮演中立的協調角色。

僱主視角:請假管理的合法性與挑戰

從企業管理層面來看,處理員工請假亦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需在維持營運效率與遵守法律規範間取得平衡。

  • 審核權限的界線
    根據《勞工請假規則》第10條,僱主「得」要求勞工提出有關證明文件。這代表僱主擁有「查覈權」,可以驗證請假事由的真偽與正當性,但對於有正當理由且符合法定程序的請假,僱主並無隨意「駁回」的權力。

  • 處理虛報理由
    若員工請假理由經查證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根據主管機關函釋,一旦請假已獲批准,僱主事後不得將其改認定為「曠職」。然而,僱主仍可依據公司內部的工作規則,針對員工「提供不實資訊」或「欺瞞」的行為,進行合乎比例原則的懲處。

  • 個資保護的紅線
    當請假理由涉及家庭因素時,僱主在行使查覈權時,必須嚴守《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分際。可以要求提供醫療證明,但不應過問家庭成員的詳細病史;可以確認親屬關係,但不應探詢家庭關係或財務狀況等與請假無直接關聯的隱私。

  • 建立清晰的請假流程
    企業應制定一套明確、合理的請假流程,並向所有員工公告。公司應提供相關教育訓練,確保管理者瞭解政策的合理性。勞工若未依規定程序辦理請假(除緊急事故外),縱使有正當理由,仍可能被視為曠職。清晰的制度是保障勞資雙方權益的基礎。

請假常見問題 (FAQ)

Q1: 如果只是單純不想上班,請假理由該怎麼說?

A: 建議將理由包裝為需要「調整身心狀態」或「休息充電以提升工作效率」。例如:「主管,最近感覺壓力較大,精神不太好,想請一天假來調整一下,確保能以更佳狀態應對接下來的工作。」這比直接說「不想上班」更顯專業,也更容易被接受。

Q2: 公司可以規定員工一定要提前幾天請假嗎?

A: 這取決於假別。對於「特休」這類可預先規劃的假期,公司為方便人力安排,可以規定合理的預告期。但對於「事假」或「病假」等突發狀況,法律上無法強求提前預告,但勞工有義務在能通知的第一時間告知僱主,並事後依規定補辦請假手續。

Q3: 請事假或病假,公司一定會要求提供證明嗎?

A: 根據法規,僱主「有權利」要求員工提供證明。但實務上,許多公司對於一日內的短期請假會採取較寬鬆的管理。不過,若您的請假頻率較高,或請假時間較長,僱主要求您提供醫療單據或相關證明是完全合法的。請注意,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女性員工請「生理假」時,僱主不得要求提供證明文件。

Q4: 哪些假別會影響我的全勤獎金?

A: 根據《勞工請假規則》及《性別工作平等法》,勞工請婚假、喪假、公傷病假、公假、產假、生理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陪產檢及陪產假等,僱主「不得」扣發全勤獎金。至於普通病假與事假是否影響全勤獎金,則回歸勞動契約的約定或公司內部規定。

Q5: 用通訊軟體(如 LINE)臨時請假可以嗎?

A: 在緊急情況下,使用通訊軟體作為第一時間的通知管道是可以的。然而,這僅是「告知」行為。根據勞動部函釋,勞工事後「仍應依工作規則之規定或勞動契約之約定辦理正式請假手續」。因此,在LINE上獲得主管回覆後,務必記得完成公司規定的線上或紙本請假單,才算完成整個合法程序。

總結

請假是職場權利與責任的體現。對員工而言,以誠實為本,秉持負責的態度,並運用得體的溝通技巧,是順利請假的關鍵。對僱主而言,建立一套合法、合理且富有人性關懷的請假管理制度,尊重員工隱私並依法給假,是留住人才、建立互信團隊的基石。

最終,一個和諧的勞資關係建立在互相理解與尊重的基礎上。當勞資雙方都能理性看待請假,將其視為促進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正常機制時,才能共同創造一個更健康、更高效的工作環境。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