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文字,正式名稱為「國語字」(Chữ Quốc Ngữ),是現代越南語的書寫系統。它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並巧妙地結合了多種變音符號來標示元音和聲調,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拉丁字母系統之一。這套越南字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越南民族歷史、文化獨立與普及教育的象徵。它的誕生與普及,是一段橫跨數百年的文化融合與變革之旅。
越南文字的歷史演變
越南文字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歷了數百年的演進與推廣。
早期起源:傳教士的創制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葡萄牙、法國和義大利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來到越南傳教。為了更有效地學習和傳播教義,他們開始嘗試使用羅馬字來拼寫越南語。這種用羅馬字紀錄的方式,最初只是用在教學及傳教上。其中,葡萄牙傳教士弗朗西斯科·德·皮納 (Francisco de Pina) 被認為是開創此係統的先驅。
最初的拼寫法並不統一,各國宣傳者根據自己母語的發音習慣進行拼寫,導致規則混亂,且缺乏聲調符號。根據francesco buzomi留下的手寫資料,1626年時的書寫仍是分開的,如thien chu thiên chũ(即thiên chúa,天主)。早期的記載過程也反映了語音記錄的演變,例如ðàng tlaõ(內路)、ðàng ngoày đàng ngoài(外路)及ðàng tlên(上路)等詞的出現,顯示了聲調、韻母和字母聲母系統正逐步完整。
標準化的里程碑:亞歷山德羅與後繼者的字典
關鍵的整合與標準化工作由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 (Alexandre de Rhodes) 完成。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系統性地整理了越南語的語音,並於1651年出版了歷史性的《越葡拉詞典》(Dictionarium Annamiticum Lusitanum et Latinum)。這本詞典不僅確立了越南文字的基本形態,還加入了完整的聲調符號系統(如陽上聲),標誌著「國語字」的正式誕生。其中的造句方法等內容,可謂第一本越南國語語法。
後續的完善工作也同樣重要。1772年,天主教的de béhaine編輯了第二部重要詞典——《越南—拉丁字典》(Annam-Latin Dictionary)。到這本字典時,字典內容比較豐富及完整,甚至包括了「喃字字典」部分。1832年,天主教達貝(Taberd)完成了更為完善的《越南拉丁字典》及《拉丁越南字典》,這本拉丁字典標誌著國語字系統已相當完整。
殖民時期的推廣與普及
儘管國語字早已誕生,但在接下來的近兩百年裡,其書寫方式主要僅限於天主教會內部使用。直到19世紀中葉,法國建立殖民統治後,情況才發生了轉變。法國殖民政府為了削弱漢字和儒家文化的影響,並方便統治,開始積極推廣國語字。
-
1865年,第一份用國語字寫成的報紙《嘉定報》(Gia Định Báo)問世。
-
1878年,南圻(越南南部)總督府下令在公文中使用國語字。
-
20世紀初,法國殖民當局在越南全境推行國語字教育,並最終廢除了使用漢字的科舉制度。
有趣的是,國語字也逐漸被越南的民族主義者和革命者所接納,因為它易於學習,成為了傳播新思想、反抗殖民統治和掃除文盲的有力工具。
獨立後的法定地位
1945年,胡志明宣佈越南獨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並正式將國語字定為國家的官方文字。新政府大力推行掃盲運動,憑藉國語字簡單易學的優勢,越南的識字率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自此,國語字完全取代了漢字和喃字,成為越南唯一的官方書寫系統。
越南文字母系統詳解
越南文字母表共有29個字母,其中包含17個子音和12個元音。
字母表
大寫 |
小寫 |
大寫 |
小寫 |
---|---|---|---|
A |
a |
N |
n |
Ă |
ă |
O |
o |
 |
â |
Ô |
ô |
B |
b |
Ơ |
ơ |
C |
c |
P |
p |
D |
d |
Q |
q |
Đ |
đ |
R |
r |
E |
e |
S |
s |
Ê |
ê |
T |
t |
G |
g |
U |
u |
H |
h |
Ư |
ư |
I |
i |
V |
v |
K |
k |
X |
x |
L |
l |
Y |
y |
M |
m |
-
外來語字母:F, J, W, Z 這四個字母在傳統越南語中不存在,但會用於書寫外來語或非正式場合,例如來自英語的詞彙。
複合字母
除了單個字母,越南語還有10個二合字母和1個三合字母,它們在發音時被視為一個單獨的音素。
-
二合字母 (Digraphs):CH, GH, GI, KH, NG, NH, PH, QU, TH, TR
-
三合字母 (Trigraph):NGH
拼寫規則注意:
– 為了發音區分,在元音 i, e, ê 前,g 須寫成 gh,ng 須寫成 ngh。
元音 (Nguyên âm)
越南語的元音系統非常豐富,是構成其語音特色的核心。字母a ă â e ê是其中常見的幾個元音。
單元音
拼寫 |
國際音標 (IPA) |
描述 |
---|---|---|
a |
/aː/ |
張大嘴,類似中文的「啊」 |
ă |
/a/ |
發音比 a 更短促 |
â |
/ə/ |
嘴巴微張,類似中文的「ㄜ」 |
e |
/ɛ/ |
嘴巴張得比 ê 大,類似英文 "bed" 的元音 |
ê |
/e/ |
嘴巴微張,類似中文的「ㄝ」 |
i / y |
/i/ |
嘴脣扁平,類似中文的「一」 |
o |
/ɔ/ |
嘴脣圓而大,類似英文 "law" 的元音 |
ô |
/o/ |
嘴脣更圓更小,類似中文的「喔」 |
ơ |
/əː/ |
嘴型類似 â,但發音更長 |
u |
/u/ |
嘴脣圓而小,類似中文的「烏」 |
ư |
/ɨ/ |
嘴脣扁平,發音介於「烏」和「一」之間 |
-
i 和 y 的使用:在多數情況下發音相同。y 通常出現在元音組閤中或作為單詞開頭(尤其在漢越詞中)。
雙元音和三元音
越南語有大量的雙元音和三元音,其拼寫會根據音節是開口(以元音結尾)還是閉口(以子音結尾)而變化。
國際音標 |
開口音節拼寫 |
閉口音節拼寫 |
範例 (IPA) |
範例 (拼寫) |
---|---|---|---|---|
/iə/ |
ia, ya |
iê, yê |
/miəŋ/ |
miếng (片) |
/uə/ |
ua |
uô |
/muən/ |
muôn (萬) |
/ɨə/ |
ưa |
ươ |
/mɨəŋ/ |
mương (運河) |
聲調符號 (Dấu thanh)
聲調是越南語的靈魂。越南語共有6個聲調,其中5個需要用符號標示在元音上。這些變音符號與改變元音音質的符號(如ă, ô)結合,成為越南文最顯著的特徵。
調序 |
聲調名稱 (越南語) |
聲調名稱 (中文) |
符號 |
書寫範例 |
範例字 |
意思 |
---|---|---|---|---|---|---|
1 |
Ngang |
平聲(陰平) |
(無) |
a |
ma |
鬼 |
2 |
Huyền |
玄聲(陽平) |
` (重音符) |
à |
mà |
而 |
3 |
Hỏi |
問聲(陰上) |
̉ (上鉤符) |
ả |
mả |
墳墓 |
4 |
Ngã |
跌聲(陽上) |
~ (波浪號) |
ã |
mã |
馬 |
5 |
Sắc |
銳聲(陰去) |
´ (尖音符) |
á |
má |
臉頰/媽媽 |
6 |
Nặng |
重聲(陽去) |
. (下句點) |
ạ |
mạ |
秧苗 |
聲調符號放置規則:聲調符號總是標在音節的核心元音上。平聲調(Ngang)不標註任何符號。在雙元音或三元音中,通常標在主要元音上,具體規則依元音組合而定。
結構與文法特點
-
單音節性:越南語的詞彙基本單位是單音節的,每個音節對應一個漢字(在漢越詞中)。例如「再見」tạm biệt就是由兩個單音節詞構成。
-
孤立語:與中文類似,越南語是一種孤立語。詞語沒有格、數、性等文法變化,動詞也沒有時態變化,不像英文中i go會因主詞變為he goes。文法關係主要依靠詞序和虛詞來表示。
-
詞序:基本詞序為「主語-謂語-賓語」(SVO),與中文和英文相同。
-
形容詞後置:修飾名詞的形容詞通常放在名詞之後,例如 người đẹp (人美),這與中文的「美人」順序相反。
常見問題 (FAQ)
Q1: 越南文字母表中有幾個字母?
A1: 越南文字母表共有29個字母,包括12個元音(如a ă â e)和17個子音。此外,還有10個二合字母和1個三合字母。
Q2: 為什麼有些越南文字母上有兩個符號?
A2: 這是越南文的一大特色。一個符號用來改變元音的發音(例如,a 變成 â 或 ă),另一個符號則用來標示該音節的聲調(例如,平聲無符號,銳聲用 ´)。因此,一個元音上可能同時有音質符號和聲調符號,如 tiếng Việt (越南語) 中的 ê。
Q3: 對於會說中文的人來說,學習越南語會比較容易嗎?
A3: 是的,有很大的優勢。台灣或中國的學習者會發現,學越文相對容易,因為越南語詞彙中有高達70%是「漢越詞」,即來源於中文的詞彙,發音與閩南語、廣東話等南方漢語方言有諸多相似之處。此外,兩者都是聲調語言,且文法結構(如SVO詞序、孤立語特性)相似,這使得中文母語者在學習詞彙和文法時能更快上手。
Q4: 誰是越南文字的發明者?
A4: 越南文字並非由單一人物發明,而是一群17世紀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集體努力的成果。其中,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 (Alexandre de Rhodes) 在1651年出版的《越葡拉詞典》中對這套系統進行了標準化,被認為是奠定其現代基礎的關鍵人物,但我們不應忘記在他之前的許多無名傳教士的貢獻,他的名字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總結
越南文字 (Chữ Quốc Ngữ) 的發展,是世界文字史上一個獨特而成功的案例。它源於西方傳教士為方便傳教而創制的拼音方案,也就是現在的拉丁字,卻在歷史的演變中,逐漸成為越南掙脫漢字文化影響、建立民族文化認同、並實現教育普及化的關鍵工具。其精確的標音系統,尤其是巧妙的聲調符號,完美地承載了越南語豐富的語音。如今,這套文字不僅是越南人日常溝通的媒介,更是其現代國家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