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尺寸:從16K到A5,所有規格、用途與選購技巧一篇搞定

當您走進文具店或是在網路商城選購筆記本、工商日誌等商品時,是否常常對「16K」、「25K」、「32K」這些紙張尺寸標示感到困惑?雖然我們對國際標準的 A4、A5 尺寸相對熟悉,但這些特有的「開數 (K)」規格卻是台灣市場的主流。這些數字代表什麼?它們和 A、B 系列尺寸該如何換算?不同的尺寸又各自適合哪些用途?

選擇一本尺寸合適的筆記本,是提升學習與工作效率的第一步。本文將為您深入解析台灣常見的筆記本尺寸規格,從「開數」的由來到各尺寸的詳細介紹,並提供清晰的紙張尺寸對照表與實用選購技巧,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幫助您無論是為自己挑選,或是為企業訂製工商日誌,都能精準找到最符合需求的完美尺寸。

「開數 (K)」是什麼?台灣筆記本尺寸的由來

在深入瞭解各種尺寸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開數 (K)」這個術語在紙張尺寸中的根本意義。

「開數」源自印刷業的術語,指的是一張「全開」的大尺寸原紙,可以被裁切成多少份相同大小的紙張,是計算印刷品成本的基礎。舉例來說,「16開」或「16K」就意味著一張全開紙可以剛好裁切成 16 份。數字越大,代表每份紙張的尺寸越小。

在台灣,印刷常用的全開紙主要有兩種規格,這也是造成尺寸略有差異的根源:

  1. 四六版 (B 版):全開尺寸約為 78.7 x 109.2 cm (31" x 43")。其裁切出來的尺寸與國際標準的 B 系列(如 B4, B5)較為接近。

  2. 菊版 (A 版或 G 版):全開尺寸約為 63.5 x 88.9 cm (25" x 35")。其尺寸體系與國際標準的 A 系列(如 A4, A5)較為接近。

因此,同樣是「16K」,使用四六版或菊版原紙裁切,最終尺寸會有些微不同。不過,在筆記本市場上,通常已形成約定俗成的尺寸,一般所稱的 16K 指的是 B5 尺寸,而 25K 則對應 A5 尺寸。

常用筆記本尺寸詳解與用途分析

瞭解了基本概念後,讓我們來看看市面上最常見的幾種筆記本款式,以及它們各自的特色與最佳用途。

16K (約等於 B5 尺寸)

  • 裁切後內頁尺寸約:18.8 x 25.8 cm

  • 特色:這是最受歡迎的工商日誌尺寸之一,尺寸接近A4大小,提供非常寬敞的書寫空間。無論是繪製圖表、心智圖,還是進行詳細的會議記錄、課堂筆記,都綽綽有餘。

  • 推薦用途:學術筆記、辦公會議紀錄、專案規劃、需要大量資訊整理的場合。由於尺寸較大,較適合定點使用,例如辦公桌或書房。

18K

  • 裁切後內頁尺寸約:17 x 25 cm

  • 特色:尺寸介於 16K 與 25K 之間,比 16K 稍窄一些,但仍保有充足的書寫面積。在一些特定的作業簿或專題紀錄本中較為常見。

  • 推薦用途:作業筆記本、專題報告草稿、個人學習整理。

25K (約等於 A5 尺寸)

  • 裁切後內頁尺寸約:14.5 x 20.5 cm

  • 特色:這是市場上最經典、最萬用的筆記本尺寸,大小適中,兼顧了書寫空間與便攜性。其內頁尺寸正好是 A4 紙的一半,也就是A5大小,放進多數包袋中都毫不費力。

  • 推薦用途:個人日誌、手帳、充滿溫度的手寫筆記、讀書心得、日常待辦事項、旅行筆記。如果您正在猶豫不知該選哪個尺寸,選擇 25K 通常不會錯。

32K (約等於 B6 尺寸)

  • 裁切後內頁尺寸約:12.4 x 18 cm

  • 特色:比 25K 更小巧輕便,易於單手掌握和攜帶。書寫空間雖不如前兩者,但對於記錄重點、靈感和行程規劃來說已相當足夠。

  • 推薦用途:隨身備忘錄、行事曆、重點式筆記、待辦清單。適合追求輕便、不需長篇大論的記錄者,也深受需要隨時記錄的商務人士和上班族喜愛。

48K

  • 裁切後內頁尺寸約:9.5 x 17.5 cm

  • 特色:被稱為「口袋本」或「文庫本」,造型精巧,可以輕鬆放進口袋或小包中,是隨手記錄的最佳選擇。

  • 推薦用途:旅行日記、靈感速記、外語單字卡、購物清單。適合需要在任何時刻都能立即捕捉思緒的使用者。

筆記本紙張尺寸對照總表

為了讓您更直觀地比較,我們將上述尺寸整理成一個完整的對照表:

台灣常用稱呼

國際標準尺寸 (相近)

實際內頁尺寸 (約略 cm)

主要特色與推薦用途

G8K

A4

21 x 29.7 cm

國際標準辦公文件尺寸,書寫空間最大,適合文件列印與歸檔。

16K

B5

18.8 x 25.8 cm

空間寬敞,最適合會議記錄、課堂筆記等需要大量書寫的場合。

18K

17 x 25 cm

尺寸特殊,提供足夠的書寫空間,常用於作業本。

25K

A5

14.5 x 20.5 cm

最受歡迎的萬用尺寸,兼顧書寫性與便攜性,適合手帳、日記。

32K

B6

12.4 x 18 cm

輕巧便攜,適合做重點記錄、待辦清單、隨身行事曆。

48K

9.5 x 17.5 cm

口袋尺寸,可隨身攜帶,用於記錄突發靈感或重要備忘。

G32K

A6

10 x 15 cm

比 48K 略寬,同樣屬於方便攜帶的掌上型尺寸。

內頁尺寸 vs. 成品尺寸:不可忽略的細節

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是:上述的「K數」尺寸,通常指的是「內容頁」裁切後的尺寸。

筆記本的最終「成品尺寸」會因為封面材質、顏色與加工方式而有所增加。除了封面與裝訂,有些客製化款式還會加上布標或皮標等細節,這些都會影響最終的厚度與質感。

裝訂方式的影響

  • 封面影響:一本使用厚實 PU 皮革封面的 25K 精裝筆記本,其整體長寬會比使用薄美術紙封面的同尺寸筆記本大上幾毫米。

  • 裝訂方式影響:不同裝訂方式,對尺寸和使用體驗影響甚大。

    • 活頁筆記本:因為有金屬鐵夾或塑鋼夾具,其寬度會明顯大於同尺寸的線圈本或平裝本,但優點是方便隨時抽換或增加頁面。市面上的內頁種類也最多元,從橫線、方格到空白頁應有盡有,甚至可以添加資料袋等配件,自由度最高。

    • 精裝/平裝筆記本:這類筆記本的封面黏合書背,內頁是固定的,無法抽換單張內容,但整體更為輕薄。

因此,在選購時,特別是當您需要將筆記本放入特定的保護套或包袋隔層時,除了參考 K 數,最好也確認產品標示的實際成品尺寸,或預留一些緩衝空間。

常見問題 (FAQ)

Q1: 16K 和 A4 哪個比較大?

A: A4紙張尺寸 (21 x 29.7 cm) 比 16K 的內頁 (約 18.8 x 25.8 cm) 要更大。不過,一本加上封面的 16K 精裝或活頁筆記本,其整體的A4大小視覺感有時會讓人感覺兩者很接近。

Q2: 為什麼市面上同樣標示 25K 的筆記本,實際尺寸會有些微差異?

A: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如文章所述,裁切的「全開」原紙可能有「四六版」與「菊版」的區別,導致尺寸源頭就不同。第二,也是最常見的原因,是各家廠商的封面厚度、邊緣處理和裝訂方式不同,造成最終成品尺寸的些微差異。

Q3: 如果我要客製化工商日誌,應該告訴廠商 K 數還是公分尺寸?

A: 在台灣的產業環境中,直接說「16K」或「25K」,廠商就能理解您要的大致規格,這是很常見的溝通方式。但為了達到最精準的溝通、避免任何認知誤差,強烈建議直接提供您期望的成品長寬公分(cm)尺寸。這樣可以確保我們提供的客製化服務與最終產品完全符合您的預期,特別是在有特定設計需求時。

Q4: A系列和B系列很常見,那C系列紙張是用來做什麼的?

A: C系列的紙張尺寸主要是為了搭配A系列紙張而設計的,最常見的用途是製作信封。其尺寸設計的邏輯是讓A系列紙張可以剛好放入,例如,一張不需摺疊的A4紙張,可以完美地放進C4信封中;而將A4紙張對摺成A5大小後,則正好可以裝入C5信封。

總結

從大空間的 16K 到口袋大小的 48K,每種筆記本尺寸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最適當的舞台。希望透過本篇詳細的指南,您已經對台灣特有的「開數」系統有了清晰的認識。總結來說,只要記住 16K 約等於 B5、25K 約等於 A5 這兩個最關鍵的對應,並理解內頁與成品尺寸的差異,您就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無論是追求便攜性還是書寫空間——做出最明智的選擇,找到那本陪伴您記錄生活、激發創意的完美筆記本。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