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樹葬費用懶人包】全台各縣市價格、補助、申請流程一篇搞定!

【2025樹葬費用懶人包】全台各縣市價格、補助、申請流程一篇搞定!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與生死觀念的轉變,莊子「以天地為棺槨」的豁達思想逐漸被現代人所體悟與接受。在台灣,選擇樹葬、花葬、海葬環保等環保葬方式的人數在近十年來呈現倍數成長。這種「節葬、潔葬、簡葬」的新殯葬文化,不僅讓生命以更自然的方式回歸大地,也因政府的大力推廣及補助,大幅減輕了民眾的喪葬經濟負擔。

本文將為您詳細解析的樹葬完整資訊,從費用、各縣市補助措施,到完整的申請流程與常見問題,讓您一次掌握所有細節。

什麼是環保葬?樹葬、花葬、植存的區別

環保自然葬的核心理念在於「不立碑、不造墳、不記名」,讓土地得以永續循環利用。在人往生後,遺體經火化,再將骨灰研磨處理,最後以可分解的環保容器或直接灑入的方式,安厝於政府劃定的特定區域內。

目前主流的環保葬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了解這些葬是做出決定的第一步:

  • 樹葬與花葬:樹葬是此為最普遍的樹葬方式。將研磨後的骨灰,裝入可分解的環保袋或紙盒,埋藏於公墓內的樹木根部或花圃之中。兩者差異僅在於上方栽種的是樹木還是花卉。
  • 植存:與樹葬極為相似,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樹葬地點」。所謂植存,是在「公墓以外」由政府指定的綠化地點或環保生命園區進行拋灑植存,如知名的法鼓山金山環保生命園區及三芝櫻花生命園區。此種骨灰拋灑植存方式也日益受到重視。
  • 灑葬:直接將骨灰灑在公墓內的特定泥土或綠化區域上,讓骨灰與大地直接融合。
  • 海葬:將研磨後的骨灰裝入可分解的容器中,拋灑於政府劃定的特定海域。

樹葬費用全解析:政府規費與禮儀公司方案

辦理樹葬的總費用,主要可分為「政府行政規費」與「禮儀公司服務費」兩大部分。

一、 政府行政規費

這部分是向各縣市殯葬管理單位申請時所需支付的費用,主要包含「園區使用費」和「骨灰再處理費」。費用因縣市及戶籍而有極大差異,相較於傳統塔位,費用已大幅降低。

全台各縣市公墓樹葬區收費標準一覽表

縣市 收費標準(市民/非市民) 備註
台北市 免費 設籍北市者,火化費用也免費。另有「多元環保葬鼓勵金」。知名樹葬地點有富德公墓「詠愛園」。
新北市 免費 推動「身後關懷計畫」,提供聯合奠祭等多項免費服務。地點包含新店四十份公墓。
桃園市 免費/5,000元/位 桃園市楊梅市生命紀念園區為其中一個地點。
基隆市 公立園區免使用規費 私立園區費用約 50,000元/位。
新竹市 2,000元/位 骨灰研磨費另計 200元。
苗栗縣 竹南鎮民免費/外鄉鎮市 3,000元/位 竹南鎮第三公墓設有多元葬法區。
台中市 3,000元/位 骨灰再處理費市民300元,外縣市居民費用為750元/位外,非市民規費也較高。
彰化縣 埔心鄉民 6,000元/位/其他鄉民 9,000元/位 低收入戶及特定條件者另有減免。
南投縣 鹿谷鄉 6,000元/位 鹿谷鄉第一示範公墓為執行地點。
雲林縣 斗六市民 3,000元/位/非市民加倍收費 特定身份者免費。
嘉義市 6,000元/位/9,000元/位 包含水上、中埔鄉民。特定身份者免費。
嘉義縣 中埔鄉民 6,000元/位/外鄉鎮市 9,000元/位 另有溪口鄉第十公墓及阿里山樂野公墓。
台南市 3,000元/位 亡者設籍於公墓所在地區里者有折扣。
高雄市 深水5,000元、旗山4,000元、杉林2,000元/位/非市民6倍收費 低收入戶及原住民免費,中低收入戶半價。
屏東縣 屏東市民5,000元、林邊鄉8,000元/位/外鄉鎮市約10,000元/位
宜蘭縣 樹葬 5,000元/位,灑葬 2,500元/位
花蓮縣 鳳林鎮民 3,000元/位/非鎮民 5,000元/位 具原住民身份者減收20%。
台東縣 各鄉鎮收費不同,約2,000元至10,000元不等。
澎湖縣 請洽馬公市公所 可申請1至2萬元的多元環保葬補助。
金門縣 請洽金門殯葬管理所

注意:以上費用為各地方政府公告之參考價格,最新且最準確的資訊,請務必洽詢當地殯葬管理處。

二、 禮儀公司服務費用

若家屬希望從臨終諮詢、遺體接運、治喪協調、告別式到在樹葬的儀式引導等所有流程,皆由專業人士協助,則可委託禮儀公司。例如晶品禮儀等業者,皆提供完整的環保葬禮儀專案,費用大致落在 新台幣 40,000元至 70,000元/位 不等。

例如,有業者提供「國民簡約+樹葬方案」約49,999元起,包含基本的治喪流程與樹葬儀式;而「國民普羅+樹葬方案」約69,999元起,則可能增加引靈誦經、式場佈置等更完整的服務。選擇禮儀公司能讓家屬在悲傷的時刻,省去處理繁瑣事務的心力。

政府補助與獎勵金:讓環保葬更無負擔

為鼓勵民眾選擇優質環保的綠色殯葬,除了許多縣市提供市民免費或低收費的優惠外,部分縣市更有額外的獎勵措施。關於樹葬費用補助有以下幾種:

  • 台北市「多元環保葬鼓勵金」:為全國創舉,為提升民眾意願,不僅市民火化與環保葬費用全免,若將已安厝於公立納骨塔的骨灰遷出,改採環保葬,可領取 1萬至2萬元 不等的鼓勵金。
  • 新北市「身後關懷計畫」:民眾可預先選擇環保葬地點,身後由市府協助辦理聯合奠祭,免費提供洗、殮、冰存等21項流程及環保葬服務。
  • 聯合海葬:由北北桃、中彰投苗雲、台南、高雄等縣市定期舉辦的聯合海葬活動,家屬參與通常全程免費。

樹葬申請流程與應備文件

雖然各縣市細節略有不同,但完整的葬流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提出申請樹葬

家屬或委託人需親至各縣市殯儀館或殯葬管理處的服務中心辦理。

第二步:準備文件

申請時務必備妥以下文件,以加速流程:

1. 樹葬申請書:於現場填寫。

2. 申請人身分證:正本查驗,影本留存。

3. 受葬者之骨灰(骸)來源證明(三擇一)

  • 火化許可證:遺體火化後取得。
  • 遷出證明:從納骨塔遷出時取得。
  • 起掘證明:從土葬墓地起掘後取得。

4. 亡者除戶謄本

5. 申請人與亡者關係證明文件

6. 委託書:若由禮儀公司或他人代辦,需檢附委託書及受託人身分證。

7. 申請書及埋葬許可證:部分縣市需要,依現場規定為準。

第三步:骨灰再處理

申請通過後,需將骨灰進行「再研磨」處理,使其成為更細的粉末,以利於日後分解。此步驟通常由殯葬處工作人員協助,並裝入免費提供的環保骨灰袋或紙盒中。

第四步:預約與舉行儀式

與樹葬園區管理者預約下葬日期與穴位,並於指定時間前往。家屬可在管理人員的引導下,舉行簡單的追思儀式,親手將摯愛的親人骨灰埋入土中,並覆上泥土與花瓣,完成最後的告別。在樹葬儀式中,心意的表達比形式更為重要。

常見問題(FAQ)

Q1:後悔樹葬怎麼辦?

A:無法後悔。環保葬一旦將骨灰埋入或灑向自然,就如同覆水難收,無法再回收或遷葬。因此,在做決定前,務必與所有家族成員進行充分溝通,取得共識,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Q2:樹葬如何祭拜?沒有墓碑要怎麼追思?

A:樹葬的核心精神是「不留記號」,因此現場是禁止焚香、燒紙錢的。家屬可以透過以下祭拜方式追思:

  • 現場追思:在清明或特定日子,帶著一束鮮花回到園區,靜心懷念。
  • 線上追思:許多縣市政府設有「線上追思」網站,可上傳照片、撰寫思念話語。
  • 家族聚會:以舉辦家族聚會的方式,共同懷念先人。
  • 家中祭拜:若家中有奉祀祖先牌位,仍可依傳統方式祭拜。

Q3:聽說樹葬區的土地會翻新重複使用,是真的嗎?

A:是的。環保葬區的土地是為了永續利用,因此在埋葬一段時間(通常數年)後,園區會進行翻土養護,讓土地自然淨化,再開放給後來的申請者使用。這也意味著骨灰會與其他先人及大地融為一體,是環保葬「回歸自然」本質的一部分。

Q4:樹葬會不會對後代子孫有不好的影響?樹葬優缺點有哪些?

A:這是傳統風水觀念。從現代觀點來看,影響後代的是先人留下的身教、言教與愛,而非葬在哪裡。選擇環保葬,為後代留下一片乾淨的土地,本身就是一種福澤。關於樹葬有的優點,例如環保、節省費用、不佔土地資源;但也有傳統觀念上認為的缺點,如無法立碑、土地循環使用等,家屬應在了解所有面向後再做決定。

Q5:樹葬可以在自己家嗎?

A:目前台灣法律並未明文禁止或許可。若家中擁有私人土地且全體家人同意,理論上可以進行樹葬。但喪葬涉及層面複雜,包含鄰里關係、土地後續使用等問題,一旦執行便無法反悔。建議進行樹葬前務必三思,並優先選擇政府規劃的合法環保葬園區,如軍人公墓懷樹追思園等,較有保障。

總結

樹葬,作為一種回歸自然、簡約而莊重的告別方式,正逐漸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選擇之一。它不僅大幅降低了傳統喪葬的經濟壓力,更體現了對環境永續的關懷。從免費的雙北,到各縣市的低價收費與補助,政府的支持讓這條回歸自然的道路更加平易近人。

在為人生終章做規劃時,最重要的永遠是與家人的溝通。充分理解環保葬的理念與樹葬流程,凝聚共識,才能讓這份告別了無遺憾,讓思念化為大地的養分,生生不息。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