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就痛、喉嚨卡卡?別輕忽「舌根痛」背後的健康危機

吞嚥就痛、喉嚨卡卡?別輕忽「舌根痛」背後的健康危機

舌根,這個位於口腔最深處、靠近喉嚨的部位,其疼痛感往往不像舌尖或舌頭邊緣那樣明確,卻常以一種悶痛、異物感或吞嚥時加劇的不適形式存在。許多人可能會將其歸咎於「火氣大」或感冒喉嚨痛,然而,舌頭痛不應被輕忽。它可能是身體發出的一個重要警訊,背後可能隱藏著從輕微的物理性損傷到嚴重的全身性疾病等多種問題。這種的舌頭痛可能成因複雜,本文將整合西醫與中醫的觀點,深入剖析導致舌根疼痛的各種原因,並提供明確的診斷、治療舌頭疼痛的方向與居家緩解之道,助您正視並解決這個惱人的困擾。

西醫觀點:舌根痛的可能原因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舌根疼痛的來源多樣,需要根據伴隨症狀仔細鑑別。

1. 扁桃腺結石 (Tonsil Stones)

扁桃腺表面並非光滑,而是佈滿了許多凹陷的小洞,稱為「隱窩」。當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壞死組織和細菌在隱窩中堆積,經鈣化後便會形成米黃色、帶有惡臭的顆粒,即為扁桃腺結石。

  • 典型症狀:結石本身不一定會痛,但若堵塞或引發周圍組織發炎,便會導致吞嚥時舌根與喉嚨疼痛、喉嚨異物感、長期口臭。如參考資料中一名29歲女性上班族的案例,她反覆出現吞嚥時舌後側疼痛,正是因為扁桃腺上卡了東西。

  • 診斷與治療:需由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有時需翻開扁桃腺的皺摺才能發現。治療方式包括由醫師夾出、使用沖牙機溫和沖洗,或在反覆發作的情況下考慮扁桃腺切除手術。

2. 舌咽神經痛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舌頭的感覺神經分佈極為複雜,舌頭前2/3的感覺是由三叉神經的舌神經所支配,後側1/3的感覺則是由舌咽神經支配。當這條舌咽神經因發炎、位於腦幹周圍的血管壓迫或受傷時,便會引發劇烈的疼痛。

  • 典型症狀:疼痛通常是單側的、陣發性的,感覺如觸電、針刺或燒灼般的劇烈刺痛感。這種疼痛常被吞嚥、說話、咳嗽或打哈欠等動作誘發,並且可能從舌根、扁桃腺附近區域,一路放射至耳朵深處、頸部甚至半側頭痛。有案例顯示,患者因食用魚肉不慎刺傷舌根深處,造成破皮潰瘍,進而引發舌咽神經發炎,痛到無法正常喝水進食。有別於三叉神經痛可能造成的顏面疼痛,舌咽神經痛更集中在口腔深處。

  • 診斷與治療:需由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醫師診斷,治療上以抗發炎藥物、神經痛藥物為主。

3. 莖突過長症候群 (Eagle’s Syndrome)

這是一種相對少見的結構性問題。位於扁桃腺後方的「莖突舌骨韌帶」發生鈣化,變得像骨頭一樣又長又硬,進而對周圍的舌根、神經和血管產生壓迫。

  • 典型症狀:主要表現為持續性的咽喉異物感和舌根疼痛,尤其在吞嚥、轉頭或張口時疼痛會加劇。

  • 診斷與治療:需透過X光或電腦斷層(CT)掃描確診。初期治療可使用抗發炎藥物和肌肉鬆弛劑;若症狀嚴重,則需考慮進行手術,將過長鈣化的韌帶剪斷。

4. 口咽癌 (Oropharyngeal Cancer)

這是最需警惕的嚴重原因。舌根部富含淋巴組織,是口咽癌的好發位置之一。

  • 典型症狀:早期的口咽癌可能症狀不明顯,但若舌面上出現持續性的單邊舌根疼痛、觸摸到不明硬塊、長久不癒的潰瘍或腫塊、吞嚥困難或疼痛加劇、頸部淋巴結腫大、甚至痰中帶血絲,就必須高度警覺。特別是有抽菸、飲酒、嚼食檳榔習慣的高風險族群,更應留意。

  • 診斷與治療:必須由耳鼻喉科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及觸診,若發現可疑硬塊,需進行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並依期別安排手術、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

5. 其他物理性損傷與感染

  • 物理損傷:食用過燙的湯水、被魚刺或硬骨頭劃傷,都可能在舌根造成破皮或潰瘍,引發疼痛。

  • 胃食道逆流:胃酸逆流至咽喉,會侵蝕舌根及周圍黏膜,造成慢性發炎與疼痛。

  • 感染:細菌或病毒感染(如皰疹病毒)也可能導致舌根部發炎、長水泡或潰瘍。有時即便物理損傷癒合,持續的舌痛也可能與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功能紊亂有關,形成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觀點:體內失衡的警訊

中醫的「舌診」是望診的重要一環,認為舌頭的不同區域對應著不同的臟腑。對於舌痛患者,中醫師如賴睿昕醫師等,會從整體觀念出發。

  • 舌根對應腎:在中醫理論中,舌根區域主要反映了「腎」的健康狀態。與之對應,舌尖對應心,舌兩側應肝膽,舌中央痛則多與腸胃相關。

  • 腎虛火旺:若舌根疼痛,特別是伴隨口乾舌燥、咽喉不適、腰膝痠軟、夜間盜汗等症狀,中醫師多半會辨證為「腎虛火旺」。這指的是腎的陰腎液(如同身體的冷卻滋潤系統)不足,導致虛火上炎,燻灼咽喉及舌根所致。若疼痛在舌尖處,則多為心火旺盛型,可用黃連解毒湯等方劑治療。

  • 治療:治療上會以滋陰降火為原則,常用方劑如「知柏地黃丸」等來調理。同時會觀察舌色、舌苔,判斷是否有血瘀、痰濁等問題,若有嚴重瘀象,可能需搭配活血化瘀的治法。若伴隨焦慮、心慌,則可能使用加味逍遙散等疏肝安神的藥方。

診斷、治療與居家照護

當出現舌根疼痛時,建議優先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診斷。醫師會根據您的症狀進行詳細問診和理學檢查,必要時安排內視鏡或影像學檢查。若懷疑是神經問題,可能會轉介至神經內科。

舌根痛的成因與對應療法

成因 (Cause)

主要症狀

西醫治療

中醫/居家照護

扁桃腺結石

吞嚥痛、喉嚨異物感、口臭

醫師清除、抗生素、手術切除

保持口腔清潔、溫鹽水漱口

舌咽神經痛

陣發性電擊/針刺痛,放射至耳頸

抗發炎藥、神經痛藥物

避免刺激性飲食、放鬆心情

莖突過長症候群

持續性異物感、轉頭吞嚥時加劇

消炎藥、肌肉鬆弛劑、手術

熱敷頸部、避免過度轉頭

口咽癌

持續性單側痛、硬塊、吞嚥困難

手術、放療、化療

戒除菸酒檳榔、均衡營養

物理損傷/潰瘍

明確受傷史、局部疼痛

止痛藥、口內膏

避免刺激性食物、補充維生素B、C

腎虛火旺 (中醫)

舌根悶痛、口乾、腰痠、盜汗

滋陰降火中藥(如知柏地黃丸)、穴位按摩

居家自我照護與緩解

  1. 維持口腔清潔:餐後確實刷牙漱口,或使用溫和的漱口水,減少細菌滋生,預防結石與感染。

  2. 溫鹽水漱口:鹽水有助於消炎、清潔傷口,可溫和地緩解疼痛。也可參考中醫特製漱口水,使用淡竹葉、金銀花、生甘草等藥材煮水漱口。

  3. 避免刺激性飲食:暫時避免辛辣、酸性、油炸及過燙的食物,以免加重刺激。

  4. 多補充水分:保持口腔黏膜濕潤,有助於修復。

  5. 穴位按摩:舌頭有許多經絡通過,如手少陰心經。針對中醫所說的「腎虛火旺」,可適度按摩腎經的原穴太谿穴。

    • 位置:位於足部內側踝尖與阿基里斯腱中點凹陷處。

    • 方式:用拇指指腹按壓,感到輕微痠脹感即可,每次按揉3-5分鐘,每日數次,有助於滋陰降火。另外也可按摩通裡穴放鬆舌頭,或按壓脾經的地機穴(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凹陷處往下四橫指處)緩解不適。

常見問題 (FAQ)

Q1: 舌根痛超過多久需要就醫?

A: 一般因輕微刮傷或潰瘍引起的疼痛,約1-2週內會自行緩解。如果疼痛持續超過兩週、疼痛劇烈影響生活,或伴隨前述的硬塊、出血、吞嚥困難等警示症狀,應立即就醫。

Q2: 舌根痛可以看中醫嗎?

A: 可以。中醫能從全身臟腑失衡的角度來診斷與治療,特別是對於功能性、無明確結構病變的疼痛,如中醫辨證為「腎虛火旺」者,透過中藥調理常能取得良好效果,可作為輔助或另一種治療選擇。

Q3: 為什麼吞嚥時舌根特別痛?

A: 吞嚥是一個複雜的動作,會牽動舌根、咽喉及周圍多組肌肉。當這些區域有發炎、結石、腫塊或受壓迫(如莖突過長)時,吞嚥的動作會直接擠壓或拉扯到病竈處,因而引發或加劇疼痛。對於舌咽神經痛患者,吞嚥更是典型的誘發扳機點。

Q4: 舌根痛跟火氣大有關嗎?

A: 有關聯,但中醫的「火氣」概念比一般人想的更複雜。舌根痛在中醫多與「腎虛火旺」相關,這是一種「虛火」,與暴飲暴食或熬夜造成的「實火」(如胃火、肝火)不同。因此,自行飲用清熱解毒的涼茶可能效果不彰,甚至因過於寒涼而加重問題,建議還是由專業中醫師辨證論治。

總結

舌根疼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症狀,其背後成因繁多。當您遭遇此問題時,切勿自行判斷或僅以「火氣大」視之。若疼痛持續超過兩週,或伴隨吞嚥困難、不明硬塊、體重減輕等警示性症狀時,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透過正確的診斷與治療,結合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拾口腔與全身的健康。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