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丙烷的發現可追溯至1910年,由在美國礦業局工作的化學家沃爾特·斯內林博士(Dr. Walter O. Snelling)首次鑑別出來。他在研究汽油時,發現其中含有一種極易揮發的輕碳氫化合物,即丙烷。斯內林博士意識到這種氣體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並於1911年成功開發出提純並液化丙烷的方法,獲得了相關專利。
隨著生產技術的成熟,丙烷的商業化進程迅速展開。1920年代,其產量激增;到了1930年代,軌道交通運輸的引入以及為安全起見加入的惡臭劑(乙硫醇),使其應用更加普及。時至今日,丙烷已成為全球能源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產業價值高達百億美元。
物理與化學性質
丙烷的獨特性質是其廣泛應用的基礎。它無毒,但在特定條件下具有高度可燃性。以下是其詳細的物化特性資料:
特性項目 |
數據資料 |
備註 |
---|---|---|
IUPAC名稱 |
Propane (丙烷) |
|
化學式 |
C_3H_8 (亦寫作c 3 h 8) |
|
莫耳質量 |
44.096 g·mol⁻¹ |
|
外觀 |
無色氣體 |
商用產品會添加臭味劑 |
密度(氣態) |
1.83 kg/m³ (標準狀態) |
約為空氣的1.5倍重,洩漏時會積聚於低窪處 |
密度(液態) |
0.5077 g/cm³ |
|
熔點 |
-187.6 °C (85.5 K) |
|
沸點 |
-42.09 °C (231.1 K) |
在常溫下洩漏會迅速氣化,造成周圍溫度驟降 |
水中溶解性 |
微溶於水 (0.1 g/cm³ at 37.8 °C) |
但可溶於酒精、乙醚等有機溶劑 |
閃點 |
-104 °C |
極易點燃 |
自燃溫度 |
約 467 °C ~ 510 °C |
|
爆炸極限 |
2.2% ~ 7.3% (空氣中體積百分比) |
在此濃度範圍內遇火源即可能爆炸 |
熱值 |
約 50.3 MJ/kg 或 12,040 kcal/kg |
單位質量的發熱量高,是高效燃料 |
燃燒反應
丙烷的燃燒是其最主要的化學反應,會因氧氣供應量而產生不同產物:
1. 完全燃燒: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丙烷會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大量的熱能。
C_3H_8 + 5O_2 →3CO_2 + 4H_2O + 熱量
2. 不完全燃燒:若氧氣供應不足,則會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和水。
2C_3H_8 + 7O_2 →6CO + 8H_2O + 熱量
相較於汽油,丙烷燃燒的清潔效果更好,但仍會因其分子結構中的碳-碳單鍵而產生少量的有機廢氣,使其火焰呈現可見光。
來源與生產
丙烷並非一種可直接開採的資源,它主要是作為其他能源處理過程中的副產品而存在,例如存於天然氣及石油熱裂解氣體中:
-
天然氣處理:在開採天然氣後,為了防止在管道中發生冷凝,必須將其中較重的碳氫化合物,如丙烷、丁烷和大量的乙烷等分離出來。
-
原油精煉:在煉油廠中,原油經過裂解(Cracking)製備汽油和燃料油等成品油時,丙烷會作為一個副產物被分離出來。
由於丙烷的生產與天然氣和原油的產量直接掛鉤,因此其供應量無法輕易地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獨立調整。
主要用途與應用
丙烷的高效、便攜和相對清潔的特性,使其擁有多元的用途:
-
燃料:最普遍的用途,作為液化石油氣(LPG)驅動燒烤爐、便攜式爐竈、家用熱水器、暖氣系統,以及公車、叉車和計程車等使用特定內燃機的機動車輛。
-
工業原料:在石化工業中,丙烷可通過蒸汽裂解製備丙烯,後者是生產聚丙烯塑膠、丙烯酸等重要化學品的基礎原料。
-
製冷劑:丙烷是一種環保的冷凍劑,其代號為R-290,對臭氧層無害。
-
推進劑:被用作氣膠噴射劑,例如在軟氣槍中俗稱的「Green Gas」(綠氣)即為丙烷混合物。
-
其他用途:亦用作熱氣球的主要燃料,並在電影拍攝中用於製造可控的爆炸等視覺效果。
常見問題 (FAQ)
Q1: 丙烷和我們家裡用的桶裝瓦斯(液化石油氣/LPG)有什麼不同?
A1: 您家中的桶裝瓦斯,其正式名稱為液化石油氣(LPG),是一種混合物。丙烷是其最主要的成分,但通常還會混有少量的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為了安全,廠商還會加入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乙硫醇,以便在洩漏時能被立即察覺。
Q2: 如果在家聞到類似瓦斯的臭味該怎麼辦?
A2: 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
保持冷靜,嚴禁煙火:絕對不可點火、開啟或關閉任何電器開關(如電燈、抽油煙機),以免產生火花引爆氣體。
-
立即通風:緩慢地打開門窗,讓空氣流通,使氣體濃度下降。
-
關閉氣源:如果確定洩漏源頭,應立即關閉瓦斯桶或天然氣管道的總開關。
-
疏散人員:迅速撤離到戶外安全地點,並撥打119或通知您的瓦斯公司。
Q3: 丙烷本身有毒嗎?
A3: 純丙烷在化學上是無毒的。但是,如果它在密閉空間內大量洩漏,會取代空氣中的氧氣,可能導致空間內的任何一個人因缺氧而窒息。此外,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劇毒的一氧化碳,這纔是瓦斯中毒的主要原因。
Q4: 為什麼液態丙烷接觸到皮膚會造成凍傷?
A4: 這是因為丙烷的沸點極低,僅有-42.09 °C。當液態丙烷從壓力容器中釋放到常溫環境時,會立刻沸騰並劇烈氣化。這個過程會從周圍環境(包括您的皮膚)吸收大量的熱量,導致接觸點的溫度瞬間降至冰點以下,從而造成嚴重的凍傷。
總結
丙烷作為一種關鍵的碳氫化合物,不僅是全球數百萬家庭依賴的清潔能源,也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原料。從其意外的發現到成為主流能源,丙烷的發展歷程反映了能源科技的進步。瞭解其比空氣重、沸點低、易燃易爆等核心特性,是安全、高效利用此項資源的基礎。儘管它是一種副產品,其在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視,未來在更高效的催化轉化和潔淨能源應用方面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