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搞懂GRI!從核心架構到九大要求,永續報告書撰寫不再卡關

一篇搞懂GRI!從核心架構到九大要求,永續報告書撰寫不再卡關

在全球企業營運版圖中,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與治理(Governance),即ESG,已從加分項演變為企業永續經營的核心議題。回應投資者、客戶、員工乃至社會大眾的期望,透明地揭露非財務資訊成為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社會責任。其中,由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所制定的GRI Standards,是國際公認最廣泛、最權威的永續報告框架。

隨著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推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要求特定規模的上市櫃公司組織強制編製並申報永續性報告書,並指引企業需遵循GRI Standards,同時參考TCFD與SASB準則。這使得深入理解GRI準則的架構、精神與實務應用,成為台灣企業接軌國際、強化競爭力的關鍵。本文將深度解析GRI準則,特別是自2023年起全面適用的「GRI Universal Standards 2021」,為企業提供一份詳盡且具可操作性的撰寫指南。

GRI準則的核心架構:模組化的系統

GRI Standards並非單一文件,而是一套相互關聯的模組化標準,讓報導組織能靈活選用,以呈現其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的衝擊。其結構主要由三大系列組成:

準則類別 英文名稱 核心功能與說明
GRI通用準則 Universal Standards 報告的基礎與框架。 適用於所有進行永續報告的組織,無論其規模、類型或地點。它規範了報告的基本要求、原則,以及如何揭露組織背景、治理和利害關係人議合等通用資訊。最新的版本為「準則2021 gri universal」。
GRI行業準則 Sector Standards 特定行業的重大主題指引。 針對特定行業(如石油與天然氣行業準則、煤業、農業、礦業等)而設,旨在提高報告的品質、完整性與一致性。它列出了該行業中普遍被認為具有顯著衝擊的「可能重大主題」,幫助組織更精準地鑑別與報導。
GRI主題準則 Topic Standards 具體主題的揭露細項。 針對特定的永續主題(如經濟績效、能源、水、勞雇關係、反貪腐等)提供詳細的揭露項目與指引。這些準則被分為經濟(200系列)、環境(300系列)和社會(400系列)三大類別。

報導組織在編寫報告時,會以「通用準則」為基礎,參考適用的「行業準則」來鑑別自身的「重大主題」,再運用對應的「主題準則」來進行詳細的資訊揭露。

關鍵演進:GRI通用準則2021年版深度剖析

GRI於2021年10月發布了重大更新—「GRI Universal Standards 2021」,並設有兩年緩衝期,自2023年1月1日起發布的永續報告書(即報導2022年度資訊者)必須依循此新版報導準則。這次改版不僅是結構調整,更是核心概念的深化,主要變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強化「衝擊導向」與人權盡職調查

新版準則的核心精神是「衝擊(Impact)」,強調報導組織應揭露其營運活動與商業關係對經濟、環境和社會層面的正面貢獻或負面影響。其中,「人群(People)」取代了過去較籠統的「社會」,更聚焦於對個人和群體人權的影響。同時,準則全面融入聯合國與OECD所倡導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概念,要求組織必須說明其如何鑑別、預防、減緩及補救其所造成的潛在與實際負面衝擊。

全新的通用準則結構

2021年版將通用準則簡化並重新編號為GRI 1、GRI 2與GRI 3:

GRI 1:基礎 2021 (Foundation 2021):

這是使用GRI Standards的起點。它介紹了GRI準則的系統與目的,闡述了衝擊、重大主題、盡職調查等關鍵概念,並明確列出組織若要宣告「依循GRI準則報導」時,必須符合的九大要求。此外,它也規範了報告應遵循的八大品質原則,包括準確性、平衡性、清晰性、可比較性、完整性、永續性的脈絡、時效性,以及將「可靠性」更新為更強調外部檢視的「可驗證性(Verifiability)」

GRI 2:一般揭露 2021 (General Disclosures 2021):

此準則取代了舊版的GRI 102,包含30個揭露項目(GRI 2-1 至 2-30)。內容涵蓋報導組織的架構與報導實務、活動與工作者、治理、策略政策與實務,以及利害關係人議合等。一個重大改變是取消了舊版的「核心(Core)」與「全面(Comprehensive)」選項。原則上,組織應揭露全部30個項目,若有省略,需提供合理的解釋。

GRI 3:重大主題 2021 (Material Topics 2021):

此準則取代了舊版的GRI 103,提供了鑑別「重大主題」的詳細步驟指引。它要求組織必須:

  • 1. 了解組織背景。
  • 2. 鑑別實際與潛在衝擊。
  • 3. 評估衝擊的顯著性。
  • 4. 決定最顯著的衝擊作為重大主題進行優先排序。

此流程強調,重大主題的決定權在於組織對其「衝擊」與永續性的評估,而非僅僅是利害關係人關注的議題。

重大主題的鑑別與行業準則的應用

「重大主題(Material Topics)」是GRI報告的核心,指的是那些能反映報導組織在經濟、環境和人群方面最顯著衝擊的議題。GRI 3提供了決定重大主題的完整流程,而「GRI行業準則」在此流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行業準則的強制性參考

GRI 1明確要求,若報導組織所屬的行業已有發布的GRI行業準則(例如天然氣行業準則),則組織在進行重大主題鑑別時「必須」使用該準則。行業準則中列出的主題,是GRI經研究後認為對該行業內多數組織而言「可能」是重大的。

行業準則並非取代內部評估

需要強調的是,行業準則是一份「指引」而非「清單」。報導組織不能直接將行業準則列出的主題照單全收,仍需執行GRI 3的內部評估流程,以判斷這些主題對自身是否真的構成重大衝擊。

透明解釋的義務

如果報導組織評估後,認為某個行業準則中列出的主題對自身並不重大,則必須在其GRI內容索引中明確列出該主題,並解釋為何未將其納入報告的原因。這確保了報告的透明度與可比較性。

依循GRI準則2021年版進行報告:九大要求

根據GRI 1的規定,若報導組織希望在其永續報告書中正式宣告「本報告書係依循GRI Standards編製」,則必須滿足以下全部九項要求:

要求編號 內容 說明
1 應用報導原則 必須應用GRI 1中定義的八項報導原則(如準確性、平衡性、完整性等)來確保報告品質。
2 報導GRI 2一般揭露 必須報導GRI 2中的30個揭露項目。
3 決定重大主題 必須遵循GRI 3中的步驟來鑑別自身的重大主題。
4 報導GRI 3重大主題 必須報導GRI 3-1(決定重大主題的過程)、GRI 3-2(重大主題列表)及GRI 3-3(重大主題的管理)。
5 報導各重大主題的揭露 針對每一個鑑別出的重大主題,必須報導對應的GRI主題準則中的相關揭露項目,並說明其管理方針(GRI 3-3)。
6 提供省略理由 若未能揭露GRI 2(2-6至2-30)或主題準則中的要求項目,必須在GRI內容索引中提供省略的理由(如資訊不可用、保密限制等)。
7 製作GRI內容索引 必須提供一份完整的GRI內容索引表,清楚標示每個揭露項目的頁碼位置或連結。
8 提供使用聲明 必須在報告中包含一份標準格式的「使用聲明」,宣告組織名稱、報告期間,並說明報告是依循GRI準則編製。
9 通知GRI 報導組織應將其發布的報告通知GRI(一個國際性的非營利組織),以納入GRI的永續揭露資料庫。

常見問題 (FAQ)

Q1: 如果我的行業有GRI行業準則,是否代表必須揭露其中列出的所有主題?

A: 不完全是。您「必須」檢視行業準則中的所有主題,並將它們納入您的重大主題評估流程。但最終是否揭露,取決於該主題對您公司是否構成「重大衝擊」。如果您評估後認為某主題不重大,您可以在GRI內容索引中說明不將其列為重大主題的理由,以保持資訊透明。

Q2: GRI 2021年版取消了「核心」與「全面」選項,這是否代表我必須揭露GRI 2的全部30項內容?

A: 是的,新準則的期望是報導組織應報導GRI 2中的全部30個揭露項目。然而,對於揭露項目2-6至2-30,若因特定原因(如資訊不可用、保密限制、法律禁止)而無法揭露,您可以使用「省略理由」進行說明。但揭露項目2-1至2-5(關於組織與報告實務的基礎資訊)是不得省略的。

Q3: 在決定了某個重大主題後(例如「能源」),我需要報導GRI 302(能源)主題準則中的所有揭露項目嗎?

A: 是的,原則上您應該報導該主題準則中與您管理方針和績效相關的揭露項目,以完整呈現您對該主題的衝擊與管理作為。若有適用行業準則,還需檢視是否有額外要求的揭露項目。同樣地,若有項目無法揭露,可使用省略理由加以說明。

Q4: GRI、SASB、TCFD之間有何不同?企業需要全部都採用嗎?

A: 這三者是互補而非互斥的框架。

  • GRI: 溝通對象最廣泛,包含所有利害關係人(如投資人、政府、公眾),採「衝擊導向」,關注組織對經濟、環境、人群的全面影響。
  • 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 主要溝通對象是「投資者」與財務市場的決策者,採「財務重大性導向」,聚焦於各行業中會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績效的ESG議題,包含許多通用ESG議題。
  •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專注於「氣候變遷」議題,要求企業揭露氣候變遷帶來的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等財務相關資訊。
    台灣金管會目前要求企業以GRI為主要報告框架,並「參考」SASB與TCFD進行揭露,代表企業應整合這三者的精神,以提供更全面的永續資訊。

總結

從GRI準則的持續演進,特別是2021年版的重大更新中,我們可以看到全球永續報告的趨勢正朝向更具實質性、更強調人權關懷、更要求透明化的方向發展。對企業而言,導入GRI Standards不僅是為了符合主管機關的法規要求,更是一次全面的自我檢視。這套報導準則已成為永續發展報告的全球標準與通用語言。

透過GRI框架,企業得以系統性地盤點其在ESG各面向的風險與機會,鑑別出對營運與利害關係人最關鍵的衝擊,並據此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與改善目標。一份高品質的永續報告書的產出,不僅是與投資者、客戶及社會溝通的有力工具,更是企業展現其永續承諾、提升品牌信任、並在全球綠色供應鏈中鞏固其核心競爭力的基石。面對永續浪潮,掌握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所提供的準則,即是掌握了通往永續未來的關鍵鑰匙。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