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且在全球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國家,其人口結構正經歷著一個關鍵的轉捩點。截至2023年年中,英國的總人口數已攀升至約6,830萬人,創下近年來的新高。然而,驅動這一增長的動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過去依賴出生多於死亡的「自然增長」模式已然結束,國際移民正式成為英國人口擴張的唯一引擎。本文將深入剖析英國最新的人口數據,探討其成長動因、年齡與種族結構、勞動力市場面貌、地區發展差異,並展望其未來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最新人口概況:歷史性的轉捩點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最新數據,英國在2023年的人口成長率達到了1%,淨增約66.2萬人,這是自1971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幅。這一增長並非均勻分佈,英格蘭和威爾斯的人口增長率為1.0%,蘇格蘭為0.8%,北愛爾蘭則為0.5%。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長完全由外部因素驅動。2023年的淨國際移民人數高達67.7萬,而同期的「自然變化」(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則為負1.63萬人。這是自1976年以來,英國首次出現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的現象,這種狀態標誌著英國的人口動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比先前預測的2035年提早了十多年。
英國各構成國人口概況(2020年中期估計)
地區 | 人口 | 面積 (km²) | 人口密度 (每km²) |
---|---|---|---|
英格蘭 | 56,550,138 | 130,309 | 434 |
蘇格蘭 | 5,466,000 | 77,911 | 70 |
威爾斯 | 3,169,586 | 20,736 | 153 |
北愛爾蘭 | 1,895,510 | 13,793 | 137 |
英國總計 | 67,081,234 | 242,749 | 274 |
資料來源:英國國家統計署 (ONS)
人口成長的動力:移民與生育率的雙重變奏
移民:增長的唯一引擎
在自然增長轉負的背景下,移民政策與流動趨勢成為決定英國未來人口規模與結構的核心原因。自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英國的移民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
- 政策轉變:隨著脫歐正式生效,歐洲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時代宣告結束。英國於2021年推出了全新的「積分制移民制度」,旨在篩選和吸引全球的高技能人才,並取消了工作簽證的總數上限。這一政策轉變導致來自歐洲的移民數量下降,而來自印度、奈及利亞等非歐盟國家的技術移民和學生顯著增加。
- 新移民來源:除了技術移民,英國政府於2021年推出的英國國民(海外)(BNO)簽證計劃,為近300萬香港居民提供了新的移民途徑。儘管初期申請人數低於預期,但預計至2025年,該計劃仍將簽發約30萬個簽證,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新移民力量。
- 社會挑戰:與此同時,非法移民問題也成為政治焦點。儘管備受爭議的「盧安達計劃」已被新任首相中止,但如何有效管理尋求庇護者及非法入境者,仍是英國政府面臨的燙手山芋。
自然增長的反轉與持續下降的生育率
英國人口自然增長的反轉並非偶然,其背後是數十年來生育率持續走低的結果。總和生育率(TFR)是衡量每位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的指標,2.1被視為維持人口穩定的替代水平。
英國的總和生育率已從2010年1月以來的1.9高峯,一路下滑至2020年的1.58。根據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的資料,2022年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的總和生育率更降至1.49。這意味著在沒有移民補充的情況下,英國的人口將會自然萎縮且快速老化。
英國近年關鍵人口動態
年份 | 總和生育率 (TFR) | 粗出生率 (‰) | 粗死亡率 (‰) | 自然增長率 (‰) |
---|---|---|---|---|
2010 | 1.92 | 12.9 | 8.9 | 3.9 |
2015 | 1.80 | 11.9 | 9.3 | 2.7 |
2020 | 1.58 | 10.2 | 10.3 | -0.1 |
2023 (估) | – | ~10.0 | ~10.2 | ~-0.2 |
註:數據綜合自維基百科及最新新聞報道。
人口結構分析:年齡、種族與勞動力
加速老化的年齡結構
與許多已開發國家一樣,人口老化是英國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
- 年齡中位數:根據2016年的估計,英國的年齡中位數已達40.0歲,並且持續攀升。
- 高齡人口比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已從2009年的約16%上升至目前的18.5%以上。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超過25%。
- 勞動力萎縮:與此同時,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佔比則持續下降,已從2009年的66%降至2025年預計的63.3%,並可能在2052年前跌破60%。這將直接導致扶養比(受撫養人口與勞動人口之比)惡化,對社會福利、醫療保健和以英鎊(pound sterling)計價的退休金體系構成巨大壓力。這個方面的支出佔GDP比重相當高。
英國人口年齡結構預測
年份 | 少年人口 (0-14歲) | 勞動年齡人口 (15-64歲) | 老年人口 (65歲+) | 扶養比 |
---|---|---|---|---|
2025 (預測) | 17.0% | 63.3% | 19.7% | 57.9% |
2050 (預測) | 16.2% | 58.3% | 24.7% | 65.9% |
資料來源:PopulationPyramid.net, OOSGA
多元文化下的種族與語言
英國是一個典型的多元文化社會,移民浪潮塑造了其豐富的種族和文化景觀。這些變遷的根源可追溯至早期歷史,當時的凱爾特人征服了原始土著。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
- 種族構成:白人約佔87.2%,亞裔(含印度、巴基斯坦等)約佔4.1%,黑人(非洲及加勒比海裔)約佔3%。
- 語言使用:英語是通用語言,但各地仍保留著獨特的傳統語言,如威爾斯語(約20%威爾斯人口使用)和蘇格蘭蓋爾語。由於東歐移民的湧入,波蘭語已成為英國第二大常用外語。
- 宗教信仰:基督教雖為國教,但其影響力已大幅下降,超過25%的人口無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印度教和錫克教等是主要的少數宗教。
勞動力市場的挑戰與前景
儘管英國的勞動參與率高達78%,超越OECD平均水平,但其勞動力市場依然面臨結構性挑戰。
- 技能短缺與生產力困境:英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生產力增長幾乎停滯。據估計,全國約有900萬成年人的基本技能不足,導致在醫療保健、科技、建築和運輸等行業出現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失業率數據雖低,但結構性問題仍在。
- 不穩定就業:零工經濟興起,雖然創造了就業機會,但也增加了不穩定就業(如零時合同工)的比例,這些職位多集中在低薪、低技能領域,例如部分食品加工業。
- 移民政策的雙刃劍:新的移民政策旨在引進高技能人才以提升整體人力資本,但同時也可能加劇低技能行業的用工荒。未來地方政府是否會擴大短缺職業清單,以緩解特定行業的壓力,將是觀察重點。
地區人口分佈與發展差異
英國國內的部分人口增長呈現出明顯的地域不平衡。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與經濟發展程度是造成此差異的關鍵。
- 英格蘭的磁吸效應:在過去二十年(2001-2021),英格蘭的人口增長率高達14.3%,遠超威爾斯(6.8%)、蘇格蘭(8.3%)和北愛爾蘭(13.1%)。倫敦及其周邊的東南部地區,憑藉其金融、科技和創意產業的強大實力,長期以來是人口增長的核心,其在全球的地位舉足輕重。
- 北部的新興動力:近年來,以曼徹斯特為中心的西北部地區成為新的增長亮點。在2017至2021年間,該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這得益於政府的「北方經濟引擎」計劃投資以及當地產業的蓬勃發展,這種做法值得關注。
- 傳統工業區的挑戰:與此同時,東北部、約克郡及亨伯等昔日的工業重鎮,因經濟轉型緩慢,人口增長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面臨著持續的人才外流和經濟活力不足的挑戰。
常見問題 (FAQ)
Q1: 2025年英國的總人口預計是多少?
A: 根據聯合國及相關機構的預測,2025年英國的總人口預計將達到約6,955萬。
Q2: 英國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 目前,英國人口增長的唯一驅動力是國際移民。自2023年起,英國的死亡人數已超過出生人數,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為負數,因此所有的人口淨增長都來自於外部移民。
Q3: 英國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嗎?
A: 是的,非常嚴重。英國的年齡中位數已超過40歲,65歲以上人口佔比持續快速上升,預計到2050年將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對社會保障、醫療系統和勞動力供應構成了長期且嚴峻的挑戰。
Q4: 脫歐對英國的人口結構有何影響?
A: 脫歐結束了歐洲成員國公民在英國的自由流動,導致來自歐洲的移民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積分制系統,更側重於從全球吸引高技能的非歐盟移民。此外,脫歐也催生了如BNO簽證這樣針對特定地區的新移民途徑,重塑了英國的移民來源構成。
Q5: 英國哪個地區的人口增長最快?
A: 從長期(過去20年)來看,靠近倫敦的東南部地區增長最快。但從近期(過去5年)來看,以曼徹斯特為核心的西北部地區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總體而言,英格蘭的人口增長速度顯著快於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
總結與未來展望
英國的人口故事正在翻開新的一頁。一個由移民全面主導增長、人口結構加速老化、地區發展差異顯著的時代已經來臨。未來的英國,人口將持續增長,預計在2026年突破7,000萬大關,並在2072年達到約7,600萬的峯值。
然而,這條增長之路充滿挑戰。如何制定一套既能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又能滿足國內各行業勞動力需求,同時還能促進社會融合的移民政策,將是英國政府的首要課題。此外,如何應對日益沉重的養老和醫療負擔,以及如何平衡區域發展、縮小南北差距,都將深刻影響英國的長期競爭力與社會穩定。與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如日本)相比,英國在應對這些挑戰方面有其獨特性。英國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應對這些深刻人口革命的智慧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