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喜歡出去玩?」相信絕大多數孩子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然而,若接著問:「那把這次旅行寫成一篇作文好嗎?」得到的可能就是一片沉默與愁眉苦臉。旅遊,是體驗世界、放鬆身心的美好過程;而旅遊作文,卻常常成為許多學生,甚至是成年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功課,不只是國中小,連高中生也常為此頭痛。這份抗拒,源於一種普遍的迷思:認為寫作是件困難且需要天賦的事,有時寧願躺在牀上滑手機,也不願面對稿紙。
事實上,將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化為動人篇章,不僅是為了應付學校作業,更是深化旅遊體驗、珍藏美好回憶的絕佳方式。當您學會用文字捕捉浮光掠影,您會發現,每一次的旅行都因此變得更有價值與意義。本文將整合多位名師的教學心法與優秀的範文精髓,提供一套從靈感啟發、架構建立到修辭技巧的系統化方法,幫助您無痛上手,寫出連自己都會愛上的旅遊作文。
為何要寫旅遊作文?不只是交作業而已
在開始學習如何寫作之前,讓我們先理解寫旅遊作文的深層價值。這將成為您動筆時最強大的內在動力。
-
深化感官體驗:為了寫作,您會不自覺地「五官全開」。您會更專注地觀察光影變化、聆聽環境的聲音、品嚐地道美食的滋味、感受微風拂面的觸感。正如作家溫美玉老師所言,帶著寫作的念頭去旅行,別人眼中的尋常風景,在您筆下卻可能成為新奇美好的篇章。
-
鑄造永恆回憶:記憶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模糊,但文字能將瞬間化為永恆。一篇詳實的遊記,就像是家族的「傳家寶」,無論是跟著爸爸去露營,或是陪著爺爺回故鄉,都能將旅途中最緊密相依的時刻、最真摯的笑語永久封存。多年後重讀,當時的感動與快樂依然能躍然紙上。
-
增進家人情感:如同範文《全家出遊的美好回憶》中所述,旅行不僅是放鬆,更是增進感情的機會。共同經歷、互相扶持的珍貴時刻,透過與家人朋友文字的記錄與分享,能讓家庭情感的連結更加緊密。
-
提升寫作與思考能力:旅遊作文是鍛鍊記敘、描寫、抒情與議論能力的綜合性練習。從規劃行程(邏輯思考)、描述景物(觀察力與遣詞造句)、記錄事件(敘事能力)到抒發感悟(思想深度),整個過程都是對個人綜合素養的極佳提升。
旅遊作文的四大關鍵元素
一篇引人入勝的旅遊作文,通常具備以下四個核心元素。在動筆前,可以先從這幾個方面構思。
-
清晰的記敘要素:這是文章的骨架。務必清楚交代「人事時地物」——和誰(人)在什麼時候(時)去了哪裡(地),主要做了什麼事(事),看到了哪些代表性的景物(物)。這是構成一篇合格遊記的基礎。
-
生動的場景描寫:這是文章的血肉。別只是平鋪直敘,要善用五感來描繪。
-
視覺:不只寫「海很藍」,可以寫「窗外的湖水在陽光下閃爍著,彷彿是一片璀璨的藍色寶石。」跟著導遊的腳步,可以發現更多獨特的景觀。
-
聽覺:不只寫「很熱鬧」,可以寫「大家的笑聲和話語在湖面上蕩漾。」在城市的餐廳裡,充滿了刀叉碰撞與人們的交談聲。
-
味覺:具體描寫品嚐到的美食,如「花蓮有名的扁食、公正包子」。
-
觸覺:形容身體的感受,如「微風拂面」、「身體隨著海浪浮浮沉沉的」。走在溪水邊,冰涼的溪水輕撫腳踝的感覺真好。
-
-
具體的活動紀實:這是文章的靈魂。與其空泛地說「我們玩得很開心」,不如具體描述活動內容。例如《暑假生活記趣》中,作者詳細描述了在知卡宣親水公園玩「人工造浪池」和「漂漂河」的獨特體驗,或是觀察到當地特有的動物與植物,都能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
-
真摯的情感抒發:這是文章的溫度。在文章的結尾或段落間,分享您的真實感受。可以是對美景的讚嘆、對家人的感激、對自然的敬畏,甚至是旅途中的小挫折與反思。這能讓文章更具深度與感染力。
四步驟魔法教學:讓遊記寫作變簡單
台灣知名教師溫美玉提出了一套極具操作性的「遊記寫作四步驟」,透過「鷹架」理論,讓孩子覺得寫作就像堆積木一樣有趣。
步驟一:準備五種「鷹架魔法」
所謂「鷹架」,就是在寫作前提供給寫作者的輔助工具。就像蓋房子需要鷹架支撐一樣,這些工具能幫助我們更輕鬆地建構出優美的句子。您可以將這些魔法工具整理成一個表格,隨時取用。
鷹架魔法類別 |
內容範例 |
說明 |
---|---|---|
天氣與心情成語 |
風和日麗、春暖花開、萬裡無雲、心曠神怡、興高采烈 |
用精煉的成語取代「天氣很好」、「我很開心」等平淡的口語,能瞬間提升文章的文學性。 |
感官描寫詞彙 |
璀璨、湛藍、潺潺、鳥語花香、沁人心脾、垂涎三尺 |
豐富的感官詞彙庫,能幫助您更精準地描繪所見所聞,讓描寫更具體。 |
神奇關聯句型 |
不僅⋯更⋯;首先⋯接著⋯然後⋯;雖然⋯但是⋯;因為⋯所以⋯ |
這些句型能讓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更清晰,使文章結構更有層次感,避免流水帳。 |
生動對話引用 |
媽媽驚呼:「這裡的風景簡直像一幅畫!」 |
在文章中適時加入人物對話,或是在商店購物時的對話,能打破單一的敘述語氣,讓場景活潑起來,更具真實感。 |
多元情緒形容 |
期待、興奮、緊張、感動、震撼、依依不捨 |
除了「開心」和「難過」,學習使用更多元的詞彙來表達細膩的情緒變化,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
步驟二:善用「段落提問」來引導
面對稿紙不知從何下筆時,用自問自答的方式來組織段落是最好的方法。
-
第一段(開頭):可以問自己:「這次旅行的時間是?和誰一起去?目的地是哪裡?出發的原因或心情是什麼?」
-
第二、三段(正文):可以問:「旅途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景點是什麼樣的?我們參加了哪些活動?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
第四段(結尾):可以問:「這次旅行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或感想是什麼?和出發前相比,我的想法有什麼改變?我期待下一次的旅行嗎?」
步驟三:動筆實作與「裝潢」
有了鷹架和問題引導,就可以開始動筆了。先寫出最基礎的「事實骨架」,再用鷹架魔法來「裝潢」它。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寫,不用急。
-
原始句(骨架):今天我和家人去七星潭玩。
-
裝潢後(成品):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假期,我們全家懷著興高采烈的心情,將行李搬上車,驅車前往嚮往已久的花蓮。路上,我們首先來到了著名的七星潭,那片湛藍無垠的海岸線,讓我不禁讚嘆:「哇!這裡的海水也太美了吧!」
看到差別了嗎?簡單的幾個鷹架,就讓原本平淡的句子變得生動有趣。
步驟四:活用「遞進句型」深化內容
當基礎寫作熟練後,可以多練習使用「遞進關聯句型」,這能讓您的感想更有深度。
-
普通句:這次去花蓮很好玩,也讓我們感情變好。
-
進階句:這次的花蓮之旅,不僅讓我們飽覽了壯闊的峽谷與蔚藍的海岸,更在輕鬆愜意的氛圍中,加深了我們家人之間的感情,那種美好的感覺,成為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靈感枯竭?多元的旅遊作文主題
誰說旅遊作文一定要寫出國或去知名景點?靈感其實無處不在。
-
真實的家庭旅遊:這是最常見也最容易發揮的主題。無論是去湖邊度假村、花蓮七星潭,或是附近的公園,只要用心體會,都能寫出真摯動人的文章。
-
學校的校外教學:記錄與同學、老師一同出遊的過程,可以側重於學習收穫與同儕互動的樂趣。
-
想像中的奇幻之旅:正如《我想去的地方》中的小朋友一樣,您可以寫一場想像中的旅行。插上想像的翅膀,目的地可以是外太空、深海、甚至是回到恐龍時代。這類作文能極大地發揮您的創意與想像力。
-
嚮往的夢想之地:您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南極、北極還是亞馬遜雨林?透過蒐集資料,結合自己的想像,寫一篇關於夢想之旅的文章。您可以描寫想看北極光的心情、想和企鵝互動的期待,甚至幻想買了哪些特別的衣服和東西,同樣能打動人心,就算只是去公司附近的展覽,也能寫出一番風味。
常見問題 (FAQ)
Q1: 如果旅行過程很平凡,沒有發生任何特別的事情,該怎麼寫?
A: 「特別」與否是相對的。即使是平凡的散步,您也可以專注於描寫內心的感受與微小的細節。例如,陽光透過樹葉縫隙灑下的光影、空氣中青草的味道、與家人或朋友並肩而行的安靜與溫馨等。文章的精彩度源於您獨特的觀察視角,而非事件的戲劇性。
Q2: 作文一定要按照時間順序寫嗎?
A: 不一定。時間順序(順敘法)是最基本、最不容易出錯的寫法。但如果您想讓文章更有吸引力,可以嘗試「倒敘法」,先寫出整個旅程中最高潮或最令您難忘的一幕,再回頭從頭說起。或者,您也可以打破時間線,改用「主題式」寫法,例如一個段落專寫美食、一個段落專寫風景、一個段落專寫人物。
Q3: 我的作文寫起來像流水帳,怎麼辦?
A: 避免流水帳的關鍵在於「詳略得當」。不要把所有事情都平均地寫出來。您應該選擇1-2個最核心、最有趣的事件或場景進行「詳細描寫」,其他部分則「簡略帶過」。這樣文章才會有重點、有節奏感。多使用步驟一提到的關聯句型,也能有效改善流水帳問題。
Q4: 如何讓我的旅遊作文開頭更吸引人?
A: 避免使用「今天天氣很好,我們全家要去⋯⋯」這種平淡的開頭。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
提問法:「你見過果凍色的海洋嗎?」
感官法:「鹹鹹的海風迎面吹來,夾雜著假期的慵懶氣息。」
對話法:「『再不起牀,我們就要錯過日出了!』媽媽的聲音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懸念法*:「這絕對是我一生中最狼狽,卻也最難忘的一次旅行。」
總結
旅遊作文,從來就不該是一件苦差事。它是一把鑰匙,能打開我們更深層的觀察力;它是一台時光機,能帶我們重溫旅途中的每一份感動。透過準備「寫作鷹架」、運用「段落提問」、進行「裝潢練習」以及拓展「寫作主題」這幾個步驟,您會發現寫作的門檻並不高。
下次出遊時,不妨試著「帶著一支筆去旅行吧!」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手記錄下來。您會驚訝地發現,當旅行結束,您收穫的不僅僅是照片和紀念品,還有一篇充滿了您獨特視角與溫度的精彩故事,讓您在牀上回味時,也能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