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實體」英文:從商店、法律到哲學,三大情境的翻譯一次搞懂

精通「實體」英文:從商店、法律到哲學,三大情境的翻譯一次搞懂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實體」(shí tǐ) 這個詞彙在我們的日常與工作中變得無處不在。我們談論「實體店」與「網路商店」的消長,比較「實體書」的觸感與可儲存在平板或手機等裝置上的「電子書」之便利。然而,當需要將這個中文字翻譯成英文時,許多學員可能會感到困惑。

它究竟是 physical、entity 還是 brick-and-mortar?事實上,正確的翻譯取決於您所談論的具體情境,其涵義可以從具體的零售商店,延伸至抽象的法律概念,甚至是深奧的哲學範疇。本篇文章將為您深入剖析「實體」在不同語境下的精準英文意思,讓您在對外國朋友解說時,能更有自信地使用正確的語言。

情境一:與「網路」、「數位」相對的物理存在

這是「實體」最常見的用法,意指具體存在、可觸摸的物體或場所,用以區別於虛擬或線上的概念。這個部分的學習,對於所有學生都至關重要。

1. 實體店面 (Physical Store / Brick-and-Mortar Store)

當描述一間有著實際地理位置的商店時,有兩個詞彙最為常用:

Brick-and-mortar:

這個片語生動地描繪了「由磚頭 (brick) 和砂漿 (mortar) 建造」的傳統建築。它是在商業語境中,用來形容傳統實體企業最道地、最常見的說法,以和電子商務(e-commerce)做出區別。

  • 例句:儘管網路購物盛行,許多顧客仍偏好in a brick-and-mortar stores 購物所帶來的體驗。
  • 例句:The museums work closely together, but are separate legal entities. (這些博物館密切合作,但它們都是獨立的法人實體。) 這個句子雖然用了entity,但其合作的基礎仍在實體活動。

Physical:

這是一個更廣泛、更直接的形容詞,就是「物理的」、「身體的」。Physical store 直接與 online store(網路商店)形成對比。

例句:You can either buy a physical copy of this book or download a digital version. (你可以買這本書的實體書或是下載電子版。)

2. 實體商品或複製品 (Physical Product / Physical Copy)

指的不是數位下載或串流服務,而是可以實際持有和觸摸的產品。

Physical: 在此情境下,physical 是最適合的形容詞。

例句:許多遊戲玩家至今仍然喜歡收藏遊戲的 physical copy(實體版光碟),而不僅僅是購買數位下載版。

中文情境 主要英文翻譯 備註與用法
實體店面 brick-and-mortar store 最道地的商業用語,強調傳統、有建築的經營模式。
  physical store 泛指物理存在的商店,直接與 online store 相對。
實體商品 physical product / copy 指可觸摸的實際物品,與 digital version (數位版) 相對。
在店內 on the premises 較正式的說法,指在「該房舍或建築範圍內」。

情境二:抽象的獨立存在單位

在法律、商業、財務或哲學的討論中,「實體」指的是一個具有獨立存在性、能夠自主運作的單位或個體,它未必是個有形物體。理解其背後原因有助於掌握這個英文字的價值。

1. 法律、商業上的「實體」 (Entity)

Entity 指的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特別是用於法律或商業上,如公司、機構、組織等。它強調的是其「獨立法人」或「獨立單位」的地位。常見的組合有法人實體、經濟實體,甚至是政治實體。

  • 例句: A legal entity is a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that has legal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法人實體是指一個擁有法律權利與責任的公司或組織。)
  • 例句: 雖然這兩家公司屬於同一集團,但在財務上它們是 separate entities (獨立的實體)。

2. 哲學上的「實體」 (Substance / Substratum)

在哲學領域,「實體」是一個核心概念,其英文對應詞為 substance。它源自拉丁文 substare,意為「站在下面之物」,指的是在所有變化的現象之下,那個永恆不變、獨立自存的根本。亞里斯多德將個別的人或馬這種無法依附於他物而存在的個體,稱為「第一實體」(primary substance)。這個概念探討的是存在的本質,與我們日常談論的「實體店」截然不同,其研究對象是存在本身。對研究者而言,掌握其特徵是首要任務。

情境三:其他相關衍生翻譯

根據上下文,「實體」的概念還可以延伸出更多樣的翻譯。

實體的 (Material): 當「實體」用來指涉與金錢、物質相關,而非精神或情感層面時,可以使用 material。例如 the material world (物質世界)。

實體模型 (Mock-up): 指的是產品在正式生產前,製作的全尺寸模型,用以展示外觀或操作方式。

例句: She showed us a mock-up of what the car will look like. (她向我們展示了汽車的實體模型。)

非實體的 (Insubstantial / Non-physical): 作為反義詞,insubstantial 帶有文學色彩,形容如影子般不真實的存在。Non-physical 則泛指一切無法觸摸的事物,如 non-physical asset (無形資產)。

重新聚和成實體 (Rematerialize): 這個有趣的動詞多用於科幻電影中,指將分解的原子重新組合成固體形態。

例句: The weapons could be broken down into atoms and rematerialize at a moment’s notice. (這些武器可以分解成原子,並在需要時立即重新聚和起來。)

常見問題 (FAQ)

Q1:描述「實體店」,用 physical store 還是 brick-and-mortar store 比較好?

A1: 兩者皆可,但側重點不同。Brick-and-mortar store 是更為專業和生動的商業用語,特別用來強調與網路電商不同的傳統經營模式。Physical store 則是一個更為普遍和直接的詞彙,簡單明瞭地與 online store 形成對比。在與朋友的日常對話中兩者常可互換,視乎你想強調的狀況。

Q2:法律文件中的 entity 和我們說的「實體店」有什麼根本區別?

A2: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意義有極大差異。Entity (實體) 指的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單位」,如一個公司、一個信託或一個政府機構,它是一個法律或會計上的概念,強調其獨立性。而「實體店」(physical store) 則單純指一個「物理存在的場所」。一個 entity (例如,臺灣的ABC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擁有或經營多家 physical stores (實體店面)。

Q3:material 和 physical 都能指「實體的」,它們在使用上有何差別?

A3: Physical 泛指所有具有物理形態、佔據空間、可以觸摸的事物,直接與「精神的」(mental) 或「虛擬的」(virtual) 相對。而 material 通常帶有更深一層的含義,特指與物質財富、金錢或舒適生活相關的事物,用以和「精神的」(spiritual) 或「情感的」(emotional) 層面進行對比。例如,「物質享受」會說 material comforts,而不是 physical comforts。

總結

以上就是本篇文內容,「實體英文」的翻譯絕非單一答案,而是一個光譜。在光譜的一端,是日常生活中與「數位」相對的 physical 和 brick-and-mortar,它們描述著我們能看見、能觸摸的商店與商品。在光譜的另一端,則是抽象領域中的 entity 和 substance,它們探討的是獨立的法人地位與存在的根本,甚至包含事物的動力來源。

理解這些詞彙在不同情境下的細微差異,將幫助您在溝通和表達時更加精準、到位,無論是在商業談判、學術討論還是日常對話中,都能游刃有餘。希望這份教學課程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也鼓勵各位學員尋求專業老師的指導,透過精心設計的課程與教材,不斷精進自身的英文能力。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