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大學是國立嗎?全臺唯一市立大學的特色與發展

在臺灣高等教育體制中,多數公立大學直接隸屬於教育部,因此被稱為「國立大學」。然而,位於臺北市的「臺北市立大學」(University of Taipei,簡稱北市大、臺北市大、UTaipei、UT)卻是全臺唯一隸屬地方政府的公立大學。

許多人常因「市立」與「國立」的差異,而疑惑臺北市立大學是否同樣享有公立大學的身份與資源;也有人會問:「臺北市立大學是國立嗎?」

本篇文內容將以該校的歷史沿革、校園特色、學術發展以及和國立大學的異同為核心,帶領讀者全面了解這所深具地方色彩、卻也擁有悠久辦學傳統與優勢的市立大學,並期許未來能成為國內外知名都會大學。

一、臺北市立大學概覽

臺北市立大學前身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更早之前可追溯至日治時期1895年成立的師範學校體系)及臺北市立體育學院。2013年8月1日,兩校合併為「臺北市立大學」,是目前全臺僅有的由直轄市政府所管轄的公立綜合大學,其定位並非「國立」,而是「市立」。

本校位於台北市,擁有穩定的註冊率,並不斷提升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以下是其基本資料與特色。

1. 校名與行政歸屬

  • 中文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 英文名稱:University of Taipei(UTaipei、UT)
  • 隸屬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屬市立公立大學,負責校務與各機關協調),每年招收一定人數比例的男生與女生,提供多元入學名額。
  • 成立時間:2013年8月1日(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合併而成)

2. 校園概況

臺北市立大學現有兩大校區:

  1. 博愛校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鄰近中正紀念堂站、小南門站與多個文化機構(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兩廳院等),該地區的人文與社會資源相當豐富。
  2. 天母校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101號,附近環境悠閒,交通方便,適合體育運動與運動休閒教學、藝術展演活動等發展。

3. 學院組成

目前臺北市立大學設置五大學院及一所附設國民小學:

  • 教育學院(以教育學程為基礎)
  • 人文藝術學院(含文、史、哲領域)
  • 理學院(重視科學教育)
  • 市政管理學院
  • 體育學院
  • 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二、校史沿革:從1895到2013的轉變

臺北市立大學擁有跨越百年的辦學歷史,主要源自兩個系統:師範教育系統與體育專科/體院系統。以下以時間軸整理其發展歷程:

年份 校名/事件 備註
1895年 芝山巖學堂、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前身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溯源(被視為臺灣現代師範教育開端)
1945年 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 戰後接收日治學校,持續培養師資
1968年 臺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創校 主要培育中小學體育師資,後轉型為培育運動選手
1979年 臺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認可男女學生入學,逐步擴大規模
1987年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正式升格為學院層級,設置教育相關學系
1996年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體專升格為體院,強化培育專業體育人才
2005年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師範學院再度升格並設置更多學系
2013年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合併 正式改名「臺北市立大學」,成為市立綜合大學

1. 師資培育典範

臺北市立大學承繼原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師資培育傳統,相關教育科系(教育學系、幼兒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系、英語教學系、或人文藝術領域之音樂、視覺藝術、國語文及數學領域等)都具有培育合格國小、幼兒園或特殊教育教師的能力。畢業生透過修習師資培育課程,具備了完整的教學素養與教學實務,並展現優異的教學performance。

2. 體育教學與競技成就

過去的臺北市立體育學院以培養菁英運動員及競技選手見長,是許多國家代表隊選手的搖籃。合併後所設置的體育學院,擁有專業運動訓練與體育研究所及多個運動領域學系,並以體育作為該校重要發展主軸。該校也致力打造「金牌選手基地」,為我國競技運動與體育產業培養優秀人才。

三、臺北市立大學與國立大學有何不同?

在臺灣的高等教育系統,國立大學由教育部直接管轄,預算來源主要來自中央政府。而臺北市立大學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預算大多來自地方政府的資源配置。以下列出幾項主要差異:

比較項目 臺北市立大學(市立) 國立大學
隸屬關係 直轄市政府(臺北市政府) 中央教育部
經費來源 地方政府經費補助、市府計畫、學校自籌 中央政府預算、教育部補助、學校自籌
名稱冠詞 「市立」 「國立」
特色定位 結合都市發展需求、培養地方師資及發展人才為目標 偏重多元學術研究,範圍遍及自然科、醫學、社科等全方位
升學知名度 在師資、運動領域具一定聲譽,整體規模較精巧 國家及社會整體認知度高,校友資源相對豐富
學費收取 公立大學學費水準,比私立大學低,相較部分國立大學略為優惠 公立大學學費標準,一般與市立、國立互有相近

市立大學是否也算「公立」?

是的,市立大學依然屬於「公立大學」。只是行政層級與國立大學有別,不同於國立大學受中央政府管理,市立大學是由地方政府管理。臺北市立大學繳納的學雜費,也與其他國立公立大學相當接近,甚至在部分學院或項目上更為優惠,整體而言仍保有公立大學的定位與福利。

四、校園分布與特色資源

1. 博愛校區

  • 位置: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鄰近國家圖書館、中正紀念堂、西門町、北門等人文薈萃之地。
  • 特色
    • 校地雖小,卻能有效整合教學與行政大樓,學生換教室與辦事較便利。
    • 交通非常方便,可搭捷運至中正紀念堂站或小南門站,亦鄰近臺北車站。
    • 餐飲選擇多,生活機能齊備,且可利用臺北市豐富的在地文化、博物館、美術館作為學習資源。

2. 天母校區

  • 位置:臺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101號,鄰近天母棒球場及天母商圈,環境舒適且富有休閒氛圍。
  • 特色
    • 設有體育學院及市政管理學院,提供運動科學、競技運動、城市研究等領域學習。
    • 鄰近文化生活區,適合戶外教學及運動訓練之發展,也能與在地居民共同推動社區服務。
    • 校地較博愛校區寬敞,運動設施與休閒空間完善。

五、學術與研究資源

  1. 師資培育優勢
    繼承自過去的「師專」與「教育大學」傳統,臺北市立大學在教育類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培養了無數國小與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的優秀師資。師生實習與見習機會豐富,與臺北市國民教育體系互動密切。
  2. 體育運動研究
    前身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曾孕育許多國家代表選手,現今仍在競技運動與體育研究領域保有絕佳口碑。畢業生在運動產業、教練與管理等領域都相當活躍。
  3. 市政與都市研究
    臺北市立大學定位為「都會特色創新大學」,透過「市政管理學院」,致力於城市發展、都市產業經營、衛生福利等領域的培育與研究,同時藉由與市府部門合作,讓學生更能理解並參與都市治理與政策規劃。
  4. 跨領域與國際化
    除了教育、體育與市政領域外,該校也積極推動人文藝術、自然科學、數位學習、語言治療等多元領域之學術發展,並將此視為未來教學方向之一。透過海外姐妹校交換、移地教學及跨國研討會的辦理,打造高國際移動力的校園環境。
  5. 學生支援與活動
    校內除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選擇,也會利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經費,開設免費的自主學習課程,如外語進修、專業證照與就業力提升課程等,輔助學生多元發展。透過體育處、學生事務處等單位的協助,也常辦各類比賽、社團活動,讓學生得以在專業與休閒之間取得平衡。

常見問題

臺北市立大學是國立大學嗎?

解答:不是。臺北市立大學是由臺北市政府所管轄,屬於市立公立大學,而非國立大學。

既然是市立,那它還算公立大學嗎?

解答:是的。公立大學可分「國立」與「市立」,前者歸中央政府管理,後者受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管理。臺北市立大學即為市立公立大學。

臺北市立大學的學費與國立大學相較如何?

解答:一般學費水準與國立大學相近,甚至某些學院收費更優惠。相較於私立大學,負擔更低。

若想成為國小教師,就讀臺北市立大學有優勢嗎?

解答:臺北市立大學源自於歷史悠久的教育大學系統,有完整的師資培育課程,畢業後可考取教師資格考試,並參加教師甄試。該校不僅有教學資源,也與臺北市學校系統密切合作。

體育領域發展在臺北市立大學是否能得到足夠支援?

解答:該校在體育學院傳統下,孕育了許多優秀選手與教練,有專業研究所、完備的運動設施與校外場地。多位競技運動選手都畢業自該校或曾在校內進行訓練。

學校資源是否足以支援跨領域研究或國際交流?

解答:臺北市立大學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網絡,與全球多所大學締結姊妹校,也有交換學生計畫及多樣海外移地教學機會。校內多元領域的研究機制亦相當完備。

總結

臺北市立大學雖與國立大學在行政隸屬上有明顯差異,但作為一所「市立公立大學」,其擁有悠久的師範教育背景與體育菁英培養傳統。在教育、體育以及市政管理等領域均具備深厚實力,且結合臺北市的人文、政治與社會資源,發展出專屬於「都會型大學」的多元教學與研究特色。對學生而言,臺北市立大學不僅擁有公立大學的資源與學費優勢,也能在充足的都市環境和產學合作下獲得更多元的學習體驗。如果你正猶豫想就讀一所優勢領域鮮明、地處臺北市中心並兼具師資與體育傳統的公立大學,臺北市立大學絕對是值得列入考量的好選擇。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