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解開基督教核心「三位一體」的最大奧秘

1+1+1=1?解開基督教核心「三位一體」的最大奧秘

「三位一體」(拉丁語:Trinitas),或天主教會所稱的「天主聖三」,是基督宗教中關於神本質的核心教義,也是理解基督教神觀的基石。此教義是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及絕大多數新教宗派共同持守的基本信條。它闡明了宇宙中只有一位獨一的真神,但這位神永恆地以三個不同的「位格」存在,即聖父、聖子(耶穌基督)與聖靈。

然而,「三位一體」這個術語本身並未直接出現在《聖經》中,其概念「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對人類有限的理性而言,看似矛盾且深邃難解。這使得它成為兩千年來神學探討、爭議、甚至教會分裂的焦點。本文旨在整合多方資料,深入剖析三位一體教義的歷史演進、聖經依據、神學內涵,並探討相關的爭議與反對聲音,以期提供一份全面而詳實的解析。

「三位一體」的歷史演進

三位一體教義並非一蹴可幾,而是教會在數個世紀中,為回應內部爭議、抵禦異端思想,並在聖靈的引導下,透過對《聖經》不斷深入研討而逐漸確立的。

初期教會與教父思想

第一世紀的基督徒雖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並敬拜基督為神,但尚未形成系統性的「三位一體」神學詞彙。直到第二世紀末,拉丁教父戴都良(Tertullian)為解釋神的本性,首次使用拉丁文「Trinitas」(三而一)一詞。

他提出神擁有同一的「本體」(Substantia),但包含三個可區分的「位格」(Persona),為後來的神學討論奠定了基礎。其後的教父如俄利根(Origen)則提出了「聖子由聖父永遠生出」的概念,進一步探討父與子之間的關係,但他仍認為子在某種程度上是次於父的。

尼西亞大公會議與亞流之争

第四世紀,亞歷山大教會的長老亞流(Arius)引發了劇烈的神學風暴,這樣的教內爭論情況相當嚴重。他主張聖子耶穌並非與聖父同等,而是「受造物」,是在時間中被創造的,因此在本質上與聖父不同。此觀點嚴重挑戰了基督的神性,動搖了教會的信仰根基。為了平息爭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25年召開了第一次大公會議,即「尼西亞大公會議」。

會議的焦點集中在亞他那修(Athanasius)與亞流派的辯論上。亞他那修堅稱,若基督不是完全的神,祂的救贖便無效力。最終,會議採納了關鍵字「homoousios」(希臘文,意為「同一本質」或「同質」),並將其寫入《尼西亞信經》,明確宣告聖子與聖父擁有相同的神性本質,是同等的。亞流主義因此被判為異端,其認為聖子是受造的說法不被接受。

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與聖靈神性的確立

尼西亞會議主要處理了聖子的神性問題,但對聖靈的地位著墨不多。關於聖靈神性的爭論在隨後幾十年持續發酵。凱撒勒雅的主教巴西略(Basil of Caesarea)等人根據聖經,力證聖靈亦是完全的神。

最終在西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上,教會修訂並擴充了《尼西亞信經》,加入了肯定聖靈神性的條文,確認聖靈「與聖父、聖子同受敬拜,同享榮耀」。至此,聖父、聖子、聖靈三者皆為完全神的三位一體教義正式確立,幾乎成為當時的國家標準信仰,成為正統信仰的標準。

聖經中的三一神觀

儘管「三位一體」一詞是後來的神學術語,但其信仰根基深植於整本聖經的啟示之中。神學家們相信,此教義是對聖經中關於神本性之一貫見證的忠實總結。

神的獨一性

聖經從舊約到新約,始終強調只有一位神。「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申命記 6:4)這是猶太教與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耶穌本人也肯定此點(馬可福音 12:29)。因此,三位一體並非主張三位神,而是在獨一神的基礎上展開的。

舊約中的複數暗示

舊約經文中某些部分暗示了神內在的複數性。例如,希伯來文用「Elohim」(神)這個複數名詞來指代獨一的神。在創世時,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世記 1:26)。在以賽亞的異象中,主問道:「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以賽亞書 6:8)。這些「我們」的自稱,被認為是三位一體神格內部對話的早期啟示。

新約中三位格的共同顯現

新約提供了更清晰的證據,多處經文將聖父、聖子、聖靈三位格並列,顯示祂們既有區別又緊密同工。福音書中記錄耶穌的跟隨者,也見證了這些事。

  • 1. 耶穌的洗禮: 耶穌(聖子)在約旦河受洗,聖靈彷彿鴿子降在祂身上,同時天上有聲音(聖父)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路加福音 3:21-22)。這是三位格在同一事件中清晰顯現的標誌性場景。
  • 2. 大使命的吩咐: 耶穌復活後頒布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 28:19)。此處的「名」在原文中是單數,意味著父、子、聖靈共享一個獨一的名與權柄,彰顯了祂們同等的地位與合一的本質。
  • 3. 使徒的祝福: 保羅在書信結尾的祝福語:「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哥林多後書 13:14)。這句禱詞將三位格的作為並列,成為教會崇拜與禱告的典範。

解析「三位一體」的奧秘

理解三位一體的關鍵在於區分「本體」(Being/Essence)與「位格」(Person)這兩個概念。

一個本體,三個位格

基督教神學家解釋,「三位一體」意指神只有一個不可分割的「神性本體」,但這個本體內存有三個永恆共存的「位格」。

  • 位格(Person): 指的是擁有自我意識、理性、情感和意志的中心。聖父、聖子、聖靈都是獨立的位格,祂們可以彼此相愛、對話和互動。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
  • 本體(Being/Essence): 指的是構成「神之所以為神」的一切屬性與本質。這個意思就是說,聖父、聖子、聖靈完全共享這同一的神性本體,因此祂們在能力、榮耀、智慧、永恆等所有神性上都是平等的。

神學家駱德恩博士曾比喻,彼得、雅各、約翰是三個位格,也是三個人類實體。但聖父、聖子、聖靈雖是三個位格,卻同屬一個不可分割的屬靈實體。這是人類經驗中無法找到完全對應類比的奧秘。

神性屬性與工作的比較

聖經顯示,創造、救贖、啟示等神聖的工作與屬性,都歸於父、子、聖靈三位格。

屬性/工作 聖父(上帝) 聖子(耶穌基督) 聖靈
被稱為神 哥林多前書 8:6 約翰福音 20:28; 提多書 2:13 使徒行傳 5:3-4
創造主 以賽亞書 44:24 約翰福音 1:3; 歌羅西書 1:16 約伯記 33:4; 詩篇 104:30
使耶穌復活 帖撒羅尼迦前書 1:10 約翰福音 2:19-21 羅馬書 8:11
啟示聖經 希伯來書 1:1-2 約翰福音 14:26 提摩太後書 3:16; 彼得後書 1:21
永恆性 詩篇 90:2 彌迦書 5:2; 啟示錄 1:8 希伯來書 9:14
無所不在 耶利米書 23:24 馬太福音 28:20 詩篇 139:7-10
無所不知 詩篇 147:5 約翰福音 21:17 哥林多前書 2:10-11

歷史與現今的反對聲音

從古至今,三位一体教義始終面臨著來自內外部的質疑與反對,此教義的爭議貫穿中世紀,並在宗教改革時期再次浮現。

基督教內部

  • 一位論(Unitarianism): 此論派堅持神的絕對獨一性,但否定耶穌基督和聖靈的神性,認為耶穌僅是一位偉大的先知或道德導師。
  • 形態論(Modalism): 又稱「神格唯一論」(Oneness),認為神只有一個位格,而「聖父、聖子、聖靈」只是這位獨一神在不同時代、以不同方式顯現的三種「形態」或「角色」。例如,祂在舊約是聖父,道成肉身為聖子,在教會時代則化為聖靈。這個說法主張,聖經中說欺哄人是罪,但欺哄聖靈就是欺哄神,以此證明聖靈就是神的彰顯。真耶穌教會、獨一神格五旬節派等持此觀點。正統神學視其為古代的「撒伯流主義」(Sabellianism)異端,因其混淆了位格間的真實區別。
  • 其他派別: 宗教改革時期,部分宗教改革家也極力反對否定三位一體的派別。耶和華見證人否定三位一體,認為耶穌是上帝頭生的造物,聖靈則是上帝的動力。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教)則持「三神論」(Tritheism)觀點,認為父、子、靈是三位獨立的神祇。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堅決反對三位一體,視其為對「認主獨一」(Tawhid)教義的嚴重違背,是一種「以物配主」的多神信仰。穆斯林尊敬耶穌(爾撒)為偉大的先知,但絕不承認其神性。

常見問題 (FAQ)

問1:聖經中既然沒有「三位一體」這個詞,為什麼基督徒還要相信它?

答:雖然「三位一體」這個詞彙本身是後來的神學術語,但其所描述的概念卻是建立在整本聖經的啟示之上。早期教會為了精確地概括聖經中關於「聖父是神」、「聖子是神」、「聖靈是神」,但「神只有一位」的真理,並對抗異端的錯誤解釋,才發展出這個詞彙。因此,它是一個忠於聖經啟示的神學總結,而非外加的觀念。

問2:三位一體是不是等於相信三位神?

答:絕對不是。相信三位神被稱為「三神論」(Tritheism),是教會從早期就定為異端的思想。三位一體教義的核心是「一個本體,三個位格」。這意味著只有一位獨一的神,共享同一個神性本質,但這位神內部存在著父、子、聖靈三個永恆的位格。祂們是三個「誰」(Persons),但同屬一個「什麼」(Being),是完美的一體。

問3:耶穌在地上時向天父禱告,這不就證明祂們是兩位不同的神嗎?

答:這段經文恰恰證明了聖父與聖子是兩個可區分的位格,而非兩位神。耶穌基督擁有完整的神性與人性,在祂「道成肉身」的狀態下,祂以人子的身份,在人性中向天父禱告。這展現了子對父的順服與親密關係,是三位一體神格內部關係的彰顯,而非神格的分裂。形態論者對此有不同解釋,認為這是基督的人性向其內在的神性禱告,但這並非三位一體論的正統觀點。

問4:為什麼理解三位一體這麼重要?

答:理解三位一體至關重要,原因有三:

  • 1. 關乎對神本質的正確認識: 它揭示了神是愛、是關係的本體,而非孤單、靜態的獨裁者。
  • 2. 關乎救恩的根基: 救恩是三位一體神的工作。聖父策劃並差遣,聖子執行並完成救贖,聖靈施行並保守信徒。若否認其中任何一位格的神性,整個救贖教義就會崩解。
  • 3. 關乎基督徒的敬拜與生活: 基督徒的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向天父祈求,並靠著聖靈的能力」。我們的敬拜對象是一位三一神。因此,它是分辨正統信仰、抵禦異端思想的基石。

總結

作為本文的結論,三位一體是基督信仰中最核心、也最奧秘的教義。它並非人類哲學思辨的產物,而是教會歷經數百年,在禱告、辯證與順服中,對聖經啟示所作出的忠實歸納。此教義宣告,我們所信的獨一真神,其內在本質就是一個充滿愛的永恆關係——聖父、聖子、聖靈在完美的合一中彼此相愛、交通與同工。

理解三位一體,不僅是為了分辨正統與異端,更是為了更深地認識這位啟示自己的神。它揭示了救恩的奧秘:聖父因著愛差遣了聖子,聖子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聖靈則將這救恩施行在信徒心中,引導人重生得救。雖然我們有限的頭腦無法完全測度神的無限偉大,但透過三位一體的教義,信徒得以窺見這位既超越又親密、既獨一又豐富的上帝的榮耀與慈愛。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