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Air評價:Intel、M1、M2用戶必看!M4新機亮點與效能全解析

自從蘋果(Apple)揮別 Intel,為旗下 Mac 產品線換上自家研發的 Apple Silicon 晶片後,MacBook Air 便從一款僅適合輕度文書的筆電,蛻變為兼具極致輕薄、長效續航與強悍效能的標竿級產品。每一代 M 系列晶片的推出,都讓市場驚嘆其能源效率的巔峯。

這篇完整的 macbook air 評價 將從改變遊戲規則的 m1 晶片 談起。2025 年 3 月,搭載最新 M4 晶片的 MacBook Air 悄然問世,再度引發了消費者與科技愛好者的熱烈討論:它又帶來了哪些進化?對於手持舊款 Mac 的 人,升級的時機是否已到?

本文章將從最新的 M4 MacBook Air 開始,詳細解析其「微小但有感」的升級亮點,並直面其「無風扇設計」的效能極限。我們將透過詳盡的規格比較表,回溯從 M1 到 M4 的演進軌跡,最終為不同 使用需求 的您,提供一份最務實的選購指南。無論您是學生、辦公室工作者,還是內容創作者,都能在這裡找到最適合您的答案。

M4 MacBook Air 深度解析:不僅是晶片升級

初看之下,M4 MacBook Air 似乎延續了 m2 晶片 以來的現代方正設計,但深入探究後會發現,蘋果在細節處進行了多項精心雕琢,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卻是提升日常使用體驗的關鍵。

外觀與手感革新:告別指紋,迎接全新美學

  • 絕美新色「天空藍」: M2/M3 機型推出的「午夜色」雖然深邃迷人,卻被用戶戲稱為「指紋收集器」。M4 MacBook Air 帶來了全新的「天空藍」,這是一種帶有細膩金屬光澤的淺藍色,在不同 光線照射 下會呈現微妙的色澤變化。更重要的是,它採用了與 MacBook Pro 類似的陽極密封處理技術,大幅改善了指紋和油污的沾染問題。根據用戶開箱回饋,即使在萬人試用的賣場展示機上,天藍色機身也能保持相對乾淨,讓使用者不再需要隨身攜帶擦拭布。
  • 無油光霧面鍵帽: 除了機身,鍵盤的油光也是許多用戶的痛點。M4 MacBook Air 默默地將鍵帽升級為不沾指紋的「霧面」材質。這不僅提升了耐用性與抗油污能力,更在打字時為指尖提供了一絲恰到好處的摩擦力,觸感更為舒適。

更寧靜、回饋更佳的鍵盤體驗

過去的 MacBook Air 鍵盤在敲擊時會有些許「卡卡聲」,在安靜的會議室或圖書館中使用時,難免有些尷尬。M4 MacBook Air 的 鍵盤設計 在 靜音能力和敲打的輕巧度上均優於前代,同時這款 巧控鍵盤 的按鍵回饋力道也有些微提升。對於需要長時間進行文字輸入的工作者而言,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升級,卻能顯著提升工作的愉悅感。此外,鍵盤上的圖示也進行了微調,例如為靜音鍵多了一條橫槓,使功能辨識更加直觀。

攝影機與連接埠的實質進化

  • 12MP Center Stage 相機: 視訊鏡頭從前代的 1080p FaceTime HD 相機,升級至與 Pro 系列看齊的 1200 萬像素 Center Stage 相機。這不僅僅是解析度的提升,更帶來了「人物居中」和「桌上視角」功能,在 視訊通話 時,能自動將人物保持在畫面中央,並可同時展示使用者和桌面內容,實用性大增。
  • 解放生產力的 Thunderbolt 4: M4 MacBook Air 的連接埠升級至兩個 Thunderbolt 4 usb 4 埠。雖然傳輸速度與前代同為 40Gb/s,但最大的改變在於對外接顯示器的支援。m3 晶片 機型在連接兩台外接顯示器時,必須闔上筆電螢幕;而 M4 機型則首次實現了在筆電螢幕開啟的狀態下,原生支援最多兩部外接顯示器(最高 6K 60Hz)。對於需要多螢幕工作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是一個解放生產力的巨大升級。同時,它也支援了更快的 wi fi 6E 標準,並隨附 MagSafe 3 與 usb c 規格的 電源轉接器,若有額外需求也可添購其他 轉接器。

M4 晶片的內在動力與超值配置

M4 晶片採用台積電第二代 3 奈米製程,帶來了效能與功耗的再次優化,整體的 晶片效能 再次突破。

  • 核心規格提升: 基本款 核心cpu 從 M3 的 8 核心升級至 10 核心(4 個效能核心 + 6 個節能核心),核心gpu 則有 8 核心與 10核心gpu 的選項,記憶體頻寬也從 100GB/s 提升至 120GB/s。
  • 記憶體標配升級: 最讓消費者有感的,莫過於基本款的統一記憶體直接從 8GB 翻倍至 16GB。這意味著在處理多工任務、開啟大量瀏覽器分頁時,系統運作將更加流暢,也為未來幾年的軟體需求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 AI 效能躍進: Geekbench AI 的測試數據顯示,M4 的 16 核心神經網路引擎 在 AI 相關運算(特別是「Quantized」量化指標)上的性能相較於 M1 提升了約 3.2 倍。隨著 Apple Intelligence 等 AI 功能的普及,這個 先進的 神經網路引擎 所帶來的優勢將愈發明顯。

更具吸引力的性價比

蘋果這次的定價策略堪稱「加量不加價」。M4 MacBook Air 13 吋的起售價為 NT34,900,甚至比去年 M3 機型的起售價(NT35,900)還要便宜 NT$1,000。考慮到基本款直接內建了升級後的 CPU 和翻倍的記憶體,其性價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Air vs. Pro 之爭:無風扇設計的極限

MacBook Air 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之一便是「無風扇」,這使其能夠實現極致的輕薄與絕對的靜音。然而,這項優雅的設計也帶來了其固有的物理限制。

效能持續輸出的考驗

在處理日常文書、上網瀏覽、觀看影片等輕度任務時,M4 晶片的超高能源效率使其幾乎不會產生明顯熱量。但當面臨需要長時間高負載運作的專業任務時,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軟體工程師 Hiraku Dev 的實測分享了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在編譯一個大型 Solana 程式專案時,無風扇的 MacBook Air M3 CPU 溫度會飆升至 106°C,並觸發「熱降頻」(Thermal Throttling)機制——系統為了保護硬體而自動降低運行速度。相比之下,配備了風扇的舊款 MacBook Pro M1 Pro,在執行相同任務時,CPU 最高溫度被控制在 93°C 左右,並且完成時間比 M3 Air 快了約 20%。

誰該為「風扇」選擇 Pro?

這個測試揭示了 Air 與 Pro 系列最本質的區別:MacBook Air 擅長處理「瞬間爆發」的高效能任務,而 MacBook Pro 則專為「持續穩定」的高效能輸出而設計。 如果您的工作流需要極致的效能,那或許該考慮的就不是 Air,而是搭載如 m3 pro、m1 max 甚至 m3 ultra 晶片的 MacBook Pro,或是更為強大的 mac studio 桌上型電腦,後者最高可選配到 m1 ultra 等級的晶片,能輕鬆應對 Air 無法承受的持續高壓工作。

如果您是以下類型的使用者,那麼配備風扇的 MacBook Pro 系列(即使是前一兩代的二手或整新機)可能會是比最新款 MacBook Air 更明智的選擇:

  • 軟體開發者: 經常需要編譯大型專案或運行多個 Docker 容器。
  • 影片創作者: 處理長時間、高解析度的影片渲染與輸出。
  • 3D/CG 藝術家: 進行複雜的 3D 模型渲染。
  • 數據科學家: 運行大規模的數據模型訓練。

對於這些使用者來說,風扇所帶來的持續效能釋放,遠比 Air 的極致輕薄更為重要。

規格演進與選購指南

為了幫助您做出最清晰的判斷,我們整理了從 M1 到 M4 MacBook Air 的關鍵規格演進表。

Apple Silicon MacBook Air 規格比較總表

功能規格 MacBook Air (M1, 2020) MacBook Air (M2, 2022) MacBook Air (M3, 2024) MacBook Air (M4, 2025)
晶片 M1 (5nm) M2 (增強型 5nm) M3 (3nm) M4 (第二代 3nm)
CPU/GPU 核心 8核 CPU / 7-8核 GPU 8核 CPU / 8-10核 GPU 8核 CPU / 8-10核 GPU 10核 CPU / 8-10核 GPU
記憶體頻寬 68.25GB/s 100GB/s 100GB/s 120GB/s
基本/最高記憶體 8GB / 16GB 8GB / 24GB 8GB / 24GB 16GB / 32GB
外觀設計 經典楔形 現代方正 現代方正 現代方正
螢幕 13.3吋 retina 顯示器 13.6吋 Liquid Retina 13.6吋 Liquid Retina 13.6吋 Liquid Retina
相機 720p FaceTime HD 1080p FaceTime HD 1080p FaceTime HD 12MP Center Stage
連接埠 2x Thunderbolt / USB 4 2x Thunderbolt / USB 4, MagSafe 3 2x Thunderbolt / USB 4, MagSafe 3 2x Thunderbolt 4, MagSafe 3
外接顯示器支援 1部 (最高 6K) 1部 (最高 6K) 蓋上螢幕可支援2部 開啟螢幕可支援2部
特色顏色 金色 午夜色、星光色 午夜色、星光色 天空藍

選購建議:誰該換機?

Intel 版 MacBook 用戶:

結論:請立即升級,無需猶豫。
從 Intel 晶片轉換到任何一代 Apple Silicon 都是一次革命性的體驗。您將獲得數倍的效能提升、數倍的電池續航力與 無線上網時間、一個絕對安靜且涼爽的系統,以及更優質的螢幕和揚聲器。M4 MacBook Air 將為您帶來全方位的使用好感度大提升,官方數據稱其效能表現最快可達 Intel 機型的 23 倍。

M1 MacBook Air 用戶:

結論:升級時機成熟,值得認真考慮。

您的 M1 筆電可能已服役 4-5 年,電池健康度或許已開始下降。升級至 M4 將帶來顯著的感官提升:效能快上至少 2 倍、更現代的方正外觀、更大更亮的 Liquid Retina 螢幕、MagSafe 磁吸充電回歸、大幅升級的視訊鏡頭,以及對 AI 運算的前瞻性支援。這是一次非常有感的全面換代。

M2 MacBook Air 用戶:

結論:除非有特定需求,否則建議繼續使用。

M2 已經是一款非常出色的筆電。從 M2 升級到 M4 的效能提升在日常使用中並不明顯。除非您對 M2 午夜色的指紋問題不堪其擾,或者您迫切需要 M4 的「雙外接顯示器」功能,否則繼續使用 M2 是完全足夠的。

M3 MacBook Air 用戶:

結論:完全沒有必要升級。

M4 是 M3 的一次例行性、增量式更新。兩者在外觀、螢幕和日常體驗上幾乎沒有差異。請安心使用您的 M3,等待未來更大幅度的改款。對於一般 輕度使用者 來說,M3 的效能已是綽綽有餘。

常見問題 (FAQ)

Q1: M4 MacBook Air 的「天空藍」容易髒嗎?跟「午夜色」比起來如何?

A: 根據多方評測和用戶反饋,「天空藍」採用了新的陽極處理技術,抗指紋和抗油污的能力非常出色,是相對 M2/M3「午夜色」這個「指紋磁鐵」的巨大改進。您可以更輕鬆地保持機身的潔淨。

Q2: 我是學生,主要做報告、上網和看影片,需要買到最新的 M4 機型嗎?

A: 對於您的需求,即使是 M2 甚至整新通路的 M1 機型都已綽綽有餘。但 M4 的優勢在於其起售價就配備了 16GB 記憶體,這對於未來幾年的多工處理和軟體升級有更好的保障。如果預算允許,M4 會是更具長遠價值的選擇,不論是 13 吋或 15吋 機型;如果預算有限,尋找 16GB 記憶體版本的 M2/M3 機型也是不錯的方案。

Q3: M4 MacBook Air 真的可以同時外接兩個螢幕嗎?有什麼限制?

A: 是的,這是 M4 版本的一大亮點。它可以在筆電本身螢幕保持開啟的狀態下,原生支援連接兩台外接顯示器,最高解析度可達 6K 60Hz。這與 M3/M2 機型需要闔上筆電才能驅動雙螢幕的限制有本質不同,大大提升了多工效率。

Q4: 記憶體 (RAM) 我應該選擇 16GB、24GB 還是 32GB?

A: 對於絕大多數使用者(文書處理、上網、影音娛樂、輕度修圖),M4 標配的 16GB 已經非常充足,是新的黃金標準。如果您是開發者、會運行虛擬機、或進行較為繁重的影音剪輯、多軌音樂製作,那麼選擇 24GB 或 32GB 可以提供更大的餘裕,讓系統在極端負載下更流暢。由於記憶體無法事後升級,建議根據您預期的最繁重使用場景來做決定。

Q5: 無風扇設計在夏天使用會不會很燙?

A: 在執行瀏覽網頁、打字等輕度任務時,機身會保持涼爽。但在執行遊戲、影片渲染或程式編譯等高強度任務時,機身底部會變得溫熱甚至發燙,這是其被動散熱設計的正常現象,同時效能可能會因降頻而有所下降。如果您的使用環境經常炎熱,且常需要進行此類高負載工作,帶有主動式風扇散熱的 MacBook Pro 會是更穩妥的選擇。

總結

2025 年的 M4 MacBook Air,是蘋果迄今為止最為精煉的一代 Air 產品。它不僅僅是塞入了一顆更快的晶片,更透過一系列體貼入微的設計優化——從抗指紋的天藍色機身、霧面鍵帽,到實用性大增的相機與多螢幕支援——全方位提升了使用者的日常體驗。更令人驚喜的是,它以更低的起售價,提供了翻倍的基礎記憶體,確立了其在市場上無與倫比的價值地位。

它依然是「最適合絕大多數人的筆記型電腦」,擁有無可匹敵的便攜性、足以應付全天工作的電池續航、絕對靜音的運行體驗,以及遠超日常所需的強大效能。然而,其「無風扇」的核心設計也決定了它的邊界——對於那些需要長時間榨取硬體極限效能的專業工作者而言,MacBook Pro 永遠是那個更可靠的夥伴。

總而言之,如果您正在尋找一款能夠完美平衡效能、設計、續航與價值的筆電,那麼全新的 M4 MacBook Air 無疑是當下最值得推薦的選擇。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