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諾瑪麗莎》:當世界只剩一種聲音,你如何聽見愛情?

《安諾瑪麗莎》:當世界只剩一種聲音,你如何聽見愛情?

在當代電影的版圖中,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獨特的品牌,代表著荒誕、詭譎、深刻且直探心靈的超現實主義。從《變腦》、《蘭花賊》、《王牌冤家》到《紐約浮世繪》,他始終以玩弄觀眾大腦的敘事聞名。2015年,他與杜克・強森(Duke Johnson)聯合執導的定格動畫《安諾瑪麗莎》(Anomalisa),再次將其標誌性的風格推向極致。

這部作品不僅是史上首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限制級成人動畫片,更是一部運用形式本身來探索中年危機、存在焦慮與人性孤獨的傑作。它看似講述了一段平淡無奇的婚外邂逅,實則是一場深刻而悲傷的內心獨白,一部獨特的黑色喜劇。

故事梗概:一位中年男子的靈魂困境

故事圍繞著一位名叫麥克・史東(Michael Stone)的中年男子展開。麥克是一位成功的客戶服務專家,也是一位備受尊敬的作者,著有暢銷書籍《讓你更能夠幫助顧客》,並為此前往辛辛那提準備一場出差演講。然而,事業上的成功無法掩蓋他內心的荒蕪與空虛,他正經歷著一場嚴重的家庭危機。

他對日復一日的平凡人生感到窒息,深受平凡的人生所苦,與妻子和兒子的關係疏離,並存在著溝通障礙,整個世界對他而言單調乏味到了極點。在他的感知中,無論男女老少,從計程車司機、飯店接待員到自己的妻兒,所有人都擁有著完全相同的面孔和完全一樣的男性聲音。

就在這趟出差的旅途中,在他下榻的弗里戈飯店(The Fregoli Hotel),一切發生了改變。在絕望地嘗試聯繫十年前的舊情人未果後,他偶然聽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聲音——一個獨特的、溫柔的女性聲音。他循著聲音找到了聲音的主人,一位名叫麗莎(Lisa Hesselman)的食品公司客服代表。

麗莎相貌平平,甚至因臉上的一道疤痕而感到自卑,但在麥可史東的眼中,她是這個單音調世界裡唯一的「異常」(Anomaly)。他親暱地稱她為「安諾瑪麗莎」(Anomalisa),兩人共度了一個激情而短暫的夜晚。對麥可而言,這似乎是擺脫永恆孤獨的唯一救贖。

形式即內容:聲音與面孔的單一化

《安諾瑪麗莎》最令人驚豔的創作核心,在於其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電影巧妙地運用了配音手法: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其餘所有角色,不分性別與年齡,均由同一位演員湯姆・諾南(Tom Noonan,曾出演《烈火悍將》)以平板、單調的男聲進行配音。

而男主角麥克則由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飾演路平教授的大衛・修里斯(David Thewlis)配音,女主角麗莎則由憑藉《八惡人》入圍奧斯卡的女星珍妮佛・傑森・李(Jennifer Jason Leigh)獻聲。

這個設定並非噱頭,而是將觀眾直接拉入麥可主觀視角的關鍵。觀眾與麥可一同忍受著這個由重複面孔和單一聲音構成的世界,從而深刻體會到他的疏離感與精神上的折磨。這不僅僅是自戀或目中無人,更接近一種名為「佛瑞格里妄想症」(Fregoli delusion)的心理狀態,患者會認為身邊不同的人其實都是同一個人的偽裝。世界失去了變化與「他者」的存在,每一次對話都像是與自己的回音交談,這種無盡的重複性正是麥可內心深層空虛與厭煩的根源。

「安諾瑪麗莎」:異常、蒙娜麗莎與救贖的投射

片名《Anomalisa》是麥可為麗莎創造的愛稱,直接由「Anomaly」(異常)和「Lisa」組合而成。麗莎的獨特嗓音,像一道劃破永夜的光,瞬間成為麥可自我世界中新的座標系,讓他重新找到了方向與激情。

影評人張硯拓更進一步提出了一個精妙的觀察:將「Anomalisa」拆解成「anom-a-lisa」,恰巧是「Mona Lisa」(蒙娜麗莎)的正反組合。這層隱喻極為貼切。正如世人對達文西畫作中蒙娜麗莎的微笑投射了無數神秘的想像,麥可也將自己對「特別」的渴望完全投射在麗莎身上。麗莎的平凡、豐滿、靦腆的微笑,在麥可眼中化作了獨一無二的神秘光彩。她成為他個人專屬的蒙娜麗莎,一個能讓世界變得不同的唯一窗口。

然而,這份「特別」源於麥可的需要,而非麗莎的本質。這份救贖從一開始就帶著自私的投射色彩,也為故事最終的悲觀结局埋下了伏筆。

偶動畫的美學:擁抱不完美的真實

作為一部定格動畫,《安諾瑪麗莎》的製作團隊對細節的追求近乎苛求。從飯店房間的陳設、酒杯上的霧氣到角色身上細微的體毛,各種故事場景都力求逼真。但與追求完美無瑕的商業動畫不同,製作團隊刻意保留了人偶臉上不同部件之間的接合線,其膚質也並非完美光滑,如同真人一般。

這個看似「瑕疵」的細節,實際上是導演傳達核心理念的巧思。人偶外在的缺陷,完美對應了角色內心的不完美與脆弱。片中,麥可的下巴零件甚至一度掉落,這些刻意為之的崩解瞬間,時刻提醒著觀眾:這位表面成功的菁英,其內在正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這種將完美手工與瑕疵表露並陳的拼貼特質,讓電影的超現實設定反而散發出強烈的真實感,凝固了人性中那些晦澀、難堪卻又無比誠實的慾望瞬間。

電影基本資訊
中文片名 《安諾瑪麗莎》
英文片名 Anomalisa
導演 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杜克・強森 (Duke Johnson)
編劇 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主要配音 大衛・修利斯 (David Thewlis), 珍妮佛・傑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湯姆・諾南 (Tom Noonan)
影片年份 2015
片長 約 91 分鐘
類型 劇情、動畫、成人、奇幻
重要獎項 第72屆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分級 限制級

激情過後:短暫的浪漫與永恆的孤獨

電影最殘酷也最真實的部分,在於激情過後的現實。一夜溫存後,當麥可與麗莎共進早餐時,他開始注意到麗莎吃東西的方式和不經意的言談細節。這些曾經被他視為「特別」的個人特質,此刻卻開始讓他感到煩躁。他的人生所苦並未因此得到解脫。突然間,麗莎的聲音在他耳中也開始逐漸融入了那個單調的男性聲音。

「安諾瑪麗莎」的魔力正在消退。這份所謂的愛情與救贖,終究只是他對抗內心空虛的一劑短效藥。最終,麥可搞砸了他的演講,回到了家中,妻子為他準備的驚喜派對上,所有人的面孔與聲音依舊是那個他無法逃離的樣子。他帶著從日本買來送給兒子的古董人偶,獨自坐著,眼神空洞。麗莎在回程的車上寫給他的信,成了這段短暫邂逅唯一的溫暖餘燼,但麥可的靈魂,終究還是被困在了自己的牢籠裡。

常見問題 (FAQ)

Q1: 為什麼電影中除了主角,其他人的聲音和長相都一樣?

A1: 這是一種主觀的藝術表現手法,用以呈現男主角麥克・史東的心理狀態。在他的世界裡,因為長期的存在焦慮與疏離感,他失去了感知他人個體差異的能力,所有人在他看來都變得單調、重複且了無生趣。這直觀地展現了他的孤獨與內心困境。

Q2: 《安諾瑪麗莎》的片名有什麼特殊含義?

A2: 片名「Anomalisa」是麥可為女主角麗莎創造的暱稱,由英文單字「Anomaly」(異常、與眾不同之物)和她的名字「Lisa」結合而成。這代表在麥可眼中,麗莎是這個千人一面世界中唯一的「異常」,是獨特的存在。同時,這個詞在發音和結構上也巧妙地呼應了「Mona Lisa」(蒙娜麗莎),暗示麗莎是麥可個人投射出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完美作品。

Q3: 這部電影是給兒童看的動畫嗎?

A3: 絕對不是。本片在美國被評為 R 級(限制級),在台灣則為輔15級。這部動畫片包含大量的成人議題,如中年危機、婚外情、存在主義焦慮,並有露骨的性愛場景及髒話。這是一部完全為成人觀眾打造的深度動畫電影。

Q4: 電影的結局代表了什麼?

A4: 電影的結局帶有濃厚的悲觀色彩。它表明麥可與麗莎的相遇,最終只是一次短暫的逃離,並未能真正解決他根本的心理問題。當激情褪去後,他對麗莎的「濾鏡」也隨之消失,麗莎也逐漸變回他耳中的「普通人」。他最終回到家中,依舊被單調的世界所包圍,象徵著他無法擺脫自身的孤獨牢籠,所謂的救贖終究只是曇花一現的幻夢。

總結

《安諾瑪麗莎》是一部極度悲傷卻又異常溫柔的電影。它不僅僅是一部技術精湛的定格動畫片,更是一場查理・考夫曼式的「自我心理治療」,配上配樂大師卡特・伯威爾(Carter Burwell)的音樂,更顯其獨特氛圍。它以最精準的影像語言,描繪了現代人深層的孤獨感、對連結的渴望以及關係中不可避免的投射與幻滅。

這部全無真人演出的電影或許會讓一些觀眾感到困惑或不安,但它所呈現的人性剖面是如此銳利而誠實。它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苦苦追尋的那個「特別的誰」,可能只是我們為了逃避自身問題而創造出的美麗幻象。而當激情褪去,我們終將面對那個永恆的課題:如何與那個不完美、充滿矛盾、且永遠孤獨的自己共存。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