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炎炎夏日,灼熱的陽光讓人們紛紛躲進室內,享受冷氣帶來的清涼。然而,在我們感激現代科技所賜予的舒適時,一些惱人的夏季病症也悄然而至。「熱感冒」和「冷氣病」便是其中最常見的兩個健康困擾,尤其在後疫情時代,任何身體不適都更引人關注。
它們的症狀時而相似,時而混淆,讓人們在享受清涼的同時,也可能付出健康的代價。本文將深入剖析熱感冒與冷氣病的成因、症狀,並提供一份詳細的比較與全方位的防範、緩解指南,助您健康安然地度過這個夏天。
到底什麼是「熱感冒」?
許多人誤以為夏天不會感冒,但事實上,夏季的「熱感冒」相當普遍。根據中醫師的說法,這在中醫常被稱為「風熱型感冒」或「暑濕感冒」。所謂的熱感冒是身體在應對內外環境劇烈變化時,因風邪侵襲、防禦機制失調所致的病毒或細菌感染。
主要成因
-
溫差衝擊:這是最主要的原因。當我們在戶外高溫下活動時,皮膚毛細孔會擴張以流汗散熱。此時若突然進入溫度設定過低的冷氣房(頻繁進出冷氣房且室內外溫差大於5°C),身體受到冷空氣刺激,毛細孔會迅速收縮,導致身體控溫機制大亂,汗液無法順利排出,體內的熱氣與濕氣被「悶」住,使病邪侵入,進而引發感冒。
-
不當飲食:夏天人們偏愛冰涼飲品和高糖、高油脂的食物。這些食物會加速體內水分和維生素的消耗,降低身體的排毒效率與免疫力,為病毒入侵創造了機會。
-
錯誤的降溫方式:在滿身大汗時立即沖冷水澡,會使皮膚表面的血管和毛孔急遽收縮,不利於散熱,同時也會降低身體對病毒的抵抗力。
熱感冒的典型症狀
熱感冒的感冒症狀與一般感冒有相似之處,但更偏向「熱症」的表現。若您在夏季出現以下症狀,便要警惕是否為熱感冒:
-
喉嚨疼痛:這是區分風熱感冒與風寒感冒的重要指標,咽喉腫痛感通常較為明顯,嚴重時可能發展為急性咽喉炎。
-
鼻部症狀:鼻塞,流出的鼻涕多為黃色且質地黏稠。
-
咳嗽與痰:咳嗽頻繁,咳出的痰同樣偏黃、黏稠,有時會出現黃膿痰。
-
發熱:身體發熱,體溫升高,但可能不如流感來得高。
-
頭部不適:頭昏、頭痛,感覺頭面部脹熱。
-
全身症狀:感到疲倦、四肢無力,出現明顯的倦怠感、心煩口渴。
-
排尿變化:尿量變少,且顏色偏深黃,也就是顏色較黃。
-
腸胃症狀:部分「暑濕感冒」患者可能伴隨胸悶、噁心、想吐或腹瀉等腸胃不適。
「冷氣病」又是怎麼一回事?
與熱感冒不同,「冷氣病」在醫學上並非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系列因長時間處於冷氣環境中所引發的生理不適現象,也可稱為「冷氣機症候群」。此外,中醫師也提醒,長時間待在冷氣房、過食生冷,可能導致另一種稱為「陰暑」的狀況,症狀與冷氣病相似,常有頭暈腦脹、腸胃不適等情形。
主要成因
-
自律神經失調:身體頻繁地在冷、熱環境間切換,負責調節體溫、心跳、血壓等的自律神經會因不堪負荷而失調,引發各種不適。
-
空氣品質不佳:為了維持冷房效果,門窗通常緊閉,導致空氣循環不良。冷氣機若未定期清潔,濾網上的塵蟎、黴菌、細菌等過敏原與微生物便會在冷氣房裡累積,誘發過敏或呼吸道問題。
-
環境過於乾燥:冷氣在運作時會帶走空氣中的水分,使環境變得乾冷,容易導致皮膚、眼睛和呼吸道黏膜乾燥。
冷氣病的多元症狀
冷氣病的表現非常廣泛,涵蓋從頭到腳的各種不適:
-
頭部與神經:頭痛、頭暈、噁心、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慮。
-
呼吸與過敏:反覆感冒、流鼻水、鼻塞、眼睛乾澀、口乾舌燥、皮膚乾癢,或誘發鼻過敏、氣喘、濕疹。
-
肌肉與循環:肩頸肌肉僵硬、關節筋骨痠痛、手腳冰冷、下半身水腫。
-
消化系統:腸胃功能變差,甚至因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胃酸過多。
平日缺乏運動、基礎代謝率較低,或本身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的人,更容易成為冷氣病的受害者。
熱感冒、中暑、新冠/流感,如何分辨?
夏季身體發熱時,許多人會將這三者混淆。雖然它們的共同點都可能引起體溫升高和疲倦感,但致病原因和關鍵症狀大不相同,可透過下表進行初步判斷:
病症 |
致病原因 |
主要症狀與區別 |
---|---|---|
熱感冒 (風熱感冒) |
病毒或細菌感染,常因溫差劇烈變化誘發。 |
有明顯的上呼吸道症狀:如咽喉痛、黃鼻涕、黃痰、咳嗽。體溫升高但身體仍可能排汗。 |
中暑 |
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導致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常,體內熱量在體內過度積蓄。 |
無上呼吸道症狀。核心特徵是體溫極高(可能超過40°C)、皮膚乾熱、無法排汗、意識改變(如混亂、昏迷),嚴重時可能損及神經器官,引發致命危機。 |
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 |
特定病毒(流感病毒/冠狀病毒)感染。 |
全身性症狀通常比熱感冒更嚴重且發作突然,如高燒、畏寒、全身肌肉骨骼劇烈痠痛、極度疲勞。新冠肺炎可能伴隨嗅覺或味覺異常(依病毒株而異)。在疫情期間,任何感冒症狀都應提高警覺。 |
關鍵提醒:若無法確定病因,或出現嚴重症狀如意識不清、呼吸困難、持續高燒不退,應立即就醫。
炎炎夏日,全方位防範保健策略
與其在生病後尋求治療,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以下提供八大要領,助您遠離夏日病症:
環境與空調管理
-
正確吹冷氣:冷氣溫度建議設定在 25°C~28°C,並以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C為原則。避免風口直吹身體,尤其是頭部和關節。適時關閉冷氣,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若室內濕度過高,建議開除濕機輔助,保持環境乾爽舒適。
-
注重環境清潔:定期清洗冷氣機濾網、地毯、窗簾和沙發套,減少塵蟎和黴菌等過敏原。
個人生活與飲食保健
-
智慧應對溫差:從戶外進入室內時,先在門口或走廊等緩衝區停留幾分鐘,擦乾汗水,讓身體適應溫度後再進入。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應準備一件薄外套或披肩,特別注意頸部保暖。
-
適度活動筋骨:久坐辦公室應每隔30-60分鐘起身走動、伸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可在清晨或傍晚進行,讓身體微微出汗,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溫度調節能力。
-
隨時補充水分:即使在冷氣房中,身體水分也會流失。定時補充常溫開水,有助於散熱、排毒,並緩解口乾舌燥和皮膚乾癢。可參考傳統的食療智慧,例如用白蘿蔔、蔥白煮湯,有助於預防感冒。
-
加強皮膚保濕:長時間待在乾燥的冷氣房,可適度塗抹保濕乳液,保護皮膚屏障。
-
調節環境濕度:在辦公桌或牀頭放一杯水,或使用加濕器,有助於維持周圍環境的濕度,緩解眼乾、鼻乾的不適。
善用穴位按摩妙招
除了生活習慣的調整,中醫師也推薦一些穴位按摩的保健妙招: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髮際線下方,頸部大筋外側的凹陷處。按壓可促進頭頸血液循環,改善頭痛和肩頸痠痛。
合谷穴:位於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併攏時肌肉隆起最高處。按壓有助於疏通氣血,緩解頭痛和多種不適。
大椎穴:低頭時,頸部後方最突出的骨頭下方凹陷處。按摩此穴有助於解表散邪、緩解發燒等感冒症狀。
常見問題 (FAQ)
Q1: 熱感冒會傳染嗎?
A1: 會的。熱感冒本質上是病毒或細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所有感冒一樣,具有傳染性。可以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因此勤洗手、在感冒期間配戴口罩是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好方法。
Q2: 得了熱感冒可以洗冷水澡來降溫嗎?
A2: 不建議。雖然身體發熱,但用冷水突然刺激皮膚會導致毛孔和血管瞬間收縮,反而將體內的熱氣封鎖住,不利於散熱,可能使病情加重。建議用溫水擦澡,或洗溫水澡為佳。
Q3: 冷氣病需要看醫生嗎?
A3: 冷氣病本身是症候群,但如果其症狀(如頭痛、關節痛、過敏)非常嚴重、持續不斷,或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建議就醫診斷。醫生可以幫助排除其他可能的潛在疾病,並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建議。
Q4: 熱感冒和冬天感冒吃的藥一樣嗎?
A4: 不完全一樣。以中醫師觀點,冬天的「風寒感冒」需用辛溫解表的藥物來發汗散寒;夏天的「風熱感冒」則需用辛涼解表的藥物來清熱解毒。若從西醫角度,治療多為症狀緩解,如退燒藥、止痛藥等,但瞭解感冒屬性有助於選擇更適合的居家照護方式,例如風熱感冒適合飲用菊花茶,風寒感冒則適合喝薑茶。
總結
熱感冒與冷氣病是夏季常見的健康挑戰,但它們並非無法避免。真正的關鍵在於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從細節做起:溫和地使用冷氣、聰明地應對溫差、維持均衡的飲食、規律運動並保持環境清潔。當我們能更用心、更溫柔地對待自己的身體,便能在享受夏日清涼的同時,也守護住寶貴的健康。