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妳,準媽媽!歷經了初期的孕吐與中期的穩定,妳已正式邁入懷孕的最後衝刺階段——懷孕後期(第28週至生產)。這段期間是寶寶體重快速增加、各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刻。許多媽媽都會在此時感到既期待又焦慮,一方面希望寶寶能吸收足夠營養,長得「白白胖胖」,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體重失控,「養胎不養肉」成為最大的挑戰。
事實上,孕婦後期飲食的核心在於「重質不重量」。本篇文章將從熱量管理、核心營養攝取、常見不適的飲食對策,到一日三餐的實際菜單規劃,為準媽咪們提供一份詳細完整的飲食指南,幫助妳聰明吃、健康補,以最佳狀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一、精準管理:懷孕後期的體重與熱量控制
懷孕後期是體重變化最顯著的時期,一般建議,在正常的BMI範圍內,孕婦後期每月增重不宜超過2公斤,整個孕期總增重控制在10-14公斤為佳。這增加的重量不僅來自寶寶(出生時理想體重介於2,500至3,500公克),還包括羊水、胎盤及母體增加的血液與體液。良好的體重控制對母嬰健康都至關重要。
熱量攝取原則:每日增加300大卡
從懷孕中期開始,建議每日額外增加300大卡的總熱量。這聽起來很多,但其實很容易達成,絕不代表可以放縱大吃。這300大卡應來自於高營養密度的食物,例如:
-
組合一: 一杯低脂牛奶(約240c.c.) + 一份水果(約拳頭大小)。
-
組合二: 半碗糙米飯 + 半份手掌大的瘦肉。
-
組合三: 一小份無糖優格 + 一小把原味堅果。
少量多餐,擊退飢餓與不適
隨著肚子裡的寶寶長大,子宮對胃部的壓迫也日益增加,許多媽媽會感到容易飽脹,卻也餓得快,甚至出現胃食道逆流。此時,「少量多餐」是最佳策略。將一日三餐的份量,分散至三正餐、二至三次點心,不僅能穩定血糖,避免因過度飢餓而在下一餐暴飲暴食,也能有效緩解腸胃不適。
二、養胎核心:三大類關鍵營養素全解析
要讓寶寶健康成長,同時維持媽咪的身體狀態,攝取正確的營養素至關重要,這也是懷孕後期飲食重點所在。以下是懷孕後期絕對不可或缺的三大類營養素,能滿足此階段的營養需求:
1. 優質蛋白質:寶寶成長的基石
蛋白質是構成寶寶器官、肌肉及細胞組織的基本單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求量在後期達到高峯。
-
作用: 支持胎兒快速的身體發育與腦部成長。
-
建議攝取量: 每日比孕前增加約10公克。
-
優質來源:
-
動物性: 瘦豬肉、雞肉、牛肉、魚類(特別是富含DHA的鮭魚、鯖魚)、雞蛋、乳品類。
-
植物性: 豆腐、豆漿、豆乾、毛豆等黃豆製品。
-
-
擇食技巧: 優先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蛋白質來源,並以蒸、煮、烤、滷等方式取代油炸,避免體內膽固醇含量過高,也避免攝取過多不必要的脂肪。
2. 關鍵礦物質:鐵與鈣的雙重保障
鐵質 (Iron)
懷孕後期,母體血容量大幅增加,且寶寶需要在此時儲存出生後六個月內所需的鐵質,因此鐵質的需求量急遽上升。
-
作用: 製造母體與胎兒的血紅素,預防缺鐵性貧血,避免寶寶出生體重過輕。
-
建議攝取量: 每日需達到45毫克(mg),是孕前與孕初期的三倍。
-
優質來源:
-
動物性(血基質鐵,吸收率高): 多攝取含鐵食物,如紅肉(牛、羊、豬)、豬肝、豬血、文蛤、牡蠣。
-
植物性(非血基質鐵,吸收率較低): 深綠色蔬菜類(如紅莧菜、菠菜、空心菜)、紫菜、海藻類、豆類、黑芝麻。
-
-
吸收小撇步:
-
搭配維生素C: 用餐時或餐後立即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類,特別是柑橘類水果(如芭樂、奇異果、橘子),可大幅提高鐵質吸收率。
-
避免抑制物: 茶、咖啡、牛奶中的單寧酸和鈣質會妨礙鐵質吸收,建議與正餐間隔至少1-2小時。若飲食攝取不足,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服用鐵劑。
-
鈣質 (Calcium)
寶寶的骨骼與牙齒在此階段快速鈣化,所需鈣質完全來自母體。若媽媽攝取不足,身體會動用自身的骨鈣來供應寶寶,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媽咪的骨骼健康。因此,鈣質的補充非常重要。
-
作用: 構成胎兒骨骼與牙齒,維持母體神經穩定性。
-
建議攝取量: 每日需達到1,000毫克(mg)。
-
優質來源: 牛奶、優格、起司、小魚乾、傳統板豆腐、豆乾、黑芝麻。
-
注意事項: 一次性大量攝取高蛋白或高纖維食物,可能會稍微影響鈣質吸收。建議將鈣質來源分散在各餐次中。
3. 其他不可或缺的營養幫手
營養素 |
每日建議量 |
主要作用 |
食物來源 |
注意事項 |
---|---|---|---|---|
葉酸 (Folic Acid) |
600微克(µg) |
幫助胎兒腦部及神經系統發育完全。 |
深綠色蔬菜(龍鬚菜、菠菜)、肝臟、豆製品、柑橘類水果。 |
水溶性易流失,人體無法合成,若飲食攝取不足可考慮補充劑。 |
碘 (Iodine) |
225-250微克(µg) |
攸關寶寶神經系統發育與甲狀腺功能。 |
海帶、紫菜、海苔、海藻類、貝類、蛋黃、加碘鹽。 |
台灣人普遍攝取不足,烹飪時可適量使用加碘鹽。 |
DHA (Omega-3) |
200毫克(mg) |
促進胎兒腦部與視網膜發育。 |
深海魚(鮭魚、鯖魚、秋刀魚)、藻油。 |
魚油中的EPA有抗凝血作用,建議32週後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調整或暫停。 |
卵磷脂 (Lecithin) |
1,200毫克(mg) |
幫助胎兒大腦發育,並有助於產後哺乳順暢,預防乳腺阻塞。 |
蛋黃、大豆製品、牛奶。後期需求量大,可考慮補充劑。 |
|
膳食纖維 (Fiber) |
25-30公克(g) |
促進腸胃蠕動,預防及緩解便祕。 |
全穀類(糙米、燕麥)、蔬菜類(花椰菜、地瓜葉)、水果類、豆類。 |
攝取時務必搭配足夠水分(每日2,000c.c.以上)。 |
維生素A |
600微克(µg)RE |
有利於骨骼及牙齒形成,對寶寶皮膚、視覺發展有重要影響。 |
紅蘿蔔、木瓜、芒果、地瓜、深綠色蔬菜、蛋奶類。 |
脂溶性營養素,搭配少許油脂烹調更利於體內吸收。 |
三、聰明飲食,化解孕後期四大常見困擾
困擾 |
飲食對策 |
---|---|
嚴重便祕 |
1. 高纖飲食:將主食的白米飯換成糙米飯、五穀米或地瓜。 2. 足夠水份:每日飲水量至少2,000 c.c.,幫助纖維膨脹、軟化糞便。 3. 補充好菌:適量攝取無糖優格或優酪乳。 4. 適量油脂:烹調用油或堅果類中的好油能潤滑腸道。 |
下肢水腫與高血壓風險 |
1. 低鈉飲食:減少鹽分攝取,避免加工食品、罐頭、重口味醬料,有助於預防子癇前症風險。 2. 喝足夠的水:身體缺水反而會滯留水分,加劇水腫。 3. 利尿食物:適量飲用無糖紅豆水、黑豆水有助排水,但不能完全取代白開水。 |
睡眠不佳與抽筋 |
1. 補充鈣鎂:睡前喝一杯溫牛奶或無糖杏仁奶。鈣與鎂有助於穩定神經、放鬆肌肉。 2. 均衡電解質:香蕉富含鉀離子,亦有助預防抽筋。 |
血糖波動劇烈 |
1. 選擇複雜醣類:以全穀雜糧取代精緻澱粉(白飯、麵包、麵條)。 2. 控制水果份量與種類:每日2-3份(一份約一拳頭大),選擇低GI值水果如芭樂、蘋果、小番茄,避免高甜度的水果類如榴槤、釋迦、龍眼。 |
四、懷孕後期一日健康菜單範例
這份菜單約2,100大卡,旨在提供均衡搭配的參考,實際份量可依個人活動量與飢餓程度調整。
餐次 |
內容建議 |
營養重點 |
---|---|---|
早餐 (7:30) |
全麥地瓜三明治(全麥吐司2片、蒸地瓜泥、起司1片、水煮蛋1顆)、低脂牛奶一杯(240c.c.) |
優質蛋白、全穀纖維、鈣質 |
早點 (10:00) |
蘋果一顆、原味堅果類一小把(約1湯匙的量) |
膳食纖維、維生素、健康油脂 |
午餐 (12:30) |
糙米飯一碗、清蒸鮭魚(約半個手掌大)、蠔油芥藍菜一碗、番茄豆腐蛋花湯 |
DHA、鐵質、鈣質、多樣蔬菜 |
午點 (15:30) |
無糖優格一杯、奇異果一顆 |
益生菌、鈣質、維生素C |
晚餐 (18:30) |
五穀飯半碗、山藥炒雞柳(雞胸肉半個手掌大)、蒜炒菠菜一碗、蛤蜊冬瓜湯 |
優質蛋白、鐵質、碘、低脂 |
晚點 (21:00) |
溫熱無糖豆漿一杯 |
植物性蛋白、卵磷脂 |
常見問題 (FAQ)
Q1: 懷孕後期體重增加太快怎麼辦?可以節食嗎?
A: 絕對不可以節食!節食會導致寶寶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正確做法是檢視飲食內容,戒除空有熱量卻無營養的食物,如含糖飲料、油炸物、蛋糕甜點等。應增加蔬菜類攝取量以提升飽足感,並確保每餐都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Q2: 產檢發現寶寶體重偏輕,該多吃什麼來「追趕」?
A: 首先需由醫師排除胎盤功能等病理性因素。若單純為營養問題,應加強攝取高營養密度的食物,特別是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雞蛋、魚肉)與健康脂肪(如酪梨、堅果)。切勿透過吃甜食或高油食物來衝體重,那樣大多隻會胖到媽媽身上。若胃口不佳,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飲用媽咪奶粉作為營養的補充。
Q3: 聽說吃甘蔗、榴槤、鳳梨等甜份高的水果可以快速胖寶寶,是真的嗎?
A: 這些水果類糖分極高,雖然能提供熱量,但容易造成母體血糖急遽升高,增加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也可能導致寶寶體型過大(巨嬰),增加生產困難度。寶寶的「胖」應該是健康的肌肉與器官組織,而非單純的脂肪。建議將這類水果視為偶爾的享受,淺嚐即可,不宜作為常規的「追重」手段。
Q4: 外食族的孕媽咪該如何健康吃?
A: 外食時盡量選擇能看到食物原型的店家,例如自助餐或涮涮鍋,可以自行夾取足量的蔬菜和多樣的蛋白質。點餐時要求「少油、少鹽、醬料分開」。便當店可選擇烤、蒸、滷的主菜,避開油炸物。下班後或假日時,可在家中準備一些水果、牛奶、水煮蛋等,作為營養補充。
Q5: 懷孕後期需要停止吃魚油嗎?
A: 這個問題需要諮詢您的醫師。一般來說,魚油中的EPA成分有抗凝血功能,部分醫師會建議在懷孕32-34週後減少劑量或暫停服用,以降低生產時的出血風險。若想持續補充DHA,可選擇以DHA為主的藻油作為替代品。無論如何,請務必遵循專業醫囑。
總結
懷孕後期是孕程中最具挑戰也最充滿期待的階段。孕婦後期飲食的關鍵不在於「吃多」,而在於「吃對」。請準媽媽們放下卡路里的斤斤計較,將注意力轉向食物的「營養密度」。透過均衡的營養攝取,攝取六大類食物,特別是加強補充優質蛋白、鐵、鈣及DHA等關鍵營養素,並以少量多餐的方式維持能量與血糖的穩定,妳絕對可以達成「胖寶寶不胖媽」的理想目標。
請記住,每位孕婦的體質與狀況都不同,本文提供的是一般性原則。若有任何特殊健康狀況(如妊娠糖尿病、高血壓)或對飲食有疑慮,務必諮詢您的醫師或營養師,制定最適合您的個人化飲食計畫。祝福妳孕期順利,平安健康地迎接寶寶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