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無論是病毒性腸胃炎(常見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星狀病毒)或由不同細菌種類(如腸炎弧菌易污染魚貝類、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肉毒桿菌)所引起的細菌性腸胃炎,都會導致腸胃道黏膜發炎受損,引發上吐下瀉、腹痛、噁心等令人苦不堪言的症狀。
在這種情況下,身體會迅速流失水分和電解質,若處置不當,可能引發脫水,甚至危及生命。除了就醫治療外,正確的飲食照護是人體加速康復、讓腸胃道休息並重新恢復功能的關鍵。本文將綜合營養師李婉萍等專家的建議,為您提供一份從急性期到恢復期的完整飲食指南,並釐清常見的飲食迷思。
腸胃炎的核心飲食原則
當腸胃功能低下時,飲食的目標是「減少刺激、補充流失、提供修復所需能量」。掌握以下三大飲食原則,能有效幫助身體度過難關。
分階段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上吐下瀉會導致水分和鈉、鉀等電解質大量流失。補充水分是首要任務,但需講求方法。
-
急性期:若嘔吐嚴重,應先短暫禁食數小時,讓腸胃休息。補充水分時,應以「小口、多次」的方式啜飲,避免一次大量喝水引發噁心感。最佳選擇是藥局販售的「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其成分最符合人體需求。若不方便購買,可將市售運動飲料以「1:1或1:2」的比例用溫開水稀釋,降低糖分濃度,避免滲透壓過高加劇腹瀉。
-
緩和期:症狀減緩後,仍需持續補充水分,確保尿液顏色呈清澈淡黃色。
循序漸進恢復進食
千萬別以為腸胃炎只能一直禁食或只喝流質。當嘔吐症狀緩解,就可以開始嘗試進食,身體需要營養與體力來對抗病菌和修復受損的腸道細胞。
-
少量多餐:從正常食量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開始嘗試,將三餐份量分散至五到六餐,減輕腸胃單次處理的負擔。
-
從清淡到溫和:初期以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為主,待腸胃適應後,再逐步加入優質蛋白質和少量低纖維蔬果。
選擇溫和、易消化的食物
溫和飲食的核心是「低纖維、低油脂、低糖分、無刺激性」。食物的質地和烹調方式都至關重要。
-
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燉煮為主,避免油炸、油煎、燒烤。
-
食物質地:選擇質地軟爛的食物,有利於胃部快速排空,進入小腸吸收。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飲食清單與菜單範例
過去許多人會認為腸胃炎只能吃白稀飯或白麵包這類食物,或遵循「BRAT飲食」(香蕉、米飯、蘋果、吐司),但此飲食組合過於單一,缺乏蛋白質,不利於腸道黏膜的修復。現代營養學建議在恢復期適度加入蛋白質,讓營養更均衡。對小孩或大人都適用。
食物類別 |
建議食用的品項 |
說明 |
---|---|---|
全榖雜糧類 |
白粥、米湯、白飯、白吐司、白饅頭、清湯麵、蘇打餅乾、蒸馬鈴薯 |
選擇精製澱粉,去除麩皮和胚芽,纖維含量低,最容易消化,能快速提供身體所需能量。 |
豆魚蛋肉類 |
蒸蛋、水煮蛋、蛋花湯、去皮去筋的雞胸肉、清蒸或水煮的白肉魚(如鱸魚、鯛魚) |
蛋白質是修復腸道黏膜的關鍵原料。選擇油脂含量低且質地軟嫩的蛋白質來源,有助於加速復原。 |
蔬菜類 |
煮熟的瓜類(如冬瓜、大黃瓜)、蔬菜的嫩葉部分(去梗)、過濾後的蔬菜清湯 |
纖維會刺激腸胃蠕動,應選擇纖維較少的蔬菜,且務必完全煮熟煮爛,避免生食。 |
水果類 |
香蕉(略帶青綠色的富含果膠)、去皮的蘋果(果膠可吸附水分,緩解腹瀉) |
選擇富含水溶性纖維和果膠的水果。可將蘋果磨成泥,更容易消化。 |
恢復期菜單範例:
-
早餐:白粥一小碗搭配少量蒸蛋。
-
午餐:清湯白麵條搭配幾片水煮雞胸肉和煮軟的冬瓜。
-
晚餐:白飯半碗、清蒸魚肉、蛋花湯。
-
點心:半根香蕉或幾片蘇打餅乾。
腸胃炎應該避免的「地雷食物」
在腸胃炎期間,吃錯高油高糖的食物不僅無法補充營養,更可能讓症狀惡化。以下幾類食物務必忌口:
-
高油脂食物:油炸品(炸雞、薯條)、肥肉、含餡麵包、蛋糕點心。脂肪會延緩胃排空速度,加重腸胃負擔。
-
高糖分食物:除了高糖飲料外,甜食、糖果、未稀釋的果汁等高糖分食物也應避免。高濃度糖分會提高腸道內的滲透壓,可能使腹瀉更嚴重。
-
高纖維/高渣食物:全麥麵包、糙米飯、豆類、芹菜、竹筍、牛蒡、鳳梨、芭樂等粗纖維蔬果。粗纖維會促進腸道蠕動,此時應盡量避免。
-
刺激性食物:辛香料(蔥、蒜、辣椒、胡椒)、咖啡、濃茶、酒精、碳酸飲料。這些都會直接刺激發炎的腸胃黏膜。
-
乳製品與豆漿:牛奶、優格、優酪乳、起司。腸胃炎後可能出現暫時性的「乳糖不耐症」,攝取乳製品容易引起腹脹、腹瀉。即使是富含益生菌的優酪乳,也建議等康復後再食用來保養腸道。豆漿同樣容易產氣,在急性期應避免。
-
生食與未全熟食物:生菜沙拉、生魚片、半熟蛋(溫泉蛋、糖心蛋)等,可能含有病菌,應完全避免。
預防與照護注意事項
「病從口入」是病毒型腸胃炎的最佳寫照。平時應注重個人及飲食衛生。若需照護病患,更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
勤洗手: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務必使用肥皂或洗手乳,並遵循「內、外、夾、弓、大、立、腕」的洗手七字訣。
-
食物安全:生熟食的砧板、刀具應分開;食物應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飲用生水。
-
環境消毒:特別是諾羅病毒,酒精消毒效果不佳。應用稀釋後的漂白水進行環境和器物表面的消毒。
漂白水稀釋配方(使用市售約5-6%漂白水)
用途 |
漂白水濃度 |
配置方法 (少量) |
---|---|---|
一般環境消毒(如門把、桌面) |
1,000 ppm (0.1%) |
20cc 漂白水 + 1公升清水 |
嘔吐物及排泄物消毒 |
5,000 ppm (0.5%) |
100cc 漂白水 + 1公升清水 |
注意:稀釋時請配戴手套和口罩,並保持環境通風。稀釋後的漂白水應當天使用完畢。
常見問題 (FAQ)
Q1: 腸胃炎一定要完全不能吃東西嗎?
A: 不一定。除非嘔吐非常劇烈,才需要短暫禁食讓腸胃休息。一旦噁心感緩解,就應該盡快開始嘗試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身體需要能量來對抗病菌和修復腸道,長時間禁食反而會延緩康復者的恢復速度。
Q2: 為什麼腸胃炎不能喝牛奶或優酪乳?
A: 腸胃炎會破壞腸道黏膜上的乳糖酶,導致暫時性的乳糖不耐。此時喝牛奶容易造成腹脹、腹瀉。而市售優酪乳通常含糖量高且屬於乳製品,建議等腸胃功能完全恢復後,再用來作為日常腸道保健。
Q3: 腸胃炎可以吃雞蛋嗎?
A: 可以。雞蛋是優質且易於吸收的蛋白質來源,有助於黏膜修復。但烹調方式必須清淡,選擇水煮蛋、蒸蛋或蛋花湯,絕對要避免油煎的荷包蛋或炒蛋。
Q4: 可以直接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嗎?
A: 不建議直接飲用。市售運動飲料的糖分濃度對發炎的腸道來說太高,可能因滲透壓問題加重腹瀉。最好的選擇是藥局的電解質水,其次是將運動飲料與溫開水以1:1或1:2的比例稀釋後再飲用。
Q5: 腸胃炎康復後,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A: 當腹瀉和腹痛症狀完全消失後,可以花幾天時間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先慢慢增加不同食物種類與纖維質的攝取量(如從嫩葉蔬菜到一般蔬菜),再逐漸加入少量油脂。給腸胃道一個適應期,避免立刻大吃大喝,以免再度引發不適。
總結
腸胃炎的飲食調理是一門需要耐心的功課。請記住「補水、清淡、溫和、少量多餐」的核心口訣。從最容易消化的米湯、白粥開始,逐步加入蛋白質與低纖維蔬果,讓腸胃在休息的同時也能獲得修復的能量。避免油膩、高糖、高纖及刺激性食物,是防止症狀惡化的不二法門。如果上吐下瀉症狀持續、出現高燒、糞便帶血或黏液,或是出現嚴重脫水跡象(如口乾舌燥、尿量顯著減少、頭暈虛弱),務必盡速就醫,切勿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