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保健和營養討論中,我們經常提到「維他命」或「維生素」。無論是維持健康、增強體力,還是預防疾病,它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那麼,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彙,其維他命英文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發音與使用?
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Vitamin」這個單字,vitaminvitamin這個維持生命的關鍵字,從發音、定義、分類到實際應用,提供最完整的資訊。
「維他命」或「維生素」(維生素)的英文是 Vitamin(名詞,n)。它是一系列生物體必需的微量有機化合物(nutrient),對調節新陳代謝、促進生長和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大多數維生素人體無法自行製造或合成量不足,必須透過均衡的飲食來獲取,飲食中同時也需注意攝取蛋白質(protein)與礦物質(mineral)。瞭解Vitamin的相關知識,不僅能幫助我們看懂食品的營養標示,更能做出有益健康的飲食選擇。
Vitamin 的發音與中文翻譯
雖然是同一個單字,但在不同英語系國家,發音卻有著有趣的差異。根據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的資料,這個字有以下發音:
- 英式發音 (UK): /ˈvɪt.ə.mɪn/,第一個音節的 “vi” 發音類似中文的「v’it」。
- 美式發音 (US): /ˈvaɪ.t̬ə.mɪn/,第一個音節的 “vi” 發音類似中文的「歪特」。
在中文翻譯上,「維生素」和「維他命」兩者皆通用。這個詞的中文意思為何?在不同語境下,選擇的用詞也稍有不同。
- 維生素:此為意譯,強調其「維持生命的營養素」的本質,是較為正式且科學的稱呼。
- 維他命:此為音譯,源自其英文發音,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甚至帶有「唯有它才可保命」的生動詮釋。
Vitamin 的科學定義與分類
根據科學定義,一種化合物要被稱為必需維生素,需具備四大特點:外源性(身體無法足夠合成)、微量性(需求量少但作用巨大)、調節性(調節新陳代謝)及特異性(缺乏時會產生特定病症)。這也是維生素與其他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或protein的區別之一。
維生素的分類(theclassificationofvitamins)主要依其溶解性質分為兩大類,並習慣以字母區分種類:
- 脂溶性維生素 (Fat-soluble Vitamins):易溶於脂肪,可隨脂肪被人體吸收並儲存在體內(特別是肝臟)。因此,過量攝取可能導致中毒。主要包括維生素A、D、E、K。
- 水溶性維生素 (Water-soluble Vitamins):易溶於水,吸收後在體內儲存量少,多餘的會從尿液中排出。因此需要每日透過飲食持續補充。主要包括維生素B群和維他命c。
人體必需的13種維生素總整理
人體共需要13種必需維生素,以下表格整理了其常見名稱、分類、主要功能及缺乏時可能出現的症狀。
通稱 (Common Name) | 溶解性 (Solubility) | 主要功能 | 缺乏症狀 (部分) |
---|---|---|---|
維生素A (Retinol) | 脂溶性 | 維持正常視力、保護上皮組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 | 夜盲症、乾眼症、皮膚乾燥粗糙、抵抗力弱 |
維生素B1 (Thiamine) | 水溶性 | 維持神經系統與心臟正常功能、能量代謝的輔酶 | 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易疲倦 |
維生素B2 (Riboflavin) | 水溶性 | 參與能量代謝、維持皮膚與黏膜健康 | 口腔潰瘍、口角炎、脂溢性皮炎、眼睛佈滿血絲 |
維生素B3 (Niacin) | 水溶性 | 維持皮膚、神經及消化系統健康 | 癩皮病(皮炎、腹瀉、癡呆)、失眠、口腔潰瘍 |
維生素B5 (Pantothenic Acid) | 水溶性 | 構成輔酶A,參與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 | 感覺異常、肌肉抽筋、易疲倦、憂鬱、焦慮 |
維生素B6 (Pyridoxine) | 水溶性 | 參與胺基酸代謝、維持神經系統健康、紅血球形成 | 貧血、肌肉痙攣、過敏性濕疹、情緒不穩 |
維生素B7 (Biotin) | 水溶性 | 參與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代謝、維持毛髮與皮膚健康 | 皮膚炎、腸炎、毛髮變細、失去光澤 |
維生素B9 (Folate) | 水溶性 | 胎兒神經管發育關鍵、協助製造紅血球 | 巨幼細胞性貧血、胎兒先天性缺陷 |
維生素B12 (Cobalamin) | 水溶性 | 維持神經系統健康、參與紅血球形成 | 惡性貧血、記憶力衰退、巨幼細胞性貧血 |
維生素C (Ascorbic Acid) | 水溶性 | 抗氧化、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增強免疫力 | 壞血病、牙齦出血、傷口癒合不良 |
維生素D (Calciferol) | 脂溶性 | 促進鈣、磷的吸收與利用,維持骨骼與牙齒健康(建議攝取量每日約5.0µg-10µg,可從魚肝油、蛋黃、牛奶等補充) | 兒童佝僂病、成人骨質軟化症 |
維生素E (Tocopherol) | 脂溶性 | 強力抗氧化劑,保護細胞膜、維持生殖功能 | 溶血性貧血(罕見)、不育症、習慣性流產 |
維生素K (Naphthoquinone) | 脂溶性 | 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維持正常凝血功能 | 出血傾向、凝血時間延長、不易止血 |
生活中的實用例句
學習單字最好的方式就是應用它,以下是一些包含 Vitamin 的常見例句:
- Oranges are a great source of vitamin C. (橘子是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
- This type of bread has added vitamins. (這類麵包中添加了維他命。)
- A diet deficient in vitamin D may cause the disease rickets. (缺乏維生素D的飲食可能導致佝僂病。)
- She is about to swallow a vitamin pill for the good of the body. (為了身體好,她正要吞下一顆維他命錠。)
常見問題 (FAQ)
Q1: 「維他命」和「維生素」有什麼不同?
A1: 在現代中文語境中,兩者幾乎可以通用。嚴格來說,「維生素」是更為正式的科學術語,強調其「維持生命的營養素」功能;而「維他命」是來自英文 Vitamin 的音譯,在日常口語中更為普遍。
Q2: Vitamin 的美式發音和英式發音主要差在哪裡?
A2: 主要差異在於第一個音節。英式發音的 “vi” 讀作 /vɪt/(短音),而美式發音則讀作 /vaɪt/(長音)。此外,美式發音中的 “t” 音常會被弱化成類似 “d” 的彈舌音。
Q3: 為什麼維生素D又被稱為「陽光維他命」(sunshine vitamin)?
A3: 因為人體皮膚在接受陽光(特別是紫外線UVB)照射後,能夠自行合成維生素D。這是唯一一種人體可以透過非飲食方式大量合成的維生素,因此得名。
總結
總而言之,「維他命」的英文是 Vitamin,具有英式與美式兩種常見發音。它不僅是維持我們生命與健康的基石,更透過脂溶性與水溶性的分類,提醒我們攝取方式的差異。雖然維生素補充劑相當普遍,但維持均衡飲食,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多樣化的vitaminsandminerals,才是改善整體nutritionand健康的長久之計。下次在閱讀英文健康資訊或食品包裝時,相信您已能更自信地理解 Vitamin 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