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無論是台灣的 P. LEAGUE+、T1 LEAGUE,還是世界籃球的最高殿堂 NBA,都吸引了無數球迷的熱情關注。當我們觀看原音轉播、閱讀外電報導,或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聊球時,若能掌握相關的籃球術語,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比賽的精髓,更能提升觀賽的樂趣。本文將為您系統性地整理從籃球的別稱、球場設施、球員位置,到各種進攻、防守、規則與戰術的英文說法,讓您成為一位更專業的籃球愛好者。
籃球不只叫 “Basketball”?有趣的英文別稱
如果小編問你,籃球的英文怎麼說?你的答案肯定是basketball。但就像許多事物有小名或綽號一樣,籃球在口語中也有幾種常見的說法,這些都是很道地的俚語用法:
- b-ball: 這是basketball最直接的簡稱,取其開頭字母”b”而來,非常口語化且常用。
- 例句: “嘿尼克, wanna go shoot some b-ball after school?” (嘿,尼克,放學後想不想去投個籃球?)
- hoops (n): 這個詞的原意是「籃框」或「鐵圈」。有個說法是,籃球發明初期使用的是裝桃子的木籃,因為木籃底部通常會有一個圓形的鐵筐,當時的球賽計分方式就是以球投進木籃來計分。久而久之hoops就成了籃球這項運動的代名詞。
- 例句: “I love playing hoops on the weekend.” (我喜歡在週末打籃球。)
- roundball: 字面意思是「圓形的球」,直接描述了籃球的外觀。這個詞雖然不如前兩者普遍,但在一些體育評論或文章中仍然可見。
踏上球場:場地與設備英文
瞭解比賽,要先從認識場地開始。一個標準的籃球場包含以下幾個重要區域與設施,其內容如下:
英文名稱 | 中文名稱 | 說明 |
---|---|---|
Court | 球場 | 進行籃球比賽的場地。 |
Hoop / Rim | 籃框 / 籃筐 / 籃圈 | 球員投籃的目標,懸掛在籃板上。 |
Net | 籃網 / 網子 | 掛在籃框下方,減緩球速並幫助判斷是否進球。 |
Backboard | 籃板 | 籃框後方的板子,可用於擦板投籃。 |
Baseline / Endline | 底線 | 籃框下方,球場兩端的邊界線。 |
Sideline | 邊線 | 球場兩側的長邊界線。 |
Three-point line | 三分線 | 在此線外投籃命中可得三分。 |
Free throw line | 罰球線 | 球員執行罰球時站立的線。 |
Free throw circle | 罰球圈 | 環繞罰球線的半圓區域。 |
The Paint / The Lane | 禁區 / 油漆區 | 罰球線與底線之間的區域,通常漆上不同顏色。 |
Half-court line | 中線 | 將球場劃分為前後場的線。 |
Center circle | 中圈 | 比賽開始時jump ball的區域。 |
Frontcourt | 前場 | 球隊進攻方向的半場。 |
Backcourt | 後場 | 球隊防守方向的半場。 |
各司其職:球員位置與角色
一場正式的籃球比賽由五位場上球員組成,每個位置都有其獨特的職責。在美國和台灣,習慣上會用1號到5號來代稱不同位置。
編號 | 中文位置 | 英文位置 | 縮寫 | 主要職責 |
---|---|---|---|---|
1號 | 控球後衛 | Point Guard | PG | 球隊的場上大腦,負責組織進攻、掌控比賽節奏。 |
2號 | 得分後衛 | Shooting Guard | SG | 主要的得分手之一,擅長外線投射與突破。 |
3號 | 小前鋒 | Small Forward | SF | 全能型球員,需具備得分、切入、防守等多樣能力。 |
4號 | 大前鋒 | Power Forward | PF | 主要在禁區活動,負責爭搶籃板、內線得分與防守。 |
5號 | 中鋒 | Center | C | 通常是隊上身材最高的球員,鎮守籃下,是防守核心與籃板主力。 |
除了先發球員(Starter或Starting lineup),板凳上的替補球員(Bench player)也至關重要,其中最先替補上場且扮演關鍵角色的球員被稱為「第六人」(Sixth man)。此外,每個球隊也都有自己的吉祥物(Mascot)。
解讀賽況:關鍵動作與技巧
籃球比賽之所以引人入勝,就在於球員們展現的各種華麗技巧與動作。建議可以觀看相關影片,會更容易理解這些動作。
進攻篇 (Offense)
- 運球 (Dribble): 不同於足球,籃球是運用手來控制球的基本動作。Crossover (換手運球) 和 behind-the-back dribble (背後運球) 是常見的過人技巧。
- 傳球 (Pass): 將球傳給隊友。一次成功的傳球直接幫助隊友得分,會被記錄為一次助攻 (Assist)。Bounce pass (地板傳球) 和 no-look pass (不看人傳球) 都是高難度的傳球方式。
- 投籃 (Shoot/Shot): 將球投向籃框的動作。投進一球可以說make a shot或score a basket。如果球連網都沒碰到,乾淨俐落地入網,就是空心球 (Swish / Nothing but net)。
- 投籃失手: 沒投進稱為miss。如果球打在籃框或籃板上且彈道很離譜,俗稱「打鐵」,英文可以說brick。而完全沒碰到籃框和籃板的球投情況,就是尷尬的「麵包球」或「籃外空心球」,英文是air ball。
- 得分方式:
- 上籃 (Layup): 最基本的得分技巧,在靠近籃框時以單手將球輕放入籃。
- 灌籃 (Dunk / Slam Dunk): 球員躍起,以單手或雙手將球用力灌入籃框的得分方式。
- 跳投 (Jump shot): 跳起在空中投籃。Fadeaway (後仰跳投) 是為了閃躲防守的進階技巧,傳奇球星Kobe Bryant便是此招的佼佼者;而pull-up jumper (急停跳投) 則是運球中突然停止並出手。
- 拋投 (Floater / Runner): 在移動中、防守者面前將球高高拋起,越過防守。
- 空中接力 (Alley-oop): 一名球員將球拋向空中,另一名隊友躍起在空中接球並直接完成上籃或灌籃。
- 壓哨球 (Buzzer-beater): 在該節比賽或整場比賽時間結束的蜂鳴器 (buzzer) 響起前投進的致勝球或追平球。
- 快攻 (fast break): 在攻守轉換的瞬間,迅速將球推進至前場,在防守方回防不及時發動攻擊,這是得分效率極高的戰術。
防守與籃板 (Defense & Rebound)
- 阻攻 (Block / Reject): 在對手投籃時,防守者將球拍掉或改變其飛行路徑,俗稱「蓋火鍋」。
- 抄截 (Steal): 從對手手中或傳球路徑上將球斷下,也就是抄球,進而奪取球權。
- 籃板球 (Rebound): 在投籃不進後,搶下從籃框或籃板反彈回來的球。
- 卡位 (Box out): 為了搶籃板,用身體將對手擋在身後,佔據有利位置。
- 掩護 (Screen): 隊友為持球者擋住防守球員,製造出空檔,這是擋拆戰術 (Pick and Roll)的核心。除了人盯人防守,團隊防守戰術還有區域聯防(zone defense)。
比賽規則:犯規與違例
籃球規則主要分為兩大類:不涉及身體接觸的「違例」和涉及不當身體接觸的「犯規」。這兩種用語的意思不同。
類別 | 英文名稱 | 中文名稱 | 說明 |
---|---|---|---|
違例 (Violation) | Traveling / Walking | 走步 | 持球移動時,中樞腳移動或走了超過規則允許的步數。 |
Double Dribble | 二次運球 | 運球停止後,再次運球。 | |
Backcourt Violation | 回場 | 球進入front court後,同隊球員不可再將球傳或運回後場。 | |
3-Second Violation | 進攻三秒違例 | 進攻方球員在禁區內停留不得超過三秒。 | |
Goaltending | 妨礙中籃 | 當球下落且在籃框上方時,防守方球員不可觸球。 | |
犯規 (Foul) | Personal Foul | 個人犯規 | 球員之間不合法的身體接觸。 |
Charging | 帶球撞人 | 進攻球員撞上已站穩位置的防守球員 (進攻犯規)。 | |
Blocking | 阻擋犯規 | 防守球員以身體阻擋進攻球員的路徑 (防守犯規)。 | |
Technical Foul | 技術犯規 | 違反運動家精神的行為,如辱罵裁判。這個字代表的犯規很嚴重。 | |
Flagrant Foul | 惡意犯規 | 不必要或過度的身體接觸,可能導致對方受傷。 |
當球員投籃時被犯規且球進,會獲得一次額外的罰球(free throw)機會,這就是所謂的進算加罰 (and one)。若球員在比賽中累積滿個人犯規次數(FIBA規則為5次,NBA為6次),就會犯滿離場 (foul out)。另外,當雙方爭球不下的情況發生時,裁判會判為jump ball(跳球)。
常見問題 (FAQ)
Q1: “And one” 到底是什麼意思?
A1: “And one” 指的是當進攻球員在投籃動作中被對手犯規,但仍然將球投進的情況。裁判會判定得分有效,並給予該球員「額外一次」(and one)的罰球機會。如果罰球也進,就能一次拿下三分(兩分球+一罰)或四分(三分球+一罰)。
Q2: 「犯規 (foul)」和「違例 (violation)」有什麼不同?
A2: 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身體接觸」。犯規 (Foul) 通常涉及球員間不合法、不公平的身體接觸,例如推人、打手。而違例 (Violation) 則是違反了比賽的程序性規則,通常不涉及身體接觸,例如走步、二次運球或回場。
Q3: 什麼是 “Pick and Roll” (擋拆)?
A3: “Pick and Roll” 是籃球中最基礎也最常見的兩人進攻戰術。由一名沒有持球的進攻球員(通常是內線球員)為持球隊友(通常是後衛)設立一個掩護 (pick/screen) 來擋住防守者。持球者利用掩護擺脫防守後,可以選擇切入、投籃或傳球;而設立掩護的球員在擋人後會轉身 (roll) 向籃下移動,尋求接應傳球的機會。
Q4: 籃球除了 “basketball” 還有哪些常見的英文說法?
A4: 在口語和非正式場合,籃球常被稱為b-ball、hoops或roundball。其中b-ball和hoops最為普遍。
總結
從基礎的b-ball、hoops,到戰術層面的pick and roll,再到關鍵時刻的buzzer-beater,籃球英文的世界既豐富又實用。掌握這些詞彙,不僅能讓您在觀看比賽時聽懂主播和球評的分析,更能精準地與同好分享您的觀點。下次當您觀賞精彩的籃球賽事時,不妨豎起耳朵,試著捕捉這些術語,您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觀賽維度正在為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