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耳朵發炎又臭又癢?獸醫親授5大預防妙招,告別反覆感染惡夢!

您是否注意到家中的狗狗最近頻繁甩頭、用後腳搔抓耳朵,或是在親近牠時聞到一股難聞的異味?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其實是狗狗的耳朵健康發出警訊的重要信號。狗狗耳朵發炎是狗狗第二常見的就診原因,尤其對於垂耳、過敏體質或居住在潮濕環境的狗狗來說,更是揮之不去的困擾。

若飼主輕忽這些早期症狀,可能會從單純的外耳炎惡化為更深層的感染,不僅讓毛孩承受巨大痛苦,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本篇將為您深入解析狗狗耳朵發炎的根本原因、如何辨識關鍵症狀、專業的治療方式、相關費用,並提供一套完整的日常預防護理指南,幫助您成為守護毛孩耳朵健康的專家。

為什麼狗狗的耳朵容易發炎?揭開6大常見原因

狗狗的耳朵構造與人類大不相同,其獨特的「L型」狗狗耳道(先垂直後水平)結構,使得通風不良,容易積聚濕氣、耳垢和碎屑,形成一個溫暖潮濕、適合病菌滋生的環境。以下是導致耳朵發炎的六大主要原因:

品種與耳朵構造

  • 垂耳犬:黃金獵犬、可卡犬、米格魯、巴吉度獵犬等垂耳品種,下垂的耳朵會蓋住耳道口,嚴重影響通風,形成悶熱的耳道環境。

  • 耳道多毛犬:貴賓犬、雪納瑞等梗犬,耳道內生長濃密的毛髮,容易阻礙耳垢排出並吸附濕氣。

  • 結構異常犬:沙皮狗的耳道天生較狹窄,而鬥牛犬的耳朵皺褶多,這些都增加了清潔難度與藏汙納垢的風險。

濕氣與環境因素

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是耳朵發炎的溫牀。此外,狗狗洗澡、游泳或玩水後,若未能徹底將耳道擦乾,殘留的水分會為細菌和酵母菌(黴菌)提供完美的繁殖條件。

病原體感染

  • 細菌與酵母菌:當耳道內的菌叢失衡或皮膚屏障受損時,如酵母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就會大量增生,引起感染與皮膚炎。

  • 耳疥蟲 (耳蟎):這是一種常見的耳道寄生蟲,尤其好發於幼犬或來自收容所的犬隻。耳疥蟲以皮屑和組織液為食,其活動會引起劇烈搔癢和大量深咖啡色分泌物、狀似咖啡渣的耳垢,是個麻煩的耳朵問題。

過敏反應

食物過敏或環境過敏(如花粉、塵蟎)是造成慢性、反覆性狗狗耳朵發炎的元兇之一。這種過敏問題常引發皮膚炎,導致全身皮膚(包括耳道內皮膚)發炎、發紅,進而引發二次性的細菌或酵母菌感染。

異物刺激

在戶外活動時,草籽、小樹枝、灰塵甚至脫落的毛球,都可能掉入耳道深處造成刺激與發炎。

不當的清潔與護理

過度清潔會破壞耳道內健康的菌叢平衡與保護性油脂;而使用棉花棒等不當工具,則可能將耳垢推向更深處,甚至弄傷脆弱的耳道黏膜,反而更容易引起發炎。

我的狗狗耳朵發炎了嗎?飼主必知的5大警訊

發炎初期的症狀可能很輕微,但只要細心觀察,就能及早發現。若您的狗狗出現以下任何症狀,都應提高警覺:

行為改變

最明顯的警訊是頻繁且用力地「甩頭」、用後腳或前爪「搔抓耳朵」,或是在傢俱、牆角「摩擦頭部」。觸摸其耳部時,狗狗可能會嗚咽、退縮或表現出疼痛攻擊行為。

外觀變化

健康的耳道應是淡粉色且乾淨的。發炎時,外耳廓和耳道內部會變得「紅腫」、「摸起來有熱感」。嚴重時,耳廓可能因劇烈搔抓導致血管破裂,形成充滿血液的「耳血腫」。

異常分泌物

分泌物的顏色和質地是判斷病因的重要線索:

  • 深褐色或黑色:這種咖啡色分泌物通常是酵母菌感染或耳疥蟲的特徵,常伴隨蠟狀或乾燥的碎屑。

  • 黃色或綠色膿樣:多為細菌感染的跡象,質地較為濕黏。

難聞異味

發炎的耳朵會散發出酸臭、腐敗或甜膩的異味,這是細菌或酵母菌代謝產生的味道,也是非常明確的指標。

嚴重症狀

若感染擴散至中耳炎或內耳,狗狗可能會出現「頭部歪斜」、「失去平衡感」、原地打轉、眼球震顫、噁心嘔吐,甚至聽力下降等神經症狀,此時必須立即就醫。

狗狗耳朵發炎的獸醫診斷與治療費用

一旦發現疑似症狀,應盡快尋求獸醫師協助。大多數耳朵發炎無法自行痊癒,拖延治療只會讓病情惡化。獸醫師會透過耳鏡詳細檢查耳道狀況,並採集分泌物樣本在顯微鏡下分析,以確定是細菌、酵母菌還是耳疥蟲所引起,從而對症下藥,決定最佳治療方式。

以下為狗狗耳朵發炎的一次療程預估費用(以新台幣計),實際價格可能因地區與診所規模而異:

項目

價格區間(新台幣)

說明

初診掛號+耳鏡檢查

300 – 600

獸醫師的基本診察與評估。

耳道分泌物抹片檢查

300 – 500

在顯微鏡下鑑別感染源,是精準用藥的關鍵。

專業耳道清潔處理

300 – 800

清除深層耳垢與分泌物,讓藥物能有效作用。

外用耳藥水或耳膏

400 – 1,000

包含抗生素、抗黴菌或抗發炎成分的藥物。

總預估費用

1,300 – 2,900+

若需口服藥、打針或後續回診,費用將會更高。

預防勝於治療:守護狗狗耳朵健康的5大日常護理祕訣

與其花費心力與金錢治療,不如從日常做好預防。以下五個關鍵技巧能有效降低耳朵發炎的風險:

定期且正確地清潔

  • 頻率:健康的狗狗約每週清潔1次即可,垂耳或易發炎犬隻可增加至2次。

  • 步驟

    1. 使用獸醫師推薦的「溫和、不含酒精」的潔耳液。

    2. 將狗狗的耳朵輕輕提起,把潔耳液倒入耳道,直到快要滿出來。

    3. 溫柔地按摩耳朵根部軟骨處約20-30秒,會聽到「咕啾」聲,幫助軟化耳垢。

    4. 放開手,讓狗狗自然地將潔耳液和污垢甩出。

    5. 最後用棉花球或紗布,將外耳道及甩出的髒污擦拭乾淨即可。

  • 禁忌:絕對不要使用棉花棒,它會將髒污推得更深並可能傷害耳膜。

隨時保持耳朵乾燥

每次洗澡或游泳後,務必用乾毛巾或棉花球將狗狗的耳朵內外徹底擦乾。必要時,可使用吹風機的「冷風」或「微溫風」檔位,保持安全距離吹乾耳道。

適度修剪耳毛

對於貴賓、雪納瑞等耳毛濃密的品種,可請專業美容師或獸醫定期適度修剪或拔除耳道內的毛髮,以增加通風性。同時,定期修剪指甲也能避免狗狗因搔癢而抓傷耳朵。

管理過敏問題與飲食

如果懷疑是過敏引起的慢性耳炎,應與獸醫師討論進行食物排除測試或過敏原檢測。補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或保健品(如魚油),有助於減輕皮膚的發炎反應。

維持乾燥的生活環境

在潮濕的季節,可使用除濕機來降低室內濕度,並確保狗狗的睡窩通風、乾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常見問題 (FAQ)

Q1: 狗狗耳朵發炎會自己好嗎?

A: 極少數輕微刺激可能自行緩解,但絕大多數由細菌、酵母菌或耳疥蟲引起的感染「不會」自己好。置之不理通常會導致病情惡化,轉為慢性發炎,甚至引發中耳炎或內耳炎等嚴重併發症。

Q2: 狗狗耳朵有咖啡色分泌物是什麼意思?

A: 狗狗耳朵出現深咖啡色分泌物、黑色、像咖啡渣或泥狀的耳垢,通常是「酵母菌感染」或「耳疥蟲寄生」的典型特徵,常伴隨濃烈的異味與搔癢感。

Q3: 我可以用棉花棒幫狗狗清耳朵嗎?

A: 絕對不可以。狗狗的L型耳道結構使得棉花棒無法有效清潔,反而會將耳垢和病菌推向耳道深處,增加感染風險,甚至可能戳傷耳膜,造成永久性傷害。請務必使用潔耳液搭配棉花球或紗布清潔。

Q4: 狗狗的耳疥蟲會傳染給人嗎?

A: 耳疥蟲具有高度傳染性,主要在貓狗耳朵之間傳播。人類雖然「不是」其主要宿主,不會在人耳內定殖,但免疫力較低或皮膚敏感的人在接觸患病寵物後,偶爾可能會在皮膚上出現暫時性的紅疹或搔癢等過敏反應。

Q5: 多久幫狗狗清潔一次耳朵比較好?

A: 這取決於寵物品種、生活型態和個體狀況。一般建議「每週1-2次」作為日常保養,維護耳朵健康。垂耳犬、油脂分泌旺盛或有發炎病史的狗狗可能需要更頻繁的清潔。過度清潔同樣有害,若不確定,可諮詢您的獸醫師。

總結

狗狗耳朵發炎是一個「預防遠勝於治療」的健康問題。透過理解其成因、辨識早期症狀,並養成定期、正確的清潔習慣,絕大多數的耳道問題都能被有效控制。飼主的細心觀察與積極護理是毛孩舒適生活的最大保障。一旦發現任何異常,切勿拖延,及時尋求專業獸醫師的診斷與治療,才能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傷害毛孩健康的慢性折磨。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