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電影中,很少有作品能像《夜行動物》(Nocturnal Animals)一樣,將時尚的精緻美學與直擊人心的心理驚悚完美融合。這部由時尚界金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時裝設計師湯姆・福特(Tom Ford)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不僅是一部懸疑電影,更是一則關於愛情、背叛、懦弱與復仇的現代警世預言。
這部夜行動物的電影透過三條時空線索——冰冷的現實、血腥的小說、以及褪色的回憶——交織出一個結構精巧、情感濃烈的故事,其獨特的影像風格令人印象深刻。它迫使觀眾與主角一同墜入人性的深淵,質問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每一個選擇所帶來的長遠代價。
電影基本資料
項目 | 資訊 |
---|---|
中文片名 | 夜行動物 |
英文片名 | Nocturnal Animals |
導演 | 湯姆・福特 (Tom Ford) |
編劇 | 湯姆・福特 (Tom Ford) |
原著小說 | 奧斯汀・萊特 (Austin Wright)《Tony and Susan》 |
主要演員 | 艾美・亞當斯 (Amy Adams)、傑克・葛倫霍 (Jake Gyllenhaal)、麥可・夏儂 (Michael Shannon)、亞倫・強森 (Aaron Taylor-Johnson) |
類型 | 心理驚悚、劇情、新黑色電影 |
產地 | 美國 |
臺灣上映 | 2016年12月2日 |
片長 | 115分鐘 |
劇情深度解析:現實、小說與回憶的三重奏
湯姆・福特以其作為設計師的精準眼光,將《夜行動物》的敘事結構切割得層次分明,三條故事線相互映照,共同構建出主角蘇珊內心世界的完整地圖。
第一層:蘇珊的冰冷現實
故事的主線圍繞著藝術經紀人蘇珊・莫羅(艾美・亞當斯 飾)展開。她生活在洛杉磯一棟充滿後現代主義風格的豪宅中,經營著一家前衛的藝廊,表面上擁有一切——財富、地位與英俊的丈夫。然而,蘇珊的世界卻是冰冷且無機的。丈夫赫頓(艾米・漢默 飾)不僅生意瀕臨失敗,更早已有了外遇。
蘇珊長期受失眠所苦,被一種巨大的空虛感所吞噬。她的生活就像她藝廊裡的展品,華麗、昂貴,卻毫無溫度。這種拋棄式、速食化的現代關係,正是湯姆・福特想要批判的核心。
第二層:愛德華的復仇小說
一天,蘇珊收到了失聯十九年的前夫愛德華・謝菲爾德(傑克・葛倫霍 飾)寄來的一本小說手稿,書名正是他當年給她取的綽號——《夜行動物》。這本書成為她無眠長夜的伴侶,也將她拖入一個充滿暴力與絕望的虛構世界。
小說的主角是託尼・哈斯汀斯(同樣由傑克・葛倫霍 飾演),一個溫和甚至有些軟弱的男人。在一個深夜,他開車載著妻子蘿拉和女兒伊迪雅行駛在德州荒涼的公路上,卻遭遇了以雷・馬庫斯(亞倫・強森 飾)為首的三名惡棍。這段長達二十分鐘的公路對峙戲,其真實的壓迫感讓觀眾幾乎無法呼吸。
託尼無力保護家人,眼睜睜看著妻女被擄走,並在不久後發現她們被姦殺的冰冷屍體,整個小說內容充滿了令人不安的驚悚氛圍。在即將退休的警探鮑比・安德斯(麥可・夏儂 飾)的協助下,託尼最終走上了一條慘烈的復仇之路,卻也以自身的毀滅告終。
第三層:褪色的回憶與殘酷的真相
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蘇珊不斷陷入對過去的回憶。她想起與前夫Edward在大學時的浪漫相遇,當時她被他身為作家的感性與才華深深吸引,不顧母親(蘿拉・琳妮 飾)的強烈反對,執意嫁給他。母親曾警告她:「妳現在所喜歡他的一切,將來都會成為妳恨他的理由。」這句話不幸成為了預言。
婚後,蘇珊變得愈發務實與不耐,她鄙視愛德華的文學抱負,嘲笑他的「軟弱」,最終為了更符合社會期待的成功男子赫頓,殘忍地拋棄了愛德華,甚至私自墮胎,拿掉了屬於他們的孩子。
符號與隱喻:湯姆・福特的視覺語言
作為一位頂級設計師,湯姆・福特在電影中埋藏了大量精緻的視覺符號,讓每一個影像都充滿深意。
色彩的運用
電影的色彩對比強烈。蘇珊的現實世界呈現出冰冷的藍、灰、白色調,充滿了無機質的距離感。而書中的德州則是被血色的紅與粗糙的黃土所佔據,充滿了原始的暴力與情感。回憶的片段則帶著溫暖而復古的色澤,象徵著逝去的美好。
關鍵物件的象徵
- 紅色沙發:蘇珊當年躺在一張紅色沙發上,無情地批評愛德華的作品。而在小說中,湯尼的妻女被發現陳屍在一張廢棄的紅色沙發上。這不僅是巧合,更是愛德華用文字進行的報復,暗示蘇珊的言語暴力等同於謀殺。
- 綠色汽車:小說中,殺手開的是一輛綠色的老爺車,這與當年蘇珊決絕地開車離開愛德華時的車輛顏色相互呼應,象徵著分離與毀滅。
- 「REVENGE」畫作:在蘇珊前往開會的途中,鏡頭掃過一幅巨大的、寫著「REVENGE」(復仇)字樣的畫作,直白地點明瞭小說的本質。
開場的震撼
電影開場極具爭議性——幾位極度肥胖的裸體女性在舞臺上歡快地舞蹈。湯姆・福特解釋,這最初是想隱喻歐洲人眼中美國文化中那種放縱、貪婪的形象。然而,這些女性所展現出的自信與自由,也恰好反襯出蘇珊被困在社會規範中的不自由。
結局的缺席:最殘酷的終章
當蘇珊讀完小說,內心充滿悔恨與震撼。她意識到這本小說是愛德華寫給她的一封遲到十九年的信,控訴她當年的背叛如何徹底摧毀了他。書中的湯尼,那個被惡棍嘲笑「軟弱」的男子角色,正是愛德華對自己當年無力挽回婚姻的投射,也是對蘇珊曾以此為由離開他的諷刺。
她決定與愛德華見面,精心打扮後獨自坐在餐廳裡等待。然而,時間流逝,餐廳從人聲鼎沸到準備打烊,愛德華始終沒有出現。這個「缺席」是整場復仇的最後一步,也是最殘酷的一步。愛德華用這本小說重新喚起了蘇珊對愛的渴望與對過去的悔恨,然後在她滿懷期待的時刻,讓她獨自品嚐被拋棄的滋味——正如她十九年前對他所做的一樣。他沒有用暴力,而是用藝術,將蘇珊永遠地囚禁在了她自己建造的、名為「悔恨」的牢籠中。
獎項與榮譽
《夜行動物》在各大電影節上備受讚譽,其出色的導演、劇本與演員們的表現獲得了多項肯定。
獎項/影展 | 榮譽 |
---|---|
第73屆威尼斯影展 | 評審團大獎 (入圍主競賽單元) |
第74屆金球獎 | 獲獎: 最佳電影男配角 (亞倫・強森) 提名: 最佳導演、最佳劇本 |
第7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 獲獎: 最佳男配角 (亞倫・強森) 提名: 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9項提名 |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提名: 最佳男配角 (麥可・夏儂) |
常見問題 (FAQ)
Q1: 《夜行動物》的結局是什麼意思?愛德華為什麼沒有出現?
A: 愛德華的缺席是他對蘇珊的終極報復。他透過小說讓蘇珊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並深感悔恨,然後在她最脆弱、最渴望和解的時刻,讓她體驗被拋棄的痛苦,以此作為對她十九年前背叛行為的回應。這象徵著過去的愛德華已經被蘇珊「殺死」,無法再回來。
Q2: 小說中的故事是真的發生過嗎?
A: 小說中的故事是虛構的,由愛德華創作。然而,它並非憑空想像,而是他內心情感創傷的隱喻。書中的暴力與失去,象徵著蘇珊當年對他造成的毀滅性情感打擊。這本小說情節的安排充滿巧思。
Q3: 電影開頭的裸體肥胖女性有什麼涵義?
A: 根據導演湯姆・福特的說法,這場景一方面是想諷刺美國社會的過度消費與放縱文化;另一方面,這些女性在鏡頭前所展現的自信與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形成了一種對自由的頌揚,與主角蘇珊被困在不幸福生活中的狀態形成強烈對比。
Q4: 湯姆・福特是一位怎樣的導演?
A: 湯姆・福特是全球知名的時裝設計師,曾擔任Gucci與YSL的創意總監。他轉戰電影界後,以其強烈的個人美學風格、對細節的極致追求以及對人性情感的深刻洞察而聞名。他的電影處女作是2009年的《摯愛無盡》(A Single Man),同樣備受好評。他的作品往往在視覺上極度精緻,同時探討著愛、失落與孤獨等深刻主題。
總結
《夜行動物》遠不止是一部普通的驚悚片,它是一件被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湯姆・福特以其無懈可擊的美學品味,將一個關於心碎與復仇的故事,包裹在華麗而冰冷的糖衣之下。從劇本到演員們的表現,這部的電影的每一個環節都堪稱完美。電影的核心思想,正如愛德華在回憶中對蘇珊所說:「當你愛一個人,你得小心呵護,因為一旦失去,就再也喚不回。」
這部電影後勁強烈,它讓我們反思在追求物質與社會認同的過程中,是否丟失了最珍貴的情感連結。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的脆弱,以及一個錯誤選擇可能引發的、長達一生的內心折磨。這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一部會讓你走出影院後,仍不斷回味的傑作,值得在12月2日走進戲院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