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m、Fraud你還分不清楚?12種常見詐騙英文與實用句型一次學會!

Scam、Fraud你還分不清楚?12種常見詐騙英文與實用句型一次學會!

在全球數位化浪潮下,網路已成為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隨之而來的網路詐騙(Online Fraud)也日益猖獗,手法不斷翻新,令人防不勝防。從假冒親友的緊急求助,到引誘人海外淘金的「高薪工作」,詐騙集團的劇本總能精準抓住人性的弱點,這已然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議題。要保護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避免損失,除了提高警覺,學會辨識這些騙局的相關英文說法也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幫助我們看懂國際詐騙事件,更能在跨國交流或海外生活中,為自己建立一道堅實的防護網。

本篇文小編將深度解析「詐騙」這個主題相關的核心英文單字,歸納12種最常見的詐騙手法及其英文語句,並提供一套從冷靜應對到查證求助的實用方法,讓您在提升英文能力的同時,也對防範這類事情武裝到牙齒。

核心詞彙深度解析:Scam、Fraud不再混淆

在討論詐騙時,scam 和 fraud 是最基礎也最容易混淆的兩個字。雖然兩者廣義上都指「詐騙」,是同義字,但其涵蓋的範圍和使用情境有所不同。

特性比較 Scam Fraud
詞性 名詞 (n.) / 動詞 (v.) 名詞 (n.)
定義 指透過欺騙手段獲取金錢的騙局或詭計。 指透過非法欺騙行為獲取金錢、財物或逃避法律責任的犯罪行為。
規模與範圍 通常規模較小,多指金錢詐騙,例如網路購物、釣魚訊息等。 範圍更廣,形式更多元,可包含金融、保險、稅務、身份盜竊、藝術品偽造等,法律意涵更重。
正式程度 較為口語化,常用於日常對話與一般新聞報導。 較為正式,常用於法律文件、官方報告與嚴肅的新聞報導。
範例 He fell for a phishing scam and lost all his savings. (他陷入了一場網路釣魚騙局,失去了所有積蓄。) The company’s executives were charged with corporate fraud. (該公司的企業高階主管被指控犯有商業詐欺罪。)

詐騙相關人物與行為詞彙

了解了基本名詞後,以下是與詐騙行為相關的其他重要詞彙:

英文詞彙 中文解釋 說明與範例
scammer 詐騙份子 指執行 scam 的人。A scammer tried to get my credit card details.
fraudster 詐騙犯 指犯下 fraud 的人,比 scammer 更正式。The fraudster created fake companies to apply for government funds.
swindler 騙子 來自於動詞 swindle (詐騙錢財),強調以花言巧語騙取大筆金錢。The investment swindler vanished with the clients’ money, leaving us with nothing.
con artist 金光黨、騙子 “con” 是 “confidence” (信任) 的縮寫,指善於取得他人信任來行騙的專家。The con artist was incredibly charming and persuasive.
victim 受害者 指被詐騙的個人或組織。Many job seekers fell victim to the scam.
syndicate 犯罪集團 a scam syndicate 或 a fraud syndicate 指的就是「詐騙集團」。The police managed to crack a fraud syndicate.

12種常見詐騙手法英文全解析

詐騙集團的劇本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以下整理12種方面,橫跨線上與線下的常見騙局,並解析其關鍵英文說法,並附上中、英對照例句。

1. 假冒銀行通知:信用卡盜刷詐騙 (Fake Bank Notification: Credit Card Fraud)

  • 手法說明: 詐騙者偽裝成銀行行員,聲稱您的信用卡被盜刷 (your credit card has been compromised / stolen) 或有異常交易 (unauthorized transaction),要求您提供個資 (personal information) 或密碼 (password) 以進行核對,進而盜用您的身分 (verify your identity)。
  • 關鍵句型: “We’ve detected suspicious activity on your account.” (我們偵測到您的帳戶有可疑活動。)

2. 網路購物詐騙:先匯款後不出貨 (Online Shopping Scam: Payment Before Shipment)

  • 手法說明: 賣家在拍賣平台或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上以低價吸引買家,要求「先匯款後出貨」(transfer the payment before shipment),待收到款項後便消失無蹤 (the seller disappears)。
  • 關鍵字: online auction (網路拍賣), defraud buyers (詐騙買家), bogus seller (假賣家)。

3. 中獎詐騙:領獎前先繳稅金 (Lottery/Prize Scam: Advance-Fee Fraud)

  • 手法說明: 您會接到通知,聲稱您中了樂透或大獎 (you have won the grand prize),但必須先支付一筆稅金 (pay taxes in advance) 或手續費 (handling fee) 才能領取獎品。
  • 關鍵句型: “To claim your prize, you need to pay a processing fee first.” (要領取您的獎品,需先支付一筆處理費。)

4. 假冒親友借錢:緊急周轉詐騙 (Impersonating Relatives/Friends: Emergency Loan Scam)

  • 手法說明: 詐騙者盜用您親友的 facebook 或其他社交媒體帳號頭像與名稱,謊稱自己急需用錢 (need money for an emergency) 或需要現金周轉 (need cash flow),要求您立即匯款。
  • 關鍵句型: “It’s me! I’m in trouble and need you to wire me some money urgently.” (是我啦!我遇到麻煩了,需要你緊急匯些錢給我。)

5. 假綁架真勒索:電話恐嚇詐騙 (Kidnapping Scam / Virtual Kidnapping)

  • 手法說明: 歹徒打電話給父母,謊稱其子女已被綁架 (your child has been kidnapped),並在電話背景播放哭喊聲,要求支付贖金 (demand ransom) 才能放人。
  • 關鍵字: pay ransom (支付贖金), threaten (恐嚇), horrendous (駭人的)。

6. 假徵才真陷阱:求職詐騙 (Fake Job Advertisement / Employment Scam)

  • 手法說明: 以「高薪、免經驗、海外工作」等優渥條件刊登假徵才廣告 (publish fake job advertisements),引誘 (entice / lure) 求職者上鉤。近年如柬埔寨求職詐騙案,許多受害者被誘騙至海外從事博弈產業等非法工作,不僅被騙取身分個資、存摺,更可能成為人口販運 (human trafficking) 或器官買賣 (organ trafficking) 的受害者,並被限制人身自由 (held against their will)。許多企業也呼籲求職者謹慎。
  • 關鍵字: high-paid jobs (高薪工作), as a pretext (作為藉口), job seeker (求職者)。

7. 網路釣魚詐騙 (Phishing Scam)

  • 手法說明: 透過偽造的電子郵件、簡訊或網站,冒充成官方機構(如銀行、政府),誘使您點擊惡意連結並輸入帳號密碼、信用卡等敏感信息,進而導致資料外洩 (data breach)。
  • 關鍵字: malware (惡意軟體), login details (登入資訊), deceptive email (欺騙性郵件)。

8. 假投資詐騙 (Investment Scam)

  • 手法說明: 詐騙者透過社交媒體或通訊軟體,吹噓有「內線消息」或「穩賺不賠的投資機會」,引誘受害者將資金投入虛假的投資平台,初期可能會給予小額回報以騙取信任,最後在受害者投入大筆資金後關閉平台。
  • 關鍵字: high returns with low risk (高回報低風險), investment platform (投資平台), double your money (讓你的錢翻倍)。

9. 網路援交詐騙 (Compensated Dating Scam)

  • 手法說明: 歹徒在網路上以「援交」為名義進行詐騙,但聲稱不收現金,要求受害者到便利商店購買遊戲點數 (game points) 或禮品卡 (gift cards),並提供序號 (serial number) 作為交易方式。
  • 關鍵字: compensated dating service (有償約會服務), purchase points (購買點數)。

10. 假政府機關通知 (Fake Government Notice Scam)

  • 手法說明: 冒充戶政事務所 (Household Registration Office)、法院 (court) 或電信公司 (telecom company) 等,以語音或電話通知您個資外洩 (personal data leakage)、催繳帳款 (press for money) 或有傳票 (subpoena) 未領,並引導您操作轉帳或盜用您的身分。
  • 關鍵句型: “This is an official notice from the court. Your identity has been compromised.” (這是來自法院的官方通知,您的身分已被盜用。)

11. 假貸款廣告詐騙 (Fake Low-Interest Loan Scam)

  • 手法說明: 刊登不實的低利率貸款廣告 (low-interest rate loan advertisements),鎖定急需用錢的民眾,在放款前以各種名目收取高額手續費或要求提供銀行存摺。
  • 關鍵字: short of money (缺錢), underground bank (地下錢莊)。

12. 網路交友/修圖詐騙 (Catfishing / Online Dating Scam)

  • 手法說明: 詐騙者在社交媒體或交友軟體上使用假照片 (fake/photoshopped picture) 和假身份,與受害者建立情感關係後,再以各種理由借錢。這種冒充身份的行為在英文中稱為 catfishing。
  • 關鍵句型: “It’s hard to tell if someone is catfishing on social media.” (很難判斷是否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冒充身份。)

防詐3C原則與實用英文句型

如果不幸遇到疑似詐騙陷阱,請務必記得「3C原則」,並活用以下句型自保:

1. Calm (保持冷靜,爭取時間)

接到可疑電話或訊息時,首要之務是保持冷靜,不要被對方的話術製造的緊急氛圍影響。

  • 表示需要考慮: “Let me think about it. I’ll call you back later.” (我考慮一下,稍後再回電給您。)
  • 表示需要與人商量: “I need to discuss this with my family/lawyer first.” (我需要先跟我的家人/律師討論。)
  • 直接表達懷疑: “This sounds suspicious.” (這聽起來很可疑。) 或 “Something doesn’t feel right.” (感覺不太對勁。)

2. Check (小心查證,絕不給資訊)

在冷靜下來後,要透過官方管道查證。切記,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輕易聽信陌生人在電話中或點擊不明連結後的要求提供個資。

  • 要求查證資訊: “Can you provide an official website or a case number for me to verify?” (可以請你提供官方網站或案件編號讓我查證嗎?)
  • 表明自己會主動查證: “Thank you. I will hang up and call the official number listed on the bank’s website to confirm this.” (謝謝。我會掛上電話,並撥打銀行官網上的正式電話來確認這件事。)
  • 拒絕提供個資: “I’m not comfortable sharing my personal information over the phone/via email.” (我不太放心透過電話/電子郵件分享我的個人資訊。)

3. Call (對外求助,撥打專線)

若已確認是詐騙或無法判斷,應立即向外求助。在台灣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向警方或朋友求助時的說法:

  • “I think I’ve been scammed.” (我想我被詐騙了。)
  • “I received a suspicious call from someone pretending to be from the police.” (我接到一通可疑電話,對方自稱是警察。)
  • “They tried to trick me into transferring money.” (他們試圖騙我轉帳。)

常見問題 (FAQ)

Q1: scam 和 fraud 到底該如何快速區分?

A1: 最簡單的區分方式是:scam 比較口語,通常指規模較小的金錢騙局,像是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網路購物或中獎詐騙。fraud 則更為正式和法律性,涵蓋範圍廣,如金融詐欺、身份盜竊等重大犯罪,通常出現在新聞報導或法律文件中。

Q2: 「我被詐騙了」最自然的英文說法是什麼?

A2: 最常見且自然的說法是 “I got scammed.”。您也可以說 “I fell for a scam.” (我掉進了一個騙局) 或在較正式的情況下說 “I was a victim of fraud.” (我是一名詐欺案的受害者)。

Q3: 什麼是「網路釣魚」(Phishing)?

A3: “Phishing” 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詐騙 (online scam)。詐騙者會發送看起來像來自合法公司(如銀行、社群媒體)的假冒電子郵件或訊息,誘騙您點擊惡意連結並在假網站上輸入您的帳號、密碼或信用卡號等個人資訊。

Q4: 遇到疑似詐騙電話,除了直接掛掉,還能如何用英文回應來試探對方?

A4: 您可以採用查證句型來回應,這能有效嚇阻多數非專業的詐騙者。例如,您可以冷靜地說:”For security reasons, I will end this call and contact the institution directly through their official channels.” (基於安全考量,我會結束這通電話,並透過官方管道直接聯繫該機構。) 這表明您有警覺性且不會輕易上當。

總結

詐騙手法雖然千變萬化,甚至結合 ai 技術使其更難分辨,但其核心都是利用人性的貪婪、恐懼或同情心。學習與詐騙相關的英文,不僅是一項語言技能,更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技能。掌握 scam 與 fraud 的區別、熟悉各種騙局的英文說法、並牢記防詐3C原則,我們就能在資訊混亂的時代中,更有效地保護自己與家人的財產安全。

您可以將這些防詐方法分享給同學與親友,一起討論最新的詐騙事件,共同應對這個棘手的社會議題。請永遠記住那句老話:「如果一件事聽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那它很可能就是假的 (If it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保持警覺,多一分查證,就少一分風險。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