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公司(Nestlé S.A.),一家起源於瑞士韋威(Vevey)的跨國食品與飲料公司,其品牌影響力深植全球消費者的每日生活。秉持著「優質食品,美好生活」(Good Food, Good Life)的宗旨,雀巢不僅是全球營收最高的食品製造商,其業務版圖更從嬰幼兒營養品、咖啡、乳製品,擴展至寵物食品、健康科學等多元領域。
這家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企業,從創辦人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為解決嬰兒營養問題的一份初心開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全球化的併購浪潮,以及無數的市場挑戰與食安風波。
本文將深入剖析雀巢的百年發展歷程、龐大的品牌王國、獨特的經營策略、在大中華區的深度耕耘,以及其光環背後所面臨的爭議與挑戰,並探討其如何透過食物的力量,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而完整的雀巢帝國全貌。
百年發展歷程:從韋威小鎮到全球巨擘
雀巢的崛起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歷了漫長的合併、擴張與轉型,才奠定其今日的行業龍頭地位。
1.1 創始與奠基(1866年 – 1905年)
雀巢的歷史可追溯至兩個獨立的企業實體。1866年,美國佩奇兄弟(Charles and George Page)在瑞士成立了「英瑞煉乳公司」(Anglo-Swiss Condensed Milk Company),利用歐洲優質的奶源生產煉乳。僅一年後的1867年,德籍藥劑師亨利・雀巢先生,為瞭解決當時因社會需求而生的極高嬰兒死亡率問題,成功研發出一種以牛奶及燕麥為主的米麥精產品——「farine lactée」。他以其家族姓氏「Nestlé」(在德語中意為「鳥巢」)命名,並以一個溫馨的鳥巢圖案作為商標,象徵著關愛與哺育。
這兩家公司在創立初期便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競爭,雙方都開始生產對方的核心產品——煉乳與嬰兒食品。最終,在長達數十年的商戰後,兩家公司於1905年正式合併,成立了「雀巢英瑞牛奶公司」(Nestlé and Anglo-Swiss Milk Company),為日後雀巢的全球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戰時擴張與品牌塑造(1905年 – 1947年)
二十世紀上半葉,兩次世界大戰成為雀巢發展的關鍵催化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政府對煉乳和巧克力等耐久食品的需求激增,為雀巢帶來了龐大的訂單。為應對原料短缺和跨境貿易限制,公司在美國和澳洲等地收購工廠,戰爭結束時,其全球工廠數量已達40家。
戰後,公司一度面臨需求下降的危機,但也促使其進行現代化管理改革。1938年,為瞭解決巴西咖啡豆產能過剩的問題,雀巢應巴西政府之邀,歷經多年研發,推出了革命性的產品——「雀巢咖啡」(Nescafé),這款速溶咖啡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飲用習慣,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美軍的標準補給品,使其品牌風靡全球。1947年,雀巢合併了以生產美極(Maggi)湯料和調味品聞名的瑞士Alimentana公司,正式更名為「雀巢Alimentana公司」,進一步擴大了其在廚房調理食品領域的版圖。
1.3 全球併購浪潮與多元化發展(1948年 – 2016年)
二戰後,雀巢有限公司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開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全球併購,迅速將業務觸角延伸至各個食品領域。
-
冷凍食品與冰淇淋:自1960年代起,陸續收購了瑞士冰淇淋品牌Frisco、速凍食品品牌Findus以及美國冷凍食品巨頭Stouffer's。2016年10月,雀巢與英國冰淇淋企業R&R合作,成立合資企業Froneri。
-
糖果與巧克力:1988年,收購了擁有奇巧(Kit-Kat)和聰明豆(Smarties)等知名品牌的英國糖果公司Rowntree Macintosh,極大豐富了其糖果巧克力產品線。
-
寵物食品:1985年收購美國寵物食品品牌「喜躍」(Friskies),並在2001年收購普瑞納(Ralston Purina),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寵物食品公司之一。
-
飲用水:1992年收購法國沛綠雅(Perrier)集團,後續又將義大利聖沛黎洛(S.Pellegrino)和Acqua Panna等頂級礦泉水品牌納入麾下。
-
營養與健康科學:1974年,雀巢首次跨足食品領域之外,入股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萊雅(L'Oréal)。2007年收購諾華醫療營養(Novartis Medical Nutrition)和嬰兒食品品牌嘉寶(Gerber)。2011年,更具前瞻性地成立了「雀巢健康科學(Nestlé Health Science)」和「雀巢健康科學研究院」,專注於開發預防和治療慢性病的科學營養解決方案,提供多樣的營養保健食品。2012年,以118.5億美元的巨資收購了輝瑞旗下的惠氏營養品(Wyeth Nutrition),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領導地位。
1.4 深耕大中華市場
雀巢在大中華區的佈局歷史悠久,並透過一系列的投資與收購,實現了深度在地化。
-
中國大陸:早在1908年,雀巢便在上海設立了銷售辦事處。改革開放後,於1988年在東莞與當地企業合資設廠,生產即溶咖啡。1999年,成功收購中國調味品領導品牌「太太樂」。2011年,先後收購廈門「銀鷺」60%的股權(後於2020年11月出售)和中國最大糖果製造商之一的「徐福記」60%股權。至2025年,雀巢完成對徐福記剩餘40%股權的收購,實現全資控股。如今,雀巢在中國大陸已擁有22家工廠、多個研發與創新中心,員工人數超過2.6萬名。
-
台灣: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可追溯至1956年6月6日的核準設立。1994年,雀巢收購了台灣第一家乳品公司「福樂食品」的全部股權及商標。多年來,台灣雀巢不僅引進了集團旗下的多元化產品,更積極推動在地化發展。其總部位於台北市內湖區,資本額為新台幣1億元。
1.5 邁向未來的轉型與調整(2017年至今)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雀巢持續進行業務組合的優化與轉型。
-
強化核心業務:2018年5月,雀巢以71.5億美元與星巴克達成全球咖啡聯盟協議,獲得了在全球範圍內星巴克門市以外通路銷售其包裝咖啡產品的永久性權利,極大強化了其在咖啡市場的領導地位。
-
聚焦健康科學:持續加碼健康領域,收購了加拿大保健品公司Atrium Innovations和植物基營養品牌Orgain的多數股權,以滿足當代消費者的多元營養需求。
-
業務剝離:為優化資產結構,雀巢也進行了一系列業務剝離,包括出售眼科護理業務愛爾康(Alcon)、皮膚健康業務(後更名為高德美Galderma)以及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眾瓶裝水業務。
企業組織與經營策略
雀巢的成功不僅在於其龐大的品牌組合,更在於其獨特的全球管理架構與經營哲學。
2.1 全球組織架構
雀巢採用一種兼具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矩陣式管理結構。其大部分食品與飲品業務按地理區域劃分,直至2024年底的架構調整前,主要分為五大區域:北美區(NA)、拉丁美洲區(LATAM)、歐洲區(EUR)、亞洲、大洋洲與非洲區(AOA)及大中華區(GCR)。自2025年1月起,為進一步簡化結構,將合併為美洲區(AMS)、歐洲區(EUR)以及包含大中華區的AOA區。
此外,部分具有全球特性的業務,如奈斯派索(Nespresso)、雀巢健康科學等,則進行全球統一管理,以確保品牌策略的一致性,同時也提供眾多工作機會。
雀巢集團董事會與高階管理團隊
以下為雀巢公司截至2024年的部分主要管理人員名單,體現了其全球化的領導團隊結構。
董事會成員 (部分) |
職位 |
---|---|
保羅・薄凱 (Paul Bulcke) |
董事會主席、前首席執行官 |
馬克・施奈德 (Mark Schneider) |
首席執行官 |
帕布羅・伊斯拉 (Pablo Isla) |
Inditex集團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盧卡・馬斯特里 (Luca Maestri) |
蘋果公司首席財務官 |
梁玉媚 (Chris Leong) |
施耐德電氣全球首席營銷官 |
執行董事會成員 (部分) |
職位 |
---|---|
馬克・施奈德 (Mark Schneider) |
首席執行官 |
安娜・曼茨 (Anna Manz) |
首席財務官 |
洛朗・弗雷克斯 (Laurent Freixe) |
拉丁美洲區首席執行官 |
張西強 (David Zhang) |
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
紀堯姆・勒・昆夫 (Guillaume Le Cunff) |
歐洲區首席執行官 |
斯特凡・帕爾澤 (Stefan Palzer) |
首席技術官 |
2.2 獨特的經營哲學
雀巢的經營策略核心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權限徹底分散(Decentralization):雀巢被形容為一個「模塊組合」的企業。公司給予各地區和各業務單元高度的自主權,使其能夠根據當地文化、口味和消費習慣,靈活調整產品和行銷策略。例如,僅雀巢咖啡一個品牌,在全球就有超過100種不同的配方和口味。
-
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這是雀巢企業社會責任的商業哲學,也是其核心價值之一。此理念超越傳統的慈善公益,旨在將社會價值與商業策略緊密結合。雀巢認為,企業的長期成功與其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密不可分。CSV的三大支柱是:為個人和家庭提供營養、改善農村社區生活、以及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致力於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
強大的研發實力:研發是雀巢保持競爭優勢的引擎。公司擁有食品行業內規模最大的研發網絡,全球員工人數中超過5,000名是科學家,他們致力於從營養健康到食品安全、從口味質地到生產工藝的各項創新,追求卓越的health and wellness。
2.3 品牌徽標的演進
雀巢的鳥巢徽標是全球最具辨識度的商標之一。其演變歷程反映了公司的發展與品牌策略的調整。
-
1868年:創辦人亨利・雀巢將其家族徽章(一隻鳥在巢中)進行修改,加入了三隻嗷嗷待哺的幼鳥,巧妙地將品牌與其嬰兒食品的哺育特性聯繫起來。
-
1938年:首次將圖案與「Nestlé」字樣結合,形成統一的品牌標識。
-
1988年:隨著公司業務的極大擴展,為適應更現代的視覺形象,鳥巢中的幼鳥從三隻簡化為兩隻。
-
2015年至今:對圖案和字體進行了微調,線條更為簡潔、柔和,並將圖案顏色從灰色調整為更自然的棕色,使其形象更具親和力與現代感。
龐大的品牌王國
雀巢旗下擁有超過2,000個品牌,涵蓋了從清晨一杯咖啡到深夜寵物食品的方方面面。以下是其主要品牌類別及代表品牌:
產品類別 |
主要品牌 (國際/在地名稱) |
簡介 |
---|---|---|
咖啡系列 |
Nescafé (雀巢咖啡), Nespresso (奈斯派索), Nescafé Dolce Gusto (多趣酷思), Starbucks Retail (星巴克零售產品), Blue Bottle Coffee (藍瓶咖啡) |
涵蓋速溶、膠囊、即飲、烘焙咖啡豆等多種形式,並提供膠囊咖啡機,滿足不同消費層次和場景的需求。 |
孕婦及嬰幼兒營養 |
NAN (能恩), S-26/Wyeth (惠氏/啟賦), Gerber (嘉寶), Nestlé Mom (雀巢媽媽) |
從孕期營養補充到嬰幼兒配方奶粉、輔食,提供生命最初1000天的全面營養解決方案。 |
乳製品與飲品 |
Klim (克寧), Nido, Bear Brand, Milo (美祿), Nestea (雀巢茶品/雀巢冰爽茶), Eagle (鷹嘜煉奶) |
服務各年齡層的成人奶粉、巧克力麥芽飲品、茶飲及煉乳等經典產品。 |
瓶裝水 |
Perrier (沛綠雅), S.Pellegrino (聖沛黎洛), Acqua Panna, Vittel, Nestlé Pure Life (雀巢優活) |
在不同國家擁有眾多國際頂級和區域性的礦泉水及純淨水品牌。 |
巧克力與糖果 |
KitKat (奇巧), Smarties (聰明豆), Crunch (甘脆), Frutips (能得利), Polo (寶路), Hsu Fu Chi (徐福記) |
擁有眾多全球知名的巧克力棒、糖果品牌,並透過徐福記深耕華人休閒零食市場,其全球銷售表現亮眼。 |
冰品 |
Häagen-Dazs (哈根達斯, 僅限美加), Dreyer's, Mövenpick (莫凡彼), Drumstick, 8次方, 雪餈, 五羊牌 (原) |
在全球各地擁有眾多受歡迎的冰淇淋品牌,滿足不同市場的口味偏好。 |
廚房調理 |
Maggi (美極), Thomy, Buitoni, Tai Tai Le (太太樂) |
提供湯料、醬料、調味品、義大利麵等,是家庭和專業廚房的得力助手。 |
穀物早餐 |
Cheerios, Fitness, Koko Krunch (可可脆片), Cini Minis |
與通用磨坊合資成立「全球穀物夥伴」,生產銷售多款受歡迎的早餐穀物。 |
寵物食品 |
Purina Pro Plan (冠能), Friskies (喜躍), Fancy Feast, Dog Chow, Monpetit (貓倍麗) |
旗下普瑞納是全球領先的寵物食品公司,提供科學配方的貓糧、狗糧及零食。 |
雀巢健康科學 |
Nutren (佳膳), Boost (立攝適), Peptamen, Garden of Life, Vital Proteins |
提供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口服營養補充品及維生素保健品。 |
專業餐飲 |
Nestlé Professional |
為餐廳、飯店、辦公室等商用客戶提供一站式的食物與飲品解決方案。 |
台灣雀巢:在地化發展與社會責任
台灣雀巢作為集團全球佈局的重要一環,不僅是產品的銷售平台,更是一個積極實踐在地化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典範。
4.1 公司概況與沿革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及相關公開資料,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於1956年(民國45年)設立,至今已在台灣深耕超過60年。現任代表人為羅台青女士。公司不僅有核心的食品飲料業務,其旗下高端咖啡品牌「奈斯派索」(Nespresso)在台灣也設有多家分公司及精品店,遍佈台北、新北、新竹、台南、高雄等地。
4.2 人才理念與福利
台灣雀巢致力於打造多元共融的友善職場環境,並因此屢獲殊榮。其福利制度極具吸引力,包括:
-
優於法規的休假:提供全薪育兒支持假(主要照顧者18週,次要照顧者28天),此政策採「性別中立」的「照顧者」概念,鼓勵所有性別的員工共同參與育兒。此外,還有12天全薪病假及彈性休假。
-
彈性工作制度:實施彈性上下班及混合辦公模式(如每週兩天遠距辦公)。
-
完善的福利與培訓:提供國內外旅遊補助、三節獎金、員工購物優惠、語言及職能培力訓練等。
這些措施使台灣雀巢的生育率遠高於全台平均,且產後留職率連續多年達到100%,證明瞭友善家庭政策與企業營運成長可以相輔相成。
4.3 企業永續與社會共好
台灣雀巢將總部的「創造共享價值」(CSV)理念,發展為在地的「BEST」四大永續方針:商業(Business)、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ety)及人才(Talent)。
-
環境永續:率先完成在地組織的碳盤查,並建立了台灣「食用乳粉」的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旗下6支奶粉產品獲得碳足跡標籤。此外,早在2019年便移除奶粉罐的塑膠蓋和量匙,並全面汰換利樂包裝的塑膠吸管,致力於減塑與包材回收。
-
社會共好:
-
雀巢健康兒童計畫:自2010年起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推行「nestlé for healthier kids」計畫,深入全台國小校園,推廣均衡飲食和健康生活,迄今已影響數十萬學童。此計畫更榮獲2018年《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
-
1000天營養計畫:與勵馨基金會合作,為年輕的「小媽媽」及其家庭提供孕期和嬰幼兒餵哺的專業營養知識培訓。
-
罕病支持:捐贈旗下立攝適、佳膳等營養品予罕見疾病基金會,並協助引進罕病特殊營養品,減輕病友家庭的負擔。
-
這些努力使其屢次獲得《天下永續公民獎》、《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等高度肯定。
爭議與挑戰:食安及品管事件
作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時刻處於公眾和監管機構的嚴格審視之下,其發展史中也伴隨著諸多爭議與危機事件。
-
1970年代:嬰兒配方奶粉抵制運動:雀巢因在開發中國家過度行銷嬰兒配方奶粉,被指責影響母乳餵養,引發了長達十多年的國際抵制運動。此事件最終促使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相關的國際準則。
-
2005年:中國奶粉碘含量超標:雀巢在中國銷售的兒童成長奶粉被檢測出碘含量超標,引發產品下架。公司稱原因是原料天然含量的波動。
-
2011年:嬰兒食品重金屬疑雲:瑞典研究機構報告稱,在包括雀巢在內的多個品牌嬰兒食品中檢測出微量的砷、鉛、鎘等重金屬。雀巢堅稱產品含量極低,符合所有相關法規,對嬰兒健康無害。
-
2015年:印度美極麵條含鉛事件:雀巢在印度的明星產品「美極」(Maggi)速食麵被檢測出鉛含量超標,引發全國性的下架和召回,對品牌聲譽造成重創。
-
2021年:美國零食混入異物:因部分義式臘腸捲餅可能混入碎玻璃等異物,雀巢在美國進行了大規模召回。
-
2022年:法國Buitoni披薩汙染事件:旗下Buitoni這個比薩品牌在法國生產的冷凍披薩被認為與多起大腸桿菌感染事件有關,導致嚴重後果並引發司法調查。
-
2022年:烏克蘭戰爭立場爭議: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雀巢因未立即完全退出俄羅斯市場而受到廣泛批評,甚至遭到駭客組織的攻擊。
-
2024年:法國「天然礦泉水」欺詐醜聞:媒體披露,包括雀巢旗下沛綠雅、Vittel在內的多個品牌,曾使用非法的消毒處理方式(如活性碳和紫外線過濾)來處理受污染的水源,卻仍以「天然礦泉水」的名義銷售,涉嫌消費者欺詐,引發法國政府和檢方的調查。
這些事件凸顯了大型跨國食品企業在供應鏈管理、品質控制、商業道德和透明度方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財務表現概覽
雀巢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其財務狀況是衡量其商業成功的重要指標。以下是公司近年來的財務數據,反映了其穩健的經營規模。
雀巢公司近年財務數據(單位:億瑞士法郎)
財年 |
銷售額 |
淨利潤 |
---|---|---|
2018 |
914.39 |
101.35 |
2019 |
925.68 |
126.09 |
2020 |
843.43 |
122.32 |
2021 |
870.88 |
169.05 |
2022 |
944.24 |
92.70 |
2023 |
929.98 |
112.09 |
從數據中可見,雀巢的年銷售額穩定在900億瑞士法郎左右的量級,展現了其龐大的市場體量和抗風險能力。
常見問題 (FAQ)
Q1: 雀巢公司的創辦人是誰?最初的產品是什麼?
A1: 雀巢公司的創辦人是德籍藥劑師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他於1867年為瞭解決嬰兒營養不良問題,發明瞭一種名為「farine lactée」的嬰兒營養麥片粥,這也是公司的創始產品,屬於一種米麥精產品。
Q2: 雀巢旗下有哪些知名的咖啡品牌?
A2: 雀巢擁有全球最強大的咖啡品牌組合之一,包括全球銷量領先的速溶咖啡品牌「Nescafé」(雀巢咖啡)、高端膠囊咖啡系統「Nespresso」(奈斯派索)和「Nescafé Dolce Gusto」(多趣酷思)、精品咖啡連鎖「Blue Bottle Coffee」(藍瓶咖啡),以及獲得授權銷售的「Starbucks」(星巴克)零售咖啡產品。
Q3: 「創造共享價值」(CSV) 是什麼意思?雀巢在台灣有哪些具體實踐?
A3: 「創造共享價值」是雀巢的核心經營理念與商業哲學,意指企業的商業活動應同時為股東和社會創造價值。在台灣,雀巢的實踐包括: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推行「雀巢健康兒童計畫」,提升學童營養知識;與勵馨基金會合作「1000天營養計畫」,支持年輕媽媽;在環境方面,推動產品包裝減塑和碳足跡認證等。
Q4: 雀巢近年來面臨過哪些重大的爭議事件?
A4: 近年來,雀巢面臨了多起重大爭議,包括2015年其「美極」麵條在印度被檢出鉛含量超標;2022年其「Buitoni」披薩在法國引發大腸桿菌汙染事件;以及2024年在法國爆發的,將經過非法處理的汙染水標示為「天然礦泉水」銷售的欺詐醜聞。
Q5: 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是何時成立的?其總公司位於何處?
A5: 根據政府登記資料,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於1956年6月6日(民國45年)覈准設立。其總公司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99號8樓及8樓之1。
總結
雀巢公司的百年史詩,是一部關於創新、擴張、適應與挑戰的商業教科書。從亨利・雀巢的一罐嬰兒麥片,到如今遍佈全球、深入家庭的數千種產品,雀巢成功地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個無所不在的食品帝國。其「權限下放」的在地化策略和「創造共享價值」的永續發展理念,是其穿越週期、保持領先的關鍵。
然而,巨大的體量也意味著巨大的責任與風險。從嬰兒奶粉的歷史爭議到近年的食安風波,雀巢始終在聚光燈下行走,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引發全球性的信任危機。
展望未來,面對全球消費者對健康、永續和透明度日益增高的要求,雀巢的轉型之路仍在繼續。它能否在保持商業成功的同時,真正兌現「優質食品,美好生活」的承諾,並有效應對複雜的供應鏈挑戰和社會監督,將是這家百年老店必須持續回答的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