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燙傷別留疤!醫師警告:急救第一步做錯,疤痕跟一輩子

熱水燙傷別留疤!醫師警告:急救第一步做錯,疤痕跟一輩子

熱水、熱湯、沸油、開水或蒸氣造成的燙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無論是在廚房烹飪、享受火鍋,或是幫孩子準備洗澡水,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第一時間的正確處理,不僅能大幅減輕疼痛與損傷程度,更是決定傷口癒合速度與是否留下疤痕的關鍵。

本文將為您深入解析燙傷的四種程度分級,並提供詳盡的「沖、脫、泡、蓋、送」黃金五步驟處理方法,以及後續的傷口照護與常見問題,幫助您在遇到燙傷意外時能冷靜應對。

燙傷的深度與分級

了解燙傷的嚴重程度是正確處理的第一步。了解基本的皮膚結構是理解燙傷程度的基礎,皮膚由外到內分為表皮、真皮與皮下組織,燙傷的級別主要依據熱力損傷的深度來劃分。一般而言,溫度達到攝氏60至70度就可能對皮膚造成傷害。

燙傷程度 受損深度 傷口特徵 癒合時間與疤痕
一度燙傷 僅傷及表皮層 皮膚表層出現紅、腫、熱、痛,但無水泡形成。輕壓時患部會泛白。 約 3 至 7 天內自行癒合,通常不會留下疤痕。最常見的例子為輕微曬傷。
淺二度燙傷 傷及表皮層與部分真皮層 出現明顯的紅腫與水泡,伴隨劇烈疼痛感。水泡內可能充滿透明或淡黃色組織液。 約 2 至 3 週內可癒合,可能留下暫時性的色素沉澱,但疤痕通常不明顯。
深二度燙傷 傷及表皮層與深層真皮層 傷口呈現夾雜白色或暗紅色斑塊的不均勻顏色,水泡較易破裂。因部分神經末梢受損,痛感可能減輕。 癒合時間需 3 週以上,通常會留下明顯疤痕,並可能影響關節功能,有時需手術介入。
三度燙傷 全層皮膚(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皆受損 這就是所謂的全層燒燙傷,傷口呈現白臘色、蠟狀,或燒焦成黑色皮革狀表皮。因神經已完全被破壞,幾乎沒有痛覺。 無法自行癒合,必須立即就醫進行清創手術與皮膚移植,會留下永久性疤痕與功能障礙。

燙傷急救黃金五步驟:「沖、脫、泡、蓋、送」

意外發生時,請務必保持鎮定,並遵循以下五個關鍵步驟,這是處理燒燙傷的標準作業流程原則。

沖 (Rinse)

  • 動作: 立即將受傷部位處置於流動清水下,持續沖洗30分鐘以上。此步驟的目的是迅速帶走皮膚表面的殘留熱能,阻止高溫繼續往深層組織破壞,並能有效緩解疼痛。
  • 注意: 絕對不可以使用冰塊直接冰敷! 過低的溫度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反而影響散熱,甚至可能對已經受損的皮膚造成二次凍傷。部分一度燙傷的處理方式會建議在沖水後,用塑膠袋或夾鍊袋裝水與少量冰塊,對傷處進行間歇性冰冷敷來止痛,但這不適用於所有燙傷,且須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

脫 (Remove)

  • 動作: 在冷水沖洗的過程中,小心地脫除或用剪刀沿傷口周圍剪開衣物與其他束縛物(如戒指、手錶)。
  • 注意: 若衣物已與皮膚發生沾黏,切勿強行撕扯,以免造成更嚴重的皮膚撕裂傷。應保留沾黏部分,交由醫護人員處理。

泡 (Soak)

  • 動作: 在持續沖洗後,可準備一盆冷水(非冰水),將患部浸泡其中約15至30分鐘。此舉有助於持續降溫並穩定情緒。
  • 注意: 如果燙傷面積過大(超過身體面積的10%),或傷者為嬰幼兒及年長者,應避免長時間浸泡,以免造成體溫過低(失溫)的風險。此時可用乾淨的濕毛巾進行冷敷替代。

蓋 (Cover)

  • 動作: 用一塊乾淨、無菌的紗布覆蓋患部。
  • 注意: 覆蓋的目的是保護傷口、避免感染,並減少空氣接觸所引起的疼痛。切勿使用有毛絮的材質,以免棉絮沾黏傷口。

送 (Send)

  • 動作: 完成上述步驟後,應立即將傷者送往醫院。
  • 注意: 凡是深二度以上的燙傷、燙傷面積大於10元硬幣、發生在臉部/手部/腳部/關節/生殖器等重要部位,或是傷者為嬰幼兒及長者,都應盡速送往醫院或燒燙傷中心,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傷口後續照護與敷料選擇

傷口的處理是否得當,是促進癒合、預防感染及減少疤痕的關鍵。

水泡處理

盡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不要自行弄破。水泡的表皮是最佳的天然屏障,能有效防止細菌入侵。若水泡過大影響活動或持續數週未吸收,應由醫生以無菌方式處理。

傷口清潔

建議使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或溫和肥皂與乾淨的自來水清洗傷口。應避免使用優碘、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劑,它們可能會抑制癒合細胞生長,並導致色素沉澱。

敷料選擇

  • 人工皮 (Hydrocolloid Dressing): 非常適合淺二度燙傷。它能吸收少量滲液,形成保護性凝膠,為傷口提供濕潤的癒合環境,同時能大幅減輕換藥時的疼痛。
  • 銀離子敷料 (Silver Antibacterial Dressing): 適用於深二度或三度等感染風險較高的燙傷。敷料中的銀離子具有廣效性的抗菌功能,能有效預防及控制傷口感染。

藥物使用

  • 止痛藥: 可依醫師或藥師指示,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來緩解疼痛與發炎。
  • 外用藥膏: 醫師可能會開立如磺胺嘧啶銀(Silver Sulfadiazine)等燙傷藥膏,此類藥膏具抗菌作用,但對磺胺類過敏者、孕婦及特定患者禁用,務必遵照醫囑使用。

常見問題 (FAQ)

Q1: 燙傷可以塗牙膏、醬油、蛋白或凡士林嗎?

A: 絕對不行!這些民間偏方不僅沒有治療效果,牙膏和醬油等物質還可能刺激傷口、造成感染;而凡士林等油性物質則會覆蓋在皮膚上,阻礙熱氣發散,反而讓熱能持續傷害深層組織,並增加醫護人員清理傷口的難度。

Q2: 燙傷的水泡應該弄破嗎?

A: 不應該。水泡的外皮是人體天然的無菌敷料,能保護下方的嬌嫩皮膚,避免細菌感染。自行刺破會製造開放性傷口,大幅增加感染風險。若水泡影響生活,應由醫護人員在無菌環境下處理。

Q3: 人工皮呈現乳白色是正常的嗎?什麼時候該更換?

A: 正常。人工皮吸收傷口滲出的組織液後,會變成乳白色或淡黃色的凝膠狀,這表示敷料正在發揮作用。當人工皮完全變白、飽和,或是有滲漏、邊緣捲起時,就表示需要更換了,通常約2至3天更換一次。

Q4: 如何預防燙傷留下疤痕?

A: 最佳的預防方式就是正確的傷口照護以避免感染和促進癒合。傷口癒合後,可開始使用矽膠凝膠或貼片,並注意防曬,避免色素沉澱。對於較嚴重的深二度或三度燙傷,可能需要穿戴壓力衣等復健方式,請務必遵循醫師及物理治療師的指導。

總結

面對熱水燙傷,切記「冷靜」是首要之務。牢記並確實執行「沖、脫、泡、蓋、送」五大黃金步驟,是將傷害降到最低的保證。初步急救後,根據燙傷的程度,選擇合適的傷口照護方式與敷料,並在癒合過程中密切觀察,才能有效預防感染、加速復原並減少疤痕的產生。對於任何不確定的傷口狀況,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永遠是最安全的選擇。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