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火氣大!嘴角皰疹怎麼好的快?一篇看懂成因、傳染與治療黃金期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一覺醒來,嘴角或嘴脣邊緣突然感到一陣刺痛、搔癢,接著冒出惱人的小水泡,不僅影響外觀,更帶來生活上的不便與疼痛。

這時,您可能會疑惑,這究竟是俗稱「臭嘴角」、很多人誤以為是火氣大的口角炎,還是病毒感染的脣皰疹?雖然兩者都發生在嘴部周圍,但其成因、症狀與治療方法卻截然不同。本文將為您深入解析脣皰疹與口角炎的差異,並提供完整的治療、照護與預防指南,助您有效管理這個「不速之客」。

脣皰疹 vs. 口角炎,您分得清楚嗎?

要正確處理嘴角的毛病,第一步就是學會分辨。脣皰疹與口角炎最常被混淆,但透過症狀、成因與特性,可以輕易區分。以下表格整理了兩者的核心差異:

特性

脣皰疹 (Herpes Labialis)

口角炎 (Angular Cheilitis)

外觀症狀

嘴脣周圍出現成串的小水泡,伴隨紅腫、刺痛、灼熱感。

上下脣交接的嘴角處嘴角紅腫、乾裂、脫皮、疼痛,嚴重時可能糜爛,但不會長水泡。

致病原因

由「第一型單純皰疹病毒 (HSV-1)」感染引起。

成因多元,包括:細菌感染或黴菌感染(如念珠菌)、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缺乏、口水過度刺激、假牙不合摩擦等。

前期症狀

發作前1-2天,患部通常會有刺痛、灼熱或搔癢的前驅症狀。

通常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直接表現為嘴角發炎。

傳染性

具有高度傳染性,病毒可透過接觸傳播。

不具傳染性。

恢復時間

約 2-3 週會自行痊癒。

約 1-2 週,但若根本原因未解決可能反覆發生。

好發族群

任何年齡層,尤其在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如壓力大、熬夜、感冒時)容易復發。

長者(配戴假牙)、孩童(常流口水)、免疫力低下者。

總結來說,最關鍵的區別在於「水泡」。嘴角皰疹的標誌是成群的小水泡,而口角炎患者嘴角的典型問題則是發炎、乾裂,並無水泡形成。

深入解析脣皰疹:從潛伏到發作

1. 潛伏的病毒:脣皰疹的成因

脣皰疹的元兇是「第一型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1)」。大多數人其實在兒童時期就已透過飛沫、親吻或共用餐具等途徑感染,但初次感染時可能症狀輕微或甚至沒有症狀。然而,病毒並未被身體完全清除,而是會潛伏在臉部的三叉神經節的神經元中,進入休眠狀態,等待時機再次活化。

2. 伺機而動:常見的誘發因子

當人體身體免疫力下降時,潛伏的皰疹病毒就會被喚醒,沿著神經跑到皮膚表面,引發症狀,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口鼻周圍。常見的誘發因子包括:

  • 生理與心理壓力:工作、學業壓力大或情緒起伏。

  • 過度疲勞:熬夜、睡眠不足。

  • 免疫力下降: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感染期間。

  • 荷爾蒙變化:女性生理期前後或懷孕期間。

  • 紫外線曝曬:長時間在陽光下活動,未做脣部防曬。

  • 脣部創傷:牙科治療、醫美療程(如霧脣)或外傷導致嘴脣受損。

3. 病程四部曲:脣皰疹的發展階段

脣皰疹的發作過程通常持續7至15天,可分為四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刺痛期 (Prodromal Stage)

在水泡出現前約1-2天,嘴脣周圍會感到刺癢、灼熱或輕微腫脹。這是病毒開始活化的警訊,也是使用抗病毒藥膏治療的黃金時機。

第二階段:水泡期 (Blister Stage)

患部開始出現一群或一串充滿透明液體的小水泡,伴隨明顯的疼痛感,可能影響進食與說話。

第三階段:潰瘍期 (Ulcer Stage)

水泡會自行破裂,流出組織液,形成淺層的潰瘍傷口。此階段病毒量最高,是病毒傳染力最強的時期,需特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傳染他人。

第四階段:結痂期 (Crusting Stage)

潰瘍處逐漸乾燥並形成黃褐色的痂皮。應讓其自然脫落,切勿摳抓,否則容易造成二次感染或留下疤痕。

脣皰疹的治療與日常照護

雖然脣皰疹無法根治,但及時且正確的照護可以大幅縮短病程、減輕不適,並降低復發頻率。以下為您介紹幾種常見的治療方法。

1. 醫療方式

當出現前驅症狀或水泡時,建議至家醫科、皮膚科或耳鼻喉科等專科醫師就診。

  • 外用藥膏:醫師常開立如 Acyclovir 成分的抗病毒藥膏。在刺痛期就開始塗抹,可有效抑制病毒增生。

  • 口服藥物:對於頻繁復發或症狀嚴重的患者,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如 Acyclovir、Valacyclovir),效果更佳。

2. 日常照護與五大禁忌

脣皰疹患者在發作期間,請務必遵守以下原則,避免病情惡化或傳染他人:

  • 【禁】觸摸與摳抓:不要用手觸摸、擠壓或摳除水泡與痂皮,這會讓病毒擴散,甚至留下疤痕。

  • 【禁】親密接觸:避免親吻,特別是嬰幼兒,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感染後可能引發嚴重的皰疹性齒齦炎。

  • 【禁】共用物品:絕對不要與他人共用餐具、毛巾、脣膏、刮鬍刀等個人物品。

  • 【禁】刺激性飲食:避免食用過辣、過燙或過酸的食物,以免刺激傷口。

  • 【禁】過度清洗:用溫和的方式清潔臉部,保持患部乾爽即可,過度搓洗反而會傷害皮膚。

照護小撇步:

  • 勤洗手:接觸患部前後務必徹底洗手。

  • 冰敷:必要時可短暫冰敷患部,以減輕腫脹與疼痛感。

  • 更換牙刷:在皰疹痊癒後,建議更換一支新的牙刷,避免病毒殘留。

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降低脣皰疹復發?

管理脣皰疹的根本之道在於「提升自我免疫力」,讓病毒沒有機會作亂。許多人常在臉書等社群平台詢問如何預防,關鍵仍在於生活習慣的調整。

  • 維持良好作息:規律運動、充足睡眠,避免長期熬夜。

  • 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B群及鋅的蔬果、全穀類,有助於增強抵抗力。部分研究指出,精胺酸(Arginine)可能促進皰疹病毒複製,而離胺酸(Lysine)則有抑制效果。在發作期間,可考慮暫時減少攝取富含精胺酸的食物,如巧克力、花生、堅果、鮭魚等。

  • 適度紓壓:學習透過冥想、瑜珈或深呼吸等方式來管理情緒與壓力。

  • 做好防曬:出門時,使用具有防曬係數的護脣膏,保護嘴脣免於紫外線的刺激。

常見問題 (FAQ)

Q1: 脣皰疹會傳染嗎?傳染力最強是哪個時期?

A: 是的,脣皰疹具有高度傳染性。病毒主要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或傷口傳播。在水泡破裂後的「潰瘍期」,組織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是傳染力最強的階段。

Q2: 嘴角皰疹長水泡,補充維生素B群有用嗎?

A: 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維生素B群缺乏是「口角炎」的可能成因之一,補充B群對治療口角炎有幫助。但對於病毒引起的「脣皰疹」,補充B群無法直接治療,不過,維持均衡營養有助於提升整體免疫力,間接有助於預防復發。

Q3: 脣皰疹可以根治嗎?

A: 目前無法根治。第一型單純皰疹病毒一旦感染,就會終生潛伏在神經節中。所有的治療方式都是針對發作時的症狀進行控制、縮短病程,並無法將病毒從體內完全清除。

Q4: 我打了帶狀皰疹(皮蛇)疫苗,可以預防脣皰疹嗎?

A: 不行。脣皰疹與帶狀皰疹是由完全不同的皰疹病毒所引起,分別是「單純皰疹病毒(HSV)」與「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因此疫苗無法通用。

Q5: 脣皰疹發作時,應該看哪一科?

A: 您可以尋求家醫科、皮膚科或耳鼻喉科醫師的專業診斷與治療。及早就醫,才能獲得最有效的控制。

總結

嘴角的紅腫與水泡,可能是病毒作祟的脣皰疹,也可能是多重因素導致的口角炎。學會透過「有無水泡」來做出初步判斷至關重要。脣皰疹雖然無法根治,但它就像身體的警報器,提醒我們該注意休息、釋放壓力。透過及時的藥物治療、正確的日常照護,並在平日裡努力提升免疫力,我們就能有效減少其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重拾舒適健康的生活。

本文資訊參考多方資料,許多健康網站的圖片來源亦常使用示意圖提醒大眾脣皰疹與口角炎的區別。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