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清真食品嗎?不只是不吃豬肉,看懂從教義到全球商機的祕密

對於許多非穆斯林而言,「清真」(Halal)一詞最直接的聯想或許是「不吃豬肉」。然而,這僅是冰山一角。清真源於阿拉伯文「حلال」(Halal),意為「合法的」或「受真主許可的」,其相對詞是「حرام」(Haram),意指「非法的」或「被禁止的」。

伊斯蘭教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指南,其教義深刻地融入穆斯林的食、衣、住、行等生活各個層面,甚至延伸至化妝品等日常用品。清真飲食規範不僅是對信徒的飲食要求,其背後更蘊含著關於純淨、衛生、人道與感恩的深刻價值觀。

隨著全球化與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性的日益重視,halal清真認證的食物已不再僅限於穆斯林社群,它正以其嚴謹的標準和普世價值,吸引著全球超過18億穆斯林人口及越來越多非穆斯林消費者的目光,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龐大市場商機。

清真飲食的核心:允許與禁止的界線

伊斯蘭教的飲食法規主要源於《古蘭經》和聖訓,旨在確保穆斯林所食用的皆為純淨(Tayyib)與合法的食物。其規範內容遠比單純禁食豬肉來得更為細緻和廣泛。

一、絕對禁止的「非法」(Haram)之物

根據《古蘭經》的明確教導與教法規定,以下幾類物品被嚴格禁止食用:

  1. 豬肉及其所有衍生物: 豬被視為不潔的動物,因此豬肉、豬油、豬明膠及任何含有豬成分的加工食品都是被禁止的。

  2. 血液: 血液被視為不潔之物,禁止直接飲用或食用其製品,例如台灣常見的豬血糕、鴨血等。在屠宰過程中,必須將動物的血液徹底放盡。

  3. 自死物(腐屍): 指未經合法屠宰而自然死亡、病死或老死的動物。

  4. 未奉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動物: 屠宰時必須誦念真主之名,以示對生命賜予者的感恩與敬畏。

  5. 特定方式致死的動物: 包括被勒死、砸打致死、摔死、抵鬥致死或被野獸咬死的動物,這些均被視為非法。

  6. 猛禽與猛獸: 具有獠牙的肉食性動物(如獅、虎)和用爪子捕食的鳥類(如鷹、隼)被禁止食用。

  7. 兩棲類與部分爬蟲類: 如青蛙、烏龜、鱉、蛇、鱷魚等也在禁止之列。

  8. 酒精與所有致醉物: 任何能使人喪失理智、產生麻醉效果的飲品(如酒類)、毒品和部分調味品都被嚴格禁止,因為它們被認為會引發罪惡。

  9. 祭祀過的物品: 任何用於祭拜偶像的食品,即使是蔬果,穆斯林也不可食用。

二、教派間存在差異的特殊情況

儘管核心禁令相當明確,但在某些動物的食用合法性上,伊斯蘭教的不同教法學派(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存在著一些見解差異的特殊情況。

  • 海產類:

    • 遜尼派(Sunni): 內部存在不同看法。沙斐儀派(Shafi'i)、罕百里派(Hanbali)和馬立克派(Maliki)普遍認為所有來自海洋的生物,包括魚、蝦、蟹及貝類,都是合法的。然而,信眾最多的哈乃斐派(Hanafi)則持較嚴格的看法,主要只允許食用「魚類」(如鰻魚),而蝦、蟹等非魚類海產則被視為不可食。

    • 什葉派(Shi'a): 教法規定最為嚴格,僅允許食用「同時具有魚鰭和鱗片」的魚類。蝦類是一個例外,被視為合法。其他所有海產,如蟹、貝類、龍蝦,以及無鱗片的魚類(如鰻魚),均在禁止之列。

  • 馬、驢與騾:

    • 遜尼派: 多數派別允許食用馬肉,這在中亞地區的穆斯林社群中尤為普遍,部分源於其遊牧傳統。

    • 什葉派: 聖訓中禁止食用馬肉。

    • 共同點: 遜尼派與什葉派的聖訓均明確禁止食用家驢與騾子肉。

清真屠宰(Zabiha):人道與衛生的實踐

清真肉類的來源核心在於其獨特的屠宰程序,稱為「Zabiha」。這不僅是一個宗教儀式,更是一套兼顧動物福利、衛生與肉品品質的嚴謹規範。

  1. 屠宰者資格: 執行屠宰者必須是心智健全的成年穆斯林。

  2. 動物狀態與對待: 被宰殺的動物,例如牛隻,必須是健康的、活生的,且在屠宰前應受到人道對待。例如,應先供其飲水,避免讓牠看見屠刀或其他同伴被宰殺的場景,以減少其驚嚇與痛苦。

  3. 朝向與誦名: 屠宰時,應使動物面向伊斯蘭聖地麥加(Qibla),屠宰者則需誦念「奉真主之名」(Bismillah),以此表達對生命來源的敬意。

  4. 屠宰方式:

    • 必須使用鋒利無比、非鋸齒狀的刀具。

    • 以極快的速度,一刀切斷動物的「三管」:氣管、食道以及兩側的頸動、靜脈。

    • 此舉旨在讓動物迅速失去知覺並死亡,最大限度地減少痛苦。同時,不可破壞其脊椎神經系統,以確保心臟在放血完成前能持續跳動。

  5. 徹底放血: 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由於血液被視為不潔(Haram),必須將屠體內的血液盡可能完全排出體外。研究指出,徹底放血不僅更衛生、能減少微生物滋生、延長肉品保鮮期,還能避免因動物應激反應產生的乳酸影響肉質,使肉品口感更為軟嫩。

從產線到餐桌:清真認證的價值與流程

在現代食品工業體系下,消費者難以親自追溯產品的每一個環節。為此,「清真認證」(Halal Certification)應運而生,它是一個為穆斯林消費權益把關的機制,確保產品從原料、生產、加工、儲存到運輸的整個供應鏈都符合伊斯蘭教法。

認證的意義與範疇

  • 對穆斯林的保障: 提供明確的消費指引,讓穆斯林能安心購買符合信仰的產品。

  • 對非穆斯林的吸引力: 清真認證常被視為高品質、高衛生標準、高安全性的代名詞。其嚴格的溯源管理和對交叉污染的零容忍,滿足了現代消費者對健康、純淨與倫理食品的追求,這也是其市場不斷擴大的原因之一。

  • 認證範疇: 不僅限於食品,更涵蓋藥品、化妝品、餐旅服務等生活用品領域。例如,化妝品需確保不含動物性脂肪、酒精等非法成分。

國際與台灣的認證單位

各國的清真認證體系略有不同,主要可分為由官方或認可機構頒發「清真標章」(Halal Logo)的國家,以及由海關進行源頭把關的「清真註冊」(Halal Registration)國家。

國家

馬來西亞 (Malaysia)

印尼 (Indonesia)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AE)

認證方式

清真認證標章

清真認證標章

清真註冊程序

權責單位

伊斯蘭教發展局 (JAKIM)

伊斯蘭宗教理事會 (MUI)

標準局 (ESMA)

標章名稱

JAKIM Halal Logo

LPPOM MUI

Halal National Mark

進口規範

持受認可的海外標章產品,可宣稱清真。

肉品及B2B原料可持海外認可標章;B2C零售品需取得MUI認證。

持受認可的海外標章產品,可宣稱清真;B2C零售品需取得國家標章。

在台灣,主要有三個推行清真認證的認證機構,它們大多已獲得國際多國的相互承認:

  • 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THIDA): 主要服務的客群為國際出口的製造業,包含食品、美妝品等。

  • 台北清真寺(Taipei Grand Mosque): 提供國內餐飲、旅宿及食品用品的認證服務。

  • 中國回教協會(Chinese Muslim Association): 著重於國內清真肉品、屠宰及餐飲業的認證。

申請認證的過程相當嚴謹,廠商須提交所有原物料的來源證明,並確保生產線與所用器具獨立、無交叉污染風險。第三方檢驗單位(如台美檢驗)會協助進行豬源、酒精等成分的科學檢測,以確保產品符合標準。消費者可透過這些認證機構的官方網站查詢更多資訊。

常見問題 (FAQ)

Q1: 清真食品就只是不含豬肉嗎?

A: 不是。清真食品的要求遠不止於此。除了禁食豬肉及其所有副產品,還包括禁止食用血液、自死物、未經合法屠宰的動物、猛禽猛獸以及酒精和所有致醉物。此外,從屠宰、加工到烹調的整個過程,包含所使用的調味料與器具,都必須符合嚴格的衛生和防交叉污染規範。

Q2: 所有的海鮮都是清真食品嗎?

A: 不一定。這取決於不同伊斯蘭教派的法學觀點。普遍來說,有魚鰭和鱗片的魚類是所有教派都接受的。但對於蝦、蟹、貝類等無鱗水產,遜尼派中的多數認為合法,但哈乃斐派則多不接受;而什葉派則嚴格禁止(蝦類除外)。

Q3: 若有穆斯林朋友來訪,該如何準備食物?

A: 有以下幾種建議方式:

  • 尋找清真認證餐廳: 這是最安全省力的方式。可以尋找貼有台灣三大認證單位標章的餐廳。

  • 選擇素食餐廳: 蔬果本身是清真的,但需注意店家烹調時的鍋具和餐具是否可能與非清真食品(特別是豬肉、酒精)混用。最好事先溝通確認。

  • 在家親自下廚: 購買有清真認證的肉品和食材,並使用一套全新的或徹底清潔、未接觸過非清真食品的廚具和餐具進行烹調,過程中不可添加任何含酒精的調味料。

Q4: 為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多非穆斯林也對清真食品感興趣?

A: 主要原因是因為清真認證被視為一種高品質的保證。消費者認為其代表了:

更高的衛生標準: 對生產環境和流程要求嚴格。
更佳的食品安全: 從原料到成品皆有完整的追溯體系。
人道的動物對待: 屠宰方式力求減少動物痛苦。
純淨的成分:* 普遍不含有爭議性的人工添加物,成分來源清晰。

Q5: 在台灣如何找到清真認證的產品或餐廳?

A: 可以透過以下途徑:

辨識認證標章: 在產品包裝或店家門口尋找「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THIDA)」、「台北清真寺」或「中國回教協會」的清真(Halal)認證標誌。

查詢官方資源: 參考交通部觀光署或各縣市政府為穆斯林旅客整理的清真餐廳和景點指南,其官方網站通常會有相關內容。

利用手機應用程式: 部分App提供查詢全球各地清真地點的功能。

Q6: 聽說台中有知名的清真美食,是真的嗎?

A: 是的,台灣許多城市都有出色的清真美食,而台中尤其以某些牛肉料理聞名,例如知名的清真牛肉火鍋店,不僅吸引穆斯林客群,也成為許多非穆斯林饕客追尋的美食目標。透過清真認證網站或相關旅遊指南,可以找到更多資訊。

總結

清真(Halal)遠非一項單純的飲食禁忌,它是一套植根於伊斯蘭信仰,涵蓋了衛生、倫理、人道與感恩精神的生活哲學與品質標準。其從源頭到餐桌的嚴格把關,不僅為全球穆斯林提供了信仰上的保障,也意外地契合了現代社會對食品安全、動物福利和純淨生活方式的普遍追求。無論是出於文化尊重、拓展國際貿易,還是個人對高品質產品的選擇,深入理解清真飲食的內涵與價值,都將為我們開啟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大門。希望本篇文章內容能幫助讀者對此有更全面的認識。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