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清理員》:當我們開始談論死亡,其實是在學著不留遺憾地愛

《人生清理員》:當我們開始談論死亡,其實是在學著不留遺憾地愛

2024年,一部名為《人生清理員》的臺劇以其獨特的題材和深刻的情感刻劃,迅速攻佔各大影音平臺排行榜,成為觀眾口中「必看的療癒神劇」。本劇由鳳小嶽、宋芸樺、金士傑、黃冠智、蔡嘉茵等實力派演員領銜主演,聚焦於一羣特殊的職人——「特殊現場清理員」。

他們的工作不僅是清掃逝者遺留下的物理空間,更是深入亡者的人生軌跡,試圖拼湊出完整的故事,撫慰逝者親友與家屬心中的遺憾。這部劇以死亡為切角,實際上卻溫柔地叩問著每一個觀眾:當我們直面終結,該如何更好地「活著」?

故事緣起與製作幕後:四年磨一劍的真實與溫柔

《人生清理員》並非橫空出世,其前身是2020年於公視人生劇展播出,由演員黃河主演並大獲好評的同名電視電影。巨大的成功促使製作團隊與果陀娛樂等單位決定將其擴展為影集,然而這條路卻走了將近四年。製作人楊凱婷坦言,在籌備期間,恰逢2021年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的爆紅,為了避免題材相似所帶來的比較,身兼編劇的她與團隊毅然決定大幅修改劇本,重新調整角色設定,力求走出自己的風格。

本劇最大的亮點之一,便是對「真實性」的極致追求。劇組特地邀請了現實生活中的資深特殊現場清潔師,同時也是《命案現場清潔師》的作者盧拉拉擔任顧問。為了讓角色更具說服力,主演鳳小嶽、黃冠智等演員都親自跟隨盧拉拉到真實案場「實習」,穿上防護衣、頭戴防護鏡,在惡劣的環境中親身體驗汗水浸濕衣物、雨鞋能倒出汗水的艱辛,深刻理解這份工作的沉重與專業。

不僅演員,由導演大璞所帶領的美術組的投入也令人敬佩。他們同樣進入遺屋現場學習,只為了能精準還原劇中所需的10個不同樣貌的死亡現場,包含囤積症的房屋、火災後的廢墟、旅館、頂樓水塔等。為了視覺上的逼真,劇組甚至自己飼養蛆蟲,在拍攝時由美術人員小心翼翼地擺放,以求達到最震撼的畫面效果;劇中嚇壞演員的老鼠,也是真實的活鼠。導演陳大璞與製作團隊秉持著「重重的話,要輕輕的說」的核心理念,用最嚴謹的態度,去處理這個關於生命最沉重的話題。

「明日清潔社」成員與角色剖析

《人生清理員》透過五位核心的清潔社成員們,描繪出一個微型的社會縮影。這些主角們各自背負著人生課題,在清理亡者遺屋的過程中,其經歷也紛紛照映出主角們各自內心深處的糾結難題。

龍哥/何維龍(金士傑 飾演)

「明日清潔社」的創辦人與大家長。曾有黑道背景的他,金盆洗手後投身殯葬業,因看見特殊現場清潔的需求而成立公司。他看似是洗白的黑道老大,手臂上卻不是兇猛的龍鳳,而是帶有遺憾與故事感的「秋風落葉」刺青。他對待委託人充滿同理心,甚至時常因彈性收費而讓公司陷入赤字。他與女兒利穎之間疏離的關係,以及自身罹癌的祕密,是他內心深處最沉重的負擔。金士傑的演繹,為角色注入了贖罪與自我修煉的複雜層次。

大川/李井川(鳳小嶽 飾演)

清潔社的王牌員工。他曾是前途光明的實習醫生,卻因一個不能說的祕密而選擇自我放逐。從救死扶傷的醫生到抹除死亡痕跡的清理員,這個巨大的反差設定充滿了戲劇張力。他外表看似大而化之、不修邊幅,實則心思細膩,有話直說,是個十足的暖男。鳳小嶽認為這個角色「不肯跟社會低頭,帶些驕傲的個性」是當代許多人的縮影,而他在清理父親遺物時的崩潰痛哭,更是角色與自我和解的關鍵。

利穎/何利穎(宋芸樺 飾演)

龍哥的女兒,一位在美國專攻化學的專家。因母親早逝、父親過度保護,她選擇遠走他鄉,造成父女關係長期的僵化。她性格高冷、獨立,習慣將自己封閉起來。回臺後,因男友輕生的創傷而進入父親的公司,成為一名菜鳥清理員。宋芸樺以極少的臺詞,透過壓抑的眼神和細微的表情,完美詮釋了利穎內心的澎湃與傷痛,她與前男友母親的和解,是她走出陰影、療癒自我的重要一步。

伊雯/鄭伊雯(蔡嘉茵 飾演)

清潔社的約聘員工,一位獨自扶養女兒的單親媽媽。她外表看似平凡,卻是力大無窮的「神力女超人」,負責搬運大型傢俱。在充滿沉重氛圍的團隊中,她樂觀開朗的性格成為了重要的調和劑。然而,她也面臨著前夫因不理解其工作性質而爭奪女兒監護權的現實困境,展現了單親職業婦女在社會中的掙扎。

萬兔/陳萬圖(黃冠智 飾演)

個性內斂寡言的約聘員工,同時也是技術高超的水電工。他對金錢斤斤計較,總是默默接下各種工作,背後的原因是為了獨自照顧罹患失智症的母親。他蠟燭兩頭燒,是社會底層孝子的悲情寫照。最終,他因在無良公司兼職時發生工安意外而墜樓身亡,成為全劇最大的「催淚機器」,他的悲劇性結局,深刻地控訴了社會安全網的缺失。

播映資訊

平臺 播出時間 備註
公共電視 (公視) 9月7日起,每週六 晚間 9:00 連播 2 集
八大戲劇臺 9月8日起,每週日 晚間 8:00 播出 1 集
Netflix 9月7日起,每週六 晚間 10:00 更新上架
Hami Video 9月7日起,每週六 晚間 10:00 更新上架
公視+ 10月5日 晚間 11:00 全 9 集上架

不只是清理,更是和解與療癒

《人生清理員》的核心,並非獵奇地展示死亡的樣貌,而是透過「孤獨死」這個貫穿全劇的議題,探討「活著」的真諦。劇中一個觸動人心的願望是:「真希望有一天,我們這個職業可以從這個世界上消失。」這句話的背後,是對一個更充滿關懷、更少遺憾的社會的溫柔期盼。

劇集深刻地描繪了「告別」這門無人教導的課。死亡往往是突然的,留下的遺憾需要生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和解這個生命難題。清理員的工作,不僅是科學性的清潔(做到看不到、沒味道),更是哲學性的探索。他們在逝者的遺物中抽絲剝繭,尋找亡者的生命軌跡,試圖找到能讓家屬與逝者和解的關鍵物品,為每一段關係好好收尾。

最終,這是一部關於「和解」的好戲與作品。與逝去的親人和解,與造成創傷的過往和解,更重要的是,如演員金士傑引用其舞臺劇臺詞所說的——「原諒自己」。

常見問題

Q1: 《人生清理員》是真實故事改編的嗎?

A: 本劇為原創劇情,並非改編自單一真實故事。但為了追求真實感,劇本深受其專業顧問、臺灣資深特殊現場清潔師盧拉拉的實際工作經驗啟發。製作團隊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調查與案例研究,將許多真實的產業細節與人性故事內容融入劇情中。

Q2: 這部劇跟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有什麼不同?

A: 雖然兩部劇的職業背景相似,但核心內容與焦點有所不同。《我是遺物整理師》更側重於透過每一次的案件來呈現逝者的故事。而《人生清理員》則更深入地描繪五位清理員各自的人生困境與內心世界,將外部的清潔案件作為一面鏡子,反射出他們自身的創傷與和解之路,對主角羣體的刻畫更為深入。

Q3: 《人生清理員》總共有幾集?會有第二季嗎?

A: 影集版總共9集。由於本劇播出後口碑與收視率均獲得巨大成功,許多觀眾熱烈敲碗第二季。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官方尚未正式宣佈關於第二季的製作計畫。

Q4: 劇中的駭人場景(如蛆蟲、血跡)是怎麼拍的?

A: 劇組為了追求極致的真實感,付出了極大努力。例如,畫面中蠕動的蛆蟲,是美術組工作人員實際飼養的,並非電腦特效。他們也參考了顧問提供的大量真實案件照片,以精湛的美術技術與道具陳設,高度還原了血跡、屍水等駭人卻真實的現場樣貌。

總結

《人生清理員》以其溫暖而寫實的基調,成功地讓觀眾在一個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中,看見人性的光輝與生命的韌性。它不僅是一部成功的職人劇,更是一部能夠引發深刻共鳴的療癒之作。它提醒我們,與其在遺憾中追悔,不如從此刻起,好好與身邊的人溝通,大方地談論生命,並在有限的時光裡,用力地、溫柔地活著。這部劇為臺劇的多元題材樹立了新的標竿,留給觀眾的不僅是淚水,更是面對人生的勇氣與力量。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