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亞洲之心:為何香港國際機場能屢獲殊榮,成為全球頂級航空樞紐?

香港國際機場(IATA代碼:HKG,ICAO代碼:VHHH),俗稱赤鱲角機場,不僅是香港通往世界的門戶,更是全球最繁忙、最高效的航空樞紐之一。自1998年7月6日啟用以來,它取代了位於市中心的啟德機場,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此機場坐落於大嶼山北部的赤鱲角人工島上,由香港機場管理局以商業模式營運。

這座機場由世界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其標誌性的Y形客運大樓和流線型屋頂,使其成為20世紀十大建築成就之一。香港國際機場不僅是旅客中轉、貨物集散的中心,更是一個融合了商業、消閒、娛樂與物流的「機場城市」。

憑藉其卓越的營運效率、完善的設施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機場曾多次榮獲Skytrax「全球最佳機場」的桂冠。隨著三跑道系統於2024年全面啟用,香港國際機場正邁向新的里程碑,預計到2035年,年客運量將達到1.2億人次,貨運量達1,000萬公噸,持續鞏固其作為亞洲乃至全球頂級航空樞紐的地位。其官方網站亦提供多種語言版本,方便全球旅客查閱最新資料。

歷史與發展

香港國際機場的誕生與發展,是香港城市變遷和經濟騰飛的縮影。

從啟德到赤鱲角

在赤鱲角機場建成前,香港唯一的民航機場是位於九龍城區的啟德機場。啟德機場只有一條伸入維多利亞港的跑道,四周被高密度住宅區環繞。飛機升降時需在樓宇間低飛,形成了世界聞名的「香港式降落」景觀,但也帶來了巨大的噪音污染和安全隱患。隨著香港經濟起飛,啟德機場的容量早已飽和,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需求。因此,建設一座新機場的計劃迫在眉睫。

玫瑰園計劃與建設挑戰

1989年,港英政府正式宣佈了規模宏大的《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其核心項目便是興建新機場,此計劃亦被稱為「玫瑰園計劃」。選址最終定於大嶼山以北的赤鱲角島。這項工程極其浩大,需透過削平山體和大規模填海,創造出一個面積達1,255公頃的人工島。

由於工程橫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其高昂的造價(約1,415億港元)一度引發中英雙方的激烈談判。中方擔心該計劃會耗盡香港的財政儲備,為未來的特區政府留下沉重負擔。最終,中英兩國於1991年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此一重要文件,工程才得以順利推進。

盛大啟用與初期混亂

經過六年的艱苦建設,新機場於1998年7月2日由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持開幕,並於7月6日凌晨6時30分正式投入運作。啟德機場的最後一夜,上演了史無前例的「午夜大搬遷」,數千名工作人員、過千輛貨車及數十架飛機,將設備從九龍城轉移至赤鱲角。

然而,啟用初期,機場卻陷入了一片混亂。電腦系統故障導致航班資訊無法顯示,行李輸送系統頻頻出錯,貨運服務更一度癱瘓,迫使政府需重開啟德的貨運站應急。香港特區政府隨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機場的運作在數月後才逐步重回正軌,其改革的成效亦在日後體現。

持續擴建:邁向三跑道時代

為應對不斷增長的客貨運需求,機場管理局持續進行擴建。重要項目包括:

  • T1衛星客運廊(2009年):為窄體客機提供更多停機位。

  • 中場範圍發展計劃(2015年):興建T1中場客運廊,提供20個停機位。

  • 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核心為興建第三條跑道及相關配套設施。此計劃再次透過填海拓地約650公頃,新建一條3,800米長的跑道、T2客運廊,並擴建現有的第二航廈。

  • 三跑道系統(3RS):第三跑道(北跑道)於2022年7月率先啟用,而中跑道在完成升級後,整個三跑道系統於2024年11月28日全面投入運作,使機場的飛機起降容量從每小時約70架次提升至102架次,此為重要的發展步驟。

設計與佈局

香港國際機場的整體規劃體現了功能性與前瞻性。機場島被劃分為多個專門區域,以實現高效管理和未來發展。

區域

位置

主要設施

客運區

機場島東部

第一航廈、第二航廈(改建中)、地面運輸中心、機場快綫站、停車場、富豪機場酒店

飛行區

跑道之間

T1中場客運廊、T1衛星客運廊、天際走廊、航空交通管制中心

北商業區(航天城)

機場島東北部

亞洲國際博覽館、11 SKIES、香港天際萬豪酒店、海天中轉大樓

貨運區

南跑道南面

國泰貨運站、亞洲空運中心、香港空運貨站、DHL中亞區樞紐中心、菜鳥智慧港

飛機維修區

機場島西岸

香港飛機工程(HAECO)機庫、中國飛機服務有限公司(CASL)機庫

商用航空區

南跑道西南面

香港商用航空中心、政府飛行服務隊總部

旅客設施

機場為旅客提供世界級的設施和服務,確保旅程順暢愉快。

航廈概覽

  • 第一航廈 (Terminal 1):作為機場的主體建築,T1佔地57萬平方米,設有A至L區共十多個旅客登記櫃位、出入境大堂、行李認領區及密集的登機閘口。其Y形設計能最大限度地容納飛機停泊,縮短旅客步行距離,並設有清晰的入口指示。

  • 第二航廈 (Terminal 2 – 改建中):原有的T2於2019年關閉以進行大規模擴建。重建後的T2將成為連接T1、新建的T2客運廊、海天中轉大樓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樞紐,預計2025年投入服務,屆時將有更多詳情通知公眾。

  • T1中場客運廊 (T1 Midfield Concourse):位於T1西側,透過旅客捷運系統連接。它擁有20個停機位(閘口201-219及228-230),每年可處理1,000萬人次客流,有效分流T1的壓力。

  • T1衛星客運廊 (T1 Satellite Concourse):位於T1北面,主要服務小型及窄體客機。過去旅客需乘搭接駁巴士前往,但隨著全長200米的「天際走廊」於2022年啟用,旅客現可步行約8分鐘直達,橋上更設有玻璃地板,可俯瞰飛機從下方滑行經過此一獨特通道。

旅客捷運系統 (Automated People Mover – APM)

這是一套全自動、無人駕駛的電動列車系統,在地底穿梭,免費接載旅客往來第一航廈的東、西大堂、T1中場客運廊及海天中轉大樓,班次頻密,是禁區內的主要交通工具。

貴賓室服務

香港國際機場提供眾多航空公司的專屬貴賓室及由獨立機構營運的付費貴賓室,為旅客提供休憩、餐飲、工作及淋浴等服務。團體旅客預訂或需提前查詢。

貴賓室類別

主要營運者/貴賓室名字

特色

航空公司

國泰航空:「寰宇堂」、「玉衡堂」、「玲瓏堂」、「逸連堂」

按客艙等級劃分,提供風味坊、茗茶坊、淋浴間、休憩間等多樣化豪華設施。

獨立營運

環亞機場貴賓室 (Plaza Premium Lounge)

遍佈航廈多個位置,提供付費或信用卡合作夥伴的貴賓室服務。

獨立營運

環亞優逸庭 (Plaza Premium First)

定位更高端的付費貴賓室,提供點餐服務及更私密的空間。

購物、餐飲與娛樂

機場被譽為購物天堂,禁區內外設有數百家商店,從國際頂級奢侈品牌到本地特色手信,應有盡有。機場亦設有網上商店 HKairportShop.com,旅客可預先訂購,在機場提貨。其官方網站為確保運作,會使用必要的cookie。餐飲方面,超過60間食肆提供從地道小吃到米芝蓮星級餐廳的多元化選擇。近年,機場還增設了「晶瑩升降機」和「瀑布庭園」等多媒體專區,為旅客帶來新穎的感官體驗,其內容豐富多彩。

飛行區與營運

機場的營運核心在於其高效的飛行區設施和精密的管理系統。

三跑道系統

機場擁有三條平行的跑道,全部長3,800米、闊60米,足以應對目前及未來的最大型客機(如空中巴士A380)升降。嚴格的保安程序確保飛行區安全。

跑道名稱

編號

長度

儀表著陸系統等級

主要運作模式 (正常情況下)

北跑道

07L/25R

3,800米

IIIA / I

主要供飛機降落

中跑道

07C/25C

3,800米

IIIA / II

主要供飛機起飛

南跑道

07R/25L

3,800米

II / II

混合模式(起飛與降落)

貨運業務

香港國際機場自2010年起,連續多年蟬聯全球最繁忙國際貨運機場。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其世界級的貨運設施和高效的清關能力。

  • 香港空運貨站 (Hactl):其總部「超級一號貨站」是全球單一最大的空運貨站,採用全自動化系統。

  • 亞洲空運中心 (AAT):處理機場近三分之一的貨物量。

  • 國泰貨運站:由國泰航空投資興建,專為其貨運業務服務。

  • DHL中亞區樞紐中心:為全球最大的快遞公司之一提供24小時運作的轉運中心。

  • 菜鳥智慧港: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物流公司開發,是亞洲領先的智慧物流設施。

交通網絡

香港國際機場擁有無縫連接的陸、海、空交通網絡,方便旅客往返市區及珠江三角洲地區。

鐵路系統

  • 機場快綫 (Airport Express):是連接機場與市區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列車從機場站出發,途經青衣站、九龍站,僅需24分鐘即可抵達中環的香港站。乘客更可在香港站及九龍站預辦登機及託運行李(視乎航空公司),極大地方便了旅客。此為重要的交通連結。

公共巴士服務

機場設有大型地面運輸中心,附近提供多樣化的巴士路線,覆蓋港九新界各區。

巴士類別

編號字首

服務特色

主要營運商

機場巴士

A

經高速公路直達市區,停站較少,車資較高。

城巴、龍運巴士

對外巴士

E

途經東湧市中心及機場後勤區,停站較多,車資較經濟。

城巴、龍運巴士

通宵巴士

NA / N

提供深宵時段往返機場及市區的服務。

城巴、龍運巴士

循環巴士

S

連接機場客運大樓、後勤區及東湧市中心。

城巴、新大嶼山巴士

邊境巴士

B

往返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新大嶼山巴士

跨境交通

  • 海路交通 (海天中轉大樓):位於機場禁區,旅客可在此直接轉乘高速渡輪前往大灣區多個城市,如澳門、深圳蛇口、珠海九洲及中山等,全程無需辦理香港出入境手續,實現真正的「海天聯運」。

  • 陸路交通 (港珠澳大橋):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機場設立了專門的接駁巴士服務,經由禁區道路連接海天中轉大樓及大橋的香港口岸。旅客可透過「經珠港飛」或「經澳飛」等服務,由珠海或澳門經大橋直達機場禁區轉機,反之亦然。相關政策的細節可在官方網站查閱。

航空公司與航點

作為亞洲的樞紐機場,香港國際機場是多家航空公司的基地,連接全球超過220個航點。

樞紐航空公司

  • 國泰航空 (Cathay Pacific):香港的旗艦航空公司。

  • 香港航空 (Hong Kong Airlines)

  • 香港快運航空 (HK Express):以低成本模式營運。

  • 大灣區航空 (Greater Bay Airlines):較新成立的航空公司。

航線網絡:機場的航線網絡覆蓋全球,其中往返台北的航線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客運航線之一。其他熱門航點包括前往日本東京及大阪、泰國曼谷、美國各地、澳洲、菲律賓、阿聯酋杜拜,以及中國內地的北京首都機場等。

統計與殊榮

營運數據

以下為近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量及飛機起降量統計數據,清晰反映了其在疫情前後的變化及復蘇趨勢。

年份

客運量 (人次)

貨運量 (公噸)

飛機起降量 (架次)

2018

74,672,000

5,121,000

428,000

2019

71,543,000

4,809,000

420,000

2021

1,351,000

5,025,000

145,000

2022

5,656,000

4,199,000

139,000

2023

39,491,000

4,330,000

276,000

2024

53,055,000

4,938,000

363,000

(數據來源:香港機場管理局)

屢獲殊榮

香港國際機場自啟用以來,已獲得超過80項國際及地區性獎項。

  • Skytrax 全球最佳機場:曾八度奪得此項最高殊榮(2001-2005、2007-2008、2011年)。

  • 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自2010年起多次位居榜首。

  • 五星級機場:獲Skytrax評為最高級別的五星級機場。

儘管在2020至2022年間受疫情嚴格管制措施影響,機場排名一度下滑,但隨著香港全面復常,其排名已迅速回升。在2024年的Skytrax排名中,香港國際機場已重返全球第11位,顯示其強大的競爭力和韌性。

常見問題 (FAQ)

Q1: 從機場到市區最快的方式是什麼?

A1: 機場快綫是前往市區最快捷的方式。從機場站到中環的香港站僅需24分鐘。

Q2: 我可以在市區預辦登機嗎?

A2: 可以。機場快綫的乘客可於香港站及九龍站為指定航空公司辦理登機手續及託運行李,服務時間通常截至航班起飛前90分鐘。整個程序包含幾個簡單步驟:打印登機證與行李標籤,然後前往專屬櫃位託運。

Q3: 香港國際機場有幾多條跑道?

A3: 香港國際機場目前營運三條跑道,分別是北跑道(07L/25R)、中跑道(07C/25C)及南跑道(07R/25L),全部長3,800米。

Q4: 如果我需要轉機到中國內地或澳門,需要辦理香港入境手續嗎?

A4: 不需要。旅客可使用海天中轉大樓的「海天聯運」服務,直接轉乘渡輪或經港珠澳大橋的接駁巴士前往內地或澳門,全程無需經過香港的出入境及海關檢查。

Q5: 機場提供免費 Wi-Fi 嗎?

A5: 是的,香港國際機場在客運大樓內所有區域均提供免費的無限時 Wi-Fi 服務。

Q6: 香港國際機場有哪些樞紐航空公司?

A6: 主要的樞紐航空公司包括國泰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以及大灣區航空。

總結

香港國際機場不僅是一項宏偉的基建工程,更是香港精神的象徵:高效、靈活、與時並進。從克服啟用初期的挑戰,到應對全球疫情的衝擊,再到今天以三跑道系統迎接新時代,機場始終在不斷演進。它不僅連接了香港與世界,也緊密地聯繫著大灣區的發展脈搏。

未來,隨著「機場城市」藍圖的逐步實現,集零售、娛樂、酒店和商業於一身的航天城將進一步提升機場的功能,使其從一個交通樞紐蛻變為一個旅客和本地居民的目的地。香港國際機場將繼續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世界一流的設施和無可比擬的營運效率,在世界航空舞台上綻放光芒。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