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蝦米音樂?從「音樂圖書館」到資本棄子的完整解析

2021年1月5日0時,一則公告為中國數位音樂史寫下了一個沉重的句點,這一天是20210105。阿里巴巴旗下的蝦米音樂,這個曾被無數資深樂迷奉為「精神家園」與「音樂圖書館」的平台,正式宣佈將於一個月後停止服務。消息一出,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場盛大的集體悼念,用戶們紛紛曬出自己陪伴蝦米多年的數據截圖,字裡行間流露著如同「失戀」般的惋惜與不捨。

的蝦米音樂的殞落,不僅僅是一個應用程式的下架,它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終結——一個將音樂專業性、品味與社群交流置於商業流量之上的理想主義時代的逝去。從最初「為音樂付費」的 pioneering 理念,到因版權大戰而步步失守,再到母公司戰略失誤下的黯然退場,蝦米音樂的12年歷程,是一部關於理想、商業、資本與遺憾的交響曲。本文將深入剖析蝦米音樂從崛起、輝煌到最終關停的完整軌跡,探究其背後複雜的成敗因果。

理想的濫觴:EMUMO 與「為音樂付費」的初心

蝦米音樂的故事始於2007年,由阿里前員工王皓創立。它的前身名為「EMUMO」,是「EARN MUSIC & MONEY」的縮寫,這個名字直白地揭示了其創立的初衷:建立一個能讓音樂人賺到錢、讓音樂價值得到尊重的生態系統。在那個中國網路在線音樂市場盜版橫行、免費模式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年代,EMUMO(後來的蝦米網)從一開始就堅持了用戶付費下載和收聽的模式,這無疑是一個極具前瞻性與勇氣的創舉。

王皓與其團隊的核心理念是專業與分享。他們希望打造的不只是一個播放器,而是一個龐大且精準的在線音樂資料庫。透過用戶生成內容(UGC)與專業編輯的共同努力,蝦米為每一首歌曲、每一張專輯、每一位藝人都建立了詳盡的檔案,這種對音樂知識體系的尊重與構建,為其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金時代:阿里麾下的專業音樂殿堂

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收購,正式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在資本的加持下,蝦米將其專業、品味、小眾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成為了華語音樂平台中獨樹一幟的存在,站在了無數樂迷心中「鄙視鏈」的頂端。

專業的音樂圖書館

這是蝦米最核心的競爭力。平台編輯與資深用戶共同為曲庫打上了極其精細的標籤,音樂流派被細分至上千種,遠超當時國內任何音樂平台。無論是冷僻的電子樂流派,還是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用戶都能在這裡找到詳盡的介紹與歸類。對於許多樂迷而言,使用蝦米不僅是聽歌,更是一個探索與學習音樂的過程,它無愧於「在線音樂圖書館」的美譽。

知音般的 AI 推薦

基於其強大的音樂資料庫與精準的標籤體系,蝦米音樂的個性化推薦演算法備受讚譽。用戶普遍反映,蝦米的推薦總能「猜透你的心」,精準地推送符合個人品味的歌曲。其獨特的「漫遊」功能,能從一首歌出發,帶領用戶發現無數風格相似的遺珠。這種如同「聽覺航行中的燈塔」般的體驗,讓用戶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與信任感,認為蝦米是最懂自己的音樂知己。

獨立音樂人的搖籃:「尋光計畫」

早在2013年7月,蝦米就上線了「音樂人平台」,允許獨立音樂人自主上傳作品、自主定價,並承諾音樂人將獲得100%的收益。2014年,蝦米正式啟動了影響深遠的「尋光計劃」,致力於發掘和扶持有才華的獨立音樂人。包括程璧、金玟岐、聲音玩具、邱比在內的一大批原創音樂人,都是透過這個計畫從幕後走向了更廣闊的舞台。蝦米不僅為他們提供流量,還投入資源進行專輯製作、宣傳發行,真正實踐了其「EARN MUSIC & MONEY」的初心,致力於服務音樂人。

獨特的社群體驗

蝦米成功營造了一個高品質的音樂社群氛圍。用戶可以創建和分享自己的「精選集」,這些歌單往往凝聚了創作者獨特的音樂品味與情感故事。不僅是歌單內容,還有新碟推薦都做得很好。此外,如「趴間」等多樣化的互動功能,以及充滿情懷的橫屏卡帶播放介面設計,都極大地增強了用戶的黏著度與參與感。在蝦米,用戶不僅是消費者,更是音樂文化的參與者與共建者。

崩壞的序曲:版權大戰下的步步失守

然而,蝦米的理想主義情懷,終究難以抵擋商業世界的殘酷現實。轉捩點發生在2015年,這一年,國家版權局發起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版權令」的專項整治行動,要求所有音樂平台下架未經授權的音樂內容。

這場風暴對以UGC內容起家的蝦米造成了沉重打擊。大量用戶上傳的歌曲被迫下架,用戶收藏的歌單一夜之間變得「一片灰色」,用戶體驗受到嚴重影響。與此同時,競爭對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憑藉雄厚的資本實力,斥巨資與各大唱片公司簽訂獨家版權協議,迅速構建起難以逾越的版權壁壘。

面對版權困局,蝦米所在的阿里音樂卻在2016年做出了令人費解的戰略抉擇。他們將核心資源傾斜於一款名為「阿里星球」的粉絲經濟互動平台(由「天天動聽」改版而來),試圖在粉絲經濟領域開闢新戰場。然而,阿里星球的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並於同年底全面停止音樂服務。這一戰略失誤,不僅耗費了寶貴的資源與機會,更讓蝦米錯失了在版權大戰中扳回一城的關鍵時機。

此後,蝦米音樂的版權劣勢愈發明顯,用戶流失加劇。2019年9月,阿里巴巴領投其競爭對手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這一舉動被外界普遍解讀為阿里已在戰略上放棄了蝦米音樂的C端業務,蝦米的命運似乎已成定局。

最後的告別與用戶的「失戀」

從傳聞四起到官方證實,的蝦米關停過程雖然已有預兆,但正式來臨時依舊引發了巨大的情感波瀾。平台為蝦米用戶提供了「搬家」方案,可以將歌單一鍵導出至其他在線音樂平台。然而,由於各平台版權庫的差異,許多在蝦米上收藏的小眾歌曲和獨立音樂人作品,在新的平台依舊是無法播放的「灰色」,這份遺憾成為了用戶心中永遠的痛。

蝦米音樂的關停時間線清晰而決絕,不留一絲轉圜的餘地:

日期

事件

2021年1月5日0時

官方宣佈關停計畫;停止賬號註冊、會員與蝦幣儲值、專輯購買等服務;同步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

2021年2月5日月5日0

正式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的服務;蝦米音樂app從各大應用商店下架。

2021年3月5日月5日0

正式關閉服務器;除保留網頁端音樂人授權服務外,其他所有營運均停止,用戶此後將無法登入。

轉身與未竟之路:「音螺」的 B2B 探索

在關停公告中,蝦米提到將轉向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依託全新的「音螺」平台持續探索創新。這意味著蝦米品牌並未完全消失,而是從一個面向消費者(to C)的播放器,轉型為一個面向企業(to B)的音樂版權授權服務平台。

「音螺」旨在為智能終端、車載系統、線下公共場所、在線內容平台(如阿里雲)等商業場景提供正版音樂解決方案。這一轉型,一方面避開了C端市場白熱化的版權競爭,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利用阿里巴巴在B端市場的技術與客戶資源優勢。2021年9月,大麥網宣佈成立「蝦米音樂娛樂」內容廠牌,似乎也預示著「蝦米」這個品牌將在演出等領域繼續存在。然而,失去了C端播放器這個吸引音樂人的核心陣地,「音螺」的B2B之路能否成功,仍是一個未知數。這一切都不是因為疫情的影響。

常見問題 (FAQ)

Q1: 蝦米音樂關閉的核心原因是什麼?

A: 蝦米音樂關閉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 版權劣勢:在激烈的版權大戰中,未能取得足夠的核心音樂版權,導致曲庫不全,用戶體驗下降。

  • 戰略失誤:母公司阿里巴巴在關鍵時期將資源投向失敗的「阿里星球」項目,錯失了鞏固市場地位的時機。後續又投資競爭對手網易雲音樂,實際上宣告了對蝦米的戰略性放棄。

  • 商業模式困境:雖然早期倡導付費,但在巨頭的免費與補貼策略衝擊下,未能建立起可持續且規模化的盈利模式。

Q2: 蝦米音樂關閉後,用戶的歌單和已購買的數位專輯如何處理?

A: 蝦米官方在關停前提供了服務。用戶可以透過分享連結或掃碼的方式,將自己創建和收藏的歌單「一鍵遷移」到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其他平台。但由於版權差異,部分歌曲可能無法成功遷移。對於用戶已付費購買的數位專輯,蝦米支持用戶下載到本地電腦或手機設備中,以便永久保存和離線播放。

Q3: 什麼是「音螺」平台?它和蝦米音樂有什麼關係?

A: 「音螺」是蝦米音樂在關閉其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播放器業務後,轉型發展的B2B(企業服務)音樂版權授權平台。它繼承了蝦米音樂的曲庫與技術能力,致力於為企業客戶,如智能音箱、汽車製造商、商場、短視頻平台等,提供合法的商業音樂使用解決方案。可以說,「音螺」是蝦米音樂品牌在商業領域的延續。

Q4: 相比其他音樂App,蝦米音樂最受用戶稱讚的特點有哪些?

A: 蝦米音樂最為人稱道的特點主要有四方面:

  • 專業的音樂資料庫:擁有極其詳盡和準確的歌曲、專輯、藝人信息及風格分類,被譽為「音樂圖書館」,提供高品質的音樂內容。

  • 精準的個性化推薦:其AI推薦演算法被公認為非常「懂你」,能為用戶發掘大量符合口味的優質音樂,這也是其作為優秀音樂軟件的體現。

  • 扶持獨立音樂:透過「尋光計劃」等項目,大力支持原創音樂和獨立音樂人,吸引了眾多粉絲。

  • 優質的社群氛圍:用戶創造了大量高品質的「精選集」,形成了濃厚且專業的音樂交流氛圍,是許多蝦米用戶的摯愛。

總結

蝦米音樂的興衰,是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誕生於一個理想主義的年代,憑藉對音樂的專業、熱愛與尊重,贏得了一群忠實的用戶。它證明瞭品味和專業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在後來的發展中,它終究未能破解版權、商業模式與母公司戰略協同的三重困局,最終在資本的巨浪中黯然落幕。

的蝦米之死,固然有版權之困,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其在龐大的阿里生態中始終未能找到清晰的定位,並在關鍵時刻遭遇了戰略性的放棄。對於無數用戶而言,蝦米音樂不僅僅是一款聽歌的軟件,它更是一段關於音樂發現、品味塑造和情感寄託的青春記憶。雖然應用已逝,但它所倡導的專業精神、對原創音樂的扶持,以及它所凝聚的那個高品質的音樂社群,都將作為一份寶貴的遺產,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