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尿潛血的警訊:從原因、檢查到改善治療,一篇搞懂所有細節

尿潛血、血尿差在哪?兩者有這不同!

在臨牀上,尿中帶血的情況主要分為兩大類,瞭解其差異是正確認識問題的第一步。

  • 肉眼可見血尿 (Gross Hematuria)
    這種情形下,尿液的顏色會出現明顯的改變,呈現粉紅色、鮮紅色、深紅色甚至是茶色或可樂色。這表示泌尿系統(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有較為明顯的出血,足以讓尿液變色。任何肉眼可見的血尿都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 顯微血尿 (Microscopic Hematuria),俗稱「尿潛血」
    顯微血尿是指尿液外觀看起來完全正常,呈現淡黃色且清澈,但透過顯微鏡檢查時,可以發現尿液中含有超過正常值的紅血球。一般來說,「尿潛血」這個詞彙更常用來描述透過尿液試紙檢測出的陽性反應,而「顯微血尿」則是經過顯微鏡確認後的正式診斷。

揭開尿潛血的神祕面紗:檢查方法與報告解讀

要確定尿液中是否有血,以及其潛在的意義,醫療上主要依賴以下兩種檢查方法。

  1. 尿液試紙 (Urine Dipstick)
    這是最快速、方便的初步篩檢工具,即所謂的「潛血反應檢查」。試紙上含有過氧化物塗層,當尿液中的紅血球血紅素(Hemoglobin)接觸到試紙時,會催化化學反應,導致試紙變色。報告上常以陰性(-)或陽性(+、++、+++ 或 1+、2+、3+)來呈現。

    • 優點:快速、敏感度高(超過90%),微量的血液就能檢測出來。

    • 缺點:專一性較低,其準確性會受影響,容易出現「偽陽性」(假陽性),意即試紙變色但並非真的由泌尿道出血引起。價數(+的數量)代表的是血紅素的濃度,不完全等同於出血的嚴重程度。

  2. 尿液沉渣顯微鏡檢查 (Urine Sediment Microscopy)
    這是確認是否為「真性血尿」的黃金標準。檢驗人員會將尿液檢體離心,取其沉澱物置於顯微鏡下觀察。根據美國泌尿科協會(AUA)的定義,在兩次以上的檢查中,於高倍顯微鏡視野(HPF)下平均發現大於或等於3個紅血球,即可診斷為顯微血尿。

    • 優點:準確性高,能直接計數尿中紅血球的數目,並可觀察紅血球的型態,有助於判斷出血來源。

    • 缺點:若尿液過於稀釋或放置過久,紅血球可能破裂溶解,導致偽陰性的結果。

潛血陽性就是血尿嗎?常見的「偽陽性」陷阱

當尿液試紙呈現陽性時,先別過度緊張,因為有許多情況會造成「偽陽性」反應,這種情形不一定代表血尿,必須加以排除:

  • 橫紋肌溶解症 (Rhabdomyolysis):劇烈運動(如馬拉松)、肌肉受到嚴重撞擊或擠壓時,肌肉細胞會釋放出大量「肌紅蛋白(Myoglobin)」。其結構與血紅素相似,會讓尿液試紙產生陽性反應,尿液可能呈現深褐色。

  • 溶血性疾病 (Hemolytic Disease):當體內紅血球異常破裂時,會釋放出大量的「遊離血紅素(Free Hemoglobin)」,經由尿液排出,同樣會使試紙呈陽性,但顯微鏡下看不到完整的紅血球。

  • 女性生理期:經血污染是造成偽陽性最常見的原因。即使是月經前後微量的經血混入尿液檢體,也可能導致陽性反應。建議女性避開生理期進行尿液檢查。

  • 食物或藥物影響:

    • 食物:食用含有大量天然色素的食物,如火龍果、甜菜根、黑莓等,可能讓尿液呈現紅色,造成視覺上的誤判。

    • 藥物:服用大量的維他命C(抗壞血酸)可能會干擾試紙的化學反應,造成偽陰性;而某些氧化劑則可能造成偽陽性。

  • 檢體汙染或細菌增生:尿液檢體若放置過久,細菌大量滋生也可能幹擾檢測結果。

追根究柢:尿潛血的常見原因

一旦透過顯微鏡檢查確認為真性血尿,就必須找出血尿的來源。尿液的旅程從腎臟開始,流經輸尿管、膀胱,最後從尿道排出。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血尿。這些泌尿疾病是潛血是什麼狀況的重要指標。

疾病類別

可能的具體疾病

常見的伴隨症狀與檢驗異常

腎臟疾病

腎絲球腎炎:如IgA腎病變、遺傳性腎炎(Alport症候群)
腎臟結石
腎臟腫瘤或腎細胞癌
腎盂腎炎(上泌尿道感染)
腎臟外傷

尿液中常合併有「蛋白尿」、紅血球形態異常(變形)、水腫、高血壓。
劇烈的後腰部絞痛(腎絞痛)、噁心嘔吐。
通常為「無痛性血尿」,可能伴隨腰痛、腹部腫塊。
腰痛、發燒、畏寒、排尿灼熱;尿液白血球及亞硝酸鹽上升。

輸尿管疾病

輸尿管結石
輸尿管腫瘤

劇烈腰痛,疼痛可能延伸至腹股溝或會陰部。
通常為無痛性血尿,可能因阻塞造成腎水腫。

膀胱疾病

急性膀胱炎(下泌尿道感染)
膀胱結石
膀胱癌

頻尿、急尿、排尿灼熱刺痛、下腹痛;尿液白血球及亞硝酸鹽上升。
下腹痛、排尿困難、排尿中斷。
最典型的症狀是「無痛性血尿」,是泌尿系統最需警覺的癌症警訊。

尿道/攝護腺疾病

尿道炎
良性攝護腺肥大 (BPH)
前列腺炎(攝護腺炎)

排尿疼痛、尿道口有分泌物。
夜尿、頻尿、排尿困難、尿流細小、解尿不乾淨。
會陰部或下腹部疼痛、排尿不適。

其他原因

劇烈運動
高尿鈣症(尤其在兒童)
全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

通常為暫時性,休息後消失。
可能伴隨解尿疼痛,增加結石風險。
血尿僅為全身性症狀之一。

發現尿潛血,我該怎麼辦?

當您確認有顯微血尿時,正確的應對流程至關重要。

  1. 該看哪一科?

    • 泌尿科 (Urology):若血尿伴隨排尿困難、腰腹劇痛、懷疑有結石、攝護腺問題或無痛性血尿時,應優先選擇泌尿科。泌尿科專長在於處理泌尿系統的結構性問題,如結石、腫瘤、攝護腺肥大等。

    • 腎臟科 (Nephrology):若血尿同時合併有顯著的蛋白尿(泡泡尿)、水腫、高血壓,或顯微鏡檢查發現紅血球形態異常,則應至腎臟科就診。腎臟科專注於腎臟本身的實質病變,如腎絲球腎炎等,醫師可能會安排腎臟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等進一步檢查。

  2. 兒童尿潛血怎麼辦?
    兒童在學校的尿液篩檢中發現血尿相當普遍(發生率約0.5-2%)。多數情況下,這些血尿會隨著時間自動消失。然而,仍需由兒童腎臟科醫師進行評估,以排除先天性泌尿道結構異常、高尿鈣症、遺傳性腎炎等潛在問題。家長無需過度焦慮,但務必遵從醫生醫囑定期追蹤。

治療與日常改善之道

尿潛血的治療完全取決於其根本原因。醫師會根據診斷結果,採取對應的治療方案:

  • 發炎感染: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療程約需1至3週,務必完成整個療程,避免產生抗藥性。

  • 尿路結石:根據結石大小與位置,可能採取多喝水幫助排出、藥物治療、體外震波碎石術或內視鏡手術治療等方式處理。

  • 泌尿系統腫瘤:依據腫瘤的期別與惡性程度,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及放射線治療等。

  • 攝護腺肥大: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若症狀嚴重或出現併發症,則可考慮雷射或傳統手術。

  • 腎絲球疾病:通常由腎臟科醫師主導,可能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來控制病情,以保護腎功能。

除了醫療介入,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對於改善部分血尿原因及預防復發至關重要:

  1. 多喝水,不憋尿:每日飲用至少2000c.c.的白開水,有助於稀釋尿液、沖刷泌尿道,預防感染與結石形成。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避免膀胱過度膨脹。

  2. 飲食控制

    • 減少高草酸與高鈣食物:若有結石體質,應適量攝取菠菜、巧克力、堅果、乳製品等。

    • 控制甜食與高鈉飲食:高糖高鹽會增加尿液中鈣質的排出,提高結石風險,並加重腎臟負擔。

    • 避免高膽固醇及加工食品:減少動物內臟、醃製品、香腸等,這些食物會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

  3.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菸與不過量飲酒。抽菸是膀胱癌最重要的高風險因子之一,而酒精則可能加重出血情況。

常見問題 (FAQ)

Q1. 尿潛血報告上的「+」、「++」代表什麼意思?嚴重嗎?

A:尿液檢查報告上的「+」號(1+、2+、3+)代表尿液中血紅素的濃度高低,並不完全等同於疾病的嚴重程度。例如,輕微的膀胱炎可能導致強烈的陽性反應(3+),而早期的膀胱腫瘤可能只有微弱的陽性(1+)。因此,任何陽性反應都應由醫師進行專業判讀與後續檢查。

Q2. 多喝水可以改善尿潛血嗎?

A:視情況而定。如果是輕微的泌尿道黏膜發炎或少量結石刮傷,多喝水的確有助於沖刷泌尿道,加速癒合與排出血液細胞。但如果是腫瘤、腎絲球腎炎等根本性疾病,單靠喝水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必須接受正規治療。

Q3. 尿潛血陽性,但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需要看醫生嗎?

A:絕對需要。無症狀的顯微血尿,尤其是「無痛性血尿」,是膀胱癌、腎臟癌等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典型警訊。忽略它的可能性會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

Q4. 激烈運動後出現尿潛血是正常的嗎?

A:劇烈運動後,確實可能因短暫的腎臟血流改變或肌肉損傷(肌紅蛋白尿)而出現暫時性的尿潛血。這種情況通常在休息24至48小時後會自行消失。如果休息後複檢仍為陽性,或反覆出現,則應進一步檢查。

Q5. 攝護腺肥大會造成尿液報告出現紅字嗎?

A:會的。肥大的攝護腺組織表面血管可能較為脆弱,在排尿用力或發炎時容易破裂出血,導致尿潛血或肉眼可見的血尿。同時,攝護腺肥大也可能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風險,進而引發血尿。## 總結

尿潛血是身體泌尿系統健康狀況的一面鏡子。它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個需要被解讀的「訊號」。面對報告上的紅字,我們應抱持「警覺但不驚慌」的態度。切勿自行猜測或忽略,因為無痛性血尿可能是泌尿道癌症的唯一早期警訊。透過專業的醫療檢查,找出根本原因,並配合醫囑治療與調整生活習慣,纔是守護泌尿系統健康的最佳之道。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