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8課綱強調閱讀素養的時代,撰寫「讀書心得」已不僅僅是一項作業,更是深化思考、鍛鍊表達能力與豐富個人學習歷程的關鍵途徑。然而,許多學生乃至於現代人,在面對「寫心得」這件事時,常感到不知所措,要不就是將內容摘要重述一遍,要不就是大腦一片空白,擠不出半點想法。
本文將為您拆解閱讀心得的完整寫作流程,從基礎格式、核心技巧,到顛覆傳統觀唸的筆記方法,並提供豐富的範例資源與比賽資訊,幫助您一步步寫出不僅有架構,更有深度個人觀點的優質讀書心得。
閱讀心得的基本架構:四步驟建構完整論述
一篇結構清晰的讀書心得,能讓讀者輕易跟上您的思路。綜合專家建議,一個完整的架構可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資料與引言
在文章開頭,清楚標示您所閱讀的書籍資料,包含:
- 書名:
- 作者/譯者:
- 出版社:
接著,撰寫一段簡短的引言。這部分不是要介紹書本,而是要介紹「您與這本書的相遇」。可以試著回答:您為什麼選擇讀這本書?是被書名、封面吸引,還是因為特定主題或朋友推薦?閱讀前,您對它有什麼樣的期待?這個開頭能迅速建立個人連結,讓文章從一開始就充滿溫度。
第二部分:內容摘要
這是最多人容易失足的地方,常常演變成冗長的劇情介紹,反而失去了「心得」的焦點。摘要的目的是讓沒讀過這本書的別人能快速掌握核心重點,而非鉅細靡遺地複述書裡面的東西。
技巧分享:遞減練習法
《給中學生的專題寫作術》一書中提到的「遞減練習法」是個絕佳的訓練,這個操作非常簡單:
- 先用10句話 描述書中的故事或主旨。
- 將上述10句話精簡成5句。
- 最後,將5句話濃縮成最終的3句。
透過這個不斷「斷捨離」的過程,您會被迫辨識出哪些是不可或缺的骨幹,哪些是可捨棄的枝微末節,從而練就精準摘要的功力,並將冗長的語句精煉。
第三部分:個人觀點與分析
這是整篇心得的靈魂所在。要寫好這部分,關鍵在於「有感」並「言之有物」。然而,「有感」之後如何表達是一大挑戰。心得的內文應著重於此。
1. 連結個人經驗:
試著回答以下問題,引導自己思考:
- 書裡哪個角色、哪個情節讓您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 書中的某個觀點是否改變了您對某些事物的看法?
- 這本書讓您聯想到自己過去的某段人生經歷或難忘時光嗎?
將書本內容與自身生活產生共鳴,建立起深刻的關係,是讓心得深刻的第一步。
2. 運用「觀點卡」句型:
知名國小教師溫美玉老師分享的「觀點卡」,提供了極佳的思考鷹架,幫助學生整理思緒,提出具體見解:
- 層次一(內容理解 + 個人見解):
- 「我同意/喜歡/相信書中的…,因為…」
- 層次二(預測推論):
- 「我認為/推斷/預測…,因為…」
- 層次三(批判思考):
- 「我不同意/質疑書中的…,因為…」
利用這些句型,能有效避免「我覺得很棒」、「故事很好看」等空泛的評論,讓您的觀點更有條理與邏輯深度。
第四部分:綜合評論與結論
在文章的結尾,需要將思考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 提出討論議題: 思考這本書的核心主旨,能延伸出哪些值得在我們生活中探討的議題?例如,讀完《原子習慣》,可以探討「在數位時代,人們應如何對抗分心,建立正向習慣?」;讀完《小王子》,可以討論「現代社會中,我們該如何保有童心與純粹的人際關係?」這能展現您不僅讀懂了書,更能將所學應用於真實世界。
- 總結與推薦: 最後,用一段話總結這本書帶給您的整體啟發與影響,並明確指出您會將這本書推薦給誰。例如:「這本書特別適合正在職場中感到迷惘的社會新鮮人,它能提供…的指引。」
進階技巧:從筆記到寫作的無痛轉換
知名閱讀者瓦基在《閱讀前哨站》中提出一個顛覆性的觀念:「寫作,從來不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優秀的讀書心得,源自於閱讀當下所做的有效筆記。當您完成筆記時,文章的雛形也已然誕生。
心態轉變:從「由上而下」到「由下而上」
- 舊思維(由上而下): 先想好主題 -> 擬定大綱 -> 填充內容。這種思考方式常讓人卡關。
- 新思維(由下而上): 隨手記錄筆記 -> 整理歸納筆記 -> 主題自然浮現。這個過程更為輕鬆自然,更能活化大腦。
兩種強效筆記法:
1. 節錄評論法:
- 做法: 當讀到有感的句子或段落時,將「原文+頁數」抄錄下來,然後在下方立刻寫下您的「個人評論或想法」。這個操作能有效加深記憶。
- 範例:
- 原文(《元宇宙》P56): 「元宇宙可以透過數位技術傳遞『差異化的體驗』。」
- 我的評論: 這就像是用科技復活已逝之人。書裡提到韓國母親在VR中與女兒重逢的紀錄片,那種觸動感官的沉浸式體驗,真正讓人感受到科技的溫度與力量,而不僅僅是冰冷的技術。
- 好處: 這個動作本身就是複習、思考與寫作的結合。
2. 一問一答法:
- 做法: 讀完整本書後,試著回答以下三個核心問題:
-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回顧動機)
-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本書,會是什麼? (提煉核心重點)
- 我會想把這本書推薦給誰? (思考應用)
- 好處: 這三個問題能快速幫助您抓住全書精髓與個人定位。
萬能寫作框架:觀點 -> 案例 -> 總結
當您透過上述方法累積了足夠的筆記後,只需將它們放入這個簡單的框架中,一篇有模有樣的心得短文就完成了。
- 觀點 (Point): 將「一問一答法」的答案(為何讀、一句話總結)放在開頭,直接破題。
- 案例 (Example): 從「節錄評論法」的筆記中,挑選一兩個最精彩的故事或例子,加以闡述,用來支撐您的觀點。
- 總結 (Conclusion): 將「一問一答法」中「推薦給誰」的答案放在文末,並引用一句書中最有共鳴的「金句」作結。
透過這個流程,您會發現寫作不再是痛苦的創作,而是輕鬆的「編輯」與「組合」。
尋找靈感與更上層樓
優質範例哪裡找?
若想參考他人作品,以下網站是絕佳的資源庫,建議使用chrome瀏覽器開啟,以獲得最佳體驗。您也可以將感興趣的作家或網站透過email訂閱,持續接收推薦書單。
- 中學生網站: 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彙集了全國高中生的讀書心得比賽得獎作品,是觀摩學習的官方平臺。
- 桃園市閱讀計畫網站: 內容涵蓋國中及國小,可依年級搜尋優秀範例。
- 親子天下閱讀頻道 / VOCUS 方格子: 提供更多元、生活化的書評與讀後感,風格自由,適合各年齡層。
- 博客來讀者書評區: 能看到同一本書在不同讀者視角下的多元觀點,有助於激發批判性思考。
參加閱讀心得比賽,豐富學習歷程
參加比賽是設定目標、督促自己完成作品的好方法,得獎更能為學習歷程增添亮點。現在的比賽多為線上投稿,無需郵寄到實體地址,相當方便。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閱讀心得寫作比賽資訊(以中學生網站公告的最新版本為準)
項目 | 說明 |
---|---|
投稿時間 | 每學年辦理兩次,通常為: • 第一學期: 約每年 9 月至 10 月 • 第二學期: 約每年 2 月至 3 月 |
官方網站 | 中學生網站 (https://www.shs.edu.tw) |
格式要求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中文 100-200 字;英文 40-80 字。此段不列入抄襲比對。 二、內容摘錄: 三、我的觀點: 四、討論議題: |
國中小學生則可留意各縣市教育局(如桃園市閱讀計畫網站)舉辦的相關競賽。
常見問題 (FAQ)
Q1: 閱讀心得一定要寫得很正面嗎?可以批評書的內容嗎?
A: 當然可以!一篇好的心得貴在「真誠」與「思辨」。比起空洞的讚美,有理有據的質疑或批判更能展現您的獨立思考方式。您可以大方使用「我質疑…因為…」的句型,提出您的不同看法,並闡述理由。只要論述合乎邏輯,批判性觀點往往更令人印象深刻。
Q2: 如果腦袋一片空白,完全沒有心得怎麼辦?
A: 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請不要感到挫折。這時,請停止「思考」,轉為「動手」。直接使用「節錄評論法」,機械式地抄下幾個書裡讓您停頓了一下、或多看了一眼的句子,即使您當下不知道為什麼。接著,嘗試回答「一問一答法」中的那三個簡單問題。通常在書寫的過程中,思緒就會像打通的水管一樣,慢慢流動起來,您會發現裡面其實有很多東西可以發揮。
Q3: 漫畫書、繪本、小說可以寫心得嗎?還是一定要選知識型書籍?
A: 任何類型的書籍,只要能引發您的感受與思考,都非常適合寫成心得。文學小說能讓您分析人物與情節;勵志書籍能連結個人成長;繪本與漫畫則能從圖像與簡潔的文字中,挖掘出書裡面深刻的寓意。選擇書籍的唯一標準,是它能否「觸動」您,而非其類型。
總結
撰寫讀書心得,是一場從輸入到輸出的深度學習之旅。它不僅僅是為了交差,更是為了與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光的對話,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觀點與座標。拋開對空白文檔的恐懼,從選擇一本讓您心動的書開始,運用本文提供的架構與技巧,隨手記下您的吉光片羽。您會發現,當筆記累積的時刻,一篇真誠而深刻的心得,早已在您手中成形,這些文字將成為您人生中寶貴的智慧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