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是什麼意思?

「水調歌頭」是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經典之作,詞牌名源自古曲,展現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這首詞創作於中秋之夜,主要表達了蘇軾對遠方弟弟的思念,利用皎潔的明月作為情感寄託。詞中蘇軾以“明月幾時有”開篇,融入了對理想生活的嚮往與對人世無常的感慨,並透過月亮的陰晴圓缺象徵人生的悲歡離合,最終寄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作品不僅流露出豁達胸襟,且深刻映射了人情與自然的緊密聯結,成為中秋節的經典文學之一。

水調歌頭是什麼意思?

「水調歌頭」是宋詞的詞牌名,源自隋煬帝所創的大曲《水調歌》。該詞牌屬於雙調結構,分為前後片,各包含約九十五字,多數以平仄韻組合。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這一詞牌的代表作,並被譽為中秋詞中的傑作。

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裡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作為開頭,藉由賞月來表達人世間的無常及對理想生活的嚮往。詩人將月亮視為永恆美好的象徵,寄託了對人生的思索及對超凡境界的追求。雖然他曾幻想飛往月宮,但又因高寒而卻步,這種矛盾心情道出他對人間生活的深切依戀與超脫之志。

從形式上來看,「水調歌頭」為豪放詞風提供了良好框架。蘇軾在這首詞中以月亮的陰晴圓缺象徵人間的悲歡離合,既展現出詩人豁達的胸襟,也顯示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感悟。

水調歌頭寫給誰?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由北宋文學家蘇軾(蘇東坡)所作,主要表達了他對弟弟蘇轍的思念。蘇軾創作此詞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之際,當時他被貶至密州(今山東省),已有七年未能與弟弟見面。藉著圓月,他觸景生情,產生了強烈的懷親之情,因此寫下這首詞來表達對弟弟的思念。

這首詞透過「望月」來觸發蘇軾對人間的離合悲歡的感慨。上片以「明月幾時有?」的追問展開,蘇軾以酒問天,表現出他對天上月宮的神秘嚮往,卻又懼怕其寒冷的高遠之處。下片則從月亮的盈虧推及人間的悲歡離合,藉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暗喻人生的不圓滿,表達了他「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美好祝願,寓意著即便人事無常,親情卻能超越距離,無論相隔多遠,依然心意相通。

因此,《水調歌頭》不僅是中秋懷親的名篇,更是蘇軾將個人情感與宇宙人生哲理融為一體的經典之作。

水調歌頭是唐詩嗎?

《水調歌頭》並非唐詩,而是宋詞,創作於北宋時期,由著名文學家蘇軾(蘇東坡)所作。這首詞最為著名的篇章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於1076年中秋,表達了蘇軾對遠在他方的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詩中借月亮描繪人生的悲歡離合,展現他在政治挫折中追求超然境界的心境。

「水調歌頭」原本是唐代流行的一種大曲樂曲名稱,其曲調甚至可追溯至隋代,後來演變為詞牌名,用於詞的創作,因此「水調歌頭」並非詩體,而屬於詞體。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主旨?

蘇軾的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表達了詩人於中秋之夜,面對皎潔的月光,心中湧現的思鄉情懷與哲理思考。這首詞的上半部分以浪漫的筆調描寫詩人對月宮仙境的嚮往,寄託了對現實的不滿卻最終仍回到人間,象徵著對人世間的眷戀。而在下片,詩人轉而抒發對人世「悲歡離合」的無奈,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自然變化與人類情感巧妙連結,並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來表達對親人朋友的美好祝願。

這首詞描繪了人類對完美和長久的渴望,儘管事與願違,詩人仍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無常,顯示了其豁達胸懷,並因此成為傳統中秋節的經典名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字數?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在中秋之夜創作,具有「水調歌頭」詞牌格式。詩文中蘇軾藉由對月亮的讚美和嚮往,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和超然物外的心境。這首詞共有九十五個字,分為上下兩段,分別為四句和八句,以五言和七言交替組成。詩詞本身反映了蘇軾對人生無常的理解和豁達的胸懷。

水調歌頭什麼意思?

《水調歌頭》是宋代詞人蘇軾的著名詞作,該詞不僅有著深刻的寓意,也體現了蘇軾對人生的超然態度與豁達心境。此詞主要通過中秋望月來抒發思鄉與懷人之情,尤其是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並藉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反映人生的悲歡離合。

詞作以「明月幾時有」開頭,蘇軾像朋友般地對青天與月亮發問,流露出對宇宙與人生的思考。他幻想乘風飛向月宮,卻因擔心瓊樓玉宇的寒冷而打消念頭,這一方面表現了對理想世界的嚮往,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他對人間的依戀。此外,蘇軾藉著月亮總在別離時團圓的現象,感慨人世的無常與不完美,最終達成一種豁達的認識:雖然千裡之外,也能同賞一輪明月,寄託了美好的祝願與人間的情懷。

蘇軾此作的獨特之處在於,他通過自然景物的描述而展現了人文情懷,以豪放、曠達的風格道出對人世的熱愛,成為千古中秋詞的經典之一。

總結

《水調歌頭》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著名詞作,具有深刻的情感與哲理。此詞以中秋夜的明月為背景,表達了蘇軾對弟弟蘇轍的思念,透過「明月幾時有?」的開頭展現對人生無常的思考。在詩中,月亮的陰晴圓缺象徵人生的悲歡離合,詩人雖渴望飛向月宮,卻因寒冷的高遠而卻步,展現了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及對人間的依戀。最後,蘇軾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寄託了人間的情懷與美好願望,充分體現出其豁達自在的心境。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