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只用Uber!一篇文看懂Lyft的四大優勢,在美國這樣叫車更聰明

別再只用Uber!一篇文看懂Lyft的四大優勢,在美國這樣叫車更聰明

無論是初次踏上美國這個國家的留學生、長期旅居的專業人士,或是在當地進行深度旅遊的探險家,在幅員遼闊的美國,「行」往往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在許多非一線大城市或大眾運輸不若紐約、芝加哥便利,地鐵或公車路線有限的地區,如廣大的加州舊金山灣區地帶,「以車代步」不僅是生活常態,更是必需。在這樣的背景下,隨叫隨到的網約車服務(Ride-sharing)應運而生,其中,Uber 與 Lyft 這兩大巨頭無疑是市場上的主導者。

雖然許多人對 Uber 已相當熟悉,但作為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Lyft 提供了獨特的價值與體驗,甚至在許多方面更具優勢。本文將深入介紹Lyft的各個層面,從使用者最關心的價格、服務品質,到能為旅程增值的哩程回饋,再到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商業策略,為各位讀者提供一份完整詳盡的比較與使用指南。

使用者體驗與服務比較:一場細節的較量

對於使用者而言,最直接的感受來自於的叫車便捷性、價錢和乘坐體驗,這和傳統計程車有很大不同。Uber 和 Lyft 在這些基礎服務上既有相似之處,也存在著關鍵差異。

價錢對決:Uber vs. Lyft 誰更划算?

關於「哪個 App 更便宜」這個問題,答案並非絕對,不同使用者的經驗也大相逕庭。

  • 共乘(Shared Ride)選項:若想最大化節省預算,Uber 的 Express Pool 與 Lyft 的 Share Saver 是對應的共乘服務。根據部分灣區用戶的長期觀察,Uber Express Pool 的定價通常更具競爭力。然而,這類服務有時會要求乘客步行一小段路到指定地點上車,以優化司機的路線。
  • 非共乘(Standard Ride)選項:在標準的個人乘車服務(UberX vs. Lyft)中,兩者的價格差距通常不大。然而,許多用戶,特別是在西雅圖、拉斯維加斯等地的旅客反映,在超過十次的比較中,有高達八次是 Lyft 的價格更為便宜,有時價差甚至相當顯著。

結論:價格是浮動的,受尖峰時段、司機供需、地區等多重因素影響。最明智的策略是同時安裝兩個 App,在每次需要叫車前,輸入相同的起點和終點,直接比較當下的報價,再決定使用哪一個。

服務類型 Uber Lyft 綜合比較
叫車方式 手機 App 操作 手機 App 操作 兩者皆支援信用卡、簽帳卡或 Apple Pay 等支付方式。
共乘價格 Express Pool,通常較便宜 Share Saver,可能稍貴 Uber 共乘的匹配率較高,路線可能更長;Lyft 共乘常因乘客少而接近專車體驗。
非共乘價格 UberX,價格具競爭力 Lyft,常有用戶回報價格更低 價差不大,但尖峰時段 Lyft 可能會貴上數美元,建議即時比價。
新用戶優惠 通常提供首幾趟折扣 通常提供首幾趟折扣 建議兩邊都申請,善用初次折扣與折扣碼。

服務與品質差異

價格之外,服務品質是影響乘坐體驗的核心。在這方面,Lyft 普遍獲得了更高的評價。

  • 司機與車輛品質:許多用戶一致認為,Lyft 的司機相對更為友善、健談,車輛也普遍較新、較乾淨。部分司機甚至會在車上提供瓶裝水、零食等小物,營造出更貼心的氛圍。相較之下,Uber 因其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全球化運營,司機與車輛的車況品質較為參差不齊,有時可能會遇到有煙味的車輛。當然,這並非絕對,也有用戶在搭乘 Uber Pool 時幸運地坐到 Tesla 的經驗。
  • 乘客品質與使用時機:由於 Lyft 的定價在某些情況下略高,長期下來似乎也篩選了不同的乘客群體。若將 Uber 比作「經濟艙」,那麼 Lyft 則更像是「豪華經濟艙」或「商務艙」。對於夜間出行、商務用途,或是希望享受更安靜、舒適旅程的使用者,多花幾塊錢選擇 Lyft 往往是值得的。而對於日常通勤、去超市或上下班等工作相關的追求CP值的行程,Uber 則是大眾化的首選。
  • 共乘體驗:這是兩者差異最顯著的環節之一。由於 Uber 的用戶基數更大,選擇 Uber Pool 後,高達八成機率會與他人共乘,有時甚至會接連搭載兩三組不同的乘客,導致行程時間拉長。而 Lyft 的共乘服務,由於用戶相對較少,很多時候即使叫了共乘,最終也是一人獨享,或是僅與一位乘客同行,體驗更接近專用車,能快速直達目的地。
  • 多元車型選擇:除了標準車型,Lyft也提供更多元的選擇以滿足不同需求。例如,需要更多空間或與多位朋友同行時,可以選擇Lyft XL,這是一種可容納最多5人的SUV車型。而對於追求更高級乘坐體驗的商務或特殊場合,則有Lyft Lux,提供由頂級司機駕駛的高級車種。

附加價值與忠誠度計畫:Lyft 的隱藏王牌

如果說日常乘坐體驗的差異是主觀的,那麼在附加價值與回饋計畫上,Lyft 則展現出明確的策略優勢,特別是對於常旅客而言。

信用卡優惠與消費性質

首先,無論是 Uber 還是 Lyft,在 App 內的消費通常被視為「海外線上刷卡」。這意味著,使用一張具有高額海外線上消費回饋的信用卡支付車資,可以額外省下一筆。例如,部分銀行發行的飛行卡或針對海外消費的現金回饋卡,都能在此類消費中獲得不錯的回饋。

此外,部分美國信用卡也提供針對性的優惠:

  • Chase Sapphire Preferred / Freedom Flex:刷 Lyft 消費可獲得加成的點數回饋。
  • Amex Gold / Platinum:每月提供固定的 Uber Cash,可直接折抵 Uber / Uber Eats 的消費。

合作夥伴與哩程累積

這是 Lyft 最吸引人的一大亮點。Lyft 與多家航空公司和酒店集團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讓您的每一趟車程都能累積點數或哩程:

  • 達美航空 (Delta SkyMiles):綁定帳戶後,每次搭乘 Lyft 都能累積哩程。
  • 希爾頓榮譽客會 (Hilton Honors):綁定帳戶後,每消費 1 美元可累積 3 點希爾頓點數。
  • 阿拉斯加航空 (Alaska Airlines):這對於熟悉哩程計畫的玩家來說極具吸引力。將 Lyft 帳戶與阿拉斯加航空帳戶串聯後,每次搭乘都能賺取哩程,同時這筆哩程的入帳能讓您帳戶內的所有哩程有效期自動延長,是維持哩程不過期的絕佳方式。

這種「邊搭車邊賺哩程」的模式,讓搭車不僅僅是消費,更是一種小額的旅遊投資,是 Uber 目前所沒有的獨特優勢。

商業策略與未來展望:分道揚鑣的兩大巨頭

從財報和市場策略來看,Uber 和 Lyft 已經從單純的競爭對手,逐漸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市場規模與營收結構

Uber 是一家業務遍及全球的多元化平台,其營收來源由「移動出行 (Mobility)」、「外送服務 (Delivery)」和「貨運 (Freight)」三大部分構成,其中送餐業務(Uber Eats)的送餐營收增長迅速,而其貨運業務也提供運送服務與送貨服務。營收規模是 Lyft 的 8 倍之多。而 Lyft 則更專注於北美市場的共享出事業務。截至2023年數據,Uber 在美國網約車市場的市佔率約為 74%,而 Lyft 則為 26%。

分道揚鑣的發展藍圖

兩家公司的事業單位策略已經出現顯著差異。

  • Uber 的超級 App 夢:Uber 正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本地生活的「超級 App」。它推出的 Uber Explore 功能,讓用戶不僅能叫車,還能在App內探索附近的推薦餐飲、餐飲活動和娛樂服務,並直接預訂或購票。若選擇Uber的合作餐廳或酒吧,使用者還可以享受乘車優惠。其推薦分類涵蓋food and drink(餐飲)、arts and culture(藝術與文化)、music and shows(音樂與節目)及night life(夜生活)等。Uber 的野心是包辦您從「想到」到「到達」的完整體驗。
  • Lyft 的精準出行路:相較於Uber的橫向擴張,Lyft的思考方式更專注於其主力產品,選擇在「出行」領域縱向深耕。它大力發展共享單車(Bike sharing)和共享電動滑板車業務,只要在服務範圍內,使用者就可以在app內搜尋、解鎖並使用車輛,搶佔城市交通的「最後一哩路」。這種模式雖然需要投入較高的資本支出,且受限於市區空間有限的缺點,但一旦在精華地段形成規模效應,就能建立起難以被對手侵入的護城河。此策略也部分回應了共享汽車長期以來因增加車流、導致大眾交通工具利用率下降而受到的批評。

對自駕車的不同態度:在這個未來的戰場上,兩者對自駕車的態度也大相逕庭。Uber曾一度放棄,將其自駕車部門賣給新創公司,轉為股權合作。而Lyft雖然也將其自駕車部門賣給了Toyota的子公司Woven Planet,但仍與福特子公司Argo AI合作,持續在特定城市推出自駕車共乘服務。

常見問題 (FAQ)

Q1: Uber 和 Lyft 到底哪個比較便宜?

A: 不一定。價格是即時浮動的,建議在每次叫車前,同時在兩個 App 中輸入起終點進行比價。一般來說,Uber 的共乘可能更便宜,而 Lyft 的非共乘在某些時段或地區可能更具優勢。

Q2: 我可以使用台灣的手機門號和信用卡註冊 Lyft 嗎?

A: 可以的。根據用戶回報,使用台灣手機門號可以成功接收驗證碼並完成註冊。支付方面,可以直接綁定台灣發行的 Visa/Mastercard 信用卡,或透過 Apple Pay 等方式支付。

Q3: Lyft 的司機和車輛安全嗎?

A: Lyft 對其平台上的司機有背景審查機制,並且會定期複查。App 內可以看到司機的個人資料、評分和過往評價。如同使用任何交通服務,建議乘客保持警覺,核對車牌和司機資訊後再上車。

Q4: 除了叫車,Lyft 還有什麼特別的功能?

A: Lyft 的一大特色是其忠誠度合作計畫,可以將搭乘消費累積為達美航空、阿拉斯加航空的哩程,或是希爾頓酒店的點數。此外,在美國部分主要城市,Lyft App 內還提供共享單車和電動滑板車的租借服務。

總結:我該選擇 Uber 還是 Lyft?

綜合以上所有分析,這篇文章截至2025年6月的觀察總結,Uber 和 Lyft 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而是滿足了不同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 如果您是價格敏感型用戶:建議兩個 App 都裝,即時比價是王道。日常短途通勤,Uber Pool 可能會給您最低的價格。
  • 如果您是體驗至上者:在拜訪客戶、夜間出行或希望享受更舒適安靜的旅程時,Lyft 通常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 如果您是旅遊愛好者或商務常旅客:Lyft 的哩程與點數合作計畫是無可取代的優勢,能讓您的交通開銷轉化為未來的免費機票或住宿。
  • 如果您追求一站式便利:Uber 整合了叫車、外送和在地探索,其便利性更勝一籌。

最終,最聰明的消費者,是懂得如何根據自身需求,靈活運用這兩大工具的人。在美國的土地上,讓 Uber 和 Lyft 成為您探索這片大陸的得力助手吧。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